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都市 > 無人駕駛帝國最新章節列表 > 第四百三十七章 摩托車發動機過熱故障排查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四百三十七章 摩托車發動機過熱故障排查

隋老師掃視了大家一眼,接著說:

“於是,維修工開啟氣缸蓋罩,起動發動機,觀察機油的來油明顯偏少,不太正常。

開啟右曲軸箱蓋,使用車輛反光鏡檢查機油泵過濾網,未見堵塞現象。

在發動機怠速狀態下注意觀察氣門搖臂和凸輪軸周圍的潤滑油飛濺情況,不太理想。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維修人員詢問使用者上次維修的具體情況,車上剛更換的新機油泵,應該沒有問題。

那麼,潤滑油量過少,飛濺效果不好的原因究竟在哪裡呢?

哪位同學知道嗎?”

董車帝說:“可能是摩擦原因吧!”

劉軍民說:“也有可能是潤滑油的問題。”

隋老師笑眯眯道:

“從內燃機原理上分析,摩托車發動機工作時,各運動件產生相對運動,尤其是高速運轉的摩擦副零件,如:

活塞與氣缸筒、變速器主副齒輪、凸輪軸與其襯套(或軸承)以及氣門搖臂與氣門杆等零件之間,必然會產生摩擦。

這不僅會加速發動機的表面磨損,而且由於摩擦產生大量的熱量,可能會造成零件表面的燒蝕,影響這些運動件的正常使用。

因此,為保證發動機能正常而可靠地運轉,必須對運動件表面加以合理的潤滑。

說得確切一點,摩擦副表面的潤滑油必須帶有一定的壓力,即附有韌性的油膜,以減小摩擦阻力,從而達到降低功率損耗,減輕零件磨損的目的。

四行程發動機通常採用壓力潤滑和飛濺潤滑的結合方式,該機構利用機油泵從曲軸箱的油底殼,經機油濾清器濾網抽吸乾淨的機油,由機油泵透過各油路壓力輸送到需要潤滑的部位,潤滑油因重力作用,再次返回油底殼。

這種循環往復的潤滑,就是壓力輸送式潤滑。

轉子式機油泵的主動內轉子和從動的外轉子都裝在油泵殼體內。

內轉子固定在主動軸上,外轉子在油泵殼體內可自由轉動,二者之間有一定的偏心距。

當內轉子轉到任何角度時,內、外轉子每個齒的齒形齒廓線上總能互相成點接觸。

這樣內、外轉子間便形成四個工作腔。

某一工作腔從進油孔轉過時,容積增大,產生真空,機油便經進油孔吸入。

轉子繼續旋轉,當該工作腔與出油孔相通時,腔內容積減小,油壓升高,機油經油孔壓出。

由於轉子式機油泵結構緊湊,吸油真空度高,泵油量大且供油均勻,被多數四行程摩托車發動機所採用。

現在問題來了,機油泵是剛剛更換的,難道過熱情況得不到改善,還是機油泵質量不好造成的嗎?

維修人員本著不放過一個疑點的原則,決定還是檢查一下機油泵比較穩妥。

先放出曲軸箱內潤滑油,分解發動機,拆卸右曲軸箱蓋,卸下機油泵進行詳細檢查。

用聚光手電筒對其照看發現,機油泵上的φ7.5mm的工藝孔與φ8mm的鋼珠有明顯的一條不規則的細縫。

將此處用乾淨軟布擦淨後,用嘴對準機油泵φ8mm鋼珠及工藝孔處使勁吹,確認此處有密封不良的現象。

該型機油泵的出油口與右曲軸箱機油泵出油槽相連接(用φ6*3O形密封圈過渡密封),特設定了一個φ7.5mm工藝孔與機油泵內腔油道相通,其孔深8mm,機油泵單件裝配後用φ 8mm的鋼珠壓入孔內,最後將孔口邊作工藝鉚合。

維修人員現在從φ8mm鋼珠鉚合處可以看到有比較明顯的弧度空隙,說明此處在鑽孔時操作失誤,使此孔形成橢圓狀態,φ8mm 的鋼珠鉚合後無法遮住φ7.5mm工藝孔的橢圓部分,屬於不合格品,只有更換機油泵。

接著,維修人員持聚光手電筒順便對準右曲軸箱側面的潤滑油作仔細的檢查,當照射到機油泵主出油道時,發現右曲軸箱安裝機油泵主油道直徑6 mm的斜孔底部好像沒有全部貫通。

用5 mm的鑽頭伸入右曲軸箱主出油孔內,可在右曲軸箱另一端的6 mm斜孔能夠看到5 mm的鑽頭,但現在確實無法看到。

再用手電筒對準此孔底部聚光照射,意外發現孔 6 mm孔的底部好像還有一個小孔,說明此孔在加工過程中鑽頭可能沒有完全鑽透。

現在唯一的方法,是用 6 mm鑽頭重新將沒有完全貫通的空鑽透。

將右曲軸箱潤滑油道周圍全部清理乾淨,並用紗布遮住,保證鑽頭切削的餘屑不會飛濺到潤滑油道內。

使用手槍電鑽和6 mm鑽頭將未完全貫通的直徑6 mm的斜孔鑽透,並用高壓空氣吹淨周圍的餘屑。

在右曲軸箱機油泵安裝凹槽內,裝好 6×3.0 mmO型密封圈,再裝上新更換的機油泵,檢查完畢後,合上右曲軸箱蓋。

加好選型專用潤滑油,起動摩托車,稍作暖車後,緩慢加大油門,發動機轉速上升迅速,聲音也較為正常。

上路行駛,車速能夠達到80 km/h,考慮到更換活塞、氣缸配件沒有多久,發動機仍在磨合期,關照使用者還須注意認真磨合。

事後,在3個月內電話回訪使用者得知,摩托車行駛好發動機聲音基本,確認原車發動機過熱故障被徹底排除。

原來該車第一次在偏僻鄉村臨時維修小攤更換的機油泵系偽劣配件,機油泵上的φ7.5mm工藝孔加工呈橢圓形狀,φ8mm鋼珠鉚入機油泵工藝孔口後,其鋼珠整體外圓不能完全遮住橢圓形工藝孔,使部分機油從此處外洩,漏入曲軸箱油池內。

再加上該發動機右曲軸箱右側面安裝機油泵的主油道直徑6 mm 斜孔在加工時沒有完全鑽透,使機油泵泵出的機油受到阻礙,造成機油流量下降,無法滿足發動機正常的潤滑冷卻要求,故而造成發動機熱機過熱故障。

這輛CL125-2摩托車發動機的過熱故障由潤滑系統的兩個零部件故障點組合而成,在市場維修例項中比較少見。

由此提醒維修人員在檢查摩托車故障過程中,要多留幾個心眼,排查故障隱患要細心細心再細心,認真認真再認真;

對故障零部件的檢查要注意每一個細節,不輕易放過一個疑點,循著發現的蛛絲馬跡,一追到底,故障就會顯出它的本來面目。”

隋老師剛剛說完,小酌一口酒,忽然聽到王主任的手機響起。

王主任一邊準備接電話,一邊道:“看來,省選結果出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