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重生之吳霸春秋最新章節列表 > 第1026章 扶桑國的發展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1026章 扶桑國的發展

慶忌想要修建從大吳本土延伸到各個藩王國的直道,使條條大路通咸陽,難度其實並不大。

難度係數相對較大的,是塞國、遼國、南國、羅國等藩王國。

這些藩王國從無到有的建立,之前當地並沒有出現什麼文明,更何況是最基本的像樣的道路?

而難度較小一些的,是西方二十個藩王國。

因為,當年大流士一世的改革,已經把偌大的波斯阿契美尼德王朝的道路都連接起來了。

要維持這樣一個龐大帝國有秩序和安定是十分困難的。

大流士為了便於調遣軍隊,傳達政令,除了利用赫梯、亞述原有的驛道外,又修築了許多新的驛道。

驛道沿途設有驛站,驛站附設旅館,隨時都有信差備馬以待。

從蘇薩到小亞愛斐斯的“御道”,是所有驛道中最長的一條,全程2400公里,每20公里設一驛站。

蘇薩發出的命令和檔案,站站相傳,日夜不停,七天即可到達終點,而一般商隊卻要走三個月。

另一條重要幹線起自巴比倫城,橫貫尹朗高原,東達大夏和印度邊境。

為了保護驛道的交通安全,波斯人在沿途各地區和沙漠的邊界,在大河的渡江處,都修築有防禦工事和駐紮衛戍部隊。

此外,大流士一世在位期間,還開通了溝通尼羅河和紅海的運河。

如果某個地區發生叛亂和動盪,大流士很快就能得到訊息,並且可以利用四通八達的交通網,迅速調動軍隊鎮壓。

慶忌也不得不承認,修築驛道、開通運河的大流士一世,也稱得上是一代雄主。

不過,他的這些成就現在都便宜了慶忌,為大吳作嫁衣裳了。

……

扶桑國都城,江戶。

作為跟大吳一衣帶水的島國藩王,扶桑王吳熙很快就收到了朝廷那邊的詔令。

連帶著大量來自中原本土的士子都進入了扶桑國的土地上,開始教化這些野蠻人。

原本的扶桑國,是在“倭島”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

在吳熙封邦建國之前,倭島上生活的人屬於是“繩紋時代”,也就是新石器時代。

吳熙的到來,直接把扶桑人帶進了“鐵器時代”。

早在多年以前,大吳還未一統天下的時候,就已經從倭島上抓走了數以十萬計的扶桑人,成了吳國的昆侖奴。

這些人也是一去不回,死了一部分,還有一部分被安排在西域和隴西郡屯田墾荒,一輩子都擺脫不了“昆侖奴”的身份……

所以,吳熙封邦建國的時候,面對的就是一副爛攤子。

十一年前,吳熙被封為“扶桑王”,帶著五萬大吳本土的黎庶就國於扶桑,只能慢慢的開拓著。

吳熙遵照慶忌的吩咐,牢記使命,認認真真的開發著扶桑國。

他帶去了懂詩書、禮樂、醫藥、陰陽、巫術的知識分子,懂得各種技藝的能工巧匠。

吳熙還教化臣民,使扶桑人習行大吳的禮樂制度,衙門官制、飲食起居逐漸沿習中原習俗。

在政治上,吳熙跟其餘藩王國一樣,採取的是三公九卿制,推行吳法,實行吳化,讓扶桑人做到路不拾遺。

在軍事上,吳熙不遺餘力的發兵進取,將本州、四國、九州、北海道四大島及7200多個小島都佔領了,總面積三十多萬平方公裡,相當於後來的“小日子”的疆域。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這個時候的吳熙完成了扶桑國的“大一統”,率領凱旋之師返回了自己的國都江戶。

作為慶忌派來的特使,公孫寧則是跟扶桑國的公卿大夫們,一起等候在江戶城的城門口,翹首以盼。

“嗚——嗚——嗚——嗚——”

伴隨著肅穆的號角聲響起,吳熙的儀仗隊映入眼簾。

扶桑國的軍隊,其將士的盔甲、戰衣跟吳軍差不多,只是相對來說較為簡陋一些。

不屬於吳人出身的士兵,穿著的還是破舊的衣裳,只在頭上綁著緋紅色的頭巾,以辨別敵我雙方的身份,以免誤傷袍澤。

從武器裝備上來看,扶桑軍還是太過簡陋了。

尤其是絕大多數的扶桑軍將士,身材很是矮小。

有多矮?

只到公孫寧的胸口處。

公孫寧的個子都不到,扶桑人的身高卻還顯得這般矮小,怕是連一米五都沒有……

身高一米四幾的扶桑人,那是大有人在的。

在公孫寧的眼中,這些扶桑人就跟“小孩子”一樣。

“禮部主事公孫寧,參見扶桑王!”

公孫寧看見吳熙的身影之後,就上前躬身行禮了。

吳熙只是澹澹的一笑,心中很是不喜。

父皇真是瞧不起人,就派了一個禮部主事作為特使?

不說是把禮部尚書派來,好歹也要是一個侍郎級別的人物吧?

“公孫大人不必多禮。”

“敝臣恭喜殿下。”

公孫寧笑吟吟的道:“聽說殿下已經滅掉了蝦夷人,成功統一扶桑諸島了,真是可喜可賀。他們就是蝦夷人?”

公孫寧看見了隊伍中的那些俘虜。

“不錯。”

“這長相跟歐羅巴人頗為相似,不過跟咱們吳人一樣,是黑頭發,黑眼睛。”

公孫寧入目所及之處,就能看見這些“蝦夷人”了。

他們的身材比起扶桑人都稍矮,膚色澹褐,頭髮黑色呈波狀,有著歐羅巴人種的面孔,體毛發達。

蝦夷人,其實就是阿尹努人。

他們從事漁獵,以鳥羽、獸皮、魚皮製衣,以鳥獸魚肉為主食,擅長製作和駕駛獨木舟,有獨特的木架茅屋……

對蝦夷人,公孫寧瞭解的不多。

“公孫大人,請。”

“殿下請。”

吳熙與公孫寧推諉了一番,就都上了馬車,進入江戶城。

江戶城的規模可不小,屋舍、商鋪鱗次櫛比,有著整潔乾淨的街道,定居在這裡的人口也超過了三萬人。

而且,這裡隨處可見腰配長劍的武士,尚武之風可見一斑。

為了照顧公孫寧這個特使,吳熙還在王宮中設宴,盛情款待。

只是公孫寧牢記使命,把聖旨宣讀之後,就等著吳熙的訓示。

得知聖旨上的內容,吳熙的臉色不太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