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都市 > 位面商人在明末最新章節列表 > 203崇禎再看袁崇煥!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203崇禎再看袁崇煥!

韓爌對於軍事束手無策,不得不使出東林黨人在軍事上的法寶,召喚孫承宗.崇禎因為孫承宗是天啟老師,又推薦了劉白羽這個奇葩傢伙做了自己的老師,對他本來就很不待見,不過這時候也是無人可用,於是無奈的點了點頭,召見孫承宗

“武英殿——大學士——孫承宗大人到。”隨著門外一個太監拖著長音的喊聲,不等這聲音結束,一個氣宇軒昂的紅衣老者就大步入殿。

孫承宗走進殿內就利索地一個下拜:“吾皇萬歲……”

“孫卿家平身!”崇禎急忙叫了一聲,他也已經派人急忙去找孫承宗來。在崇禎的心目中,他本來認為孫承宗只能守成,沒有進取之力,原來是鄙視他的,不過這次滿洲破口卻是讓崇禎明白守成也是很多人做不到的,所以孫承宗的意見也能湊和著聽聽,畢竟孫承宗也曾督師遼東幾年,至少建奴的虛實不算是全然愚昧無知。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孫承宗和劉白羽談話之後,就知道崇禎極為討厭天啟的舊臣,自己身為天啟帝師,崇禎更是恨不得躲著走,這次也是實在沒辦法了,不過身為明臣,很多事不得不做罷了,當然做忠臣是一回事,和皇帝親近是另外一回事,他充耳不聞地低著頭山呼萬歲,結束後才又朗聲說道:“謝聖上。”

孫承宗站起身來以後,崇禎急忙又吩咐道:“賜孫大人座。”

“謝聖上!”孫承宗一抖袖口,如洪鐘發聲,中氣十足的說道:“聖上!兵法有云:攻而必取者,攻其所不守也。守而必固者,守其所必攻也!”

這時小太監已經把板凳搬到了孫承宗背後,但他卻顧不得坐下,直視著御座上的皇帝鏗鏘有力地說道:“建虜此番犯京師,遠隔千里從蒙古繞道,必然是懼怕失敗,要穩妥為先,則薊門、三河、通州三地為其所必攻者也,吾欲守而必固,則須以重兵分駐薊門、三河、通州,守建虜之所必攻,則京畿必無憂矣。”

崇禎低頭沉吟了一會兒,然後抬頭問內閣其他輔臣:“諸位以為如何?”

“孫大人之言甚善。”

“嗯,不過皇陵,運河等處怎麼辦呢?袁崇煥的意思是這樣的.”

崇禎把袁崇煥的安排交給孫承宗,袁崇煥薊州城的部署如下,朱梅,徐敷奏等人守山海關,楊春守永平,滿庫守遷安,劉鎮華守建昌,鄒總武守豐潤,蔡裕守玉田,尤世威仍去守昌平保衛皇陵,候世祿三河,防止後金向西進軍,曹鳴雷駐守薊州遏制後金軍隊……

孫承宗如何看不出袁崇煥的意思,無外乎是把稍微靠譜的部隊和軍官分散出去,作為核心代領各地的民團守住一個個城市。

這種佈置,皇帝的安危如何保證?孫承宗看到這裡,不由的心裡大罵袁崇煥本末倒置.

崇禎反問完後又把頭低下了,似乎在想些什麼。

“聖上,處處防守,也就是處處不防守!”孫承宗看到崇禎還在猶豫就又著急地喊了起來:“聖上,臣願前往薊門,督促薊軍和勤王軍作戰。”

“不然,您留在京城更重要。”崇禎似乎已經打定了念頭,他大聲否決了孫承宗地提議:“孫大人若離開京師,誰可為朕贊畫軍務?”崇禎說完雙眼看了看內閣的諸位輔臣,失望的意思,溢於言表.

崇禎低下頭來,嘆了口氣,彷彿是對孫承宗說,又彷彿喃喃自語:

“孫大人,袁崇煥的佈置,是不是處處堅守,然後關寧軍入京,在城內防守和韃子打守城戰?”

