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新明史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三十五節 大沙漠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三十五節 大沙漠

五日之內朱祁鈺召開了三次軍事會議完成了戰略部署任務。在確定了先南下攻打麥加與麥地那完成南征之後再北上攻打奧斯曼帝國的計劃之後朱祁鈺按照這一方式部署了參戰的明軍部隊。

第二軍第三軍以及華人共和國的兩個軍部署在大不里士北面負責對付奧斯曼帝國。第一軍以及第九軍為北方戰區預備隊。這邊的戰區司令為陳豫副司令衛平參謀長張國濤。而朱祁鈺交給他們的任務是必須將奧斯曼帝國的軍隊拖住至少半年在主力軍團南下進攻作戰結束之前必須要穩定住北方戰區的情況。

南下的兵力為第二十一軍第二十二軍以及近衛軍而第八軍部署在兩河流域下游第五軍部署在迪亞巴克爾南部作為南下部隊的預備隊。負責運送後勤物資的為白古王國的軍團。很明顯的這次朱祁鈺選擇的南下軍團其實都是騎兵部隊第五軍這支預備隊也是騎兵只有第八軍是步兵不過第八軍的任務主要是控制住白羊王國的出海口這對整個遠征軍有著非同一般的意義。

朱祁鈺主要選擇騎兵而且選擇了前西北騎兵軍團的兩個騎兵軍為主力這是他經過了全面考慮後做出的決定而這也是根據戰場情況做出的決定。除了兩河流域整個阿拉伯半島上幾乎多是沙漠地區了雖然有不少的綠洲可供軍隊休息以及補充水但是在沙漠裡是沒有現成的道路的這不但限制了步兵的行動能力而且也對後勤保障造成了巨大的影響。顯然在沙漠地區作戰騎兵是最好地選擇。步兵反而顯得不那麼適用。

另外阿拉伯半島上的主要原住民是處於遊牧狀態的阿拉伯部落。這些部落地規模都不大。另外沿途所要經過地城市也不算堅固根本就不需要動用步兵部隊的重型火炮直接用騎兵的輕型野戰炮就足以應付了。當然在廣袤無垠的沙漠裡對付遊牧民族。騎兵遠比步兵更為有效。

這些因素都讓朱祁鈺決定全部用騎兵進攻而且選擇的都是曾經在西北大漠裡作戰了近十年的西北騎兵部隊。第二十一軍第二十二軍基本上都保留了以前的官兵這些官兵對沙漠是最為熟悉的而且他們也曾經與帖木爾帝國的騎兵打了幾年的騎兵游擊戰。自然也非常熟悉怎麼對付那些來去無蹤地遊牧民族了。

在確定進攻線路上為了盡量減少後勤方面的負擔縮短戰役時間儘快完成作戰行動他將同時安排了三條進攻線路。

擔任東線進攻的是第二十一軍馬壽成的任務是讓部隊沿著波斯灣推進並且迅掃蕩阿拉伯半島東部地區然後再轉為向西南方推進。最終目的地是阿拉伯半島南端的薩拉何曾。這條進攻線路是最為漫長不過因為大部分地區都靠近海岸線所以可以直接從運輸船隊獲得補給物資。而且袁晨皓率領的聯合艦隊也將為其提供一定的支援。所以東線進攻的難度反而不大如果能夠與艦隊以及船隊進行有效地配合的話那麼第二十一軍的任務可以說是最輕鬆地。為此朱祁鈺專門安排了幾名參謀軍官到第二十一軍去。專門負責為馬壽成聯絡船隊與艦隊這樣。就可以不用為第二十一軍提供6路後勤保障了。

負責西線進攻的是酏天長的第二十二軍。李天長的任務是先向西推進在到達了奧斯曼帝國邊境地區之後轉為南下並且掃蕩沿途的所有敵人。最後從北面進攻麥地那圍攻這座城市。與東線進攻不一樣西線進攻都在內6進行所以基本上無法得到海運保證必須要由6路運送來提供作戰物資。不過西線進攻地距離要短得多而且沿途要經過不少的城鎮另外阿拉伯半島西部地區地綠洲也要密集一些所以第二十二軍最需要的作戰物資是彈藥而糧草這些基本上可以透過搶掠獲得。當然最後要攻佔麥地那的話那麼第二十二軍還得把他們的炮兵兵團給帶上。

近衛軍擔任的中路進攻的任務。而這一條進攻線路最直接即從兩河流域下游出之後近衛軍就一直向麥加挺進。雖然麥加是回教的第一宗教聖地但卻不是一座堅固的城市。當年穆罕默德都能夠用冷兵器武裝起來的軍隊攻佔麥加現在武裝到了牙齒的明軍自然不需要費多少力氣了。而近衛軍的任務到這裡並沒有結束攻佔麥加之後近衛軍將選擇與第二十一軍或者是第二十二軍會師然後三支軍隊將集中在麥地那完成南下的進攻任務。

