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崇禎十三年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二百九十四章 灌口歲修(二)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二百九十四章 灌口歲修(二)

劉士鬥還要勸慰劉之勃,兩人的談話卻突然被右前側岔路上的動靜打斷了。那岔路口被一大片茂密的竹林遮覆,只聞其聲,不見其人。

動靜越來越大,劉之勃與劉士鬥不禁駐馬觀看。片刻之後,岔路口便鑽出來一支很長的隊伍。隊伍綿延不斷,竟然看不出有多少人。前頭三四百人都是精壯,每人肩上一把鋤頭、鎬頭或者鐵鏟,身著一色的灰色對襟布襖,他們在“一二一”的口令聲中,整齊地擺手大步向前。

精壯之後的人更多。他們穿著雜色的短打,有扛鋤頭的,有推小車的,有挑籮筐的,有背尖背篼的。他們中間還有幾個騎馬牽騾的人,指揮著人群拐向到灌口的官道。

這支隊伍的行進方向與他們一樣,也是灌縣。劉之勃吩咐道:“老肖頭,你去問問,他們是哪裡人馬?欲往何處去?”

老爺發話,老肖頭不敢怠慢,連忙棄了馬韁,向岔路上的隊伍跑去。他攔住一名騎馬之人,那騎手便丟下老肖頭,打馬朝劉之勃這邊衝過來。馬到跟前,那騎手大力勒住馬韁,順勢縱下馬來,給劉之勃和劉士鬥行了個單膝跪地的抱拳之禮。

“下官蜀王府左護衛世襲百戶王懷德!參見巡按大人、推官大人!”

老肖頭氣喘吁吁地跑回來,可劉之勃沒功夫理他。他奇怪地問王懷德:“王百戶既是王府護衛,如何到了這成都縣地境,又如何帶得如此之多的人馬?”

王懷德也奇怪地看了劉之勃一眼。世子旨意中不是說他是這次灌口歲修的總指揮麼,怎麼還問我們去做什麼?他沒有多想,話便脫口而出:“下官奉世子旨意,領著成都縣護莊大隊及部分莊戶前往灌縣,參加灌口歲修。世子嚴令,限下官六日內徵召本縣王莊護莊隊員,自行攜帶工具和二十日的糧食,在十日內開至灌口,向王府丁原丁公公報到。逾期未到者,領受軍法處置。報到之後,一切行止聽從巡按大人和丁公公吩咐!”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劉士鬥追問道:“還有哪些個王莊抽人前去?每個王莊抽了多少人?”

“其他王莊情形下官不知。下官只知道灌區內的王莊都得到了世子的旨意。世子旨意道,收成要想高,水土肥搞好。欲用水,先修堰。灌區百姓都靠這都江堰分水灌溉莊稼,現在又是農閒,田裡農活不多,去修堰有工錢吃食,報名之人很多。王府存糧有限,只好限定每縣最多一千人。大人您看,我們正好千人。一人不多,一人不少!”

一縣之護莊大隊?兵力竟有千人!劉之勃與劉士鬥對望一眼,倒吸一口涼氣。從對方眼睛裡,他們都看到了無比的驚愕。

“以此推知,僅成都府周邊灌區十一縣,便有萬人之多!若是遍建王莊於四川,那商莊兩隊即有雄兵十餘萬!”劉士鬥心想。

“一旬之間,一縣之丁盡行徵召!”劉之勃猛然驚醒,熱汗陡出:“難怪廖撫曾力勸本官,萬萬莫把世子逼上梁山。世子若反,蜀地皆反!”

