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都市 > 無人駕駛帝國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五百一十三章 研討會報到(《夢想充電站》是山裡娃追夢之作!)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五百一十三章 研討會報到(《夢想充電站》是山裡娃追夢之作!)

無人車來也短篇新書《夢想充電站》求恩寵!!

————————

下午,孫教授一行到“世博會與汽車發展學術研討會”報到。

報答現場其實就在滬上賓館,報到手續也很簡單,這些就不用孫教師親自費神了,幾個弟子分分鐘搞定。

其實,有關安排研討會主辦方滬上交大負責接待的常主任早已經通報。孫教授和幾個弟子也是瞎子吃湯圓——心中有數。

其他不打緊,主要是下午四點半有個小組討論召集人會議。孫教授作為第一小組召集人,當然要參加。

因此,下午大家都不外出,在家報名的報名、修改論文的修改論文、參加召集人會議的參加會議。

沈笑夫相對最清閒,沒啥具體任務。

但是,孫教授卻不讓大家閒著,要求下午三點到自己套房碰頭,一起討論“世博會與汽車發展”這個主題。

下午兩點多,三個弟子到會務組去報到,辦理相關手續。

全世界來的會議代表匯聚一堂,會務組人很嘈雜。

有些人顯然是剛下飛機、火車、汽車,還拎著行李,風塵僕僕的樣子。

像孫教授這樣提前兩三天過來的,估計也不多吧。

大家排隊等候報到。

排隊時間比較長,辦理報到手續時間相對較短。

好不容易輪到沈笑夫他們報到了,三下兩下就辦完了。

辦完手續,回到房間稍事休息,三點之前來到孫教授房間,聽候老師指教。

孫教授問:“報到手續辦完了?”

王立志說:“是的!都辦好了,請放心!”

孫教授點點頭說:

“那好!我下午四點半參加小組討論召集人會議的,現在還有一個半小時,我們一起頭腦風暴一下,討論‘世博會與汽車發展'。

這幾天我們參觀了這麼多世博會的展館,其中與汽車發展的還不少。

期間,我們也零零碎碎就這些話題進行了討論。

我們現在系統討論一下。

如果時間不夠,晚上我們繼續討論。

這種參觀、學習、討論、研究,是一種最好的學習方法,應該說比死看書要強,比我講你們聽也要強,比一味地做題目更要好!”

三個弟子紛紛點頭。

孫教授喝了一口水,說:“你們也喝水,大家放鬆一點。這種座談式、漫談式的方法,大家平等,更容易激發出思想火花。哪個先來?”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李長河清了清嗓子,道:“我先來!自1851年倫敦舉辦首屆世博會之後,世博會就成為全球展示各種技術創新的平臺。當時倫敦世博會的交通館裡,還沒有汽車,而各種工藝精良、裝飾豪華的馬車卻自成高格。”

王立志搶過話頭:

“其實,此前汽車早已問世,1769年法國人卡格諾就發明了第一輛蒸氣汽車。

隨後,‘火車之父’特拉維斯科、米國人伊萬斯、斯坦利孿生兄弟也創造過蒸氣汽車的輝煌,但公路上的蒸氣機終於沒像用於工廠、鐵路和輪船上那樣取得成功。”

孫教授點頭道:

“電動‘汽車’的興衰,也是一段令人扼腕的歷史。

儘管這種以蓄電池為動力車輛清潔、安靜、便捷,但由於充電困難,行之不遠,最後也只能黯然退出。

直到20年代,世界大城市的風景線依然是‘香車寶馬,蹄輪倥傯'。”

沈笑夫接著說:

“1867年巴黎世博會上,德國工程師奧拓的‘內燃機’完全淹沒在鋪天蓋地的展品中。

多虧一位評委慧眼能識,發現這臺367.5W的2衝程直立式汽油發動機具有驚人的熱效率,奧拓發動機最終獲得了世博會金獎。”

王立志道:

“是的!

