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崇禎十三年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五百二十九章 抓與不抓(二)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五百二十九章 抓與不抓(二)

也難怪廖大亨在抓人前先摳頭皮,劉宇亮此人確實不好抓。

劉宇亮字季龍、號蓬玄,綿竹縣人,萬曆四十七年進士,翰林學士出身。

劉宇亮身材矮小精悍,極善揣摩上意,更善政治作秀,天生是位政治舞臺上的好演員。

劉宇亮看出方今天下多事,皇帝不喜文而注重武,便拋下翰林學士文縐縐的外表,每日裡舞刀弄棒,談論兵事,甚至與僕僮角力為戲。若有人向他請教經史子集,他便擺出一副不屑為之的架勢;若有人與他議論兵事,他便擺出一副胸有成竹的姿態。翰林院中凡是與文事相關的工作,比如修纂、直講、典試之類的工作,他一律拒絕。

如此久而久之,劉宇亮便以熟知兵事聞名於朝廷。

由於皇帝青眼,崇禎十年八月,官運亨通的劉宇亮由吏部右侍郎升任禮部尚書,與傅冠、薛國觀一起入閣。短短十個月之後,首輔張至發和南孔嫡脈孔貞運兩日內先後遭到罷歸,劉宇亮等待已久的機會終於來了。他力排薛國觀及同鄉王應熊等人,終於當上了大明朝的首輔。

只是可惜,人算不如天算,劉宇亮的運氣實在不佳。

他夏末當上首輔,秋末即遇上了韃子入寇京師。

當年九月二十二日,清軍進至牆子嶺、青山口,總督吳阿衡、總兵魯宗文戰死。兩天後,京師戒嚴。

冬月,清軍在多爾袞的率領下,連下遷安、豐潤,從北面繞過京師,長驅南下。所過之處,城鎮皆被攻略。畿輔名城,連破四十三座。

這時,飽受皇帝臉色和僚屬謾罵的劉宇亮終於坐不住了。他向皇帝說,他自願申請到前線督察軍情。皇帝一聽大喜,誤以為他要率軍拼命,連忙命他取代盧象升為總督。

劉宇亮接旨一看,眼珠都嚇得掉在了地上,連忙向皇帝彙報:臣不是這個意思呀!臣只是去督察,不是去親自領兵!

皇帝心裡一萬個草泥馬掠過,又不願在這個節骨眼上與自己的首輔翻臉,只好照著劉宇亮的意思改了詔書,重新命令盧象升回任。

劉宇亮涉險過了這一關,再也不敢在京師逗留,連忙起程南下。

剛剛走到保定,劉宇亮便接到驚天噩耗:總督盧象升於巨鹿縣賈莊戰死!同在鉅鹿的監軍高起潛與數萬關寧鐵騎聞敵即潰,了無蹤跡!

前方大敗,可作為大明首輔,前方最高指揮,總不能就此止步於數百裡之外的保定府吧。

劉宇亮鼓起十二萬分勇氣,小心翼翼繼續南行。

出保定,過博野,到安平,僅僅走出一百五十裡,前方偵騎再次來報:清兵大至!

劉宇亮的小心肝那個嚇喲,臉都白了。想跑沒理由,回去怕丟官。進退維谷,想死的心都有,這恐怕便是劉宇亮當時的心情。

幸好有機靈的僚屬及時提出建議:安平城小而新破,不宜死守,不如迅速西行,死守晉州!

劉宇亮一聽大喜,連忙率軍向百里外的晉州狂奔而去。

然而,劉宇亮沒有料到,他的黴運還沒有結束,他將遇到一位油鹽不進的官場異類晉州知州陳弘緒。

陳弘緒是江西南昌新建縣人,文憑就一秀才。但若就此小看他,一定會被他的粉絲錘個半死。

陳弘緒是大明朝有名的才子,與徐巨源齊名,文風師自歐陽修、曾鞏,尤其善於古文體寫作,人稱江右(注一)才子。

劉宇亮跑到晉州城下,上氣不接下氣,令人高聲自報家門,結果城上一個冷冷的聲音道:

“督師之來,以禦敵也。今敵且至,奈何避之?芻(chu)糧不繳責有司,欲入城,不敢聞命!”

這段話的意思就是,您督師老大人不是來打韃子嗎?現在韃子馬上到了,您怎麼又跑了?軍糧馬料沒有繳齊,鄙人作為地方官是有責任的。您帶著這麼多的人馬想進來(免費吃喝),對不住了,我侍候不起!

