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崇禎十三年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百四十章 初議土賊(二)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一百四十章 初議土賊(二)

朱平槿的見解,完全契合賀有義的意圖。

“世子聰穎無雙!微臣之意正在於此!”賀有義不失時機恭維,“廣元、巴州、達州、夔州諸城,之間有大道相連,獻賊去年入川,便是走的此道。故而佔領此線此道,不僅是防禦北方土暴子之需,也是防禦東邊來敵之需!”

朱平槿的竹棍在巴州名字上重重點點:“巴州必須奪回來!否則這第一條防線便被中間打斷!不僅如此,土暴子還會從巴州缺口南下,襲擾我百丈關(今旺蒼縣)、蒼溪、閬中、南部、儀隴、營山、渠州諸州縣關隘。千里之堤、潰於蟻穴,巴州就是那個致命的蟻穴!”

“此正乃臣斗膽妄議之處!”賀有義突然跪下了。旁邊的劉名升等人都傻眼了,不知他是何緣故。

“賀先生何故如此?”朱平槿連忙將賀有義扶起,“本世子難道是不聽忠言之昏君?”蜀王是蜀地封君,所以朱平槿可以自稱君。

一番客套,兩人重新坐好。

賀有義道:“臣深知世子以蜀地萬千百姓為念,一心要剿平川北之土賊。然目前卻不是最佳時機!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一則我護商隊兵少將寡,裝備簡陋。土暴子雖然有個土字,卻不能以牛角寨土匪相提並論。土賊不少都當過官軍,廝殺莽漢的出身,長年刀口舔血的營生。而我護商隊肇建不久,未經大的戰陣,雖日日操練,畢竟戰陣疏忽。貿然大軍交戰,勝算幾何,尚難定論!

二則巴州遙遠,千里遠征,糧草供給甚難。現保寧府糧價已經漲到三四兩一石,大軍前出,地方購糧極為困難。如果斷糧,臣擔心這軍紀……

三則官兵蝟集此處甚多。那些官兵剿賊不行,擾民卻是好手。臣擔心一旦雙方衝突,反倒壞了世子大計!

反觀川南瀘州、敘府、嘉定一帶,或被獻賊荼毒,或經亂民襲擾。瀘州官紳被屠,瀘州、敘南兩衛(注一)殘破不堪,士民流離失所,田地蓬蒿遍野,正是大力擴張我王莊王店之絕佳時機。故臣請世子轉兵川南,佈局長江!倘如此,從省城到眉州、邛州、雅州、嘉定、敘州、瀘州、重慶,沿岷江而至長江。蜀地半壁江山,盡入我轂矣!”

賀有義非常有遠見。朱平槿選的這位參謀長,能力是非常的強,這也是朱平槿重用他的原因之一。他不僅對四川的山川地理瞭如指掌,對大格局的佈勢更有清晰把握。朱平槿知道,目前川南,尤其是全城被屠的瀘州,如同年初的仁壽縣一樣,正是官府勢力的真空區。迅速佈局川南,可以做到低成本進入,進行戰略上的抄底。而且朱平槿還知道,川南正是歷史中南明抵抗張獻忠和清軍的根據地。明軍依託川南乃至背後的雲南貴州,一直頑強戰鬥到了康熙年間才最終失敗。

朱平槿站在地圖之前,權衡著川北、川南兩個方向。他沉思良久,方才開口。

“保寧府本賀先生桑梓之地。賀有義北守南攻之議,深明大義,可敬可嘆!川南之事還要好好議議!

然通南巴三地匪患始終為我蜀地之心腹大患!保寧府是川北重鎮,二州八縣,百姓無數,乃是不可棄守之地,絕不能任由土暴子橫行!軍事上不能攻,我們就守;守不住一條線,我們就守一個點;一個縣城守不住,我們就守一個鎮子一個莊子!總之,我們必須預先有所準備,提前在保寧府砸下一根堅實的鐵釘子。預設精兵、囤積糧草,作為我們將來進兵剿匪的基地!最好與土暴子打上一仗,積累些作戰經驗,讓那些兵都見見血!賀先生,你先來講講你那個莊子的情況。”

朱平槿說到這裡,便是向參謀部下達了作戰決心。賀有義明白,世子已經採納了他的諫言,將未來王府的主要擴張方向確定為川南長江一線。世子也說得明白,之所以堅持要在川北保寧府用兵,有提前佈局的意思,但主要還是兩樣:

一是軍事上練兵練將。

二是政治上與地方官府爭奪民心。

賀有義喪父之後,做生意走南闖北,對川北情況非常熟悉。世子吩咐,他立即娓娓道來。

“臣在保寧府並無莊子,那是王莊!”賀有義先向朱平槿鄭重聲明,然後才道:“此莊在嘉陵江南岸之白塔山南麓。白塔山因山頂白塔得名。站在白塔之巔,隔江相望,保寧府城盡入眼底。要過嘉陵江,須得渡船。若是秋冬水枯季節,江上浮橋架起(注二),便可繞行至錦屏山下,經南津關上浮橋入城,只是要多行十幾裡路。此莊原來甚小,僅有耕地一百九十多畝,山林地五百多畝,戶約六十,口約三百,其中丁壯不足五十人。丁壯多是我祖輩留下來的家丁,所以周邊人稱賀家莊。”

朱平槿笑道:“賀先生不僅有個賀家莊,還帶出來一支賀家兵。很好嘛!”

