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崇禎十三年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百三十九章 初議土賊(一)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一百三十九章 初議土賊(一)

小智者治事,上智者治人。

“領導的任務無非決策和用人。”這是哪位偉人說的,朱平槿記不住了,但對這句話印象很深。現在創業階段,許多事情朱平槿都不得不事必躬親,但他還是會習慣性地去思考手下有無合適的人選。

開辦軍政大學的事情,他已經與老婆達成了共識,現在需要的是落實。可要開辦培養幹部的學校,首要的困難就是缺乏幹部,這不免有些黑色幽默。本指望將雲哥兒的老師招攬進來,可讓李四賢去請,已經一個多時辰了卻不見回報!

朱平槿按下煩躁的心情,從辦公桌上拿起幾份近期巡撫衙門的呈文翻看起來。

自從王爺過世,巡撫衙門每三五天便有一封呈文遞進,密度之高可能自蜀王府封國四川後就沒有過。廖大亨這老小子是不是見本世子有錢有兵,準備向組織靠攏?朱平槿這樣猜測過,也透過對方的聯系人李師爺不露聲色地試探過,可那邊沒有任何回應。

又或許這桌上的呈文便是回應?

若沒有針對具體事項的回覆,巡撫衙門的呈文內容是非常簡單的,形式也是格式化的,近似於朱平槿前世的情況通報。無非就是以下官的口吻,向蜀地名義上的君主報告,京師有什麼最新動態,皇帝有什麼重要指示,全國和四川哪個地方發生了什麼大的事情,比如災難、祥瑞或者匪患等等。

為了加快自己的公文處理速度,並且保證不會漏掉重要的內容,朱平槿曾指示秘書程翔鳳對王府內部的公文格式發出過指示,要求呈報的公文自行附帶節略,需要自己批示的事項必須說清楚。可巡撫衙門並非王府的下屬,所以節略只能由程翔鳳或經辦人員撰寫。

朱平槿拿起面上一份呈文,從中抽出節略。節略寫得極為精煉,寥寥數字:

五月初七日,搖黃賊大掠巴州城。

巴州這是第幾次失陷了?崇禎七年一次?崇禎十年又一次?朱平槿自己也不能說清楚。他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是去年除夕,張獻忠在出川路上,冒充楊嗣昌的信使,詐開了巴州城門,然後大隊人馬衝進去,把巴州官員士紳殺了個精光,獲得了大量的補給品。

詐取了巴州還沒完。

張獻忠借巴州進行了充分的修整,然後以逸待勞,先是擊潰楚軍先鋒莫崇文、賈登聯兩部,爾後又在開縣黃侯城一舉殲滅了猛如虎部。張獻忠兩戰大勝,一路高歌出川而去。見著荊州防守堅固,張獻忠故技重施,又用同樣的手法詐開襄陽,殺了襄王,給督師楊嗣昌敲響了喪鐘。

巴州,就是張獻忠出川之路上的跳板和演練場!

朱平槿放下呈文,繼續處理其他檔案。待到桌上空空,他思考片刻,拿起桌上的銅鈴搖動起來。

一名曹三保的手下,名叫張維的小太監飛快出現在門口。

朱平槿吩咐他道:“請賀先生、劉局長和幾位參謀來一下,開個短會!”

參謀部的辦公室在門外左側不遠處的西偏殿裡。

西偏殿有三個開間,都被獨立隔開了。每個開間又按照樑柱位置隔成了前、中、後三間。南邊一間是舒國平的監軍部,北邊一間是宋氏兄弟和其他帶兵官的辦公室。中間的開間要比兩邊大些,參謀部人多些,就在中間的開間辦公。程翔鳳的辦公室在東側迴廊拐角的耳房,距離正殿最近。情通局是總參謀部的下屬機構,所以劉名升在西偏殿背後的廂房找了幾間房子辦公。東偏殿裡現在暫時空著,因為鄭安民在長史司有自己的公事房。

門外傳來響亮的聲音:“參謀部全體人員奉命報到!”

這是洪其信。朱平槿一聽就知是誰。

“請進!”

“賀先生請坐。”朱平槿指指辦公桌對面的凳子,然後將那封巡撫衙門的呈文遞了過去。

賀有義被任命為總參謀長,在朱平槿身邊工作了幾個月,已經非常熟悉這位蜀世子的風格。他謝了恩,雙手接過呈文,然後不客氣地側坐在朱平槿對面。劉名升則和三位年輕參謀一起站在桌前。

朱平槿沒有客套,直插主題:“巴州失陷已近二十天。誰在負責經辦?”

