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崇禎十三年最新章節列表 > 第六百一十五章 科學大神(一)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六百一十五章 科學大神(一)

雙流縣內,錦江西岸,有這樣一片宏偉的建築。

僅在一年多點的時間內,它從一座收租院急劇放大,變成了一座城市。

這座城市,便是四川火器局成都工廠。因為其規模面積之大,它又被當地人稱之為火器城。

四川火器局成都工廠的三期專案,是大明朝當之無愧的超級工程,其標誌性建築便是廠房上方那三根高聳入雲的赭紅色大煙囪。

赭紅色大煙囪從大片灰白色的水泥建築中野蠻生長出來,不分晝夜地向青碧的藍天噴吐著濃稠的黑煙。

此等情景,放在錦江兩岸旖旎的田園山水風光之中,顯得是那麼的違和。

小橋流水、獨院深宅,曾經是多少中國人夢想中的家園;自給自足、怡然自樂,又曾是多少中國人理想中的生活。

然而所有這一切,被這樣一座醜陋的怪物給毀滅了。

它像地下鑽出來的鬼怪,肆無忌憚地吞噬著農業文明嬌嫩的身體。不斷地膨脹,不斷地繁殖,把殘存的一點美好永遠地留在人類的記憶與想象之中。

用現代科技武裝起來的工業文明對傳統農業文明的侵蝕力和破壞力,別人不清楚,朱平槿清楚。他還知道,在將來的某一天,他目光所及之處,都將是一片鋼筋水泥的森林。

然而作為一名徹頭徹尾的現實主義者,朱平槿不會過多地去關心自己生命歷程之外的事情。他更關心的東西,是煙囪下面的東西。

三根煙囪下都連著火爐。其中一座是三萬斤鍊鋼爐,一座是銅合金熔爐。另一座是臥式煤氣鍛爐,可以將不超過兩丈長的鐵器銅器加熱至可以鍛造的溫度。

三萬斤鍊鋼爐聽著很大,實則熔池的有效容積不到兩個立方米。放在朱平槿的前世,這種規模的鍊鋼爐肯定會被地方環保督察組給推了。

三萬斤鍊鋼爐以耐火磚砌成,地上部分是一口帶鍋蓋的大鍋,下面經蓄熱室透過風道連線到煤氣發生器。

煤氣發生器在廠房外的空地中(注一),是個用磚和水泥砌得嚴嚴實實的大罐子。煤氣發生器裡面裝滿煤炭,下面是個火塘。經過封閉加熱後的煤炭與空氣和水蒸氣結合,產生大量的煤氣,即劇毒的一氧化碳。煤氣與鼓風機出來的空氣結合進入蓄熱室,變得炙熱後進入熔池燃燒,產生足以融化鋼鐵的高熱。

熔爐中的鋼水出渣後,經過出鋼口洩到大小不等的鋼包裡冷卻,變成一個個外表黢黑、內心火熱的鋼錠。

鋼錠取出後,經過煤氣鍛爐重新加熱變軟,送到鍛造機上挨錘,夯實內心,剝除氧化鑄皮。胚體錘實,再送到衝壓機或熱拔機上去塑造各種需要的製品。

這就是火器局成都廠三期專案要幹的事情。

聽著很簡單,實則要複雜得多。

高溫和體量(重量)是主要的攔路虎。

如最基本的耐火磚,火器局失敗了幾次,最後借鑑了石墨坩堝的使用經驗,用粘土摻入了大量的天然石墨才燒製而成。

蓄熱室也是這樣。

蓄熱室本質上就是個熱交換器,利用熔池排出的高溫煙氣把進入熔池的冷風冷煤氣提前加熱,這樣熔池便不會一面烤著暖氣燒著火炕,一面開著空調吹著冷風。可蓄熱室既走煙氣,又走空氣和煤氣,其風道如何設計,保證熱交換順利完成,誰也沒經驗,只

能邊設計邊施工邊測試。結果,一個蓄熱室建了三次拆了三次才過關。

還有那些熱得發亮的鍛件,每個從百餘斤到數千斤重不等。如何讓他們乖乖地進入鍛爐,又如何移到鍛床上乖乖地翻滾挨錘,這些都是難題。

火器局抽調精兵強將,從上到下透過“三結合”大搞技術攻關,逐步試製出了高溫材料、煤氣發生器、熔爐和鍛鐵爐、大跨距行(天)車、鋼包鑄造、萬斤鍛床等關鍵設備。最後一關,便是如何將那些鍛件製成護國軍急需的大炮和火銃。

……

大炮和火銃,無論是銅鐵質地,本質上都是一根中空的金屬管子。或有底,或沒底。

大明朝乃至大明朝所知的整個世界,通行的制炮之法只能是鑄造,也就是燒成鐵水銅水往準備好的模子裡倒。而銃管製作,除了硬鑽,便是鐵板合焊,打製成一根粗陋的有縫鋼管。

但天降神人朱平槿卻不一樣。

他腦中有五百年中知識爆炸的積累,有量子時代人類對物質的最新認識。在現有條件下實現“跨越式發展”,時不時來個“彎道超車”,對朱平槿兩口子來說,即便不能分分鐘搞定,也並不是個什麼高不可攀的目標。他們的武器,便是科學。

準確的說,是披著神秘面紗的科學。

本著保命大業的基本要求,朱平槿兩口子在穿越伊始便籌劃著要搞出幾樣橫掃千軍的鎮宅神器,可惜那時他們想幹沒條件。

朱平槿的爹死了以後,大權在握的朱平槿立即將蜀王府工正所、左護衛以及王店的工匠組織起來成立火器局,收了一堆各式各樣的徒弟,傳授了機床等用於製作大殺器的基本工具。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去年七月,朱平槿和他老婆前往松林山,路上順道視察火器局。朱平槿與他的一干徒子徒孫暢談整夜,臨別前密授一卷《鐵器譜》。此書圖文並茂,詳細記載了銅鐵等金屬的性質及加工之法,讓有幸一覽之人大呼天書難得。

