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崇禎十三年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二百九十八章 極目楚天(一)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二百九十八章 極目楚天(一)

崇禎十四年的秋末冬初,蜀王妃邱氏唯一的親弟弟、朱平槿的小舅邱子貢,率領一支龐大的運輸船隊,在灩澦堆、青灘和崆嶺灘損失了幾條船後,終於穿過了艱險的長江三峽。這支船隊打頭的,便是到南京履新的南京禮部尚書黃錦,經大運河返回京師向皇帝覆命的北京禮部祠祭司員外郎於劼等人乘坐的欽差官船。

長江奔湧出了三峽,進入寬闊的荊江,到達第一個城市便是夷陵(今宜昌市)。漢昭烈帝劉備為了與關羽報仇,違了宰相諸葛亮“聯吳抗魏”的國策,起兵七十萬攻打東吳,結果就在據夷陵城不遠的猇(XIAO)亭,被東吳大將陸遜以火燒連營之計大破之。劉備羞憤之下,病逝於奉節白帝城,託孤劉阿斗於丞相諸葛亮。

在大明朝,夷陵是荊州府屬下散州,下轄長陽、宜都、遠安三縣。在其西邊,還有個同屬荊州府的散州名曰歸州(今秭歸縣),下轄興山、巴東兩縣。經夷陵順江東下,過了枝江縣,便是荊州府的府治江陵縣。

長江水進入荊江後,流速減緩,便把上游衝攜下來的泥沙大量淤留於兩岸。河床不斷升高,大堤只好跟著升高。經年累月的惡性循環之下,荊江河段便成為了如同黃河一般的地上懸河。如果遭逢百年不遇的大洪水,濤濤江水就會沖垮荊江大堤,按照“兩點間直線最短”的幾何原理,裁彎取直,將荊江彎彎曲曲的河道拉成一條百餘里寬的直線,使萬物皆成魚鱉。

然而,上天的面孔總有兩面。他是最殘酷的,又是最仁慈的。長江頻繁的水患,不僅留下了星羅棋佈的眾多湖泊,還把江水中富含營養的泥沙沉積下來,形成了豐饒的江漢平原。“湖廣熟、天下足。”萬萬畝肥沃的耕地(注一),各種叫不出名字的水產,造就了江漢平原“魚米之鄉”的美譽。而荊州城,便坐落在這魚米之鄉的中心。

……

一艘五百石大船的船頭,一位衣著華麗,相貌俊朗的年輕公子背著手,憑風而立。

年輕公子身後,赫然一位全身玄色緊身衣褲,身背九環大刀的漢子。這漢子不是別人,正是年初護衛李崇文和草標們到仁壽的保鏢頭子呂三。他如今身為順風鏢局的老大,享受正營級待遇,已經是蜀王府響噹噹的一號人物。

“荊州是個大府,既守著三峽門戶,又有千里沃土。此處還是南北東西通衢(QU)之地,四川無論北上京師、東下南京,經過此地都是最快最方便的。故而荊襄實為四川門戶。無荊襄,則無四川;據有荊襄,則窺天下!”

年輕公子公子慷慨揮灑指點江山,呂三只好隨口應答。

“公子,戲文上唱的‘關雲長大意失荊州’,可就是說得此處?”

“正是!”年輕公子回道,“荊州一失,無論關羽他死與不死,劉備也要起大軍與孫仲謀爭奪此地。關羽一死,正好被劉玄德用作激勵全軍士氣。可惜那個劉玄德不通兵法!整整七十萬大軍嘍,真可謂空國而出!若是他夾江而下,水路並進,以主力下江南之澧州、常德等富饒之鄉,因糧於敵;另以一支偏師與陸遜對峙於猇亭。豈會頓兵堅城,進退失據?千里遠征,糧食便是第一要緊之物也!”