賀有義道:“此乃臣祖父父親老大人之功,臣不敢受世子讚揚。”

你不敢,你倒是會選地方!把未來閬中市人民政府的窩子都端了,朱平槿心裡腹誹道。可他面上依然微笑著,靜待賀有義講下去。

“此莊現由賀永年父子鎮守。臣入府之後,曾經寫信給他,讓他學世子之法,廣收投獻。幾月下來,倒是戰果頗豐。賀家莊周邊有十幾個莊子,聽說投獻了只向王府繳一成租子,都紛紛找上門來。不到兩三月,賀家莊便擴大了十幾倍,現有耕地近三千畝了。臣告訴賀永年,收受投獻,除一成的投獻費,還要附加一個條件,那就是每個莊子都要五丁抽一!農閒時便要操練,賊來了便要出兵保莊。臣還告訴賀永年,川北流民不少,攬之為丁,勤加操練……”

五丁抽一,人口動員率接近一成,在這個低生產率的時代已是極限。如果長期抽調壯丁,必然影響農業生產。朱平槿正在思考,卻見到賀有義離座跪下道:“臣以王府名義擅收投獻,罪該萬死!”

媽的,封建社會就是這樣,動不動就要跪著說話。可不這樣也不行,否則本世子憑啥十五歲就坐在這兒?

朱平槿作勢虛扶道:“賀先生已為我王府家臣。先生收了投獻,自然是代我王府收的。先生有功無過,快快請起!”

賀有義放了心,重回座上道:“只是臣最近得了賀永年一封信。賀永年說,那保寧府知府張繼孟,得知我王府收受百姓投獻之事,對閬中知縣大發脾氣。如今閬中縣畏手畏腳,不敢再為我王府登記土地人口過戶!”

“張繼孟?”

劉名升及時補充資訊:“張繼孟,字伯功,扶風人,萬曆末年進士,曾知濰縣,與楊鏈、高攀龍等人俱為東林黨人。天啟間列入奸黨,崇禎二年起復。先知府廣西,後至保寧。現提督學道張紹桐之第三子。”

現任提學副使張紹桐是萬曆狀元,主管四川全省學校、生員考核、科舉考試等事務,人稱大宗師。其人清貴平淡,極好臉面,不喜結交同僚。他雖然不攀附王府,但也從來不惹事端。他的兒子怎會主動與王府作對?

“原來是大宗師之子,難怪!賀先生去給李師爺講講。這保寧一府的贊助費,王府可不好給巡撫衙門交納!再給賀永年寫封信。告訴他,若張知府派人到我王莊來徵稅,給本世子打回去,不死人就行!好了,請先生繼續講莊子的事情。”朱平槿閉著眼睛吩咐道。目前朱平槿與廖大亨各自派出的聯絡人正是賀有義與李師爺。

“臣遵旨!臣以為,閬中雖為府城,然不利我們屯兵,在官府眼皮底下實在太扎眼。若要砸下根鐵釘子,作為將來進兵基地。臣倒有一處地方,可供世子斟酌。”

“賀先生請講。”朱平槿睜開眼睛。

“保寧府南部縣之新政壩!”

為什麼選在南部縣的新政壩?賀有義 解釋道,他有一好友,是戶科給事中吳宇英之庶次子吳泰。吳賀兩家都屬利州衛軍籍,吳賀兩家本是世交。吳宇英少年時便與他父親交好。吳家雖是軍籍,卻是世代書香門第。吳宇英本人崇禎元年三甲進士出身。年初吳宇英丁憂回鄉,吳泰是故從歸。

前幾日吳泰來到省城,與賀有義痛飲了一番。半醉之間,吳泰盡詬京師種種亡國之象。他聽說賀有義入了王府做事,起初吃驚不小,但聽說世子種種行事,他反倒神往不止。吳泰之母本為吳家丫鬟,生了吳泰便去世了。興許吳家給了些銀錢,他母家在南部縣新政壩也置了百十畝田宅。可惜他母家人丁單薄,最近吳泰之舅病死,只留舅母及小女二人,新政壩田地便無人經營了。”

