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首任軍長最新章節列表 > 第六部 大潛伏(5、6)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六部 大潛伏(5、6)

1953年的朝鮮戰場,擺在交戰雙方的出路,只有兩條,一條是談判停戰,一條是繼續作戰,直到決出輸贏為止。

對於美國而言,艾森豪威爾剛剛就任美國總統,加上國內反戰情緒高漲,傾向於停戰為上策。

對於中國而言,第一個五年經濟計劃開始實行,結束戰爭,重點去搞國民經濟建設是有利的。

都有談判停戰的基礎,本來是件很好辦的事,何況先前已展開過談判。但是,美國的艾森豪威爾礙於面子,強調不佔點便宜不擺兵。其實,這也是美國向來的出兵習慣。艾森豪威爾計劃擴大戰場,封鎖中國。

既然你不想停戰,那麼我也不手軟。***針對艾森豪威爾的政策,在全國政協一屆四次會議上,發表了強硬講話。“我們是要和平的,但是只要美帝國主義一天不放棄它那種蠻橫無理的要求和擴大侵略的陰謀,中國人民決心就只有同朝鮮人民一起,一直戰鬥下去。這不是我們的好戰,我們願意立即停戰,剩下的問題待將來去解決。但美帝國主義不願意這樣做,那好罷,就打下去,美帝國主義願意打多少年,我們也就準備跟它打多少年,一直打到美帝國主義願意罷手為止,一直打到中朝人民完全勝利的時候為止。”

***的談話,艾森豪威爾不得不充分細量。因為,現在朝鮮戰場的形勢足以表明,中國的聲音不是兒戲。艾森豪威爾和他的智囊團反覆商量後,認為用擴大戰爭來結束戰爭,風險太大,不值得。當前談判停戰是最佳選擇。於是,1953年2月22日,“聯合國軍”總司令克拉克,秉承艾森豪威爾的旨意,致函金日成、彭德懷,提出交換病傷戰俘,恢復談判的建議。

你願我意。3月28日,中朝雙方以金日成、彭德懷的名義覆函克拉克,表示同意交換傷病戰俘,並希望以此為契機,從而恢復停戰談判。

戰爭的走向往往不以人的意志所決定。沒有想到,南朝鮮李承晚對於停戰開口不幹。他主張向鴨綠江進行一次全面進攻,“聯合國軍”不參加,南朝鮮軍“單獨幹”。

俗話說,跟在老虎屁股後面有肉吃。但老虎想休息,屁股後面最狂妄的狗,怎麼跳牆也枉然。

當然,狂妄的狗要跳牆,不防也不行。***給志願軍總部明確指示,“同朝鮮人民軍一起爭取停,準備拖。而軍隊方面則應作拖的打算,只管打,不管談,不要鬆勁,一切仍按原計劃進行。”

4月20日,志願軍總部領導決定,繼續加強東西海岸防禦工事,隨時準備粉碎敵人登陸進攻,以積極行動配合停戰談判。不久,預先下達了夏季反擊戰役指示,確定戰役的目的,“主要是消滅敵人,鍛鍊部隊,吸取經驗,以配合板門店的談判,同時,適當注意改善現有陣地”。戰役的基本精神是,“穩紮狠打”。

所謂“穩紮”,就是穩重,防止輕敵急躁,急於求成。

所謂“狠打”,放手作戰,不打則已,打則必殲,攻則必克。

{本章節選自《首任軍長》上卷,該書由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可在網上購買到實體書!謝謝您的喜歡!}

{

{本章節選自《藏九地,動九天——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六十軍征戰紀實》一書,該書由解放軍文藝出版社出版,可在網上購買到實體書! ~~~謝謝您的喜歡!}

{

6

1953年5月,志願軍總部下達了夏季反擊作戰指示。

20兵團代司令員鄭維山和政治委員張南生立即召開作戰會議。60軍軍長張祖諒和參謀長鄧仕俊風塵僕僕地趕到上臺日裡參加會議。上臺日裡是20兵團部的駐地。

此前,中央軍委根據輪換方案,對20兵團的新班子下達過命令,即決定20兵團代司令員鄭維山回國任職,政委張南生調志願軍政治部任副主任。20兵團司令員、政委由楊勇和王平擔任。新命令儘管下達了,但楊勇和王平至少要到6月份才能到任。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鄭維山已做好交班準備,但現在志願軍總部的作戰命令已下,人未走,責任在。再加上志願軍主要負責作戰方面工作的楊得志副司令員說,20兵團正面是戰役重點,鄭維山打了這一仗再走。鄭維山就是在這種情況下,繼續留在20兵團指揮1953年的夏季反擊戰的。