1876年費城世博會上,奧拓發動機再度展出時,已經完善為‘進氣、壓縮、燃燒、排放’4個衝程,人稱‘奧拓迴圈’。

這是工業發展史上具有分水嶺意義的進步。

此後10年間,奧拓發動機銷售3萬多臺,又創造了‘層化噴油’等技術,1878年巴黎世博會上再度榮獲金獎。

1886年,處在事業頂峰的奧拓在一場專利權官司中敗訴,德國法庭宣佈撤銷奧拓專利。”

孫教授笑眯眯地問道:“你知道什麼原因嗎?”

沈笑夫答道:“個中原因嘛,除了歐洲專利法的漏洞和混亂,也和德國政府希望加快先進技術推廣不無關系,‘奧拓迴圈’從此成了全社會的公共財富。”

孫教授點點頭道:“嗯!是的!大家繼續討論!”

王立志說:

“德國工程師戴姆勒和本茨被公認為世界汽車業的鼻祖和元勳。

這兩個斯圖加特的天才相距僅97km卻從未謀面,但都及時抓住了奧拓專利解禁的機遇。

戴姆勒醉心於製造體積小、重量輕、功率大的發動機,他的座右銘是‘若非最好便一無是處’。

1886年是汽車的‘元年’,戴姆勒和本茨各自製造了第一輛汽車。”

李長河說:“儘管同一年兩人都發明了汽車,但是汽車之父的桂冠還是戴在了本茨頭上!”

王立志道:

“是呀!歷史有時候捉弄人!

說起來還挺搞笑!

本次發明的是三輪汽車,而戴姆勒發明的是四輪汽車。

但是,本茨最早向專利部門提出專利申請,並且獲得了專利。所以‘汽車之父'的桂冠戴在了本茨頭上!

1889年巴黎世博會上,這對襁褓中的展品雙雙亮相,戴姆勒的四輪汽車基本是現成的馬車安上最新的汽油發動機。

本茨則重新設計了三輪汽車。”

孫教授道:“這應該是現代汽車與世博會的真正結緣!很有意義!”

沈笑夫道:

“汽車輪胎製造也成為一榮俱榮的產業。

1900年巴黎世博會前夕,法國米其林輪胎公司精明預見到將會有大量汽車從歐洲各地開往巴黎,於是提前編寫了‘米其林指南’發放給‘駕車族',除了準確的旅行地圖,還詳盡標記了路途上旅館、飯店的位置和‘星級’。

這本‘小紅書’風靡了巴黎世博會。”

王立志說:“米其林的這種營銷策略,確實很有成效!前面我們聊到,1893年芝加哥世博會影響了整整一代美國人。大家也談一談吧!”

三個弟子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這個問題,今天參觀完米國館之後,孫教授和常主任談的很多很透徹。

當時由於兩個老師聊的很嗨,三個弟子基本上只帶耳朵聽,都沒有怎麼參言。

這會兒要討論,即不能說老師們的說過的話,鸚鵡學舌;也不能跟老師們的觀點相差太遠,對著幹總不好吧!

三個同學互相看了一下後,沈笑夫開口道:

“1893年,時年30歲的福特搭乘西去的火車,專程到芝加哥世博會開闊眼界。

父親早年參觀1876年費城世博會回來後,滔滔不絕講述著所見到的各種機器,讓少年福特心旌搖曳。

此時的福特已經是愛迪生電氣公司工程師,並致力於研究汽車發動機。

在密歇根湖畔眼花繚亂的展館中,福特看見一輛孤零零的四輪汽車在角落裡,官方的展品清單上甚至找不到它的名字,這就是汽車泰斗戴姆勒的‘經典之作’。

更沒人知道,當時戴姆勒也來到了芝加哥世博會。

福特從裡到外研究了戴姆勒汽車的每個細節,急匆匆趕回底特律家中的小作坊。

1896年春天,福特製成了第一輛實驗汽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