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崇禎十三年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七十五章 饑饉之城(八)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七十五章 饑饉之城(八)

郭世喻是李崇文的同窗好友。郭家原是開染坊的,後來生意做得大了,便與蜀王府有了生意往來。

面對好友的明諷暗歎,李崇文只好自嘲似的搖搖頭:

“什麼威風、遠見,一個王府莊頭而已!世子見我既不能文,又不能武,只會種田耕地,便把小弟打發在這兒。誰曾想,這仁壽一縣被獻賊糟蹋得如此厲害!全城被屠不說,所有的王莊也燒得片瓦不剩!小弟無處棲身,只好到城裡暫居數日。昨日全城百姓斷糧,幸而夜裡王府發來二百石糧食,小弟這才有功夫陪世喻兄閒坐片刻!”

聽得李崇文說得悽然,郭世喻也嘆口氣,用手重重拍拍扶手:“哎,這年月是行行不易啊!為兄之祖居正是這仁壽城西,此番奉父母之命回來看看……想不到,祖居老宅竟被流賊燒作白地!好在家裡的銀窖封得好,沒被流賊洗劫去!家中父母兄弟家眷都在成都府,也是躲過一劫,只是死了管家和幾個老僕。不過下人們全部逃散乾淨,連一個佃戶也找不到!”

“世喻兄如果暫無居處,可以搬來這縣衙同住。”李崇文盛情邀請道。

郭世喻搖搖頭:“為兄此番回來,就是來瞧瞧宅子田地,看看能否剩點東西……如今一片白地,有甚物件可供搬運?可憐啊,家鄉今日為陌路,錦官明朝為祖居!此番入城,為兄本想將那些長年追回,將田地耕種起來,連夜就要返回成都……誰知,誰知遇上崇文兄這位紅顏知己,真是不講道理的很!為兄只好煩勞崇文兄親來斷事了……”

被同學誤解,李崇文只好解釋了那劉小姐的來歷。然後他老老實實對郭世喻道:“這事怪不得劉小姐。你家這長年是小弟昨日親自登記的,他們已是王府的莊戶了。”

郭世喻頓時急了:“我家長年怎麼轉眼就成了王府莊戶?你們講不講道理?”

李崇文正色道:“小弟並非專門針對世喻兄,而是全縣王莊一體之策。”見郭世喻又要反彈,李崇文把他壓在椅子上,把自己給魏老二的命令詳細說了一遍。

郭世喻聽完恍然大悟道:“原來如此,難怪我家佃戶跑的一個不剩!這世子不是要逼著我們投獻,逼著我們降租嗎?”

李崇文笑笑道:“讀書人有功名,朝廷有免稅糧田,盡可以變著法避稅,故而世喻兄還有降租的本錢。若是一般田主,光是官府的賦稅雜派,就要收了他的命。那些佃戶沒讀過書,不知聖賢之道,可並非都是傻瓜。哪家租子收得低,他們訊息可是靈通的很!小弟猜想,一傳十,十傳百,一月之間,本縣之民至少會有七成流入王莊!至於像世喻兄之類的田主,要麼跟著王府降租,要麼將田土投獻王莊,否則……世喻兄只好自己下地種田了!”

李崇文說完,忍不住壞笑幾聲。郭世喻氣急敗壞,從椅子上躥起來,在大堂上走來走去。

“笑!你還笑得出來!我們同窗數載,怎就沒發現你是個壞種?”郭世喻咆哮道,“投獻王府?呸,做夢!哪有讀書人屈身投獻為奴的?這不是辱沒了祖宗!沒人種田,哼,我去人市買幾個奴才來種!”

“儂去買呀!我暱這兒沒多的糧食,就不招待晚飯了!”劉小姐突然從屏風後面轉出來道。看來她壓根沒走,一直在屏風後偷聽。

“你!唯小人與女子難養也!”郭世喻氣得一甩袖子,便要拂袖離去。

李崇文連忙追出去把郭世喻拉回來。郭世喻見那小姐主動坐在李崇文旁邊的椅子上,於是掙脫李崇文拉他的手,一屁股坐在對面椅子上。

“沒人逼迫世喻兄投獻為奴!只是田土名義上進了王府而已!”李崇文耐心給郭世喻解釋,“我和國平兄都是士籍,怎麼可能主動入了奴籍?世子說,將來還要保我們做官呢,怎麼會讓我們入了奴籍?”

