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崇禎十三年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二百零七章 金鈔銀鈔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二百零七章 金鈔銀鈔

官府從傅崇奇家中抄出了三十二萬兩白銀,一萬一千兩黃金,金玉珠寶無算。相比之下,陳士奇還算一個清官,家中只抄出了七千兩白銀。黃金按一比八的比例兌給了王府,金玉珠寶抵給了若干家當鋪,也換得了近七萬兩銀子。抄家所得總數加起來大約五十萬兩白銀,外加兩座大宅沒收變賣。

不過奇怪的是,在傅家沒有找到一張田契。廖大亨和劉之勃情知底細。想想與王府的關係,最後他們決定忍了。

五十萬兩的飛來橫財,大致相當於四川一年田賦正稅的四成,或者三餉的兩成。為了這筆橫財的處置,廖大亨、劉之勃以及省裡幾位大員密商數日,終於做出了一個對得起四川人民,但對不起朝廷對不起皇上的決定。

上報朝廷的數字只有二十萬兩,剩下的三十萬兩省裡悄悄截留。這截留的三十萬兩中,二十萬兩用於填補去年四川稅賦留下的窟窿,十萬兩用作四川今明兩年的練兵養兵費用。

據廖大亨的孫、李兩位師爺舉報,這最後一條,乃是劉之勃特別堅持下形成的。

這個秘密決定出 臺後不久,川北道道臺龍文光(注一),駐紮在保寧府百丈關(今旺蒼縣附近)一帶的川北副將劉鎮藩、遊擊將軍楊展等人接到巡撫衙門的軍令,兩營各自加練精兵一千人,所需糧餉由巡撫衙門另行撥給。

四川巡撫衙門另募強悍丁壯一千五百人組成一營,由都指揮同知魯印昌和標營參將曹勳指揮。

……

廖大亨和劉之勃等人的小動作,朱平槿暫時沒有理會。

八月初一是個吉日,匯通錢莊隆重開業。

這家錢莊的所處位置——原蜀王府北離宮別院,讓所有的人明白了這家錢莊的背景。更何況錢莊的大堂,竟然佔用了蜀王爺先前用過的正殿。

物以稀為貴,何況是王爺宮苑?

錢莊一開張,便迎來了看稀奇的人山人海。好在蜀王府和成都、華陽兩縣早有準備,數百兵丁和衙役嚴防死守,總算沒有再發生東門外踩死人的慘劇。

當日,省裡的大員也悉數放下公務,在二臺三司主官的帶領下集體參觀了錢莊。他們當然不會與百姓打擁堂,而是在世子朱平槿和錢莊大掌櫃邱掌櫃的引領下,繞道正殿背後參觀了錢莊的絕密之處——金銀庫。

金銀庫建在一座假山之下的密室內,四周有圍牆、有庭院,有花木園圃。它原本就是蜀王朱至澍藏銀之所在,朱平槿在原來的基礎上略加擴建加固,就成了今天的模樣。

這個銀窖為什麼不建在城高牆厚的蜀王府裡呢?蜀王朱至澍最清楚。因為這裡的藏銀,都是他的私房錢。

“各位大人!各位股東!”朱平槿手裡拿著一根細竹棍,親自擔當講解員。

他指著鐵柵欄後那片耀眼的金色和銀色道:“這裡所藏之金銀,便是本錢莊銀鈔金鈔之發行準備金!銀磚百兩一塊,金磚也是百兩一塊!本錢莊保證見鈔票即兌現。一兩銀鈔,即可在這裡兌換白銀一兩;一兩金鈔,即可在這裡兌換黃金一兩,本錢莊不另收火耗。由於金銀都不好分割,所以只能百兩整數起兌!”

金銀堆積如山的場面太震撼了!

廖大亨被眼前金銀之色迷茫了雙眼。他雙手緊握手臂粗的鐵欄杆,恨不得將萬鈞之力注入鐵掌,掰彎欄杆,好把自己的肥頭塞進去。直到其他官員聽到世子說一百兩才起兌,都笑出聲來,才讓他醒過神來。

“發行準備金即錢莊本金,共三百萬兩白銀和十一萬兩金。但是匯通錢莊不會立即發行那麼多的金鈔銀鈔!”