公子誇誇其談,呂三聽了個倒懂不懂。可他也不能就此離去,鑽入船艙避風,掃了公子的談性。聽公子說到糧食,在仁壽縣餓了肚子的呂三立即勾起了痛苦回憶,於是接過話頭,哇啦哇啦說個沒完。

年輕公子打斷呂三的話頭,試探道:“喂,呂頭,你也是為世子立過大功之人了,怎麼這次也跟著本公子出來喝風吃苦?你走了,那順風鏢局……莫非世子……”

“鄙人本就是個走鏢的,出來護著公子的安全,那就是鄙人老本行。”呂三沒說世子親自交代,只是避重就輕,打了個哈哈,“鄙人大字不識一斗,那是爛泥巴糊不上牆。世子讓我管著鏢局,也是論功行賞。這段時間到瀘州的人和貨都少了許多,我瞅著這正好是個空擋,於是出來跟著公子見識世面。鏢局裡有一群老夥計撐著,跨不了。”

“你呀!”年輕公子側身伸出手指,點點呂三的鼻子,“一個老滑頭!”

“哎呦!我的公子爺,小人可不敢在天家貴人面前說假話……”呂三連忙叫屈。可沒等他繼續說下去,那年輕公子已經將他話中破綻一一挑出:

“呂頭,夷陵靠岸補給之後,欽差與邱大官人與我等分道揚鑣。我們建夷陵錢莊,他們直接去南京蘇杭。你若想見世面,自然跟著邱大官人到六朝金粉的南京,去人間天堂的蘇杭!你倒好,反上了本公子的破船。這是出來見世面的樣子嗎?

要知道,本公子的破船先到荊州,再到武昌、蘄州,入湘江到長沙、常德、澧州、最後到武岡,越辰州府(今沅陵)入貴州回四川。路途萬里迢迢,沿途窮山惡水,來回至少數月半年!

若說護衛本公子,你呂頭的功夫本公子倒也信得。若說瀘州事了,你呂頭閒得慌,本公子決然不信!世子何許人也?他會派個正營級保鏢陪著本公子這樣個副營職宗室閒逛?

若說本公子身份貴重,那世子親母舅邱大官人不比本公子這樣個輔國中尉身份貴重百倍?老實說吧,呂頭,你跟著本公子有何公幹?”

呂三被年輕公子當面揭穿,有些惱羞成怒。可他是常年行走江湖之人,知道哪些人可以肆意用強,哪些人只能曲意奉承。

看到呂三猶豫,年輕公子立即大聲申明:“保密條例本公子也知道,你能說便說,不能說的本公子決計不會勉強!”

見呂三仍在猶豫,年輕公子立即拋棄了激將法,來了正面強攻:“世子曾道,我們是為著一個共同的目標,生死與共一起奮鬥的同志!同志之間一定要胸懷坦蕩,光明磊落,絕不能藏著捏著!你算計我,我算計你,那只是自取滅亡之道!只有這樣,我們共同的事業才能最後成功!”

既然世子作過這麼寓意高深的重要指示,呂頭也只好在自己能說的範圍內透露一二:

“……來一趟荊楚不容易,來了不能白來。除了錢莊商鋪,所到之處,都要留下暗樁。”

呂三朝船艙眨眨眼,小聲嘀咕著,讓自己話隱沒在呼呼的江風裡:“艙裡什麼人都有,有個傢伙還是人販子!情通局將來會與他們聯絡,不歸我們管。我們是撒種子的,只管把他們帶到地方,接上當地的關係。”

“這麼說來,錢莊還有這個用處?”

“那是!錢莊是明樁,平時不與暗樁發生橫向聯系,錢莊和暗樁各自與匯通總號和情通局縱向聯絡。一旦有事,暗號對上了,錢莊便可與暗樁接頭。這是江湖上的規矩,公子不知道很正常。”

“這麼說來,本公子任重而道遠?”

“那是!就看公子的本事了!不過公子身份顯貴,應該不是難事!”

那年輕公子對著呂三長嘆一聲:“蜀地僅蜀藩一支,自然物以稀為貴。可你不知道,湖廣藩王多如狗,人見人厭,個個喊打!光那荊州一城,便封過湘、遼、惠三王。湘王自焚絕嗣;惠王在天啟七年才就藩,皈(GUI)依釋教,不問世事;遼王國除,在荊州剩了一堆沒人疼沒人愛的散宗閒人。如今本公子遠赴荊楚,連廟門開向何方尚且不知!”