“那倒是!我看你也不像個沒把的太監!”郭世喻一本正經點點頭,把對面的劉小姐燥得面紅耳赤。

“世喻兄你看,王莊只收一成投獻,比那官府的賦稅低多了。就算你被迫把租子降到四成,可這少了官府的賦稅雜派,實際你家裡能虧多少?”

“讀書人有幾個交稅的?那官府不怕讀書人都鬧起來?”郭世喻搖搖頭。

“我爹就是死在你們這些道貌岸然的讀書人手裡!”劉小姐突然插話,語音冷得像塊千年寒冰,“偌大一個縣城,好幾萬人,竟然沒有錢糧來募兵!死在城頭上的,盡是一些街民農戶,就沒見著幾個讀書人!”

劉小姐的話讓郭世喻有些羞愧,可他不願輸在一個女人手下,於是強辯道:“王府收了投獻,也沒見著給朝廷交稅!”

這下真的把李崇文問倒了,他只知道朱平槿修路護商,不知道朱平槿在碧峰峽練兵。他對朱平槿護國安民的主張深信不疑,但一時找不到這信心的來源:是他的地位和私恩?還是他的智慧和見識?好像都是,但好像又不全是!

李崇文沉默良久,方才對郭世喻道:“小弟自家變蒙難以來,多蹉跎於阡佰市井之中。是故於農事於民生多有見識,自詡師長同學之中,未有農事之熟如吾者。然十日前小弟來這仁壽縣,臨行前世子與小弟促膝長談。世子談及山川地貌,水肥稼檣,其見識不弱於一經年老農,勝小弟則遠矣!世子,太祖嫡脈,如此有意於農事,何也?”

同窗數載,郭世喻對李崇文非常瞭解。此人素來平淡無奇,從不虛言大話。見李崇文說得鄭重,自然被勾起了興趣。他想想搖頭道:“猜不出。”

劉小姐鄙夷地看他一眼,小聲道:“呆子。”然後對李崇文道:“李先生,如果小女子猜得不錯,儂是想說世子有志於天下!”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李崇文本意是證明世子仁義,不曾想引出劉小姐這般高論,只好連忙否認道:“我可沒說過,那是你瞎猜的!世喻兄可要為我作證!”

那劉小姐站起身來,向男人一樣在大堂裡背著手搖頭晃腦道:“耕戰,此國事之大也!既耕且戰,此帝王之基業也!我暱說得對吧?”

有這個男人婆賴在這兒攪局,李崇文說不下去了,只好匆匆結束了對郭世喻的招攬。他對好友道:“有義兄你知道吧,過去對小弟也是多有幫襯。如今有義兄也入了世子府,與世子和國平兄前往雅州組建護商隊去了,等他們回來,你可再向他們打聽一二。兄之田產,小弟這裡可代為耕種,不過我們親兄弟明算帳,年底我要收六成:王府一成辛苦費,莊戶五成汗水錢。”

沒人種地,郭世喻只好自尋臺階。他硬著頸項道:“大不了你把田皮拿去好了!我郭家在仁壽總共不到一千畝地,管你收幾成,就是你全拿去,我也餓不死……但自甘投獻,絕非士人所為!”

李崇文笑了笑,拉著郭世喻道:“好了,我們先不說這些。世喻兄遠來是客,我這兒沒啥可招待,正巧昨晚拉糧廢了一匹馬,我們一起把它吃了如何?”

