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都市 > 無人駕駛帝國最新章節列表 > 第六百一十一章 一線城市仍是汽車市場重點(《夢想充電站》小康夢!)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六百一十一章 一線城市仍是汽車市場重點(《夢想充電站》小康夢!)

接著,沈笑夫看到另外一篇文章《2011年汽車市場值得期待》:

*********

【“堵城”時代來臨】

目前國內各大中心城市都面臨堵車的壓力,京都的“治堵”政策剛一出臺,羊場相關部門就發言表示支援,這是很明顯的訊號。

在京都的“治堵”政策下,更多的廠家無法輕鬆。

後“堵城”時代,他們在北京市場將會如何應對?

如果其他一線城市效仿京都嚴厲的“治堵”限購政策,汽車廠家又會採取怎麼樣的措施?

【高階品牌受“治堵”新政影響最小】

雷諾汽車一位負責人表示,總體來說,京都的“治堵”政策對雷諾影響不是很大,雷諾在華國的發展還是以中心城市為主。

據瞭解,目前雷諾在京都有兩家4S店,一個在東北五環的望京,一個在南四五的大紅門。

而雷諾啟動華國市場僅兩年左右,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因此這種增量還會有很大的潛力。

而在整個中國一線城市的市場,雷諾也遠未到飽合的程度,用雷諾一位負責人的話說,就是“雷諾的網路不是太多,而是太少了”。

由於高階品牌消費者很少是首次購車,手上多數都有牌照,因此受限牌影響有限。

事實上,像雷諾這種心態,在高階品牌車領域非常普遍。

對寶馬、賓士、奧迪等主流豪華車品牌的調查中發現,對於京都或者漫延到全國一線城市的“治堵”政策,普遍認為不會影響這些高階品牌的發展。

首先,從增量上來看,2010年高階轎車獲得了大豐收,各品牌都提前完成了全年目標。

例如寶馬,前九個月就完成了全年12萬輛的目標,全年超過16萬輛已無懸念。

更重要的是,很多購買高階車的消費者,一般都不是第一輛車,按照規定原有牌照可以進行更新,並不需要搖號。

另外,對於需要搖號的消費者,購買高階車的熱情也更高一些,只要有條件,搖到號之後購車標準會一步到位,更傾向於買更高階的車型,滬上拍牌制度下這些年低端車沒有市場就是明證。

知名汽車專家蘇先生表示,京都“治堵”政策下,1.0L以下的車型將徹底沒有市場,傳統的1.6-2.0L黃金排量區間的車型將受到很大的衝擊,2.0L以上影響相對有限。

“自主品牌汽車在京都以及以後在一線城市的市場空間都將被壓縮。”蘇先生說。

正如蘇先生說的那樣,各自主品牌汽車企業已經倍感壓力,尤其是在以中心城市為主流市場的企業。

長安汽車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人士說,京都的“治堵”政策對自主品牌的殺傷力非常大,尤其是如果其他一線城市效仿,壓力就會更大,目前公司也在研究對策,但具體會有什麼應對措施,該人士表示“不方便透露”。