可想而知,當時劉宇亮瓜在城下,心頭那個氣喲。

劉宇亮馳疏彈劾陳弘旭,心想皇帝怎麼著也不會拋棄自己的首輔而支援一個小小的知州。

正如劉宇亮所料,皇帝得了劉宇亮的奏疏,便命錦衣衛到晉州捉拿陳弘緒。

誰知事情很快起了變化。

那陳弘緒果然有些本事。清軍於十一月圍攻晉州,前後長達四十餘日。陳弘緒領全州軍民奮起抗擊,並乘大霧偷襲清軍營地得手,竟讓晉州和一城百姓轉危為安,成為此次清軍入關以來唯一沒有被攻破的城市!

艱苦的城市防禦戰剛剛結束,錦衣衛百戶徐光耀便帶著皇帝的聖旨來到晉州,拿下了守城英雄陳弘緒。頓時,晉州滿城譁然,軍憤民怒。他們罵道,這不是朝中出了秦檜嗎?

也活該劉宇亮倒黴,一個重要的地理因素讓他的處境雪上加霜。

晉州屬於北直隸,距離京師並不遠。州民們有意見,是可以很方便地組團進京告御狀的!

百姓攜萬民折赴闕訟冤,這在古今中外皆是大事。事情一出,在皇親貴戚官員宦官百姓們各自的圈子裡,迅速將劉宇亮出京後的醜態傳了個遍。

皇帝一見狀子,也是恍然大悟,自己的總理大臣離開了自己的視線,原來是這個鳥德行!

牆倒眾人推,劉宇亮失勢,朝中自然有人要抓緊利用。他的老對手薛國觀和楊嗣昌迅速結盟,趁著劉宇亮困守天津,人不在朝中的好機會,不斷利用票擬的機會給身在前線的劉宇亮出難題。不久,他們便抓住劉宇亮的一點失誤,告了他個大不敬之罪,要對他從政治上、肉體上來個斬首除根。

皇帝請你來當首輔是幹嘛的?解決難題嘛!你當首輔可好,難題不能解決,反倒不斷地產生難題!

不過,皇帝雖然對劉宇亮極度失望,但他畢竟當了十一年的天下至尊,心裡多少明白黨爭的殘酷。

經過廷辯,皇帝最終給了劉宇亮一個寬大的處分,將他打發回了原籍綿竹縣養老,還賜了塊“首輔請纓”的牌匾,總算給他留了一點臉面。

朱平槿組建參事室,特聘請前首輔劉宇亮為首席參事,正是看中了劉宇亮作為一個政治人物,他在京師的政治生命已經徹底完結的事實。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然而,蜀王府的調研工作顯然有待於繼續深化。

劉宇亮本人確實已是死老虎,但他不是一個人在戰鬥,他背後還有一個大家族。

劉宇亮在京師臭不可聞,但在萬里之外的家鄉綿竹,他和他的家族是飽受百姓尊敬和愛戴的士紳領袖。這兩地之間的評價,不能不說是存在著一個極大的反差。

老狐狸廖大亨要動劉宇亮,必須要正視這個反差,所以才會深思熟慮之後,在將皮球踢給蜀世子朱平槿的同時,下令將劉氏一族全部羈押。

同時,老狐狸廖大亨還並不引人注意地採取了一個動作。

他的奏疏並未交由通信局的信差直送行在,反而是請四川一省品級最高的文臣布政司左布政使、太平參議會首任議長張法孔親自送去。

……

布政司俗稱藩司,主官是左右布政使,皆是從二品。各省巡撫巡按制度化以後,藩司的職責逐漸固化成了一省民政錢糧的主管衙門,略相當於今天的省政府。

左右布政使是一省最大的親民官,也是各府州縣的直屬上司。

張老大人已過花甲之年,朝著古稀直奔而去,可張大人既不視事,也不致仕,總之是留棧至今。

春夏交替之季,是老年人發病的高峰期。

張法孔的哮喘老病又犯了,故而告病請假,一直在家修養。巡撫大人令孫先生來請張老大人勞苦一番,他也只好坐上官轎,在兒子張以衡(注二)的陪同下,出了戒備森嚴的城門,沿著大安路向著蜀世子朱平槿所在的城北行在而去。

北方的季節,以秋季最美;而四川的季節,則以春天最美。

到了春夏之交,田裡沒有了大片的油菜花,鄉間便少了許多的絢爛色彩。

張以衡騎在馬上,怏怏地打望著一

路上的風景,臉上一副麻木的表情。

“衡兒,咳,咳,想什麼呢?”

