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崇禎十三年最新章節列表 > 正文 第四百八十九章 一語成讖(三)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正文 第四百八十九章 一語成讖(三)

一語成讖。

朱平槿和老婆打鬧間的戲語,成為了現實。

昏迷不醒的他直挺挺被人抬回了保寧府。

時間倒回到兩個時辰之前。

一匹快馬趁著落日的餘暉衝進了保寧府北門。插著紅色背旗的騎手沒有時間休息口吐白沫的馬匹,徑直穿過擁擠的街道,向南城錦屏門內的一個護國軍軍營衝去。劉名升主管的情報局所屬川北分局,便在那個軍營中。

在騎手的背囊裡,裝著一份絕密命令。命令由舒國平、孫洪、程翔鳳三人簽名,在簡要說明世子的病情後,三人命令劉名升立即採取緊急措施,秘密控制總參宣傳局歌舞團那名叫月清的女戲子,並就地展開詢問。

詢問內容、程式和要點如下:首先詢問她在族中是否排行第八,是否人稱“八姐”。若能確認,則詢問她與世子有否有過情感糾葛。若又能確認,則安排她與世子見面,試試讓她將昏迷不醒的世子喚醒。

三人在命令中特別向劉名升強調,對月清姑娘的詢問要親切和藹,要春風細雨,絕對禁止恐嚇,絕對禁止上刑。詢問速度要快,最好在世子到達保寧府之前得到結果。

如果八姐就是月清姑娘,而羅姑娘並未離開保寧府,並出於個人感情原因禁止月清姑娘與世子見面,那麼劉名升應該以大明江山社稷為重,以世子首倡的“護國安民”大業為重,一切為了世子的康復,對羅姑娘進行勸諫。勸諫不成,則進行死諫;死諫又不成,則進行兵諫。護國軍在保寧府的駐軍,將會得到另一份命令,以配合劉名升的行動。

……

三人前敵委員會就這樣將通紅的炭圓踢給了劉名升。控制並詢問一名普通的下級軍官,對劉名升來說,他只需按照程式通知該人的上級,並在該人上級找該人談話時提供兩名身強力壯的士兵協助就行。但如何控制月清,讓他躊躇再三,顧慮除了月清本人,還有月清的上級——宣傳局歌舞團團長楊臺。

歌舞團與劉名升駐紮在同一個軍營,佔據了南城牆下兩所小房子。歌舞團長名叫楊臺,是個風月派中年詩人,以搞了幾場“千名軍人相親大會”而聞名於護國軍許多普通的士兵。

楊臺為人集帥氣、才氣於一身,在歌舞團一人身兼編劇、編曲、導演和演員等數個角色。憑著這手絕活,以前的他成為了蜀愍王最喜歡的身邊人之一。

先王一去,楊臺又與許多王府舊人一樣,被土司兵抓進了審理司。後經數月審訊,他與富順王反革命集團確無瓜連,這才被放出牢房趕出了王府去。

命運的鉅變,生活的困窘,讓楊臺選擇了繼續投靠朱平槿。

朱平槿因人設事,給楊臺安排了個青年聯合會副會長的職務,主抓青年文藝。後來因其主動積極,做出了一些成績,他又得以轉崗到護國軍宣傳局歌舞團當團長。

這歌舞團裡面的人,大都來自於蜀王府的舊人,楊臺最是熟悉不過。他回任團長,等於重新當上了歌妓班子的頭。可歌舞團只是一個營級單位,楊臺也就成了護國軍中唯一的副營職正團長。

劉名升知道,楊臺與許多的王府舊人一樣,在經歷過那個突如其來的夜晚後,大都變成了驚弓之鳥。對於任何不確定的東西,都會本能地抗拒。對於控制月清的這件事,楊臺一定會躲之不及。一旦楊臺知曉世子昏迷不醒,按照他過去的經歷,會不會選擇新的主子,也是一個問題。

拋開楊臺,讓情報局來單幹?

劉名升想過。

但是月清是名角,又是世子的相好。如果她耍脾氣,堅決不從什麼辦?可一旦被迫動粗,就是違反了“親切和藹,春風細雨”的命令。

劉名升想來想去,最後總算想明白了:不是月清不好拿,也不是楊臺的隨波逐流,而是自己在患得患失!

世子是自己的正主,羅姑娘與自己有一段特殊的歷史。

自己是不願夾在世子與羅姑娘之間左右為難!