“車到山前必有路!”呂三也引用了朱平槿一句名言,作為對年輕公子牢騷的回應,“我們入城再悄悄打聽,總能打聽到……”

年輕公子立即否定了呂三的提議:“既然我們代表蜀藩到荊州做生意,那就要堂堂正正擺出天家威風。再說了,要讓別人家把白花花銀子安心放進我家銀櫃,總得有些來頭不是?本公子料想,那荊州城裡兩家藩王,惠王雖說親貴,皇帝賞賜豐厚,可建藩不久,未能開枝散葉,所以錢財多寡反不如遼王一系。遼王一系雖說窮點,可架不住人多呀……”

遠方江上的大船小舟漸多漸密,呂三知道快到荊州碼頭,連忙表態:“小的謹遵上命!公子既為正使,那公子怎麼說,小的就怎麼辦!過枝江城已半個時辰,大概荊州城也不遠了。小的回艙讓小的們準備起來?”經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去吧!”年輕公子袍袖輕揮,趕走了呂三。

“這才是世子風格麼!”年輕公子站在船頭,忍不住輕聲笑起來,“難道本公子堂堂一位輔國中尉,巴巴地投考蜀考,就是為了當個錢莊的掌櫃?”

十月底的江風,已經有了些刮肉刺骨的感覺。那年輕公子得意的笑聲,被猛烈的江風吹散,在遼闊的楚天荊江裡,稀釋得無聲無息。

……

這位年輕的公子,名叫朱至瀚,是慶符王朱宣墩一系的遠方宗室。因為祖上不是次子便是庶子,爵位層層遞降,到了朱至瀚這裡,已經降為爵位很低的輔國中尉(注三)。

他家原住灌縣,有俸田祖田二十畝,倒還衣食不愁。可自從他父親十年前得了渴症(注二)以後,日子便一天天艱難起來。先是祿米越來越少,寶鈔越來越多;然後田地絕收,父親去世、老婆難產。再然後莊戶鬧事,他兄長為了保住自家糧倉與亂民搏鬥,腦袋被鋤頭挖掉半邊。

所以當世子推行莊田統管後,窮困潦倒且閒來無事的朱至瀚先到肥皂局打了幾天短工,然後憑著自己讀了書,給慶符王爺的幾個小孫子當家教。等到蜀考招考,他立即報了名。因為他敏銳地發現,朝廷的宗藩條例不準有爵之宗室報考科舉,可蜀考榜文中卻沒有排除宗室。蜀考的結果超出了朱至瀚的最好預期。雖然他與另外三名參考宗室一樣,沒有進入四十六名紅榜名單,但卻都被世子親自召見,然後送到了松林山接受軍訓。軍訓合格,又在政研室實習半月後,朱至瀚單獨進行了五天的綜合培訓。出發前,世子不僅賜他綢緞銀兩,令其奉養母親,還另賜了一個女官為他續絃。此行朱至瀚的公開身份,就是匯通錢莊湖廣分號的大掌櫃。

大船落帆,靠上了荊州的小東門碼頭。碼頭上人頭攢動,滴水的漁獲一筐筐被抬上了岸,風過處留下一股濃烈的腥味。

收稅的胥吏見著一身鮮亮的朱至瀚下船,七八個玄色勁裝的帶刀漢子簇擁在周圍,後面十幾個師爺書辦挎著包袱,還有苦力十餘人扛著箱子,猜測可能是哪個富貴官宦家的衙內,不敢過來敲詐,於是遠遠閃到了一邊,只對那些忙著上下貨物的商家吆喝。

朱至瀚輕輕笑了笑。俗語道,“狗眼看人低”,哪兒都是這個道理。以前見的多了,這一下船,不得不又看了一回。冬天水枯,河岸距離大堤還有數十步。他走過河岸的石板路,沿著石階爬上了高高的大堤,一座雄偉的大城頓時清晰展現在他的眼前。

注一:見《作品相關四明代湖廣田畝數辨析》一文。

注二:渴症,糖尿病。

注三:以下是明代宗室的級別:

男性:親王(藩王)、郡王、鎮國將軍、輔國將軍、奉國將軍、鎮國中尉、輔國中尉、奉國中尉。即王兩級,將軍與中尉各三級。親王(藩王)又稱一字王,郡王是二字王。

女性:公主、郡主、縣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