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崇禎十三年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二百八十八章 脫困之謀(二)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二百八十八章 脫困之謀(二)

一番短暫的插曲後,三人迴歸正題。可正題要議出結果,依然繞不開糧餉。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皇上督促我等用兵川北,下官算過,若以半年為期,士卒一萬五,需軍餉十四萬兩,軍糧四萬石;戰馬千餘,需豆類五千石,草料五十萬捆。如今藩庫尚存銀有王府贊助軍餉五萬兩,去年留存田稅兩萬餘,鹽稅六千兩,幾個稅卡徵的商稅雜項五萬餘,尚差餉銀一萬餘兩。

至於糧食,更是不好籌措!

下官遵藩按兩位大人之命,令人查了邛、眉、漢、綿諸州倉屯,如今成都府豐寧二倉有存糧兩萬,邛、眉存糧一萬五,綿州三千,漢州顆粒皆無。大人,成都豐寧二倉之存糧,宗蕃、百官之俸祿可全在裡面,好歹要留下一些,不可全部……廖公,軍無餉則自散……”

說到糧食,陳其赤說話開始吞吞吐吐,廖大亨和劉之勃都知道個中緣由。

國家承平無事,財計尚不至於短缺。戰事一起,這賬本上到處都是窟窿。

陳其赤只算了出兵之後的軍餉和糧草供應,還未計算出兵之前的欠餉補發以及出兵後的喪葬賞銀、軍械軍馬損壞補充維修費用。如果按慣例給各軍補發三個月軍餉,又是六萬兩銀子。如果戰事不順,半年不能打下巴州,屆時錢糧必然難以為繼,只好撤兵了事。

坐在上首的廖大亨和劉之勃,在陳其赤注視探詢的目光中沉默不語,撫衙後堂中一片死寂。

不知過了多久,劉之勃方才長嘆一聲打破了尷尬:

“本官離京陛辭之時,也曾抱負滿腔,想著既然為官一任,便要造福一方。誰知到了任上,方知國事艱難如斯,地方更是糜爛至此!本官現在越發佩服世子,若不是護商隊在雅州、彭山斬殺獻賊餘孽張光祖,恐怕這川西南之地已經烽火遍地;若不是護商隊在長平山大敗土暴子,恐怕保寧順慶兩府已經血書求援了!”

一股熱氣在劉之勃腹中積鬱已久,終於從他的嗓門衝將出來。他越說越激動,索性站起來在後堂中來回走動,邊走邊說:

“本官自幼苦讀聖賢。孟曰:可欲之謂善、有諸己之謂信。充實之謂美,充實而有光輝之謂大,大而化之之謂聖,聖而不可之之謂神(注一)。

世子首倡護國安民、天下太平,川人趨之而實惠焉!敬天法祖,崇儒遵道,平暴安良,與民休息,發糧江南,賑濟災民。善、信、美、大之上也!

讖語道,五百年必有聖人出。

世子本是天家驕子,奈何天意棄之!如今蜀地萬民遭難,豈非天意弄人!”

這時,廖大亨和陳其赤驚訝地看到,劉之勃仰面向天,雙拳緊握,兩眼緊閉,大股淚水順著堅毅的臉頰流淌下來。

看來,傅宗龍和楊文嶽在河南的慘敗,深深刺痛了這位巡按御史的神經。而蜀世子朱平槿在川地的接連大勝,以及在各地各領域的成功改革,使劉之勃對朱平槿已經有了些盲目的信仰。

按照亞聖的說法,善、信、美、大四種人之上,便是聖人和神仙了。

而劉之勃剛才的悲慼,正是因為朱平槿出生在藩王世家,按照大明的祖宗家法,正常情況下他永遠沒有機會發揮他的才能,成為聖人!

廖大亨和陳其赤面面相覷,交流了一下眼神,他們都在對方的眼中看到了掩飾不住的驚愕。

劉之勃是朝廷派來監視地方的,監視的物件不僅包括三司和巡撫,也包括地方藩王。劉之勃的這種態度變化,到底是真情流露還是試探底細?