後來,當這一段塵封的歷史往事被開啟,呈現出不是滄桑悲悵的灰青色調,而是亂花迷眼的斑斕色彩。

據當晚在兵營的男人們回憶,羅姑娘華服盛裝,突然大駕光臨,親自將月清姑娘接上了車。大馬車上,除了三位女人,還有一個不離左右的高大蠻兵。

兵營裡突然出現這麼多衣著華貴的女人,是兵營裡的男人們從來沒有見過的。但羅姑娘為什麼會突然駕臨兵營,眾說紛紜,沒有定論。又據時任羅姑娘秘書的譚芳回憶,當日羅姑娘與月姑娘在嘉陵江邊邊走邊談,兩人哭了幾回,又笑了幾回,好似魔怔了一般。

但當人事不省的世子被運回保寧府的訊息傳來時,兩個女人都不約而同地撩起裙子跑了起來。至於誰先誰後,誰牽誰的手,譚芳解釋說她當時眼睛花,沒有看清。

……

朱平槿重新睜開眼睛,已經是三日後的一個早晨了。

出乎一些八卦愛好者的意料,甦醒後的世子朱平槿僅僅只是輕描淡寫地將自己完全康復的訊息夾在一篇敦促各地官府改善百姓衛生習慣的旨意中。隨即這篇旨意就全文刊登在復興報川北戰事專刊中。

政治嗅覺敏感的人,立即做出了這樣的解讀:本世子不僅可以管到你們衣食住行,還能管到你們拉屎屙尿!至於那個“你們”是誰,你們都懂的。

崇禎十五年三月十八日,閉門拒客許久的世子朱平槿在城北盤龍池館,召見了一波又一波心急火燎的人,藉以平復上至宗室大臣、下至百姓士兵中湧動的不安和恐懼。

有幸得到召見的人中,有錦屏書院的數十位青年才俊。

世子與青年們談話,與青年們聊天。在談話聊天中,世子明確闡明了他恢復大明法統的決心,高度贊揚了護國軍將士在川北戰事中偉大的自我犧牲精神。世子號召四川有志青年,無論男女,無論出身,都要積極加入護國軍。

他深刻地指出:流賊、土寇和韃虜,一切的跳樑小醜,都想跳出來當革命者,革掉大明朝的天命,他們好取而代之,騎到百姓的頭上作威作福。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但是,有千千萬護國軍將士這樣堅定的反革命者,有千千萬已經覺悟和正在覺悟的士紳百姓加入到反革命的滾滾洪流中,反革命的隊伍就會越來越強大,流賊、土寇和韃虜等一切革命者,他們夢想上演“崇禎革命”的企圖註定會失敗!

在那一天,談話的主題當然不會離開最近的川北戰事,尤其是慘烈的栓子山血戰。

當世子在萬軍之中,須臾間手刃寨匪九級而毫髮無傷的傳聞被世子親口證實之後,保寧府再次陷入了莫名的狂歡之中。彷彿朱平槿殺的不是九個,而是九千個、九萬個。一些更離譜的傳聞也在街談巷議中被好事者加工出來,他們說:

世子有三頭六臂,還有神力護體!

當然,朱平槿與客人們之間的話題,也不完全集中在打仗殺人的這些事情上。

如朱平槿與錦屏書院山長、四川護國安民儒學研究會會長、南孔第六十四代孫孔老夫子之間的話題,就極具哲學的思辨性和邏輯性,令隨行記錄的達州才子大呼過癮。

當然,李長祥並不知道,孔老夫子一回家,就把堂屋供桌上的先祖牌位擦亮抹淨,淚涕直流地抱著睡了一夜。

後來,這次談話被連載於復興報上,又被輯為冊子,其中的部分文字翻譯成市井俚語是這樣的:

世子問孔子(孔尚學),如何讓他本人的“護國安民、天下太平”與的政治訴求與儒家“天下大同”的政治理想相對接?

孔子答曰:

天下大同,是儒家學說的終極理想,其特徵是“天下為公”。但是,“大同”社會只能在“大道之行”的時代才能達到。在此之前,還有一個低階階段,便是“大道既隱”時代的“小康”社會。

“小康”社會的特徵是“天下為私”、“天下為家”。在小康社會中,有君有民,有國家有軍隊、有禮儀有刑法。君主仁賢、國家富強、百姓安康。上古的夏禹、商湯、周文王、周武王等先賢明君治理下的天下盛世,便是小康。

由此可見,“天下太平”,是實現儒家從“小康”到“大同”政治理想的必要條件。

只有實現了天下太平,才能使國家社稷和家族血脈得以延續,保全君臣父子夫婦兄弟的倫常;才能使百姓們衣食溫飽,擺脫亂世中人不如狗的宿命;才能使儒家的道統在戰火中得到延續,讓四維八德成為天下一致的行為規範。

而要實現“天下太平”,只有依靠“護國安民”。這個國,既是蜀藩,也是大明;這個“民”,既是蜀地百姓,也是大明子民,還是天下所有受苦受難的萬千生靈。所以說,“護國安民、天下太平”的政治訴求與儒家“天下大同”的政治理想在本質上是完全統一的。

