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都市 > 無人駕駛帝國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五百二十章 小轎車與可持續發展(《夢想充電站》短篇新書)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五百二十章 小轎車與可持續發展(《夢想充電站》短篇新書)

無人車來也短篇——影視劇本《夢想充電站》求恩寵!!

————————

現在輪到沈笑夫的老師、水木大學孫教授發言了。

孫教授發言主題是“我國城市用地緊缺對轎車發展的制約研究”,他說:

“大規模發展轎車,並使其逐步進人家庭,在城市需要相應的道路面積和停車場面積,需要相當數量的土地。

而我國城市土地的緊缺,在遠期也是難以改變的。

應當指出,我國城市道路面積已遠不適應目前交通量的需求。

1978年至1993年,我國城市道路面積和長度分別增加3. 7倍和2. 9倍,人均道路面積從3. 4平方米增至6. 5平方米。

但同一時期,城市汽車數量增長了5一7倍,近年來年增長率普遍在1500一2000,有的城市高達3000,車多路少的矛盾日益尖銳。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1994年,我國共擁有汽車950萬輛,到20世紀末,我國轎車年產量達到140萬輛,全國轎車保有量將超過數千萬輛。

這些車大部分在城市執行,加上其他車輛,城市機動車有很大增長,而我國城市道路建設若不採用超常規的快速發展,則將嚴重制約汽車增長的需求。

目前我國城市人均道路佔有面積僅為發達國家的1/5到1/3,需大量增加。

從道路面積率看(指城市道路面積佔城市建設用地面積之比),國際上高的如華盛頓43%,紐約35%;適中的如倫敦25%、巴黎23%;偏低的如東京,僅13%,只得建設高架路達200公里。

我國規定城市道路面積率為8%-16%,專家們認為這個規定偏低,在我國城市用地偏緊的情況下,道路面積的絕對數量就更低。增加城市道路用地勢在必行。

專家們強調,一個十分緊迫的問題是轎車停車場急待興建。

京都等大城市目前在機關大院和住宅區轎車停放數量與日俱增,許多大型公共建築停車位設計過少,停車困難已經日益突出。

1100萬人口、80萬輛機動車的京都市還沒有一個社會停車樓。

雖然京都、粵省、深圳等地城市規劃部門已將轎車停放車位用地列入了居住區和小區的定額指標中,但城市從總體上如何解決這個問題,仍急待研究。”

孫教授的論文,是王立志、李長河兩位師兄反覆參與修改、打磨的,沈笑夫基本上只當了吃瓜群眾。

接下來,是王立志同學宣讀論文。作文一名研究生,能在這樣高水平的研討會露臉發言,跟不容易。

王立志的論文是“發展轎車要+分注意環境保護和能源條件”。

王立志說:

“我國城市第一代煤煙型大氣汙染尚未解決,隨著汽車的大量發展,由汽車尾氣、石油燃氣引起的第二代石油燃氣型大氣汙染已接踵而至,有的大城市,石油燃氣型汙染已佔大氣汙染的50%以上。

轎車行駛時排放的一氧化碳、碳氫化合物、氮氧化物、鉛以及碳煙臭氣等,對人體健康危害甚大。

我國城市環境容量小,人口密集,轎車的規模發展,應以嚴格的環保裝置作為前提。

任何想以降低轎車環保裝置標準來降低轎車成本和售價的打算,都是不能允許的。

恰恰相反,國家對轎車的環保標準必須嚴格要求,嚴格實施。

轎車行駛中產生的噪聲,是加劇城市噪聲汙染的重要因素。

隨著轎車的規模發展,必須對此早做安排,及時治理。

此外,大量轎車驅動散熱,加上空調的使用,會造成城市交通密集地區的升溫,在夏季,有的可達2℃以上。

所有以上的環境保護問題,都是我國應當認真研究,及早採取對策的。

專家還指出,轎車的規模發展,需要有相應的能源支撐條件,國家應從長計議,統籌安排。

印度原定100萬人以上的城市大力發展私車,後因國家難以支付進口石油的外匯而改為發展公共交通。

我國與印度能源條件不同,但是他們的經驗仍有參考價值。”

港香科大陳立民教授建議——“加強統籌規劃促進協調發展”。

陳立民教授說:

“面對轎車與城市發展這一新問題,我們應當有新的思維和新的方法,要力求全面,防止片面。

轎車在城市,只講發展和只講限制,都是不全面的。

實際上,這是我國現代化程序中的兩難問題之一,即不發展轎車是不行的,國家有困難;要發展轎車,國家也有很多困難。

我們要全面系統地研究,認真解決有關問題。轎車的發展一定要適合我國國情。

‘轎車進人家庭’則將是一個漫長的歷程。

我們應當努力克服轎車發展中將遇到的困難,使其得到應有的、合理的、健康的發展。”

沈笑夫一邊聆聽,一邊點頭,深以為然。

這時,來自米國斯塔福大學的留學生王中陽發言了。

沈笑夫覺得,王中陽年紀不大,二十多歲,沿海地區口音,混著一些洋語氣。

王中陽說:

“應該未來城市社會發展,關鍵在於切實加強綜合、加強統籌規劃。

綜合部門應真正地從我國實際情況出發,使汽車產業部門、城市規劃建設管理部門、環保部門、能源部門及有關方面的政策,能融匯成一個綜合性的政策,透過統籌規劃,使轎車與城市協調發展。

在這一過程中,加強以下的基本觀念,對於我們的認識和決策將是必要的:

一、發展的觀念。

只有透過發展,逐步實現城市和國家的現代化,問題方能最終解決。

轎車要發展,城市也要發展,要透過城市的發展,適應轎車的合理發展。

因此,國家對城市建設用地的發展應給予必要的保證。

修建城市道路、立交橋及停車設施所需的資金,現行城建資金渠道是無力承擔的,國家在政策上應及早決策,增闢財源,將其作為城市基礎設施的重要方面予以長期的、穩定的支援。

要儘早研究並建立一套制度,把轎車的發展同城市道路等基礎設施建設投資聯絡起來,使轎車給社會帶來好處的一部分返還給城市道路等基礎設施,使轎車生產與城市道路等基礎設施同步發展。

要大力發展城市公共交通。

二、可持續發展的觀念。

近期的發展不要為遠期的發展製造障礙。不能只顧經濟效益而忽視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

轎車在我國宜實行適度合理發展。在大城市的中心地段,對轎車的行駛,也應有適度控制。

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觀念。

我們要透過市場機制,促進轎車工業發展,促進轎車逐步進入家庭,促進城市相關設施的建設;

同時,國家也應當實行必要的宏觀調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