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崇禎十三年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百九十八章 套中之套(一)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一百九十八章 套中之套(一)

城外百姓因爭搶銀花錢而引發短暫混亂,朱平槿、廖大亨和劉之勃恍然不知。劉之勃急著回城,想必他的嗣子劉文鬱已經從北門入城,此時應當到家了。

進了東門甕城,廖大亨便見到華陽縣知縣沉雲祚帶著幾個衙役正等在五顯廟前。

廖大亨素來不喜這個到處出風頭的年輕進士知縣。他見到沉雲祚手提官袍,一路小跑過來,便沉著臉勒住馬匹,面帶慍色責問沉雲祚:

“沉知縣可有緊急軍務呈給本撫?若是縣內公務,汝自當呈文報知府衙門處置!”

廖大亨的意思就是你沉雲祚一個七品知縣,不應當越級上報。就算成都知府現在還託病不上班,你上面還有藩司衙門呢!

“下官冒昧打擾世子和兩位大人,確因縣內有件公務!”沉雲祚向世子和兩位大人見禮完畢,這才不卑不亢回稟廖大亨,“只因一件官司,事連巡按劉大人之家人。聽說劉大人出城校閱官軍,下官不敢驚動,故而只好在此迎候!”

“一件官司?”廖大亨心裡嘀咕,瞟向朱平槿。正好朱平槿也轉過頭來,瞬間四目相對,朱平槿眼皮一眨,廖大亨頓時什麼都明白了:

必定與陳士奇的那份彈劾奏摺有關。

劉之勃沒注意朱平槿與廖大亨的小動作,他急火火追問道:“沉知縣!本官家人究竟惹上了何樣的官司,快快道來!”

……

要知道是何樣的官司,時間需倒退到今日破曉時分。

劉之勃的妾室像往常一樣早早起床,侍候了老爺出門,便回屋取下耳環手鐲放進了首飾盒,用藍布攏了頭髮,拴好灰布圍裙,然後提了竹籃出了後門上街買菜。

買菜的地方並不遠,出後門沿巷子向東,穿過一條大街,再走不到半里路,就是龍王廟。龍王廟前的正街上便是熱鬧的集市,什麼吃的、用的東西都有賣。如果正好碰上逢場天,就會買家擠賣家,背篼碰籮筐了。

劉之勃的妾室穿著很普通,走在大街上毫不顯眼。早年生活的艱辛,在她臉上留下了磨滅不去的印記。

她本是劉之勃的鄰村人,年紀三十幾歲了。劉之勃的原配夫人嫁到劉家,便把自己的貼身丫鬟,也就是她,作為女方的嫁妝之一陪嫁過來。

都說紅顏命薄。劉夫人嫁過來沒幾年,便患上絕症。去世前,因為沒有為劉家留下一兒半女,所以堅持要劉之勃將她收了房。後來她為劉之勃生了一個女兒,去年底剛嫁給一個京官的兒子。

劉之勃因為無子,便抱養了他大哥的兒子劉文鬱做嗣子。昨日老爺說,今日午前少爺便要趕到。所以她臨出門前,除了在竹籃裡放了些銅錢,還特意在抽屜裡拿了五錢碎銀子擱在懷裡。

這些年的光景,真是一年差比一年!她曾聽老人們說,萬曆初年一石米才值七錢銀子,現在一石米已經漲到了多少?三兩!

米價長了,肉價勢必跟著長。肉攤子上一斤肉,二錢銀子還要外加十個銅板(注一)!

老爺是個油水不沾的清官,跟著過了這十幾年,她也習慣了。再怎麼著受窮,也比陝西鄉下時強些。初到京師,她見著那些官眷們穿金戴銀,身後的丫鬟僕役也比自己穿得好,自然眼紅過一陣。興許是不留神說漏了嘴,又興許是那些官眷眼睛毒,轉眼就看穿了她的想法。於是很快,那些金絲掐的髮髻,鑲金磨的玉簪(ZAN),綾羅綢緞制的衣袍,寶珠翠玉的全套頭面和首飾連著鑲嵌螺鈿的盒子一起送到家來。

可沒等她穿戴整齊試上一試,劉之勃便讓老僕全部送了回去,還跟她發了好一大通脾氣。若不是為劉家留了一絲血脈,說不定她早被盛怒之下的老爺趕出了家門!