賀有義抽出節略看了,簡單稟道:“是洪其信。”

朱平槿轉移視線,看著洪其信。這是位大約二十歲的年輕人,個子高瘦,圓臉、尖下巴,大眼睛,顯得非常機敏。經過碧峰峽的嚴格軍訓,他在朱平槿面前總是站得筆直,刻意展示他的軍人形象。

“大家都看過了?”朱平槿掃視五人。

在得到肯定回答後,他對洪其通道:“既然你是經辦人,那對巴州失陷有什麼見解?”

“報告世子,今年土暴子出來搶劫,比去年早了近兩個月!這只能說明一件事:他們目前十分缺糧!”

洪其信回答很正確。搖黃賊出來劫掠,也會測算黃曆。搖黃賊一般會選擇在農曆八九月出山,那時秋糧剛剛收穫,還堆在曬場上,沒有進城入倉,是最好搶的時候。

對於洪其信的回答,朱平槿不置可否。洪其信的回答雖然正確,可參謀部不是猜謎班,而是統帥的助手,要擬出全軍應對計劃的,所以各方面的情況都要完整掌握並做出預判。

“沒有了?”朱平槿問洪其信。

也許洪其信感覺到了朱平槿的不滿。他連忙補充道:“還有就是巴州被獻賊破了之後,防禦力量已經枯竭。所以……”

“情報判斷是情通局的事情。參謀的工作是什麼,誰來回答?”朱平槿的眼睛轉到了賀氏兩兄弟。

“報告世子,顧名思義,參謀是參與謀劃,出謀劃策。”賀桂出列答道。

“對! 參謀既要出謀,也要劃策!部隊如何調動、將領如何搭配,道路如何選擇,糧草如何運輸,這些大事小事,都在參謀職責範圍之內。”朱平槿看著洪其信,“洪參謀明白了嗎?”

“末將明白了!”洪其信挺直腰桿回答。

“賀先生、劉局長,你們怎麼看?”

賀有義沒有立即回答,卻掃了眼劉名升,意思是讓他先答。

劉名升翻開他手中的紙夾子,念道:

“搖黃賊,又稱姚黃,百姓俗稱土暴子。因最早有兩家大股土賊搖天動和黃龍,故而得名。崇禎五年,搖黃賊即出現於漢中各地。崇禎六年冬,搖黃賊與賀一龍由西鄉入通江。破我通江、東鄉(現宣漢縣)、太平(現萬源縣)、新寧(現開江縣)、開縣,此為搖黃賊攻蜀之始。

據傳,搖天動和黃龍兩人曾與闖賊、獻賊、曹賊等巨賊一起參與了崇禎七年冬末的滎陽大會。滎陽大會之後,搖天動和黃龍回到巴山之地繼續為患。崇禎九年,搖黃賊出山與流賊滿天星合營,大掠保寧、順慶、達州、橦川,結果被總兵侯良柱擊敗於潼川桃紅河。逃回關中後,七月與高闖合夥,後被陝西巡撫孫傳庭剿滅,搖天動死於逃跑中,黃龍與高闖同剮於京師。

搖黃死後,餘部仍稱搖黃,股數甚多,不可計數。記其大股有名者,約十三家。分別是爭天王袁韜、震天王白蛟龍、整齊王張顯、黑虎混天星王高、王光興(注一)、行十萬呼九思、逼反王劉維明、奪食王王友進、順虎混天星梁時政、黃鷂子景可勤、馬超、楊秉胤、陳琳等等。

土暴子聚散無常,有時幾家甚至十幾家一起出動,攻我州縣大邑;有時又分成十幾人小股,四處流竄搶劫。其頭領叫掌盤子、次曰領哨、民壯曰毛狗,民婦曰婆姨,各出身於無聊窮人、背主黠(XIA)僕、逃營兵痞、漏網流賊、地方豪強等等,無法細述;其下層嘍囉,有老賊慣匪,也有裹挾之百姓。屬下打聽多時,其兵力大小實在無法得知。但可以確定的是,其裝備比牛角寨土匪好得多,有甲冑,有弓箭。至於火器馬匹,也有一些,但是數量不多。”

“情通局在川北的主要情報來源,是王府在保寧府的莊子。賀永年打聽到了要緊訊息,便會派人快馬送來。”賀有義補充道。

王府在保寧府的莊子,便是賀有義舉家投獻的賀家莊。朱平槿微笑點頭道:“辛苦賀先生了。巴州一州兩縣,俱已經失陷,官軍畏縮不敢攻。如今閬中已是前線了!護國安民,乃我王府諸軍的宗旨。賀先生世居保寧府,不知對這些土暴子,有何良策?”