“吳泰想代舅家獻土於王府?”朱平槿問道。

“正是!新政壩臣去過多次。此處在嘉陵江左岸,是個水旱碼頭。距離南部縣城不過七十裡,過嘉陵江即至。嘉陵江從昭化縣(注三)至合川縣一段,千里江面,水闊灘平,江流舒緩,恰是行船理想之地。從新政壩出發,溯江而上,可至南部縣城和保寧府;順江而下,可至蓬州和順慶府,新政壩正好在兩府中間。沿山路北行約百里,便至儀隴縣城。向北再走約二百裡,便可至巴州。

新政壩周圍地勢平坦,周圍有良田萬餘畝,足可為駐軍補給糧草。場外有大山環抱,若設壘築堡,自保足矣。當地豪紳李、周等數家屢遭土賊襲擾,經年不息。他們也曾請兵剿賊,奈何官府……”

“區域位置絕佳,能居中策應;控扼大江,自產豐富,補給便宜。地形險要,可以節約防守兵力。此為地利。遠離保寧府治,得當地士紳百姓擁戴。此為人和……”朱平槿搬著指頭細數新政壩好處。此時他還沒有意識到,新政壩數百年之後,將成為新的儀隴縣縣址(注四)。

“此地商業應是繁華非常!”朱平槿看著賀有義,突然道。

“世子燭見萬里!”賀有義笑道,“不然臣一個賣醬醋的行商,何至於經常出沒於此?”

賀有義說得有趣,參謀部幾人都大笑起來。

“以後情通局也派人過去設個點!”朱平槿肅正顏色,吩咐劉名升,然後告誡賀有義:

“若廣元、巴州、達州是第一道防線,那麼嘉陵江便是第二道防線!這條防線不容有失,中間任何縣城丟失,我們必須立即反擊,儘快奪回來!要知道,一旦讓土暴子過了嘉陵江,那荼毒就不是幾州幾縣之事了。諸位明白了嗎?”

連同賀有義在內,五人齊聲立正答道:明白!

朱平槿點點頭。幾人告辭後魚貫而出,朱平槿單獨留下了賀有義。

“我們不能白拿別人的田宅。要付錢,按市價的兩倍來付。”朱平槿一邊吩咐,一邊用鵝毛筆寫下手令,“找羅姑娘要錢!”

“臣領旨。”

“領軍的將領,派出的部隊,糧草的補給,此等軍務參謀部必須細細斟酌,寫個條陳呈上。沿江作戰,需要水軍配合。除了載運糧食人員的貨船,還要有輕便靈巧快捷的戰船!”說著,朱平槿起身從背後櫃子裡找出一張紙來,遞給賀有義。

紙上畫了條划子船。

“這是本世子設計的舢板。有槳有舵。十人划槳,一人立船頭撐竹竿,一人坐船尾掌舵。首位各有一門小炮,每炮兩人,一船共十六人。按水軍編制,一船便是一排。”

見賀有義還在圖上尋找什麼,朱平槿笑道:“本世子避嫌,炮尚未畫上。賀先生先找城外船家定做一艘,在錦江裡實驗一番。首尾小炮位置要配重,先各配二百斤鐵。那批軍器還藏在邛山之中,現在我們沒有銃炮,衣甲兵器皆不足。先找程先生和李師爺,想法從巡撫衙門和五衛中買一批。本世子再批五千兩,找羅姑娘要錢,不夠再來找本世子。”

“臣遵旨!”賀有義拿了手令便要出門,朱平槿連忙讓他別忙。

“那個吳泰,若有本事,又肯吃苦,便讓他投貼候見!”

“臣代吳泰叩謝世子!”賀有義連忙跪下叩頭。推薦新政壩,他不能說沒有一點私心。

“賀大人請起!”朱平槿的稱呼讓賀有義一愣。

“本世子倒要先恭喜賀大人!巡撫廖大人的親戚劉先生送來私信,提前給本世子透了風。巡撫衙門舉薦你為飛仙關巡檢副使,吏部已經準了!朝廷的公文不日將至。公文一至,那賀大人就是正經的朝廷命官!”

“臣不稀罕那個鳥朝廷的什麼官身,臣願一生追隨世子,成就一番事業!”賀有義伏首長跪。

朱平槿非常滿意地拍拍賀有義的後背。

“難得吾君臣二人相知相得!你我共勉吧!”

注一:瀘州、敘南兩衛分別駐紮瀘州、敘州府(現宜賓市);利州衛駐紮廣元。

注二:閬中冬季架設嘉陵江浮橋的傳統,一直持續到上世紀五十年代。

注三:昭化縣即現在昭化古城,不是今廣元市昭化區。

注四:歷代儀隴縣治幾經遷徙,從唐代 開始,縣治始終穩定在儀隴縣金城山腰之金城鎮,人稱小山城。2005年縣治遷至現地新政鎮。新政鎮以前屬於南部縣,1978年才劃歸儀隴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