“以此觀之,蜀地不亡,大明亦不亡也!大人還要死國、死社稷、死天下乎?”劉士鬥趁巡按大人分神,悄悄湊近耳語道。

劉之勃重新恢復成一位朝廷重臣的模樣,好言叮囑道:“士鬥在灌口盤桓幾日,便趕著到建昌上任去吧!世子讓本官總管歲修,不過是借用本官這身衣冠,免得那些地方閒官無事生非。你不必陪著本官去袖手閒坐,也不必等著授官聖旨下來。若是開封、歸德有失,還不知道這聖旨能否到我四川呢!士鬥到了建昌,好好學著世子,為國家練出一支精兵!本官自會上奏世子,給你派幾員大將!世子欽點你兵備建昌,用意便是如此!走,我們與王百戶的護莊隊同去灌口,路上本官還要囑咐你幾句!”

……

小太監丁原站在依山而立的秦堰樓(注一)上,都江堰渠首工程的幾個主體工程——分水魚嘴、飛沙堰、寶瓶口,個個歷歷在目;後人添建的幾處名勝古蹟,安瀾橋、崇德祠(今二王廟)、玉壘關,處處盡收眼底。極目遠眺,還可以看見青城群峰和西嶺雪山,白的、青的山脊,像一座座屏風,橫亙在天地之間。

面對如此壯美的一幅圖畫,小太監卻沒被激發出觀山望景的興致。他低頭注視著遠處內江分水口那白浪翻滾的波濤,又看了看魚嘴堰上密密麻麻擺放的一排排榪槎(MA CHA)和竹籠,不由暗暗皺了皺眉頭。

丁原是十餘日前匆匆趕回王府的。一回府,世子就親自召見了他,這讓他大出意外。一名無根無名的小奴才被主子褒獎重視,那是何等的榮耀!

丁原是李崇文在仁壽縣的接班人,他也做好了在仁壽縣這個地方幹上十年的思想準備,畢竟他的資歷和年齡都太淺太小了。誰知最近世子一聲令下,突然對大批幹部的任用進行調整,他也就被賦予了更重的職責。

世子交給他的第一項任務,是按期保質完成都江堰歲修。世子強調,都江堰歲修是個系統工程。它並非只是對灌口渠首河道進行深淘加固,而是要趁著內江幾條分水河乾涸的良機,對它們一併進行清淤固堤。這次歲修動用的隊伍共有灌區十縣和新津縣十一個護莊大隊共一萬多人。為此成都附近州縣的各護莊隊幾乎傾巢出動,僅有漢州和崇慶州各縣另有任務沒有參與。且不說都江堰幾十年沒有歲修,沉積淤塞的砂石有多厚,光是人手如何分配,物資如何保障,首先便是個大難題。

都江堰歲修不過數月功夫。幹得好,世子便有另一項重託。這項重託,就是讓他考察岷江已有的分水河偃口,然後選擇一個地段修建偃口引水。從這個偃口出發,挖掘修造出一條人工渠,經過彭縣一直連通到流經什邡縣的石亭江,這樣就能把岷江水系和沱江水系打通。不僅利於沱江上游的行船漂木,還可以將人工渠沿途的幾十萬畝旱地變成灌溉水田。從此,灌區十一縣中的“幹彭縣”,就會變成“金彭縣”。

除彭縣一縣一隅以外,岷江內外兩江修堰引水的空間更大。從北面的綿州到南面的嘉定,有無數的堰口河渠等待規劃開挖。世子的夢想,是打通龍泉山脈,把水引入川中丘陵!

所有的一切的開端,便是眼前的都江堰歲修。而歲修的當務之急,是在各縣隊伍到來之前,完成內江的截流。可眼前白浪翻滾的景象,讓只有小水庫大堰塘修建經驗的小太監心裡直打鼓。這幾根木頭紮起來的榪槎能不能將江水擋住,他一點沒底。

從岷山吹來的寒風,被山頭間漸窄的峽谷壓縮,速度愈發加快。疾風掠過山崖陡壁,發出了呼呼的嘯音。秦堰樓突出於山崖,滿樓皆風。

丁原將灰色的長棉襖裹了裹,又悄悄用袖子將鼻尖的清涕拭去,這才堆出笑容,轉身對身後的那群人道:“這裡風太大,我們等會兒樓下說話,再詳細議議這進度和人手如何安排!一個半月,就是世子給我們的最長時間,一天都不可耽擱了。世子下了嚴旨,明年元月十日之前,歲修必須完成,分水必須到達成都!諸位都是江堰歲修的老手,你們都來說說,這一個半月能否完成?”

