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都市 > 崇禎七年最新章節列表 > 第895章 九一三 抵達寧州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895章 九一三 抵達寧州

那些察哈爾部精銳都是圍了過來,看到這一幕,有的心思靈活的便猜到了什麼,不由的激動得渾身發抖。

董策面朝眾人輕輕咳嗽了一聲。

這一路過來,他在這些察哈爾部精銳中已經有了極高的威望,大夥兒也都很服他。他這一咳嗽,本來有些聒噪的隊伍立刻安靜下來。董策沒有說廢話只是指著那堆積如山的兵甲,高聲道:“這便是本官之前給你們的承諾之一!這裡面,有鎧甲有兵器,每人一副戰甲,一把弓,二百支箭,一把腰刀,一杆長矛!誰都不會少!”

“來吧,都過來領吧!”

董策高聲喊道。

話音落下,面前便是爆發出一陣巨大的歡呼聲。歡呼聲持續了許久,方才漸漸低落下來,董策高聲道:“好啦,別鬼叫了!都趕緊過來領吧!這點兒東西有算得了什麼?跟著本官,以後你們前途無量!身上的鎧甲換成金甲銀甲,也是說不準的事情。”

按照董策的吩咐,三百名察哈爾路精銳排成整齊的隊伍,依次前來領取。

這一路上,董策也時常操練他們,雖然短短時間之內不可能有太大的成效,但至少他們的紀律性已經比之前強了太多。若是剛歸到董策麾下的時候有這種事兒,那肯定就是一窩蜂的亂哄哄湧上前來搶了。

一個時辰之後,每一名察哈爾部的精銳都領到了自己的戰甲兵器。

他們幾乎是急不可耐的穿上了鎧甲,腰間掛上了腰刀,手中持著長矛,另外一邊腰側則是掛著雙叉。

他們看著自己身上這些東西,一個個歡喜得不得了,伸手輕輕撫摸著戰甲,宛如撫摸著最珍貴的珠寶。

這些戰甲都是大明朝制式的棉甲,二十斤上下的重量,長矛則是長約一丈四五尺,步戰騎戰都可。腰刀也是大明制式的,當然,這腰刀還是遠遠比不上董策麾下磐石堡打造的哥薩克騎兵刀精良。弓乃是步弓,要比這些察哈爾部牧民之前用的角弓,長很多大很多,弓的力道自然也要大的多,當然射程也更遠,威力也更大。

對於這些察哈爾族的精銳來說,現在簡直就跟做夢一樣。他們這輩子別說見過摸過了,甚至聽都沒聽說過有如此精良的鎧甲,如此鋒銳的兵器。之前他們在族中貴人那兒看到的,那些貴人們珍而重之收藏的鎧甲武器,也不如現在握在自己手裡的這些。

沒辦法,因為這個時代察哈爾部的冶煉技術實在是太過於落後,本來還有一些冶煉的基礎,但被黃臺吉給攆到大草灘之後,原先的那些技術,工匠,工具等等,都丟得差不多。現在大曹攤上的察哈爾部,自己幾乎沒法子生產兵甲,寥寥無幾的金屬兵甲武器要麼是從大明透過某些渠道買過來的,要麼就是在戰場上繳獲的。

在董策眼中,這些棉甲並不算得上多麼好,他手中比這棉甲好的鎧甲還有不少。比如說那按照後世的標準重量在三十斤上下的青布鐵甲,以及重量達到六十多斤的全身重甲。這腰刀也算不得多好,比哥薩克騎兵刀差遠了,這弓倒是還差不多。但是在他眼中只是一般般的這些兵甲,在這些察哈爾部精銳的眼中,已經是極了不得的東西,珍貴稀罕到了極點。

董策遵守之前的承諾,給他們配備齊全了兵甲,也更加深了這些人對他的信任和尊重。

其實給這三百名察哈爾部精銳換裝,是董策早在大草灘的時候就已經考慮過的事情。畢竟,帶著三百個一看就知道是蒙古精壯漢子的人走在路上,未免也太扎眼了,指不定會惹出什麼麻煩來。而且現在陝西地面兒上兵荒馬亂的,給這三百人穿上鎧甲,配上兵器,再稍作訓練,便是一支相當強悍的騎兵隊伍,萬一碰上什麼戰事,也能發揮一些作用。

在肅州衛城外住了一宿之後,第二日,董策便是帶著他們出發。此時,已經全部換裝的三百名察哈爾部精銳行在路上,讓人一眼看去,便知道這是大明的冠軍,根本不會懷疑他們的身份。

崇禎八年八月十七,董策等人抵達慶陽府寧州。

離開大草灘已經一個半月左右,他率領的這支隊伍前進了足足三四千裡第,抵達此處。算起來,從大草灘到大同鎮的路程已經走了一半兒多一點了,照這個樣子下去,在十月,應該可以回到冀北道。

在寧州城西北的官道上,董策等人被堵住了,因為前面的官道上黑壓壓的一大片,不知道多少流民堵在那裡。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不但官道上都是,官道兩邊的田野裡,也都是流民,一眼望去,只怕數量至少要以數千計。

此時董策等人距離寧州不過是三五裡遠而已,而就在這三五裡的距離內,擁堵著成千上萬的流民。他們一個個衣衫襤褸、面黃肌瘦神色麻木,有的聚集在離寧州城城牆不遠的地方,似乎準備在這裡歇息或是落腳。而有的,則是攜家帶口的,手裡拄著一根樹枝,繼續朝著西北方向而去。

董策瞧著,這些流民,似乎是從寧州東南方向過來的。

董策身邊的白忠旗瞧著這一幕緊緊地擰起了眉頭,輕聲嘟囔了一句:“流寇禍害天下,當真不淺。”

董策看了他一眼,微微點頭,嘆了口氣道:“可惜受苦的都是這些無辜百姓。”

這一路過來他們也遇到了不少流民,基本上都是從東南方向過來的,多半都逃往西北方向。

這些時日,董策也打探到了不少訊息。

原來,本來只是盤踞在關中區域的那些流寇,其中一部竟然流傳到了寧州附近,官軍在寧州周圍和流寇大戰數場,只可惜結果卻是頗不如意。

孤山副總兵艾萬年,及副將劉成功、柳國鎮,遊擊王錫等人合兵三千,在寧州襄樂鎮被起義軍伏擊,數千人戰死,副總兵艾萬年,副將柳國鎮戰死,另外兩位將領則是領著殘兵敗將們突圍。

這些訊息,是董策在過來的路上打探得知的。這場發生在寧州附近的大戰,是六月份的時候,算起來當時他還在大草灘。

現下流寇已經不在寧州附近了,但流寇和官軍在寧州附近這幾場大戰,對於民間的經濟基礎,幾乎是一種摧殘性的打擊,不知道多少百姓因此而成為流民。現下董策眼前這些流民,多數都來自寧州周邊。(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