這……孫承宗大吃一驚,他居然隱約聽出了崇禎語氣中濃重的殺機,急忙解釋道:

“陛下,袁崇煥的佈置,未嘗沒有道理,這於謙於大人固守北京,也是用的處處堅守,主力入京,在城內防守和韃子打守城戰的……”

“呵呵呵!於謙於大人固守北京,功勞那是沒話可說……”崇禎說的語氣有點悲涼:

“正統十一年于謙(1446年)遭王振等迫害下獄論死,復任之後正統十四年土木之變,明英宗被瓦剌俘獲,他力排南遷之議,堅請固守,進兵部尚書,也先挾英宗逼和,他以社稷為重君為輕,不許。順元年(1457年)英宗復辟,石亨等誣其謀立襄王之子,被殺。成化初,復官賜祭,弘治二年(1489年)諡肅愍,於謙是忠臣的典範,英宗是昏君的典範,不是麼?”

崇禎說著說著,語氣反而逐漸平緩起來,不過其中的殺機則是不加掩飾了,這時候不但是孫承宗嚇得跪在了地上,崇禎的內閣輔臣和兵部尚書王洽也都跪在了地上.

尤其是兵部尚書王洽,更是跪在地上,不敢起來,袁崇煥是他一力保薦給錢龍錫的,委以重任,以傾國之財富打造關寧軍,給予袁崇煥統一長城內外這樣的文官未有之特權,換來了什麼?

換來的是天啟年間寧遠大捷,寧錦大捷兩次大捷的勝利成果化為烏有,換來的是自嘉靖以來關內再一次被人洗劫,換來的是皇帝怕淪為英宗的恐懼……

王洽雖然低著頭,可是崇禎的目光還是不出所料的盯了過來:

“王尚書,你說朕是不是昏君,你說!”

“陛下英明神武,親政一年,魏忠賢餘黨就一敗塗地,是幾百年來的大有為之君……”

“有為到滿洲這個十萬人的部落破口而入,縱橫千里如入無人之境?數千萬子民的大明束手無策?”

“這……吉人自有天相,陛下不必太……”王洽硬著頭皮說道……

“你又在撒謊,又在騙我!魏忠賢一敗塗地是因為你們東林黨再穿針引線,而且魏忠賢其實就是跋扈了些,其實沒有謀反的心思,否則我孤身入宮,宮內都是魏忠賢的爪牙,我焉能活過最初的那幾天!”

本來內閣輔臣其實都在看兵部尚書王洽的笑話,自今年開始,明軍方略都由兵部擘畫,首輔都甚少插手,本來和內閣關系不大.

不過這一次顯然不是兵部尚書王洽一個人的事情,崇禎居然因為對他一個人的不滿,居然對東林黨起了這麼大的不滿,居然有把東林黨逐出朝堂的心思,明顯這次內閣要出現一次驚濤駭浪!

結果韓爌作為東林黨人,嚇得是渾身發軟,說不出話來.錢龍錫擔心因為袁崇煥被連累,身上的官服都被溼透了,也是不敢作聲,周庭儒臉色一陣紅,一陣白。【周延儒的恩師是東林黨人葉向高,而且以少詹事掌南京翰林院時馮銓已經因閹黨內鬥而垮臺。但還是被東林黨人視為動搖分子,隱約已經被趕出東林,自然是不怕的】,無黨派的溫體仁則是嘴角微微翹起來,盯著錢龍錫和韓爌,凌厲的眼神彷彿獅子看著失去反抗能力的獵物相仿,顯然看出來東林黨就要倒黴,生出了別的心思.

韓爌也是有點無妄之災的意思,儘管他早就看出袁崇煥膽大妄為的弱點,怕給自己惹出事來,沒有力挺袁崇煥出山,但是袁崇煥畢竟是他的學生,這年頭老師就是學生爹,兒子的破事,老子你得負責任。歷史上崇禎三年(1630年)因袁崇煥擅殺毛文龍事被罷職.

“呵呵呵,呵呵呵!袁崇煥,我是明白了!”崇禎半笑半哭著說道:

“曹化淳!把袁崇煥殺毛帥的罪名拿出來念一念!”

