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都市 > 崇禎七年最新章節列表 > 第974章 九九二 你辦的對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974章 九九二 你辦的對

耶律斡裡和剛一推門進去,立刻重重的跪倒在地,砰砰砰的磕了幾個響頭,他用勁兒很大,額頭立刻青了。

“怎麼了這是?”

董策挑了挑眉頭,淡淡問道。

“小的該死,給大人惹了禍端了。”耶律斡裡和直挺挺的跪著,低著頭看著水磨青磚,悶聲道。

“細細說。”董策並未著急,只是淡淡道。

“是。”耶律斡裡和把事情的過程原原本本的說了一遍,沒有什麼隱瞞。

董策聽完,卻是哈哈一笑,毫不在意道:“本官還以為是什麼呢,原來就這事兒啊!”

語氣輕描淡寫,似乎王中敏不是堂堂大同總兵最寵愛的孫子。

耶律斡裡和心中一喜,暗道這一次肯定不會受懲罰了。他臉上卻是露出驚詫之色,啊了一聲,道:“大人,你不怪我?”

“怪你作甚?”董策輕描淡寫道:“換我,我也這麼做了。你做的對,咱們總不成被人這般欺負到頭上來還要忍者。沒錯兒,有時候是要忍,但也要看什麼時候,要看面對的是誰,若是王樸親自來了,那我就忍了。但現在只是他孫子過來,難不成也要忍?”

“再說了,他們是來收糧食的!糧食是咱們磐石堡的根本,他們敢來收糧食,就是要動咱們磐石堡的根基!”董策道:“你若是忍了他們,放他們進來開始收糧食,那會兒我還是不能忍他們!這年頭兒糧食多珍貴吶?咱們磐石堡的糧食,一粒都不能流到外頭去!到時候還是得起衝突!”

“對了。”董策問道:“你看他們帶的拉糧的車,有多少?”

“很多,起碼上百輛是有的。”耶律斡裡和道。

“夠狠的啊!”董策冷笑一聲:“這是打著把咱們磐石堡的糧食給一網打盡,搜刮乾淨的主意啊!”

耶律斡裡和也罵道:“真真是其心可誅。那小崽子來咱們這兒,還全然不把咱們當回事情,言語中頗多辱罵不屑之處。”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成了,這事兒我知道了。”董策道:“這事兒你辦的對。”

他頓了頓,低低一笑:“王樸我現在惹不起,但王樸的孫兒,終歸還不是王樸。”

這話,耶律斡裡和聽到了,他隱隱約約能明白是什麼意思,但卻跟蒙著一層迷霧一樣,還不是那麼清楚,想不那麼真切。

臘月的北京城,雖然正是寒冬,但每每此時,卻是格外的繁華。

因為快過年了。

身為大明王朝的政治中心,北京城居住了無數的達官貴人,無數的商賈豪紳,無數的士民百姓,加起來,起碼上百萬。

所有的財富,所有的風流人物都在此匯聚,讓這座在這個時代世界上規模最大之一,人口最多之一的城市,富庶無比。哪怕這是大明皇朝的崇禎年間,哪怕這個統治了中原大地二百多年的煌煌大明即將走上窮途末路,但北京城,繁華依舊。

到年根子底下了,家在本地,外出做買賣的生意人該回來的也都回來了,而與此同時,數量不可勝計的外地商人也運送著數量龐大的年貨抵達了北京,市面上似乎陡然間繁華起來,物資豐盈起來,各種平日裡不是很多見的東西,這會兒也都能瞧見了。

北京城的各大酒樓青樓,生意也格外的好了許多。

而這幾日,整個北京城,都沉浸在一片略帶浮躁喧囂的期待和希冀之中。

因為前來覲見大明皇帝陛下的察哈爾部眾權貴們,即將抵達京城。

察哈爾部歸順了大明之後,當初崇禎皇帝剛得到這個訊息沒多久,整個京城就都傳遍了。從那會兒起,京城的大小酒樓茶館之中,談論這個話題的,便是不知道有多少。這幾個月以來,一直都有人在說,而從宮裡,從官府裡,還不斷有關於這個的訊息傳來。

許多人都在期待著。

而當察哈爾部那些權貴們已經啟程的訊息從甘肅鎮被快馬加鞭傳到京城的時候,整個京城幾乎都沸騰了。

王朝末日,天下大亂,外有建奴,內有逆賊,有許多人冷漠麻木,但也有許多人,是真真正正為大明,為這個皇朝,為這天下而憂心的。很多人都明白察哈爾部歸順對大明有著什麼樣的深遠意義,他們在此之前還擔心這是不是假消息,空歡喜一場,或者是察哈爾部只是名義上歸順,實際上跟大明關係還是很疏遠……但現在,他們都安心了。

如果察哈爾部不是真心歸順,或者說,哪怕不是歸順的那麼徹底,這些察哈爾部權貴們,也絕對不會來到大明王朝的皇都。

因為心存戒備,內心疏遠,所以就不敢自赴險地。而現在,他們既然來了,就代表了他們的態度和誠意。

中原王朝最是重禮,而且大明王朝也素來優待外國使節,既然人家那邊的貴人們不遠萬里,來覲見大明皇帝陛下,表達了這麼大的誠意,大明朝自然也不能虧待他們。朝廷上上下下,難得達成了一次一致——這一次,必須要隆重對待。

崇禎皇帝對這個也很是上心,他是一個很有雄心壯志的皇帝,但可惜的是,因為種種原因,他登基之後,大明朝發生的這些大事,就沒一件是讓他臉上大增光彩的。要麼是軍隊大敗,要麼是棄城失地,要麼就是既打了敗仗又丟了土地,要麼是逆賊又壯大了……反正就沒一件兒省心的,沒一件兒讓他有面子的。而現在,終於有這麼一個又有面子又有裡子,說出去好聽同時又好處多多的事兒擺在面前,崇禎皇帝怎麼可能不大張旗鼓的辦一番?

從這個由冀北兵備道劉若宰和甘肅巡撫白大人聯名發回的奏章被確認之後,朝廷便開始大張旗鼓的弄這件事情了。

跟這個有關的一些衙門,像是禮部、會同館這種衙門,這些時日也是忙活起來。這些衙門,都算的上是冷僻,會同館就據不用說了,整日價都沒多少事兒——本來事兒還不少,不過那都是過去的事兒了。那會兒大明朝國力興盛,四海來朝,前來覲見的小國使節甚至是外國的君王,那是一個接著一個,這些衙門都快忙死了。但是崇禎朝,國力衰弱,連年打仗,來的使節可是少得多了,而且朝廷都不願意人家來。為什麼呢?(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