這次作戰會議的主題是,研究調整作戰計劃,重點研究如何集中力量打擊位於北漢江兩側的南朝鮮軍第5師和第8師。

會議開始後,鄭維山說:“有一件事情,先得給同志們說一下,志願軍總部請示中央軍委決定,20兵團正面為夏季反擊戰役重點,我與楊勇同志的交接要延長一段時間。看來,還要和同志們在一起打好這一仗。”

說完,鄭維山接著傳達了志願軍總部對作戰計劃的調整,同時講述了20兵團的實施意見。

鄭維山講完之後,張南生開始講話。

張南生說:“這次反擊作戰,中央軍委和志願軍總部都非常重視,說我們20兵團各軍在前段時間裡,‘零敲牛皮糖’全線反擊打得比較好,希望多聽到我們的捷報。要告訴部隊,不要覺得打南朝鮮軍隊沒有什麼‘油水’可撈,要知道,南朝鮮軍隊是比較頑固的,你不打得他頭破血流,他不會在談判桌上老老實實認輸的。要想早日簽字停戰,必須打痛他們,打暈他們,打得他們抬不起頭來!”

會議討論時,大家一致認為,這次反擊作戰意義重大,必須堅決打好。但在研究具體進攻目標時,是否奪取883.7高地、949.2高地,發生了分歧意見。

883.7高地、949.2高地位於北漢江以東的魚隱山附近,地勢險要,是敵人1951年秋季攻勢時從志願軍27軍防禦體系中奪去的一塊重要陣地,1952年秋季反擊戰中曾計劃68軍和12軍打下這兩個高地,但因反擊規模較少,這個計劃未能實現。現在防禦在這兩個高地上的敵人是南朝鮮軍第5師27團。這個團是敵人的一個加強團。高地上構築有兩道防禦陣地,基本陣地以地堡群、坑道掩蔽部和塹壕相連接,形成了環形防禦。前沿還設有3至6道鐵絲網。側後還有南朝鮮軍第3師,可以隨時得到炮火及兵力支援,增大了陣地的穩固性。特別是這塊陣地距志願軍前沿較遠,且中間有深溝相隔,不便志願軍的炮火隱蔽集結和步兵迅速接近。更為厲害的是,敵人居高臨下,便於敵人對志願軍實行炮火封鎖……

因此,對於這兩個高地,有的同志不主張打,有的同志主張緩打。

鄭維山講了自己的想法:“要徹底改變我們防禦陣地的不利態勢,這是非奪取不可的兩個目標。至於如何克服困難,前一段我們在現地已做過多次研究。當然,敵人陣地工事堅固,地形有利,但這也容易有所麻痺,戒備疏忽,造成我可乘之隙……我反覆思考,敵人前沿和翼側都有大片密密的樹林,可供部隊隱蔽潛伏,我們的炮兵也可利用敵人的傲慢和大意,隱蔽集結在敵人陣地側翼的山腳下。這樣在敵人的眼皮底下潛伏和集結,當然有一定的冒險性,但只要把工作做細緻周密,成功的可能性還是很大的。具體地講,我們提前一天把攻擊部隊運動到敵人前沿潛伏起來,第二天晚上突然攻擊。這樣,可以減少運動距離,保持部隊體力。攻佔敵人陣地後可以爭取4至6個小時構築工事和部署兵力火力的時間,利於第二天抗擊敵人。”

大量部隊潛伏在敵人前沿,而且要經過一個白天,這不是拿命開玩笑嗎?萬一被敵人發覺,造成的傷亡可是天文數字啊!這事非同小可,誰也不敢隨便發表意見。

鄭維山和張南生焦急地等待各軍負責人發表意見。

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了,還是沒有人發言。

參加這次作戰會議的有20兵團領導,各軍軍長、政委、參謀長,還有3兵團新任司令員許世友、政委杜義德,第四野戰軍的兵團司令員李天佑、第二野戰軍的李成芳、軍事學院的部分教員。大家確實不好表態,因為風險太大,而且陣前潛伏那麼多部隊,前無先例,現無把握,再加上全世界的焦點都集中在朝鮮戰場上,萬一打不好,影響國威軍威和停戰談判,更何況你鄭維山已免去20兵團代司令員的職務,打不好對鄭維山個人影響也不好。

這時,一個人站了起來,開始陳述自己的觀點……(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