“小丁公公勿憂!”

人群沉默半響,一個頭戴三山帽的老太監終於站了出來。這老太監名叫趙樹桐,是新任的灌縣王莊大管事。趙樹桐原是汶川王府中的田莊管事,後來世子推行王莊統管,他便成了灌縣王莊副管事。灌縣王莊大管事被審計局查出貪汙下了審理所,他因老於農事、且與原蜀王府灌縣王莊沒有什麼利益上的糾結,得以接任大管事一職。

趙樹桐窺破了這位新晉小太監的擔心,直言不諱道:“若要趕工期,首在於這內江截流幹淨利落。榪槎截流之法乃是古法,用過不知多少次了,絕對保證可靠!自從咱家接到世子旨意,便將這縣裡的老匠人都請來。扎榪槎、編竹籠,觀水情、測水深,忙乎了快兩月。如今這物件已經準備齊當,就等著你小丁公公一聲令下,我們就往江裡下榪槎!”

趙管事的保證沒能打消丁原的擔心。丁原回望了一眼江面道:“可這江面白浪翻滾,若這時下榪槎,會否被浪子打走了?”

老太監笑了笑,跨前一步指著江面道:“小丁公公您看,這大江雖然看著兇猛,實則江面下已經沒有多深,這滿江的白浪反倒是明證。若江面水深,江底雖有巨石阻擋,亦不能在水面激起半絲波瀾。這時下榪槎,轉瞬間就沒了影……”

“江水無波,莫說榪槎,就是鵝毛也要沉底!”人群中一名中年漢子插話道。

老太監示意說話者出列來。他向丁原介紹道:“這是彭縣蒲陽河官渠堰的渠首(注二),姓陸名成。咱家也曾任過渠首,故而與其父相識。”

“官渠堰?”丁原驚問那陸成,“可是那‘官渠水倒流,黃因(注三)自斬頭’之處?”

“小丁公公也知道我們那渠水倒流的官渠堰?”

“自家也是聽世子講過。”丁原沒有多說。只是道這次歲修完成,便要到那官渠堰的故道去看看。

“那感情好!”陸成高興地搓手,“官渠堰通水之長不足五里,若是能貫穿彭縣全境,我們那“幹彭縣”就變成小天府了!”

工期緊,任務重,時間不等人,丁原彷彿已經看到了成千上萬的人馬在向都江堰開來。有了老太監趙樹桐和眾人的保證,他終於在忐忑不安中下了決心。

秦堰樓上掛起了一面紅豔豔的令旗。早就等在分水魚嘴上的漁夫大口飲下滿碗烈酒,吆喝著跳上大船。大船在撐杆、竹蒿和兩岸繩索的幫助下,頂著波浪和飛沫,一點點靠近了內、外江的分水口。

秦堰樓上的丁原,目不轉睛盯著那條大船,雙手死死抓住了欄杆。這時,一聲整齊的怒吼夾雜在呼呼風聲中傳來。第一個榪槎在幾十雙大手的力量下,翻過了船舷,落入了江中。

榪槎被激流衝得打了幾個滾,然後穩穩站在了江底!

成功了!

注一:秦堰樓為現代建築,明時尚無。原址曾是著名的“幸福亭”。

注二:渠首:川西地區主要依靠河渠灌溉,為了對河渠進行管理維修,籌集費用,避免爭水,每條河渠會選出一名有威望的民間人士擔任渠首或者堰首。

注三:黃因:明嘉靖年官員,曾因修官渠堰失敗而自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