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崇禎十三年最新章節列表 > 正文 第四百四十六章 荊口角力(一)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正文 第四百四十六章 荊口角力(一)

山至此而陵,水至此而夷,造就了千年古城夷陵(今宜昌市)。從夷陵城溯江而上,不遠處便是南津關(注一)。

南津關是長江三峽的出口,與三峽的入口夔門一東一西,遙相呼應。

只見那關城聳立在突出於江心中的一塊狹長的巨巖上,青嶂灰巖之下,洶湧激流以萬鈞之力呼嘯著破門而出,進入一馬平川的荊楚大地。陡然間的赫然開朗,讓江水卸去了所有的力量。轉瞬間,江面寬度由百丈一躍而為千丈。而那江水,就像一個魯莽暴烈的壯漢,在萬千觀眾前來了個華麗的轉身,變身為一位溫柔多情的少女。

正因為南津關獨特的地理位置,所以溯江上行的航船大都以此為航程的終點。許多不堪三峽兇險的船主在此卸貨,經更安全的陸路將貨物轉運回蜀地。貨去船空,自家的船舶只好就地發賣甚至拆毀。久而久之,南津關下長江與北岸黃柏河之間的匯流處就形成了一個大碼頭。

這個大碼頭沿著黃柏河蜿蜒曲折向北延伸數里,兩岸既有停船的泊位,也有大小不一的木材鋪、拆船鋪或修船鋪。當然,規模大些的商家是多樣業務並舉,拆船、修船、船隻和木材買賣都有,還兼營著旅店、食鋪、妓院和鏢局押運等各類營生。

然而,最近這些鋪子的生意一落千丈,許多商家不得不關門歇業。因為從正月間,大規模的流民潮從東洶湧而來,佔據了南津關碼頭的所有空隙。

這些舉家甚至舉族西遷的流民,許多人身無分文,吃喝拉撒怎麼辦?溫良的乞討為生,兇惡的便去偷摸扒搶。平日裡,這些商鋪根本不怕流民,因為他們背後有官府士紳或鉅富豪族撐腰。可如今,這些商鋪畏畏縮縮,膽戰心驚。因為流民的數量不是數十幾百,而是十數萬!

人上一萬,無邊無沿。

人頭,一眼望去,還是人頭,望不到邊的人頭。人潮還在湧來,每日裡多則上萬,少則數千。誰也不知道,這人潮什麼時候能夠消退。

南津關碼頭,已經成為了人頭的海洋。

自聽說蜀地按人頭分地之後,那些衣食無著、無土無地的流民就開始向西遷徙。蜀地像一個幻想中的天堂,勾起了流民無盡的嚮往。他們把現實世界中的苦難,化為了對美好生活的憧憬。

為了求得生存的機會,流民們把人性中醜惡和善良的正反兩面赤裸裸地展露出來。有的人家沿途收容落單的女人和兒童,把自家所剩無幾的糧食分給多餘的嘴巴;有些家族卻仗著人多勢眾,為了爭奪一個渡船的位置,把其他流民推進河裡淹死。更多的流民屬於沉默的大多數。他們忍受著寒冷飢餓,木然地將命運交給了上蒼;他們乞求著滿天神佛,祈禱一艘巨船能把他們帶離這無邊的苦海。

“……張大人,不能這樣幹等下去!糧船不知何時才能到來,存糧卻一天比一天少。再等數日,州倉無糧可賑。那時流民鬧起來,頓時就是天大的災禍!”

心急火燎放狠話的人是陳有福。他口中的張大人,正是就座在南津關守備衙門正堂的夷陵知州張達中。

崇禎十五年二月九日晚,經過近二十天的船上旅程,陳有福率林言、李四賢及荊楚特遣幹部團兩千餘人趕到了夷陵。未及登岸,他便見到了令所有人震驚的景象。

人潮如海,人飢若狂。陳有福也是流民出身,他知道流民們餓急了會做出些什麼。於是,他立即令林言、李四賢等人繼續按原計劃東去武昌相親,自己則率幹部團的後勤部長文養正於第二日一早拜訪南津關。也巧,南津關裡除了一名守備和百餘士卒外,還有剛剛趕來坐鎮的夷陵知州張達中。

