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都市 > 崇禎七年最新章節列表 > 斯時何時?戰亂之時! 五三二 吏部天官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斯時何時?戰亂之時! 五三二 吏部天官

大門在宅院的東南角,佔著倒座房從東往西數第二間的位置,進深尺度遠大於倒座房,顯得很是突出。大門的臺基也遠高於倒座房的臺基,柱高也明顯高於倒座房,因此這一間的屋面,在沿街房屋中突兀而起,格外顯赫。

平面有六根大紅漆柱子,足足有人腰粗細,房山有中柱,在中柱上有木製抱框,框內安朱漆大門。門扉設在門廡中柱之間,由抱框、門框、餘塞、走馬板、抱鼓石、板門等組成,門扉居中,使得門前很是寬敞,足有大半間房子大小的空間,房梁全部暴露在外,這便是“廣梁大門”的由來。

這般設計,便使得大門寬敞且亮堂,很是氣派威武。

大門的裝飾也很講究,門廡山牆墀頭的上端,有向外層層挑出的磚簷,這是盤頭。盤頭通常由四層磚料組成,砍磨加工成半混、爐口、梟的形式疊澀挑出,曲線優美。盤頭之上的兩層磚料,稱作拔簷,再上是向外斜出的方磚,稱為戧脊。大門口的抱鼓石雕刻很是精美,一邊的六邊形門簪頭部上面刻著=牡丹、荷花、菊花、梅花等四季花卉的圖案。

門前不遠之處,乃是兩塊撇山影壁,像是個倒著的八字,正對著大門口。影壁高有一丈,長有一丈六七尺,雕刻精美,在大門前面形成一個小廣場,更添了幾分富貴威武氣。

門前四個穿著皂色衣服的家丁拿著棍棒站著,一臉的倨傲。

門上掛著牌匾,上書兩個碩大的字:謝府。

這裡,正是當朝吏部天官,謝升謝大人之府邸。

戶部掌管財政,是最有油水的所在;吏部掌管升遷降黜,被官員們奉為神明;刑部執掌生殺大權,威風無比;兵部掌管選用武官,亦很有權;禮部負責禮儀事務,最為清貧;工部掌管營造工程,經常與木廠商人或老百姓打交道,很被那些上流人士看不起,乃是賤業。

時人稱戶、吏、刑、兵、禮、工六部為:富、貴、威、武、貧、賤。

謝大人是萬里三十五年的三甲進士,去年八月剛被皇帝任命為吏部尚書,雖然不是大學士,也沒能入閣,也沒有什麼太子少保,太子太保,少師少傅少保,太師太傅太保之類的虛銜兒,但僅僅是吏部尚書這個官職,這個地位,就足以讓他擁有極大的權勢。

大明吏部,掌管天下官吏之任免、考核、升降、調動等事宜。

下設四司:為文選清吏司、驗封司、稽勳司及考功司。司之長官為郎中,副長官為員外郎,其屬官有主事,令史,書令史等。

文選清吏司掌考文職官員之品級及開列、考授、揀選、升調,辦理月選。驗封司掌封爵、世職、恩蔭、難廕、請封、捐封等事務。稽勳司掌文職官員守制、終養,辦理官員之出繼、入籍、複名複姓等事宜。考功司掌文職官之處分及議敘,辦理京察、大計。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除了武官的任命在兵部的武選清吏司之外,大明朝上上下下,除了最頂尖兒的那些人之外,其它所有的文官,其任命,全部都是出自於吏部。

管官的官,那可不是一般的官,素來就是見官大一級。而毫無疑問,吏部尚書,便是這個龐大體系中的頂尖。就算是放眼整個大明,無論是朝內還是地方,論起權力和重要性來,吏部尚書也能夠排進前十五。

甚至前十也不無可能。

除了皇帝,閣老,以及幾位德高望重的老大臣之外,還能有誰地位超出吏部尚書?六部吏戶禮兵刑工,素來是吏部排在第一,自從萬曆年以及之後,建奴興起,東事繁多,因此兵部的地位有所上升,卻還是比吏部要差上一截。

六部第一。

吏部天官,可不是白叫的。

更何況,現如今這位吏部尚書,謝升謝大人,那是很得皇帝器重的。

崇禎皇帝,幾乎可以說是大明一朝除了洪武帝,永樂帝之外,最為強勢的一個皇帝。崇禎一朝十七年,換了多少個閣臣,殺了多少個大員?雖說由於他自身性格的原因,能力的缺陷,使得他在這十七年中,絕大部分的時間都是被文人團體,文官團體玩弄於鼓掌之間,但至少在殺人這一方面,他是有其祖宗洪武皇帝永樂皇帝之風的。

他殺的這些人,多半該殺!