見有人不解,朱平槿解釋:“天下官民苦寶鈔久矣!朝廷缺錢花了,就大肆印刷寶鈔。時至今日,三貫寶鈔尚不值半個饅頭。百姓厭棄,商家拒收,朝廷信用淪喪於地!

何也?蓋無準備金也,亦不能與金銀自由兌換,即便完稅也不行。

如今金鈔銀鈔有了準備金,亦可按票面價值自由兌換金銀,百姓商家便可放心使用金鈔銀鈔。重拾人心,要時間,更要看口碑……”

與黃金掛鉤的是美金,不掛鉤的叫美元,這中間的差別大了。官員們袖裡揣著幾千上萬貫寶鈔,到處找機會花出去,對此一點即通。朱平槿一席話,正中他們的下懷。

參觀完畢,朱平槿率領官員走出金銀庫,到近旁一間花廳用茶。

藩司參政陳其赤率先丟擲了他的疑問。

“官府商家用鈔,固然方便。一州一府,千里納徵。幾名軍士數匹快馬,揣著幾張鈔票交到藩司便可。只是尋常百姓人家,哪裡用得起這等大額的鈔票?”

藩司管著一省財計稅收。使用鈔票,對將來徵稅工作價值巨大。只是徵稅向來是百川匯海,千家萬戶一個幾個的銅子,才能匯成四川上繳朝廷的一錠錠白銀。

稅收唯用銀,這在條鞭之後已成定論。但白銀價值太高,百姓日常還是用銅錢方便,而朝廷對輔幣用鈔還是用銅一直爭論不休。鑄錢也議過多次,只因成本太高,朝廷沒有賺頭,所以時鑄時停。市場需求與銅錢流通量之間的缺口,便為私錢大開了方便之門。目前四川市面上流通的銅錢,很多都是劣質的私錢。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朱平槿並沒有急於回答。等大家喝了茶,他笑呵呵地從袖子裡掏出一疊鈔票,遞給廖大亨等官員傳看。

“印鈔雖難,亦難不過鑄錢。印鈔雖貴,成本也遠低於鑄錢。” 朱平槿笑道。

鈔票有大有小,顏色也有所不同,但都是銀鈔。

廖大亨從底下摸出最大的兩張。一張面額是十兩的,一張是五兩的;十兩是粉色,五兩是青色。

廖大亨再從下面摸出兩張稍小的。一張是一兩,一張是五錢,都是淡黃色。

最後剩下的三張都是墨綠色的小票,分別是一錢、五分和一分。

所有的鈔票,票面上方皆印著一行楷體:“大明蜀王府匯通錢莊”。右側是大明太祖高皇帝真容像,左側是細小花紋拼湊出的幾個文字:“值XX兩(錢、分)白銀。”左下角有一串編碼。

鈔票翻到背面,除了面額數字之外,都印上了銀花錢上相同的字樣:“護國安民、天下太平”。十兩、五兩、一兩、五錢四種銀鈔背面還有山水圖案,其餘三種墨綠色的小票只有繁花與卷草。

鈔票傳看一週,又回到了朱平槿的手中。官員們嘰嘰喳喳,朱平槿含笑品茶,等他們的意見充分表達。待大家都開始期待朱平槿說話,他這才將銀鈔的情況簡單予以介紹:

“銀鈔一套七張,大小三種。

票面額十兩、五兩者,長五寸一分,寬兩寸四分。

票面額一兩、五錢者,長四寸七分,寬兩寸一分。

票面額一錢、五分、一分者,長三寸八分,寬一寸六分。

面值大小不同,顏色亦有差異,故而一目瞭然。

百姓多不識字,見顏色大小即可清楚區分。

一州府數萬兩白銀的稅款,用十兩銀鈔,亦不過數千張,重不到十斤,一人即可負重。百姓上街買菜,用一分之小票,輔之些許銅錢,無論會賬還是找零,亦是非常方便。

以後啊,錢莊在川內各地遍佈分號,大額匯兌可用專門的匯票。到那時,縱有白銀數百萬,也不過一張匯票的事。便捷之利,無與倫比,官民皆受益矣!”