這倒對了郭世喻的胃口。他拍手笑道:“好啊,馬肉我還沒吃過。我家有個廚子,烤的醃狗腿特別香……”

劉小姐非常不滿於李崇文安排她下廚,但實在想不出拒絕的理由,只好把任務轉交給小蘭,自己回房梳洗去了。小蘭連死馬在哪兒都不知道,又只好上街去找呂三幫忙……

第二天一早,難民們望眼欲穿的分田分地終於拉開了帷幕。按照劉小姐擬定的章程,難民們的分田分地與王莊的重建和改建結合在一起進行。

縣衙檔案中共有耕地大約二十八萬畝(注一),其中已經認定為無主田地的大約十五萬畝。這中間六成以上是旱田或者坡地,只有河流附近有些水田。此外,仁壽縣的山林、水塘、荒地極多,但因沒有檔案,無法精確統計。李崇文等人估計,起碼也有三十多萬畝。

李崇文把這些土地重新分成了六大王莊,原有的五個王莊合成了兩個。轄區也有了調整,縣城附近王府控制的田地全部包括在這兩個王莊裡面。

縣城的北方、東北方、東方、南方和西方,分別毗鄰雙流縣、簡州、資陽縣、井研縣和眉州的五個方向,增設了五大王莊。大莊子下邊再分設數個小莊子。

為了加快王莊重建速度,章程規定大莊的莊頭就駐在鄉鎮上,小莊子就駐在村上。沒被流賊焚盡的莊子,也可以重建居住。尤莊主雖然有些阿諛,但見識多,能力強,肯做事,並且年富力強,於是李崇文安排他當了自己主管農事的副手;縣城附近的兩個王莊由李莊主和魏老二管理;周圍的五個莊主等待世子派來的太監擔任。

小莊子的頭領則由莊戶自己推選,五年重選一次,反正李崇文也沒有多餘的幹部。

至於呂三,李崇文讓他擔任了縣裡護城隊的頭,實際上就是縣衙三班(皂、壯、快三班)的老大。

主簿、典吏、六房(吏、戶、禮、兵、刑、工六房)的差事則讓劉小姐一人身兼了。當然,她可以在難民中找些讀書認字的人來幫她。

定下了王莊的建制轄區,再根據轄區內的田地數量,確定王莊的莊戶數量。每名沒田的莊戶,無論男女老幼,統一按照水田五畝、旱田六畝,水塘二十畝,林地五十畝的標準分配。半林半田的,以水田、旱田、水塘和林地的相應比例折算。租子一律五成。如此,至少可以安置難民六萬人。

投獻的田土大約兩萬畝。帶田投獻的莊戶,他們自己的田產不動,只交一成投獻。田土不足標準或者位置不好的,也可以向王莊申請增補或置換。

荒地不分配,由莊戶們自行開墾,一人限墾十畝,代墾不限。新墾田地兩年不起租。田地撂荒兩年以上的,王莊一律強制收回。

田骨、田皮買賣、租賃及女子嫁人田地如何處置等問題暫時擱置,請示世子後再行公佈。

李崇文雖然老實,但也不乏心眼。分地時,他將自己親自帶來的幾百草標,全部安置在縣城附近的兩個王莊。這些人都是外地流民,既是王府莊奴,也是護商隊的家屬。將他們和原來的老莊戶混編分佈在縣城周圍,一旦有事,可以迅速撤進城裡。這樣一來,他們安全,縣城也會更安全。至於其他本縣難民,暫時留居城裡幫著做事。他們要等到王府的糧食和莊頭到來,才能按照以前的居住地域,重返各自的王莊。

難民們歡呼著分田分地之時,幾十上百條糧船已經滿載糧食向仁壽開來。它們從灌縣、郫縣等都江堰灌區所屬的十一個州縣分別起運,沿著岷江的內江和外江順流而下,經過彭山縣江口鎮之後,匯成了一股。他們的目的地,便是眉州城外的岷江東岸碼頭。

眉州城外的岷江東岸碼頭,距離仁壽縣城的陸路行程,僅僅只有八十餘裡。但在這條路上,橫亙著險峻的龍泉山脈。

注一:明代四川的山林荒地很多。在旱作莊稼大規模推廣之前,四川很難說是一個農業大省。

根據四川省土地統計數據,仁壽縣在二十一世紀的耕地面積約為九萬公頃,摺合為135萬畝,多年穩居四川第一農業大縣。鑑於沒有查到仁壽縣縣誌,考慮到仁壽縣是個開發很早的農業大縣,響木拍腦袋估計出以上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