如欲將鐵變成鋼,鐵匠們都知道“百鍊成鋼”的法子。他們的師父告訴他們,鋼為鐵之精,鐵為鋼之母。透過“百鍊”、“捶打”這種形式,便可“去粗存精”,得到上好的精鋼。

可是世子的《鐵器譜》完全不同。他說,鐵是一種金屬“元素”,是多晶體組織,由許許多多小到肉眼看不到的類似於水晶的微小晶體組成。純鐵是柔軟的,斷面呈銀白色,但是很難得,因為總是有其他的“活潑的元素”摻入其中,形成“鐵合金”。

尤其是那個“碳元素”。很少一點的碳元素摻進鐵中,大概是萬分之一左右,就是常稱的“熟鐵”;多個萬分之幾,便是鋼;再多一點,便是生鐵。

總的來說,碳元素越多,鐵合金便越硬越脆;碳元素越少,鐵合金便越軟越韌。

把生鐵炒成熟鐵的過程,就是讓“碳在極高溫下氧化”揮發,減少鐵合金中碳元素的過程。

鍛打,只能使碳元素的分佈更加均勻,使鐵相組織更加緊致嚴密,所以能夠提高鐵器的機械性能,不是什麼“去粗存精”。

除碳元素外,一些所謂的有害元素,如矽、硫、磷,摻進鐵中,會給鐵合金的機械性能帶來各種各樣的惡劣影響;另一些所謂的有益元素,如錳、鎢、鎳、鉻、鉬等,又會使鐵合金的機械性能發生神奇的變化。如錳鋼耐磨韌性好,鎢鋼堅硬無比,鎳、鉻鋼抗腐蝕不生鏽等等…

至於鐵器的加工方法,《鐵器譜》更是洋洋大觀,列舉了鑄、鍛、焊、衝、拉、削、滲碳、熱處理等等,甚至還有粉末冶金。

不過此書有一缺點,那就是有些內容詳之又詳,有些內容卻一筆帶過,讓人手捧天書,卻直呼天書難懂。

比如何謂“元素”,世子只字未提。鐵、碳,工匠們都想弄明白,那“鐵元素”、“碳元素”,是不是鐵和碳?可誰也不知道。還有那些“錳、鎢、鎳、鉻、鉬”。別說工匠沒見過實物,堂堂舉人王崑山竟然連字也不認識。他只能發揮川人“認字認半邊”的傳統,臉紅筋漲地發出內部指示,將它們一概讀作“孟、烏、臬、各、目”!

面對種種的困惑和不解,朱平槿的徒兒徒孫們自然向師傅師孃小心打探過。有些世子解答了,有些卻被世子以天長日久忘記了草草敷衍過去。

不過,他的徒兒徒孫們在求解的過程中很快發現一個天大的秘密:羅姑娘同樣是通曉天書的!

王崑山曾經抓住寶貴的進府機會向羅姑娘當面請教,以“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的求學態度向羅姑娘詢問何謂“元素”。

羅姑娘翻看著世子的親筆天書,帶著鄙夷的神色仰天大笑,說以後她也寫本天書,比世子的更厲害!

王崑山本以為是羅姑娘的推脫之詞,不免心中沮喪。可未曾想不久以後,羅姑娘便命人送來一封密信。信中只有一張圖表,畫著些五顏六色的方格子,註明為《元素週期表》。

羅姑娘信中解釋道,方格子裡面的漢字,是元素的名字;方格子裡面的數字,是元素在元素大家庭裡的排位。

世界萬物,無不由元素週期表上的各位元素構成。他們單獨或者組合,便能形成常人所看到摸到嗅到的一切,甚至包括動物、植物和人類自己。世子《鐵器譜》中有的元素,這張元素週期表上都有;《鐵器譜》中沒有的元素,這張元素週期表上也有。

羅姑娘在信中還特別說明:排名靠前的元素,一般比較輕;排名靠後的元素,一般比較重。鐵是很重要的元素,鐵之前的元素,可以叫做輕元素;鐵之後的元素,可以叫做重元素。輕元素可以透過核聚變成為鐵元素,重元素可以透過核裂變成為鐵元素。但無論是核聚變還是核裂變,都可以釋放出“毀天滅地”的宇宙之力!

世子能看見肉眼看不到的鐵晶體,當然是神而不是人,最起碼也是通曉法力的投胎神仙。而羅姑娘不僅與造物主元素一家很熟,而且知道如何釋放“毀滅天地”的力量,幾乎肯定是下嫁凡間的有名之神!

某位熟知世子與羅姑娘之間那相愛相殺微妙關係的人有幸一睹《元素週期表》,當即大驚失色。

據說,此人用顫抖的雙手捧起這張花花綠綠的兒童圖畫,一副恢弘壯觀的玄幻畫面頓時蹦出腦外:

慈目善目的善財童子化身為三頭六臂面帶豬相還長著兩顆大獠牙的天蓬元帥,而端莊秀麗的捧珠龍女化身為人面蛇身……喔,不,是人面龍身頭長鳳冠的龍女真身!

龍女先以龍身纏繞天蓬元帥,困住他的六臂,讓他動彈不得,然後十個利指似劍如矛,拉出無數道毀天滅地的青藍寒光,刺向天蓬元帥三顆躲無可躲的腦袋!

注一:煤氣發生器單獨放在空曠處,是為了防止煤氣洩漏中毒。現代工廠也是如此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