曹化淳不敢怠慢,扯著公鴨嗓子一字一板的念到

“祖制:大將在外,必命文臣監。爾**一方,軍馬錢糧不受核,一當斬。”

“文官監軍是祖制,但太監監軍也是祖制,袁崇煥,你看看能比自己卻向皇帝要了全權,不但不許文官監軍,也不許太監監軍,甚至連遼東巡撫,你都說為了統一事權而取消了,制一方,軍馬錢糧不受核,說的難道不是你麼?”

崇禎苦笑著說道,而後忽然想起了什麼,問曹化淳:“毛帥那裡沒有文官們監軍麼?”

曹化淳記憶力不錯,隨手就拿出了幾封奏摺:

“陛下,其實東江早期多次接受朝庭文官的監核,毛帥不喜歡這些監核,多次上表訴苦,說是文官要錢太狠,又經常瞎指揮,才換了太監監軍,只是負責核查東江的糧餉而已言”

“上表訴苦,說明他實際是受過文官監核的?”崇禎問道.

“是的.”曹化淳不帶任何感情的說道.

“總而言之,毛帥他對監核的反對,是以正規渠道來表達的,而不是非法抗拒。甚至藉助士兵鬧餉生事?”

“是的.”

“人臣之罪,莫大欺君。爾奏報盡欺罔,殺降人難民冒功,二當斬。”曹化淳繼續唸到.

“袁崇煥,你說說你自己吧,和我說五年就能復遼,結果建奴打到了北京城。你親口和我說,“必不令敵越薊西”,結果沒兩天建奴就神不知鬼不覺的潛越薊西了。這難道就不是欺君?”

“毛文龍殺降人難民冒功,是最近的事情麼?”

“這倒不是,殺降人難民冒功,在天啟朝就有人告,但被朝庭否了.”

“那是袁崇煥拿出新的證據了?韓爌,袁崇煥是你的學生,你又是內閣首輔,你說說,你說說!”崇禎聲色俱厲的問道.

“似乎是沒有……”韓爌畏畏縮縮的回答.

“似乎?似乎?到底有沒有!”崇禎追問道

“沒有!”韓爌無奈的搖了搖頭!

“那好!那當時清點主要是毛文龍斬獲的首級的人是誰?韓爌,別畏畏縮縮的,你實話實說!”

“從天啟四年(1624年)正月開始,毛文龍的戰功清點都是先送覺華島查驗以後再送北京兵部的,所謂戰功清點主要是毛文龍斬獲的首級,這是孫承宗的意思,在覺華島清點人頭的是關外道監軍副使.”韓爌慢慢的回答.

“那就宣關外道監軍副使來,我要問個清楚.”崇禎搖了搖頭,扶著額頭說道.

“關外道監軍副使現在來不了,他不在京城!”韓爌越發窘迫了,聲音也越來越小.

“那就讓他寫奏摺,和袁崇煥對質!”崇禎憤怒的喊道.

“這個只怕不行!”孫承宗嘆息道.

“為什麼!?”

“當時的關外道監軍副使就是袁崇煥本人.”

“什麼,簡直荒唐!曹化淳拿奏摺給我看!”

曹化淳自然是早就準備好了奏摺原始檔案,遞給崇禎:

崇禎看了看,覺得自己的智商受到了極大的侮辱.奏摺上面是袁崇煥的親筆筆跡:“關外道監軍副使袁崇煥逐一查驗,三次首級三百七十一顆,俱是真正壯夷”!

“把袁崇煥在“寧錦大捷”的奏報拿來!”崇禎命令曹化淳,不過曹化淳麻利的遞上來之後,崇禎卻是越看越氣,袁崇煥的奏摺囉囉嗦嗦,其實說穿了就這麼幾點.