諸如袁崇煥。

但其中確實也有一些不該死的,崇禎皇帝是個殺氣很重,頗為猜疑之人,但就是這麼一個人,曾經當眾誇獎過謝升辦事認真,頗為得力。對於崇禎皇帝來說,能說出這麼一番話來,真是聽不容易的。得真對了他胃口的人,才能讓他如此。

不過這也並非是什麼好事兒,算算這些年來,前一日還被他誇讚,後一日就被他問罪的人,也不算少了。

崇禎十七歲即位,之前在信王潛邸之時,每日價只是讀書,因此書生氣十足。能讓他看的順眼,談得投機,他便是予以重任,完全信重,毫不懷疑,全力支持。就像是當初袁崇煥平臺答對,對了他的胃口,立刻就提拔為薊遼督師,加兵部尚書,獨攬遼東大權……但一旦他略微起了一點兒疑心,讓他感覺你辜負了他的信任,他便恨不得把你碎屍萬段,方能洩心頭只恨。

不過很顯然,現如今的謝升,至少還沒被崇禎猜忌懷疑,正是處於一個上升期。

崇禎雖然還是鬥不過文官團體,治國也是一塌糊塗,大部分事兒都是被下頭的文官給瞞的結結實實,但他在朝廷中的威嚴和話語權還是很重的,不像是萬曆皇帝,想要管士紳階層收個商稅都被文官們罵的狗血噴頭——因為崇禎根本就不知道收商稅這一茬兒,只要是加稅,第一個想到的就是往農民頭上壓。

其實這個皇帝,甭管死得冤枉也好,壯烈也罷,無辜也好,活該也罷,都是掩蓋不了他其實在治國上極為無能這個事實。或許是因為文官階層的羈絆,或許是因為大明朝已經是行將就木,無可救藥——但再怎麼樣,事實就是事實。

做個守成的太平君王他或許湊活,但當了這個搖搖欲墜的大明朝末年當了皇帝,不但是他的不幸,更是大明朝億萬黎民的不幸——其實大明朝在崇禎帝剛即位的時候,並非是無可挽回。若真是有一個雄才大略之君王,未必不能挽回,別說別人,他要是能有唐武宗的本事,大明朝也未必完蛋的這麼快。

只是,沒有如果了。

甭管怎麼說,現如今得了他的信任,謝升這個位置很穩當,而且還有上升的跡象,甚至就連幾位閣臣,也是讓他幾分。

一件事兒就可以說明崇禎帝現在對他的信任——這座宅子,本來不是謝升的,謝升是去年八月被任命為吏部尚書之後不久才搬進來的。而這座宅子,乃是弘治年間大太監李廣所建,被崇禎帝賞給謝升的。

明史有云,明有天下,傳世十六,太祖、成祖而外,可稱者仁宗、宣宗、孝宗而已。孝宗獨能恭儉有制,勤政愛民,兢兢於保泰持盈之道,用使朝序清寧,民物康阜。

明孝宗被當成中興之主,他的年號為弘治,所以又叫弘治中興。

弘治中興,你不能說沒有,但跟歷史上其它的那些中興,諸如光武中興,玄宗的天寶中興等相比,實在是水分有點兒大。明朝的整體國力,在成化弘治年間,其實還是呈現一個下降的頹勢的。

弘治皇帝這個人,很厚道,脾氣也很好,頗有仁者之風。只是有些明朝皇帝慣有的毛病他也是改不了的——比如說寵信宦官。

宦官問題在明朝始終是個大問題,除了洪武、建文、嘉靖這三朝太監沒什麼表現外,其餘各朝太監的問題都是或多或少。弘治朝雖然沒有王振、劉瑾、魏忠賢這樣著名的太監,但大太監李廣在明史上還是很有些名氣的。

和他老子成化一樣,弘治其實也佞佛佞道,李廣因為會煉丹符水左道之術,得到弘治信任。因著李廣的攛掇慫恿,弘治大興土木,修建了萬春宮、壽安宮等。

之後弘治對他信任越發深重,自然而然的,李廣就開始橫行霸道,仗著皇帝寵信為非作歹了。

他先是按照成化年間的舊例,假借詔旨授予自已傳奉官。後來又擅自奪佔京畿以內之民田,壟斷販鹽之利,獲利以萬萬計。建造奢華府邸,引玉泉山水繞於宅地前後。給事中葉紳、御史張縉等人先後上奏章彈劾,孝宗卻置之不問。弘治十一年,李廣勸孝宗在萬歲山上修建毓秀亭。亭子建成後,小公主夭折。不久,清寧宮發生火災。占卜的人說李廣建毓秀事犯了歲忌,太皇太后大怒,很是說了一通重話,之後李廣因此懼罪自殺。他死後被抄家,得了一本兒登記有不少官員行賄的簿子,上面多有文武大臣的名字,寫著饋送黃白米各有千百石的數字。孝宗一開始還不明白,還尋思李廣能吃多少東西?送的這些米能吃完麼?

%77%77%77%e%64%75%0%0%e%6%6/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