“老爺要當清官,這沒錯。拿了那些不乾不淨的銀子,下輩子便要投到鬼畜道去當餓鬼……可老爺這清官,當得也太清了!”

劉之勃的妾室想著錢箱裡那所剩無幾的碎銀銅子,心裡便十分發愁。劉之勃從不亂花一文錢,衣食住行更很簡樸,領了俸祿便都放在她那裡。可家裡必要的開銷總是少不了的。

這離京赴任要錢吧?家裡的公婆要寄些回去吧?還有當年那些湊份子供養老爺讀書應考的兄弟妯娌親戚們,總得有所表示吧?

還有老爺身上的那件官衣,也要自己出錢的!

除了發愁之餘,還覺得有些憤懣。

前兩天廖大亨的小妾劉惠蓮過門來拉家常。同樣都是妾室,你看那金玉滿身、妖精狐媚的模樣!

她想起來就忍不住罵人,還好我家老爺是個正人君子,錢色兩頭都是不沾的。

菜市從來就不是個清淨之處。

四川物產豐富,尤其是在這個季節,鮮菜大量上市,叫不出名字的山珍野貨很多。不像老家和京師,一到冬天就只有白菜、蘿蔔幾樣凍菜換著花樣輪流吃。進了菜市,看見琳琅滿目的各色鮮蔬嫩果,劉之勃的妾室迅速忘記了心事,開始專心致志挨個與菜攤老闆殺起價來。

劉之勃的妾室沿著菜攤子一路殺價,轉了大圈,買了滿籃子菜。

“這是什麼筍?”她走到一個菜攤前,指著一堆竹筍問。劉之勃除到四川,在廖大亨舉辦的歡迎宴會上吃過筍子之後,就對那入骨的鮮味念念不忘。昨晚他還專門囑咐,今日買些筍子回來,讓兒子也嚐嚐鮮。

那菜老闆一眼瞥見了她竹籃裡的豬肉,連忙熱情推銷起來:

“這是昨天敘府用快船送來的竹筍,是筇(QIONG)竹的嫩筍。筇竹又叫羅漢竹,竹子可以當柺杖,筍子脆鮮微澀,最是好吃不過。大姐,這東西喜油,和著肉燉煮最好吃!”

“那價錢……?”

“不貴,一斤一百二十文。”

一百二十文!這個價錢把她嚇了一跳,都快趕上肉價了!

老闆瞧出端倪,連忙補充道,價錢是貴些,但是絕對公平。因為這些是山珍,要採筍人冒著生命危險進到大山裡才能採到,所以不是天天都有賣的。能買到,只能說明買菜人有緣夠運氣。況且這筇竹筍丟頭不大,一斤便能剝出七八兩。若是您嫌貴,可以買成都本地產的慈竹筍。慈竹筍也好吃,味道還略微有些甜,一斤最多二十文。

想到越來越空的錢箱,劉之勃的妾室猶豫了。不過她想到老爺的囑咐,這才狠狠心。錢箱空了便空了!她心裡發發狠。總不至於一個四品巡按,還把家人給活活餓死了!

她下了決心,便開始砍價。砍到一百文,再也砍不動了,她這才認真挑選起來。這筍子嬌貴,大熱天的放兩天就黑了,所以老闆見著來了大主顧,連忙招呼婆娘應付其他主顧,自己親自上陣,幫著她挑選。

“一共兩斤四兩,正好二百二十五文。”老闆手中的秤桿翹得高高的。

“二百二十文!”劉之勃的妾室再次砍價。

“好好!二百二十文就二百二十文!下次您光顧!”老闆很會做生意,立即就用五文錢換得一個長久的主顧。

銅錢都在竹籃裡,籃子裡還裝著肉和菜。她提著沉重的竹籃不好付賬,於是低頭把竹籃放在地上拿錢。

好容易數清了銅錢站起身來。這時,她的頭頂撞上了一個硬東西。

“哐當!”一個大瓷盤落在地上摔成幾瓣。

“哎呀!”一位書生模樣的人先是大驚失色,緊接放聲嚎哭起來。

“這是我家祖傳的寶貝呀!你要賠!不賠你走不脫!”