對劉之勃真實想法的判斷,關係到廖大亨與朱平槿兩個利益集團的勾結,關係到朱平槿對廖大亨承諾的實現,甚至關係到廖大亨的身家性命!聯想到劉之勃前些日子在王府主動向世子提及鹽稅包攬之事,又聯想到姻兄關於劉之勃會後來居上的警告,廖大亨頓時警惕起來。好在世子當時顧左右而言他,沒有立即表態,這件事還有轉圜的空間。他立即決定,把準備好的方案拋出來,看看劉之勃的反應。

陳其赤作為藩司參政而能代表左右布政司實際拍板,當然是因為他能得到廖大亨的信任。看到廖公向自己示意,陳其赤連忙起身勸慰劉之勃。劉之勃也冷靜下來,意識到自己的失態,便向二人賠罪,重新坐回了官椅。

廖大亨裝作非常感動的樣子試探道:“劉大人憂國憂民之心,實在令老夫欽佩!糧餉雖然不濟,可奪回巴州也是勢在必行。好在天無絕人之路。不如我等三人今日便議出一個好法子,既能籌足糧餉,保證前方將士之用度;又能撫定蜀地,不至於八面擾動、刀兵四起。如何?”

兩人都說好,陳其赤便首先跳出來出主意。他先明確指出,在明年二月前,四川藩庫已經不可能籌足此次出兵巴州所需的糧餉了。要籌集糧餉,只能是兩個地方,一是蜀王府,二是士紳。

把兩位上官的思路引到了這兩個方面之後,陳其赤便開始盡力讚揚劉之勃提出的鹽稅包攬的主意。他道,只要世子同意包攬鹽稅,便可立即向蜀王府開口預支數萬兩銀子和數萬石糧食,以解當下燃眉之急。有了蜀王府帶頭,向士紳勸捐之事也才好辦,所以能不能說服世子,那是解決問題的關鍵。

陳其赤的辦法,實際上就是劉之勃的想法,陳其赤只不過是表達一個贊成之意。劉之勃見陳其赤贊成,便疑惑地搖搖頭道:“本官也是耳聞了一些雅州之事,這才貿然提出鹽稅包攬,誰知世子並不贊同!”

原來雅州王國臣悠哉遊哉便完成一州稅賦徵收的事蹟,並非只有喜歡打聽的江鼎鎮一人知道,負有監察全省官員之責的劉之勃也是知道的。

……

比起遍佈王莊的成都府,比起劫後可以任意塗抹的仁壽縣和彭山縣,蜀王府在雅州的實際控制方式獨具特色。那是透過對人的控制開始,又是透過對人的控制而實現。如在稅制方面,與田騫提出的稅收包攬極為接近。

朱平槿借平亂之機,首先拿下了知州王國臣。控制了王國臣,羅雨虹和洪其惠便以雅州官府的名義,對大亂之後的雅州實行了嚴厲的稅收徵管。

田土投獻王府的地主和自耕農,王府與投獻者自然按照一成和四成的比例分享租子,不用交稅。可出於對土地的珍惜和對未來風險的防範,許多中小地主或者自耕農寧可選擇稅率更高的朝廷田賦,也不願將田土所有者的名字改為蜀王府。

蜀王府的投獻政策遭到了廣泛抵制,逼得洪其惠強力應對。他藉口雅州新亂,延用了以前官府雜項的名目,在羅雨虹的提示下新創了治安管理費、城市建設費等新稅種。同時厲行稅收徵管,任何抗稅的士紳都可能被官府加諸各種罪名丟入大牢。

官府雜項的諸多名目,立即填補了田賦實際稅率與法定低稅率之間的差額,實際稅率接近一成五,比王府的一成租子略高。這個稅率雖比朝廷法定稅率高了不少,但因沒有丁糧雜役附加等大頭,也沒有了過手抽份、賣糧換銀、火耗成色等中間盤剝,更沒有了請客吃飯、賄賂請託等額外花銷,最終成本反而遠低於過去。那些沒法享受減免政策的中小地主,立即發現了新稅法的好處,迅速對此表達了歡迎。夏糧徵收時還有些騷動,待收拾了影響最為惡劣的張大戶,秋糧徵收時全州已經一片平穩。