【一線城市仍是廠家竟爭主陣地】

從目前的市場環境上看,華國汽車的巨大銷量更多仍是由一線城市拉動的,各廠家爭奪的焦點也是一線城市,比如京都、滬上、羊城、鵬城、蓉城等。

據統計,2010年,京都新車銷量就達到85萬量。

從2008年開始,汽車廠商紛紛調高了市場預期,大規模進行網路擴張,各主流汽車品牌在京都增加了新4S店。

由於中國高收入者主要集中在一線城市,因此仍是購車主陣地。

儘管在一線城市將面臨巨大的壓力,但是這個市場是絕對不能放棄的。

長城汽車商總認為,目前這種政策環境對自主品牌來說壓力不小,但也並不全是壞事,這就逼著自主品牌要努力推出精品,推出更有競爭力,價效比更高,更能滿足客戶需求的產品。

比如長城的三廂家轎騰翼C30,就憑著“低油耗、大空間、高品質”的產品優勢,在一線城市站穩了腳跟,現在每個月銷售都在1萬臺以上,都是在一線城市實現的。

另外,比亞迪、吉利、奇瑞等主流自主品牌企業,目前也都有各個的王牌產品,儘管還沒有完全與合資品牌搞衡的實力,但是搶佔一定的市場份額是現實的。

況且,自主品牌有價格優勢,如果品質有一這下的保證,還是有競爭力的,合資品牌的低端產品,都是透過減配來實現的,現在消費者越來越理性,會做出正確選擇的。

而對於合資品牌的主流車型,更不會放棄一線城市的市場,易車網在對上海大眾(包括斯柯達)、一汽大眾、東風本田、一汽豐田等企業調查中得到的資訊是,對於一線城市仍將加大市場開拓力度,但是開拓的方式不是透過建店增加網路,而是幫助現在的4S店提高經營和服務能力,以搶佔更大的市場份額。

對此,有關專家指出,從我國經濟的整體狀況來看,中心城市也必然是汽車銷售的主陣地。

我國經濟區域發展不平衡、城鄉發展不平衡、城市和城市之間發展不平衡,目前來看,更有汽車消費潛力的人仍集中在一線城市,這是不能改變的事實。

【廠家經銷渠道下沉速度將加快】

從2008年開始,我國汽車汽車業掀起了一場渠道下沉的潮流,即使是中心城市,也開始向城區周邊的衛星城進行擴散——在南國如廣州遠郊的清遠,在北國如天津臨海的塘沽,在江浙像蘇州的吳江,都已經是4S店林立了。

也許是早就嗅到了一線城市越來越激烈的競爭壓力,面對“狼多肉少”的局面,一些合資品牌像東風日產、長安福特、長安鈴木等企業,也紛紛強化開拓二三級市場的力度。

汽車企業已經加快開拓二三級市場的步伐,渠道下沉已經成為共識。

2010年11月25日,以南寧廣福4S店為代表的40家長安福特4S店同時開業,12月又有26家4S店開業,這些4S店都是在二三級市場。

而在長安福特的大本營重慶,銷售網路則已覆蓋到永川和萬州等中小城鎮。長安福特在網路開發上儘可能地接近消費者,滲透二、三級市場將有助於引領下一波經濟增長的浪潮。

幾乎與此同時,長安鈴木的“千店工程”也已經提前實現,增加的網點也多數集中在二三級城市。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這股浪潮甚至已經席捲到豪華車領域。

不久前,華晨寶馬表示,2011年寶馬在我國經銷商數量至少增加50家,計劃向地級市、縣級市等三、四線城市擴充套件。

據悉,目前,寶馬在華經銷商已由年初的150個擴大到近200家網點,新增的50家經銷商,多數處於二、三線城市。

如果說這些都是這些企業在戰略上的未雨綢繆,那麼當“堵城”時代來臨,受到一線城市治堵限購、限行等措施的影響,廠家銷售渠道加速下沉到二三級、甚至四五級市場,將成為必然的選擇,而對一些低端品牌而言,甚至是生死悠關的選擇。

如果說合資企業的渠道下沉,瞄準的還是地級市、縣級市,或者是富裕的村鎮,商業模式仍是以建4S店的形式;

而自主品牌的渠道下沉,則可以說是把觸角伸到了國內各地,商業模式有2S店,小展廳,甚至一些微車品牌已經到了修理部都能賣車的程度。

比如五菱、長安等微車品牌。

對此,業內有關專家指出,自主品牌在發展中存在上限,做到一定的程度,品牌力將無法支撐其繼續上升。

但同時,合資品牌也存在下限,做到一定的程度,成本無法支援其繼續往下走。

自主品牌在以精品車型挑戰一線城市場,在價格優勢明顯的情況下,如果能保證品質的不斷提升,收復失地並不遙遠,而合資品牌的降成本更多的是靠減配,很難滿足消費者對舒適性的需求。

因此,這場更廣泛領域的較量中,鹿死誰手,尚難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