賀有義低頭稱遜,然後道:“臣妄言,請世子恕罪!”

“建言獻策,先生之職,何罪之有?”

“臣以為,土暴子既要剿,更要困!那土暴子背靠大巴山、米倉山,稍有不利,便退入千山萬壑之中,縱有大軍十萬,亦不能合圍。況且土暴子後路敞開,背靠陝西,城固、鎮巴、漢中、西鄉、興安諸縣府,早經流賊洗劫一空……”

“地圖!”朱平槿吩咐道。

洪其信聽到世子吩咐,快步走到辦公室北隔牆邊,把牆上兩塊緞子簾布拉開,露出一副裱好的蜀地全圖。這幅圖是朱平槿花了很多功夫和銀子,在都司衙門的檔案庫中找來的。因為存放時間太長,許多地方已經發黴變黑了。可就這樣一幅圖,朱平槿依然視作珍寶,並且準備以此作為藍本進行修訂複製。

賀有義對世子辦公室很熟悉。他向書櫃走過去,從書櫃旁的角落裡拿起一根竹棍,然後走到地圖旁,用竹棍在地圖上方(注二)從左到右劃了一條線。

“從廣元到達州,背後全是綿延的大山。西米倉山、東大巴山。山之北是漢中、興安(現安康市),山之南是四川。

山間有多條古道連貫漢蜀:從廣元出朝天關、七盤關入沔縣(MIAN,今勉縣)、寧羌州(今寧強縣)、漢中,此乃石牛入川之道,故稱金牛道。從南江縣出大壩巡司入西鄉;從通江縣出蒙壩、羊圈山兩巡司入定遠、鎮巴。此數道翻越米倉山,統稱米倉道。從達州、開縣出太平縣、東鄉,可入西鄉、興安,此乃秦巴古道,又稱洋巴道。

此數隘道,朝天關、七盤、寧羌一路,有我川軍川北鎮(又稱廣元鎮)、利州衛與秦軍共守;達州、太平、興安一路,現有楚軍莫崇文部據守。唯有中間之南江、通江兩路全部失陷,流賊來去無礙!

自崇禎六年起,陝西流賊就反覆出入漢中,攻我蜀地。崇禎七年流賊大舉攻入漢中,困於棧道,陳奇瑜收受流賊賄賂,放跑了流賊,錯過了千載難逢之機會。故臣以為,巴山之險,賊已與我共有。漢蜀兩地,唇齒相依,禍福與共。漢中一日不寧,我蜀地一日不寧;漢中一失,我蜀地亦難保也!”

漢中是端王的地盤,朱平槿不能隨意插手,賀有義卻反復強調漢中的重要性,他想說明什麼?李自成、張獻忠困於車廂峽的故事,朱平槿的前世在一本著名主流小說中也看過。那時的書籍少,能有書看就不錯了,哪裡還會去甄別它是否在胡說八道。

“先生之意,在於以守為主,在於以守代攻。”朱平槿站起身來,說出了自己的見解。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他走到地圖邊,從賀有義手中拿過竹棍,然後從左到右在地圖上幾個城市的名字上點了幾下。

“我們進攻姚黃土賊,面對千里大山仰攻,勝而無獲,敗則遺禍無窮。所以首要之事,是守住幾個大城:廣元、巴州、達州,佔領第一道防線!然後才能逐步進取,奪回南江、通江各縣及關隘,慢慢將土賊困於大山之中,使其斷糧,無糧則兵自散。又或者將其壓回陝西,留待將來解決!”

注一:王光興,即駐鄖陽小秦王王光恩之弟。王光恩之弟為王光泰(又名王光興、王二)和王昌(王三)。高鬥樞以荊南道守鄖陽時,王光恩在其麾下,招弟王光泰歸,“光興改名光泰”。

顧先生在《南明史》有王光恩三兄弟反清之詳述。在真實歷史中,王光興後來成為夔東十三家之一,初期排名還在郝搖旗之前。

注二:明代地圖,依然是上北下南,左西右東,與現代地圖一致。這有實物可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