……

巡按衙門東側的茶樓。

雅間裡,秦裔一個人靜靜坐在窗邊,眼睛注視著幾處的動靜。從他的位置看出去,巡按衙門的後門和窗外小巷的兩端,所有動靜一清二楚。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隔壁旅舍樓上設的觀察點,視野更好。登高便能望遠,巡按衙門裡的動靜也能瞧見。

按照朱平槿的指示,秦裔的身份是絕對保密的。除了一個書生、一個護衛和幾個王府裡的太監,訊息組的其他人都不知道他們老大的身份。他們既沒有看過他的臉,也沒有聽過他的聲音,更不知道他要他們做的事是為了什麼。一旦出了事情,王府裡的人都要迅速與外部人員掐斷關係。

時辰還早,可小巷裡已經有人來往出入了。

剛才樓上觀察點的訊息說,衙門裡清清靜靜,後門裡只有個衙丁在放哨。這衙丁是個老頭,昨夜一直在後門的門房裡值守。好像昨晚沒睡好,他今朝出現在視野中就在打哈欠,只有劉姨娘出門時才故作抖擻。劉姨娘一出門,他便故態重演。

巡按衙門的佈局和守衛的情況,秦裔早就一清二楚。

巡按衙門幾乎與省城所有的衙門一樣,坐北朝南。南邊一塊是辦公區,叫前衙。北邊稍窄的一塊是生活區,叫後衙。

中國南北方的四合院都差不多,巡按衙門的後衙也是一個完整的四進四合院。

一進有前門(大門)、照壁、倒座房、垂花門。二進和三進是四合院的主體部分:中間一個四方形的院子,有朝南的正房以及兩側的廂房和耳房,中間圍成一個院子。二進的正房叫大堂,三進的正房則稱二堂。四進則是最北端的後罩房,二堂與後罩房之間形成了狹長的後院(注二)。

後門便在後院的一側。

劉之勃此次入川赴任,帶的長隨少得可憐。除了時不時會見拜訪的重要客人外,劉之勃很少使用正堂。二堂則是他和妾室的生活區。東邊兩間是寢室,西邊兩間是書房,中間用於日常起居。

秦裔判斷,陳士奇給劉之勃的那份文書,極可能就在二堂的書房裡。

要進到二堂,必須避開大門和後門站崗的衙丁。

巡按衙門後衙裡共有十一個衙丁,一個老僕。大門附近有八個,住在一進的倒座房裡,分做三班站崗。垂花門之後的生活區,衙丁一般並不進入。

老僕住在二進的西廂房裡,有時會進到三進、四進裡做事。

後院有三個衙丁,守著後門。因為最北端有後罩房,所以後門並非開在正北邊,而是開在東側臨街的圍牆上。

人若從後門進入,便正對四進的狹長院落。正對後門的角落裡有一口帶亭子的水井。右側是後罩房,左側是東耳房。東耳房有門,可以通到三進的院子裡。後罩房裡有廚房、柴房以及幾間下人的住房,這三名衙丁便住在靠近後門的東頭兩間房子裡。

秦裔決定在白天動手。

原因很簡單,因為前衙、後衙防範的重點都在夜晚,在晚上動手很危險。圍牆裡面有衙丁值班放哨,圍牆外頭還有打更報時的更夫。稍有動靜,就可能將附近巡邏的都司鎮撫兵引來。

可到了白天。防範就鬆懈多了。晚上巡邏的人白天要補瞌睡,街上的更夫也撤了。更重要的是,人們的心理也開始鬆懈,這才是最致命的。

要從白天進去,首先要確定進去的地點。從正門大搖大擺進去是不行的,翻牆也不行。因為南牆和西牆都被前衙包著,要翻牆得先進入前衙;北牆修著後罩房,翻牆就等於翻房頂;唯一臨街的東牆,外邊就是人來人往的巷子,白天翻牆等於自投羅網。所以要進入劉之勃的書房,唯一的辦法就是從後門進去,而且還不能驚動前門的八個衙丁。

從後門進去,後罩房的那三名衙丁,便是最大的障礙。

注一:按豬糧比一比六推算。

注二:參考梁思成《中國建築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