張達中恩貢出身,是崇禎朝十五年來夷陵州的第十五任知州,他的前任,分別是陸枝、劉炳文、楊春霞、楊傳松、林信、萬建崑、方淡然、向宗舜、堄景豫、吳孫仍、吳從哲、楊元瀛、俞彥、荊國光。這些前任的出身,有進士、有舉人,有拔貢;籍貫有山西、有貴州、有江南、有河南;任期有長至三年,有短至數月,總之就像崇禎朝的其他地方官一樣,走馬燈似的換來換去。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張達中是江西分宜人,自號悟境,崇禎十三年上任,當了知州整整兩年。在知州衙門中,他被下屬悄悄戲稱為“四師弟”,因為他的自號與唐僧三徒弟都是“悟”字輩的。他也從某人處得知了自己的外號,但從不看小說野史的張達中對此長考半日,卻始終不知其出處。

前年,張達中甫一上任,正好趕上了御賜“鹽梅上將”、禮部兼兵部尚書、東閣大學士的楊嗣昌楊督師進駐夷陵州,指揮各省軍隊會剿獻賊。文憑不高的張達中在楊嗣昌麾下前後奔忙,很得楊嗣昌的讚賞。眼看就要高升,誰知獻賊谷城再反,楊督師揮軍入川。夷陵城外把酒話別,再見時已是殭屍一具!

張達中具折向朝廷報喪,沒敢說楊嗣昌是羞憤自殺,只是說他憂憤成疾,湯藥無效。在他的筆下,楊嗣昌的形象從一位被賊人耍得團團轉的敗軍之將,變身為憂國憂民卻無計可出的屈原。對楊嗣昌很有私人感情的皇帝對張達中的知情懂事非常滿意,他的名字就此進入了最上層的視野。

張達中最近收到京師的可靠消息,說他三年一考的評語是“卓異”,也就是最優等。有了這個考評,近期轉遷升官是板上釘釘的事,只是任職何處、擔任何官,那比升官本身更重要。如果被周延儒發配到外省或者外府,比如河南、陝西、山西、山東,又比如湖廣境內的鄖陽府、襄陽府或者黃州府等地,那還不如不升官。所以最近,張達中不僅讓家人在京師加大運作力度,而且還特別小心,不要在這個轉升的節骨眼上弄出一點亂事來。

可這世上的事偏就這般湊巧,你越怕什麼他就來什麼。從安慶、徽州和池州三府颳起的大規模流民潮,迅速漫過江西的南昌府、饒州府(注二)、九江府、南康府(注三),湖廣的黃州府、武昌府、漢陽府、承天府、嶽州府、荊州府等若干州府,其潮頭已經到達夷陵州。

這時,任何的稍有閃失,都會被大浪無情吞沒。

……

蜀地軍將硬邦邦的言語頂撞,並沒有讓精於官場宦途的張達中方寸大亂。

他好整以暇地做了一個請茶的手勢,把掌中熱茶潤入喉中,這才慢吞吞地用親熱的口吻道:

“陳將軍一言切中要害,倒讓本官顯得躊躇了。實不相瞞,陳將軍大名,下官是早有耳聞!長平山大戰,陳將軍威震全川。下官聽說,廖撫是三番五次保舉陳將軍,只是蜀王府不準。既如此,想必世子殿下對陳將軍定有更大期許!如今世子派陳將軍到夷陵接收流民,足見世子殿下對百姓之仁厚,亦見對將軍之信重!

當下我荊楚流民,十之八九乃是南直驅之而來;而南直流民,又十有八九竄至我夷陵地界!夷陵,一府下散州爾!州倉雖有千石積貯,可於十數萬流民而言,不過杯水車薪而已。本官早已命下吏問過流民,為何滯留於本州不去?他們都說要到蜀地分田去。只是前路迢迢,路途遠近,山川河流,他們一應不知。兼之身無餘糧,故此不敢貿然前行。

下吏曾切諫本官,何不以兵驅之?本官叱之曰:官者,仁心也!本官代天牧民,如皖撫鄭二陽之無恥之極,本官不屑為之!陳將軍此來,便是解了本官之燃眉之急。本官必定清倉以饋入蜀百姓,令其早日啟程!”