朱平槿講完,廖大亨連忙點頭稱是。但鈔票最怕假鈔。無論他作為四川巡撫,還是作為一名自然人股東,都擔心鈔票防偽。

廖大亨的擔心並非杞人憂天,朱平槿必須做出能信服人的說明。

“假鈔之弊,歷代皆有,可謂防不勝防!

防偽之法,銀鈔之內有三:一曰水印。請諸位拿鈔票對著光看。鈔票左下角留白處,隱約可見一個元寶。”

鈔票重新發到官員們手中,許多官員跑到了視窗。

“二曰鈔紙。邱掌櫃,拿水盆來!”

幾張鈔票被扔進了清水中,漂浮起來。

“此鈔紙乃以蜀王府秘法制成,天下獨有。鈔票不怕水,不怕揉、不脫色,撈起晾乾仍可使用。破損不堪再用之鈔,錢莊自會在收兌時更新。

三曰數字。每張鈔票皆印有唯一之數字。假鈔用一板印製,無論鈔票多少,數字皆是一樣的,如此真偽自辨。至於其他鑑別之法,乃是錢莊機密,本世子這裡就不好告知各位大人了!”

廖大亨與藩司張大人頭碰頭,拿著一張粉紅幣顛來倒去研究,嘴裡嘖嘖稱奇。

朱平槿說完許久,廖大亨才接住話頭:“世子,下官以為,匯通錢莊發行銀鈔,實乃利國利民之大好事。本撫與藩司張大人商議了:從今往後,四川藩庫的銀子都存到匯通錢莊!以後匯通錢莊各地分號建起,各州府縣的銀子也存入當地分號之中。各地稅賦,也用銀鈔繳納……”

“廖公,這假鈔查禁……”按司尹大人見廖大亨表態,竟然沒有提及自己,連忙出言提醒。

“對了,尹大人所言甚是!”廖大亨知錯就改,立即大聲宣佈:“製假販假用假,壞我鈔法之奸賊,當依大明寶鈔之法例,嚴加懲處,不得姑息!有告發者,賞犯者家產之半!”

半日的參觀活動很快結束,朱平槿吩咐邱掌櫃,為每名前來參觀的大員準備了一本裝潢精美的小冊子。

開啟小冊子,每頁正中都夾著一張嶄新的銀鈔。面額從小到大,竟是一套完整的七張銀鈔。

“這是為紀念匯通錢莊開業而發行的一套紀念幣,極具收藏價值。請各位大人細看這張粉紅鈔,編號是甲零零零零一。”朱平槿面對廖大亨和劉之勃,臉露微笑:“這甲零零零零一,當然非廖公莫屬;這甲零零零零二……”

“一定是劉大人!”一眾官員齊聲吆喝。

“多謝世子賞賜,下官這就拿回去收藏!”劉之勃手持冊子,躬身稱謝。

在場的所有官員之中,只有他沒有股東身份。但若他退回這銀冊,他便是四川官場的公敵。以後所有的官員,都會把他當怪物看待。他已經被朱平槿架上火爐烘烤,沒有了任何的選擇。

“有了這銀鈔,不知那金鈔何時發行?”廖大亨笑問朱平槿。

“正是!下官等甚是期待!”所有官員再次異口同聲。

注一:川北道又稱守北道。

龍文光,廣西柳州人,天啟二年同進士。崇禎朝最後一任正式的四川巡撫。他應是結束守制之後,於崇禎十五年中從貴州提學任上就任四川參政、川北守道。清代川北道的道署衙門在保寧府。但明代在何處,有研究指出在保寧府(閬中),又有說法在成都,莫衷一是。不過龍文光在道臺任上,長期留駐廣元應該不假。

特別強調:龍文光絕對沒有投降滿清。他在成都城破時率軍與張獻忠部激戰,忠節於成都濯錦橋。這有大量的歷史記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