治安管理費、城市建設費是新稅種,只對居住在城牆保護以內的城市居民徵收。

治安管理費按慣例在四個城門徵收。單邊收費,收進不收出,進去一個人頭便徵收三文錢。

城市建設費按城內宅基地面積徵收,一分宅基地每年徵收三分銀子。這個稅種也是有依據的,因為京師在幾年前便按房子大小徵稅,名曰間架稅,也就是房產稅。

大明的城市居民,有官紳、商人、手工業者及其僱員、僕僮等類。這些人中一部分屬於大明朝的中產階級或富裕階層,透過交稅,住進有城牆保護的更安全的城市,他們是願意的,也是交得起的。不願意的,是那些收入極低的下層僱員和流民、叫花子。有收入的,生活成本的增加自然要轉嫁到僱主或者交易鏈條身上。沒有收入的流民、叫花子,逐漸被清除出城市。而那些需要頻繁進出城市的市場小販,則很快將他們的流動根據地選在了城市邊緣地帶。洪其惠不失時機在城市邊緣修建商鋪市場,租給那些小販,讓城郊結合部迅速熱鬧繁榮起來。

雅州稅收模式的成功,既是洪其惠的成功,也是王國臣的成功。

王國臣與洪其惠早就談好,收了稅他便十取其一的公使錢,維持官府衙門的日常開銷。收稅他只需出出告示,蓋蓋公章,無需動手用腳,更無需勞神費力。躺著拿錢,天底下的好事莫過於此。

上有所好,下必趨焉。

王國臣在州城一搞稅收包攬,產茶大縣名山縣立即跟進。滎經動作慢些,可一旦行動,態度比王國臣還堅決。知縣黃儒乾脆將大印奉還州衙,然後與滎經富商畢文昌合股,成了當地礦產生意的最大商號。滎經產煤產礦,王府徵礦稅,亦是十取其一,另徵五分安全押金。蘆山縣的反應最慢,那知縣兼之對臨關巡檢副使寧森被殺有些疑慮,所以直到劉道貞帶著天全土司兵在縣衙外叩門,這才知道什麼叫做“天高皇帝遠!”,只好交了印信,被邀請到天全城裡做客,任憑王府的政策在蘆山一縣全面推開。

……

雅州稅收包攬的成功,像一個磁石,吸引了順慶府的杜知府和江鼎鎮等有心人的目光。也像一個榜樣,讓劉之勃等官員看到了解決稅收這個老大難問題的希望。

上南分巡道胡恆在給劉之勃的私信中,詳細介紹了雅州的情況,明確點出了問題實質,那就是官府已經讓渡了稅收之權,而改由王府包攬。

胡恆不僅建議劉之勃採納這種無風險的好辦法,而且引經據典論證道,朝廷包稅之制由來已久。如萬曆以來,稅關、鈔關、礦監等處徵稅,都實行包稅包賠制度。完成了多少沒人管,但是交少了必須用私財補齊。

胡恆還暗示劉之勃,如果官府讓蜀王府包攬有政治上的風險,不如讓蜀王府找一個私人商號來承攬。這樣,就算有人藉此挑事,官府也有個說法。

作為一名責任心很強的官員,胡恆的資訊和建議對劉之勃來說,無疑是“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他認真計算了可以拿來包攬的稅收種類,覺得田賦包攬對於蜀王府來說太困難。

須知照現在的田賦標準,四川每年糧額近一百一十萬石,加上雜項和三餉,共計約三百萬兩銀子。平攤到四川田畝上,每畝地要承擔二錢三分銀子。再加上稅收成本,王府很可能要虧本。貿然提出田賦包稅,他擔心四川文官群體難以接受,更擔心世子會因為稅額太高而當場拒絕,正好富榮廠鹽工鬧事,劉之勃便提出了在他眼中很有油水的鹽稅。

可劉之勃未曾想到,世子對他的提議,並不感興趣。

難道稅收包攬,明惠而實不至?

劉之勃糊塗了。

注一:出自《孟子盡心下》。孟子在這段話中,將人的人品分為了善、信、美、大、聖、神六個等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