世子則曰:

聖人所說“大同”和“小康”,既是百姓的願望,也是他作為蜀地君主和所有孔門弟子的畢生追求。但是,“實事求是”的講,現在追求普遍小康還為時過早。

天道有常也有異,不均是常態,而均是異態,凡事都是相對的。一些富裕地區的個別人可能會提前進入小康,而另一些貧困地區的很多人,因為極度的貧困,小康還是一個遙遠的夢想。

所以,大道之行也,無論或顯或隱,但都要經歷三個階段:溫飽、小康和大同。

相較於“小康”和“大同”,“溫飽”社會的突出特徵是一個“利”字。原因不難理解,正是因為“窮”,正是因為“貧富不均”,才使人不得不去追求“利”。

只有實現了普遍的溫飽,才能使更多的人進入小康;只有實現了普遍的小康,才能為大明朝和普天下百姓進入“天下大同”的偉大時代開啟大門。

所以,當前透過“護國安民”,實現“天下太平”,是為了實現“溫飽”,而不是“小康”。

世子還直接引用了一句孔聖人的名言來證明他的觀點:

“政之急者,莫大乎使民富且壽也!(注一)”即老百姓的追求,就是有錢花,有命花。

民之所欲,天必從之(注二)。君主是上天之子,應當遵從上天的意志和百姓的願望。

在此立論的基礎上,世子大膽斷言,孔聖關於義利統一對立的觀點,已經觸及了“欲溫飽而不得”這個階段的核心,可惜並沒有深入。

亞聖孟子的觀點,將義利絕對對立,犯了嚴重的錯誤,其流毒影響至今。只能談義,不能言利,使讀書人恥於談利,卻不得不逐利,造成了他們的人格分裂;老百姓難得一頓飽飯,只得餓著肚子唱高調,打精神牙祭。

理學講究“存天理、滅人欲”,犯了與孟子相似的錯誤,即將天理人慾絕對對立。

朱子不明白,在很多的時候,人欲及是天理。將天理人慾絕對對立,便會陷入邏輯上的尷尬。

如君王,乃上天之子。他不能代表天,誰來代表?如果君王代表天意,那麼君王的旨意,到底是人欲還是天理?

心學講究“知行合一”,為達到儒家的目標提供了很好的方法 論。但不幸的是,心學囿於前人侷限,不僅不去搞清真正的“天理”是什麼,反而妄稱“心即理”,培養出不少的狂人子弟和異端邪說。

王陽明的學生李贄(ZHI)便是典型。李贄提倡什麼狗屁“真心”、“童心”。按照他的歪理邪說,淫婦潘金蓮倒成了追求“真心”、“童心”的勇士,而手刃淫婦的武二郎反成了逆心而行的衛道士!

世子還道,太祖高皇帝出身草莽,起至民間,本性質樸,因此慧眼獨具,一眼看穿了亞聖的謬誤,所以搞了個《孟子節文》。那些腐儒不學無術,只知人云亦云,甚至以此誹謗太祖高皇帝。

若後世為君者,不知天理,不識人欲,一味從於心,一味勇於行,善則為致善,惡則為大惡。一旦走火入魔,必然使社稷蒙塵、天下塗炭。

正因為如此,世子決定重頒《孟子節文》,對《孟子》中的一些嚴重錯誤進行撥亂反正,並以此為契機,展開蜀地儒學的正本清源運動,藉以統一蜀地的思想,凝聚蜀地的共識,強化蜀地抗賊御虜的意志。

……

據後來傳出來的零星訊息稱,斯時世子還哂笑曰:孟子,剛直而任氣;朱子,善辯而多黠(XIA);陽明,承孟子善惡兩論之衣缽而已!孔即孔,孟即孟,大道唯一,孔孟何得並稱於廟堂?

斯時,孔子感泣不能言,四拜而退。

隔一日,孔子獻《溫飽論》一篇於世子。

內贊世子:法天行道,聖人是也!

又十數月,孔子獻上了一本煌煌的驚世之作:

《相對論》。

在《相對論》中,孔子放言曰:

相對是絕對的,絕對是相對的。萬物相對而生,萬物相對轉化。陰可以育陽,陽可以潤陰。石頭可以孕寶玉,黑鐵可以變黃金。空間可以換時間,時間可以轉空間。帝王可以變流寇,流寇可以入大統。

問題的關鍵在於條件。

只要具備適當的條件,一切都可以轉化。那種把某一樣東西視為永恆,把某一樣東西絕對對立於另一樣東西的思維,是錯誤的,是荒謬的,是經不起歷史和事實檢驗的。

注一:節自《孔子家語賢君》

注二:節自《尚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