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都市 > 崇禎七年最新章節列表 > 第975章 九九三 到來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975章 九九三 到來

人家來了,你得賞賜吧?可是國庫已經空虛到為了遼東戰局要接連三次加徵賦稅的程度了,為了節省銀錢皇帝陛下都穿著打補丁的衣服以身作則了,哪裡還拿得出多少銀錢來賞賜這些外來的使節?

可是不能不給吧?也不能給太少吧?不然朝廷顏面何在?

真真是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

但是這一次,朝廷是真高興了,也真想著好生招待招待那些察哈爾部的權貴們,讓他們見識見識大明天朝上國的風采,讓他們對大明真心欽佩,讓他們感受到大明朝對他們的重視。

銀子流水般的撒了下去,倒也真做出不少事情來。

一切都準備妥善,只等這些察哈爾部的貴人們到來了。

而今日,就是他們到來的日子。

昨兒個傳回來的訊息,他們已經抵達了北京城十五裡之外,在當地宿下。之所以在離著京城這麼近的地方睡一宿而不是進城,就是為了今天時間能寬綽一些,不至於緊趕慢趕。

早在這一支隊伍剛今日北直隸地界兒的時候,朝廷就已經派了人過去,引導著他們前進。這也是未雨綢繆,派去的人是禮部的,還要負責教授這些貴人們一些禮節,免得等見到皇帝的時候驚慌失措,君前失儀。這會兒察哈爾部已經是大明朝的了,真要是君前失儀,那是丟的所有人的臉面,未免不美。

北京城西十五裡,一片荒地之中,此時憑空拔地而起了許多蒙古包,跟一朵朵雨後的蘑菇一般。這樣的蒙古包,數量足有上百,住在其中的人數,怕是已經數百近千了。

其實這片荒地就在一座小鎮邊兒上,但這些察哈爾部的貴人們卻是選擇了荒野宿營住蒙古包,一來是他們習慣了這樣的生活方式,二來則是,他們感覺即將進入北京城了,這會兒應該維持一下自己的風俗習慣。

這會天剛矇矇亮,還沒亮的那麼徹底,有點兒擦黑的意思,但這片營地之中,已經熱鬧喧譁了起來。

各處帳篷旁邊都放置了許多火盆,裡頭火焰熊熊燃燒著,既起到了照明的作用,也給人們帶來了幾分溫暖。畢竟已是寒冬,北京城周圍還是很冷的。

貴人們都已經起來了,不過這會兒出來的基本上都是男的,察哈爾部的那些女權貴,尤其是那幾位太后,都還沒露面,其實這也是很正常的事情,畢竟這幾位都是女子,還是要梳妝打扮一番的。而如她們這般地位,衣著服飾,頭面收拾,乃是於妝容,都是極為的講究,同時也是極為的繁瑣,收拾起來,自然是比較麻煩,耗時較長。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不過這會兒也早,時間也寬綽,倒是也不太著急。

冀北兵備道劉若宰已經起來了,他素來是極為嚴謹莊重的性子,在這種時刻,自然是不會出什麼差池。事實上,從四更時分,也就是相當於後世的凌晨兩三點左右,他就起床開始收拾了。此時的劉若宰,衣服整齊,頭髮整齊,渾身上下,無一處不符合禮制,無一處不端莊嚴謹。

在他身邊,則是兩位禮部派來接引的官員。

這二位大人年紀都不小了,年輕點兒的那個,也有五十多了,歲數大的那位,更是已經年過古稀,鬚髮盡白。這兩位是整個禮部中,對外來藩屬覲見皇帝陛下的禮節最為精熟的兩個人。這一次禮部派他們二位過來,也足見重視。

他們兩個官位都不是特別高,跟劉若宰差相彷彿,不過他們兩個,對劉若宰神色都是頗為的恭敬,隱隱然是把他們看做官位比自己高許多的上官的。

這會兒朝廷上下,甚至是北京城的市井之中,誰人不知,這一次冀北兵備道劉若宰大人立下了大功,陛下極是喜悅,對他連勝誇讚?誰又會猜不到,這一次察哈爾部的貴人們覲見完畢之後,劉若宰就要大用?就要升官?

甚至有些消息靈通的,都已經模模糊糊能知道劉若宰到底能走到哪一步了。

當然,具體要走到哪一步,他們是不清楚的,這等事情,知道的人也不會隨便透露。

但是,大夥兒能確定的一點是,劉若宰要大用,那是肯定的了。

劉若宰今日似乎有些心事,眼觀鼻鼻觀心,一言不發。這兩個禮部的官員也是很守禮的那種,劉若宰不說話,他們便也不主動搭話,三個人就在那兒站著。

營地外面也喧鬧了起來,一支隊伍過來了,隊伍裡頭人很是不少,都是提著大大小小的食盒。這些人,是來給大夥兒送飯的。察哈爾部前來朝覲天子的貴人們路過,對於任何一個州縣來說都是大事,有很是熱情的,也有鄙夷不屑的,還有暗地裡派人監視提防生怕這些人在自家轄地內鬧出什麼事情來的,怎麼做的地方官都有,但無論他們私底下怎麼想怎麼做,在明面兒上,有一點他們卻是必須做的——沿途供應吃食用具等一應東西。

這是崇禎皇帝下的聖旨,又是這種時刻,無人敢不從。

今日順天府地界兒之後,順天府尹也是親自下了命令,甚至派了順天府推官出京,察哈爾部的隊伍到哪兒,推官大人就跟到哪兒,敦促當地的地方官提供飲食熱水等一應所需。

這一路上,察哈爾部眾人的日子過得可是很不錯,生火做飯什麼的都不用了,每日到了點兒,就等著飯菜送過來就成。

飯菜都是剛做的,還熱乎著呢!

俗話說吃人的嘴短,用人的手軟,這會兒人人都說大明的好。

這會兒也才剛五更多一點兒,為了準備這些飯菜,旁邊鎮子裡的所有廚子都是早早的被叫起來拾掇,這會兒才算是能及時供應上。

劉若宰等幾位官員是不吃的,他們早就吃過了。當然,那會兒也沒飯菜,只是塞了些點心先墊吧墊吧,免得肚子裡空空難受。

約莫一刻鍾之後,劉大器過來稟報了,言道大夥兒都已經吃飽喝足了,無論是察哈爾部的眾人還是一路護送的大明軍兵們,這會兒都已經準備好了。

這一次隨著察哈爾部貴人們過來的,文官只有劉若宰一個,剩下的都是武將,甘肅總兵劉大器,那位被董策起了個雅號名為‘大開碑手’的嘉峪關遊擊將軍種大梁都來了。董策本來也是能來的,他不來是因為他不想來,但也有人想來卻沒能來。

比如說王武略。(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