望著蒼然若思的獨子,張法孔微微有些不滿。

他身體前傾,把自己的臉在轎窗中露出來:“衡兒,你也要把經義撿起來,認真攻讀一番!落葉歸根,老夫宦場半生,總有一天是要回紹興的。你快到四十的人了,好歹有個功名,也好上不負祖宗,下不負父母……”

張以衡不耐煩地打斷父親道:“爹,此事不提也罷!孩兒既不是科場的料,也不是當官的料!再說了,那會稽郡天下文萃之地,考秀才的人可以從考棚一直排到城門!孩兒只怕考到爹這個年紀,也難取到功名!”

張以衡粗暴的拒絕,並沒有讓張法孔生氣,反而有點讓他內疚。

大明朝講究異地做官,從浙東海邊到這西南邊陲,萬里迢迢。張法孔的身體不好,兒子和老婆只好跟隨照顧,一來二往,兒子的學業便耽擱了。再說自己的老婆性格剛強(注三),許是小時管教得太嚴了,這兒子的性格十分內向,平素沉默寡言,不喜與人交往,確非混跡官場的料。

不能當官,那功名也就不過是件光鮮的行頭。好看,但沒有多大用途。

“你不想讀書,那你想做怎麼?總不能與那些西夷和尚廝混一輩子吧!那西夷和尚是出家人,六慾清淨,無根無後。哎!自古以來,不孝有三,無後為大。你不想博取功名,這人倫之事總得……”

張法孔拿他倔強的兒子沒辦法,又不肯放過勸說的機會,只好用老年人的嘮叨來打動兒子。

不當官也成,但要有個事業;不娶女人也行,但得有個後代。總不能這樣飄飄然一生,讓張家從此無後,香火斷絕吧!

或許是受不了老父的嘮叨,沉默許久的兒子突然說話道:

“爹,西夷和尚那裡才有真學問!兒子聽利類思講,義大利有一學者名曰伽利略,數學、天文、物理無所不通,他還用望遠鏡看過太陽和月亮……這些不是大學問?比那些纏來扭去的狗屁八股文有趣多了!再說了,那些個西夷和尚不是也被世子看中,封了個官嗎?安文思給我說,他現在都是正營級了……”

“咳,咳,我泱泱中華,天朝上國,學問之事,豈能是夷人所能比擬?夷人之長技,不過是匠人功夫而已。如今我大明國運衰頹,世子護國安民,要在戰陣上剿滅流賊,實則不過是用其所長,一時權宜而已……

若說義理精深,自然還是我儒學正宗!世子英明睿智,這些道理他怎能不知?你瞧瞧,那些官都是他自己封的,早晚這朝廷下旨訓斥……”

“朝廷?爹,你說這話就言不由衷了!您不也就任了太平參議會議長,還寫了篇洋洋灑灑的文章大贊大唱?世子每月賞下的銀鈔,您不也是高高興興讓下人到衙門領了?還說這銀鈔比朝廷的狗屁折色……”

“放肆!怎麼給你爹說話呢!咳,咳!”張法孔有些惱羞成怒了。

他重重將頭靠在轎椅上,不再理睬兒子。想到自己花甲已過卻膝下無孫,一絲陰毒之色滲出於他的眉宇之間。

不過,轉眼間張法孔便轉怒為喜。因為他突然想到了一個幾全其美的好法子,既可以整死讓兒子丟魂失魄的西夷和尚,又可以讓兒子成婚,讓自己抱上孫子,讓兒子從此迴歸正途,有個讓自己放心的未來。

“衡兒,你可有意出仕蜀王府?”

張法孔費力地在老臉上堆出幾分笑意,把頭重新露出轎窗,小心試探道。

注一:中國古代以西為右,以東為左,蓋因皇帝坐北朝南之故。

注二:張孔教,字魯生,會稽人。生卒年月不詳,有子張以衡,有妻孔氏。明史說張孔教是陳其赤的助手,任四川按察司僉事。劇情需要,響木移花接木,讓張孔教當了張法孔,讓張以衡當了張法孔的兒子。張法孔是雲南人。

注三:明史記載,張孔教殉國後兩年,其夫人孔氏想到亡人未葬,激憤下當著兒子之面自刎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