張達中堂堂正正的一番官話,陳有福是最後才明白過來:

這些狗官的話要反著聽!

張達中不是不想把流民趕走,他是心有餘而力不足,更怕強行驅趕引發騷亂。如今陳有福一來,正中他的下懷!為此,他寧可賠上倉中庫糧!

但如果出了事,他是一點責任都不擔的。承擔子的,只能是蜀王府和世子!

……

陳有福明白了,他身旁的老文也明白了。

文養正搭乘的輕舟快船從雅州出發,本來就比陳有福晚了好幾天,兼之路途更遠,所以即便晝夜兼程,直至前日他才在西陵峽中的一處淺灘與大隊會合。

老文是陳有福當面向世子要的人。陳有福要老文,是因為老文雖然練兵打仗沒啥出彩的地方,也不喜歡說話,但為人忠厚,人緣特好,見人總是笑眯眯的,極善於與那些出身貧苦的士兵打交道。老文還有一個長項:因為他出身貧苦,所以凡事精打細算,屬於一文錢掰成兩半用的那類人,是個搞後勤的料。

對於陳有福要人的請求,朱平槿一開始沒同意。他有兩個顧慮,一是老文坐鎮雅州,已是一方大員。如老文調出,他必須另行在雅州配備合適的幹部。這樣就打亂了他近期的一些安排;二是老文原是一連一班的組長,放到陳有福這個老上級身邊,會不會使陳有福在荊楚形成自己的一幫勢力?

但陳有福最後說服了他,理由只有一點:荊楚孤懸川外,後勤必須建立一套獨立的體系。

一觀便知苦出身的老文難得地主動說話了:

“張大人,從這裡到夔州,要翻幾座大山,要走七百多裡山路。我昨夜混入百姓中檢視,其中老人、女人和孩子可不少。他們一天能走三四十裡就頂天了。這樣一來,一個月的行程,一人至少要備齊三十斤糧食。否則山道上斷糧,定然餓死不少。不知張大人方才所說清倉賑糧,到底能拿出多少糧食?”

被老文直接戳中了底線,張達中頓時十分不爽。可他老於世故,並沒有表現在臉上。他只是很配合地將幕中錢糧師爺喚來,讓錢糧師爺報出數字。

那師爺年過半百,又有些近視,所以報數時額頭已經快觸上了賬簿。

“東翁,各位將軍,州中官倉存糧原有一千七百九十三石零三斤。這幾日賑粥,已經去了五百六十一石,尚餘一千二百三十二石!”

“一千二百石,一人三十斤,僅夠四千人之需。張大人,不知今年的秋糧是否收上。末將想,如能先行支用州中秋糧,那……”

文養正的話沒有說完,因為張達中和他的錢糧師爺已經笑了起來。

張達中笑道:“文將軍有所不知,湖廣的秋糧是按照朝廷的規矩來收的。只有折色,並無本色。那稅銀要上繳荊州府,然後再轉布政司衙門傾銷後交南京戶部衙門……”

文養正被上座的大人嘲笑,但他沒有惱。他的一生中,被人嘲笑、白眼、辱罵甚至毆打的次數多去了,也不差這一次。

文養正平靜地將自己的想法道來:“張大人,糧食能換銀子,銀子也能換糧食。不瞞張大人,我和陳將軍都是流民出身,知道餓飯的滋味!沒有世子大恩大德,我們要麼餓死荒野,要麼已經成了反賊!如今這許多流民聚在關下,缺衣斷糧。一點事故,隨時可能造反!蜀藩可以將流民領走,但沒有糧食,流民想走也走不了!”

注一:此南津關並非閬中城對岸的南津關。

注二:饒州府,下轄鄱陽縣(依廓)、餘干縣、樂平縣、浮樑縣、萬年縣。

注三:南康府,下轄星子縣(依廓)、都昌縣、建昌縣、安義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