1).袁崇煥奏稱:皇太極採用人海戰術,靠人命填下了大凌河、小凌河、杏山、塔山等關外十七座城池,但明軍殺敵甚眾!惜敗,所以沒有首級

2).袁崇煥奏稱:關寧軍與後金軍野戰,大戰三次三捷,小戰七十二次,無日不戰且克。因後金兵以把屍體搶回為榮,所以沒有一顆首級的斬獲。

3).袁崇煥奏稱:關寧軍攜大敗後金軍之餘勇,趁勢進入錦州堡、寧遠堡、大福堡堅守,並成功守住了這三座城堡!因為後金軍喜歡把屍體拖回去焚燒,所以沒有首級斬獲

4).袁崇煥奏稱:錦州連續炮擊後金軍24天,每天被斃傷的後金軍,就算不過萬也有數千之眾。戰鬥最激烈的一天,炮斃後金軍四千人!重傷垂斃者逾萬!

“連戰連捷,殺敵無數就是連一個首級也沒有,以此報功稱為大捷,袁崇煥果然是個人才!”崇禎苦笑道.

“陛下,袁崇煥確實殺傷不少,只是戰場為滿洲控制,所以首級沒有搶回來……”孫承宗覺得崇禎這些話實在過分,急忙解釋道.

“俱是真正壯夷?”崇禎現在就認這個!

“怎麼會?如果滿洲人每次都讓自己的族人衝殺在前,只怕早就死絕了!滿洲人一貫是漢人包衣作為炮灰,蒙古流民後面騎馬壓陣,本族人都是作為決死一擊的時候使用的!”孫承宗解釋說.

3、人臣無將,將則必誅。爾奏有牧馬登州取南京如反掌語,大逆不道,三當斬

類似的話只見於滿老檔,毛給皇太極的信,而與皇太極的通訊,毛是上報了的,言明誘敵,後又誘得皇太極親信,綁送朝庭。如毛是在誘敵信中說過這類話,並於上報中複述,這是非常正常的。倒是袁和建奴私下議和沒有知會過朝廷。

4、每歲餉銀數十萬,不以給兵,月止散米三鬥有半,侵盜軍糧,四當斬。

袁崇煥封鎖東江超過八個月,不但不給餉糧,連東江自個出錢買的糧都不叫運,東江能發出三鬥多糧已經不錯了,他封鎖造成糧少,倒打一耙證人家貪汙,這不是汙告,什麼是汙告?倒是袁崇煥私吞了明朝給林丹汗的賞賜,不知道隨後林丹汗被後金打敗跟這個有沒有關係。

5、擅開馬市於皮島,私通外番,五當斬

毛開市,是天啟帝認可的,崇禎也沒說什麼,東江有幾十萬難民,卻只發幾萬人的糧餉,不想辦法行嗎?

而袁違命資敵,賣糧食給蒙古又算什麼。《明史記事本末補遺》中記載了翰林院編修陳仁錫在寧遠的見聞,其中提到朵顏束不的部派出兩千人的隊伍來寧遠買糧食,其中還有四百滿人諜哨——“建洲哨在束不的部內計四百餘人,不將弓矢”,這不是為後金買糧食還能幹什麼?這在當時的遼東已經是世人皆知了,陳仁錫提到當時的士紳“寧遠武進士王振遠、陳國威”等都知道此事,並且要求乘之“卒不及備,可夜掩而殺之”,可此時的袁大人不顧崇禎的斥責,明目張膽的在寧遠賣糧食給後金,這是多麼惡劣的漢奸行徑。談遷的《國榷》也有如下記載:“朵顏三衛及建虜大飢,三衛夷半入於建虜,束不的求督帥開糶於前屯之南臺堡,互市貂參。邊臣俱不可,獨崇煥許之。蓋束不的為建虜積穀,謀犯薊西,雖有諜報,崇煥不為信。”

6、部將數千人悉冒己姓,副將以下濫給札付千,走卒、輿夫盡金緋,六當斬。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家丁制度不但不是崇禎朝興的,連天啟年的都不是,主將養私兵,早就是成例了,而且毛死後核定兵員,袁還要求增加餉銀。

另外,袁殺毛殺了就殺了,沒見東江官兵有什麼異動。倒是在北京袁一下獄關寧軍就跑了。看這關寧軍的表現才更像私兵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