從朱祁鈺這一系列的安排來看這次進攻的主要敵人並不是沙漠裡的那些遊牧部落而是惡劣的自然環境。在出征之前朱祁鈺就派人找了幾十個嚮導。這些嚮導基本上都是侯賽因王子提供的他們都是常年來往於阿拉伯半島上的商販。當然這些人的忠誠是沒有問題的不過朱祁鈺還做了一件很重要的事就是讓這些嚮導按照他們的記憶繪製了一張半島上的綠洲分佈圖。

顯然惡劣的自然環境是明軍的最大麻煩。按照這些嚮導提供的線索阿拉伯半島上的綠洲雖然不少不過卻沒有一個綠洲能夠為一支三萬多人的軍隊提供足夠的水源。雖然當時南下的第二十一軍第二十二軍都是輕裝騎兵軍加強了一個炮兵團而近衛軍也將只帶一個炮兵團上路這可以適當的控制住軍隊的規模。但是毫無疑問的這些原本僅供各往商旅以及路過的部落落腳的綠洲沒有足夠的水資源來保證三萬多官兵還有數萬匹戰馬的需要。另外。在沙漠中前進也極容易迷路如果失去了方向地話。那麼幾萬軍隊就很有可能回不來了。

可以說沙漠與高原這兩種地形是當時軍隊所面臨的最大挑戰沙漠中除了缺水之外高溫。炎熱以及沙暴這些都是軍隊地最大威脅這甚至遠遠的過了敵人軍隊的威脅。不過朱祁鈺既然已經做出了決定自然就不會輕易的改變了。

在嚮導把綠洲分佈圖繪製出來之後第二十一軍就先出了。馬壽成這個急性子將軍已經等得很不耐煩了。在他一得到批准之後就立即率領第二十一軍上路了。兩日後準備充足的第二十二軍在李天長地率領下也上路了。最後一個出的是近衛軍當然朱祁鈺也帶著侍衛團的五百官兵在近衛軍中。

即使是在數百年之後沙漠地區仍然是環境最為惡劣的作戰地區。可以想像當時朱祁鈺率領十多萬帝人進入寸草不生的大沙漠時會是一個什麼樣子呢很多問題困難是在軍隊上路之前所沒有辦法考慮到的。比如說。當軍隊在沙漠裡行進了數日之後因為高溫酷熱。再加上缺水等原因導致大部分官兵內火上升光是生瘡等以前根本就不受到重視的傷病都成為了軍隊地大患。另外炎熱。乾燥的氣候還極容易讓人感到疲憊即使是體力再好的軍人。長期持續下來都吃不消。

最大的麻煩還是水雖然有嚮導繪製的綠洲分佈圖而且沿途朱祁鈺都在儘量讓部隊尋找水源。不過綠洲的數量是有限的要滿足近衛軍近四萬官兵很多非戰鬥性部隊以及一個炮兵團都留在了後方的需要任何一個綠洲都是辦不到的。在很多時候近衛軍不得不分散前進以師為編制活動儘量多佔領綠洲以得到足夠地水。

戰馬的疲憊問題也非常嚴重。朱祁鈺在出之前忽視了一件事情那就是用比較耐旱的阿拉伯馬代替明軍原來地戰馬而明帝國培養出來的良種戰馬在耐時旱方面確實不怎麼樣。結果近衛軍在到達麥加之前就已經有兩千多匹戰馬倒斃。雖然近衛軍在出的時候準備了一批多餘的戰馬不過戰馬如果大量死亡地話這必然會影響到軍隊的戰鬥力

在出之後五日朱祁鈺不得不下令放慢了行軍度並且派遣出了以團為規模地部隊前去尋找水源並且把水帶回來。這樣的情況同樣也出現在了第二十二軍中間李天長雖然很想加快推進度不過他不得不為了保證軍隊的戰鬥力不下滑而讓部隊放慢了度。相反沿著海岸線前進的第二十一軍的問題還不算嚴重雖然馬壽成的指揮方式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在阿拉伯半島靠近波斯灣的地區水源本身就比較充足所以第二十一軍的日子要比其他兩路軍隊好過得多前進的度也快得多。

相對而言那些阿拉伯遊牧民族的威脅反而不大。在頭五日近衛軍並沒有遭到襲擊也沒有與敵人交戰。雖然也有不少的阿拉伯人出現在軍團附近不過這些阿拉伯的騎兵顯然都是執行偵察任務的根本就沒有要與帝隊作戰的想法。而好幾日近衛軍的偵察部隊也在路上現了有大股騎兵活動時留下的痕跡不過卻一直沒有與大股敵人遭遇。

該死的梁嶽這個猛男都不禁詛咒了起來陛下前面不遠處就是附近最大的綠洲了我們要把周圍的軍隊集中過來嗎

朱祁鈺擦了下額頭上的汗水雖然他是帝國皇帝但是在行軍作戰的時候他從來就不會給自己特殊的待遇。就如同其他的軍人一樣朱祁鈺穿戴的都是作戰時的鎧甲可以說他對自己的要求甚至要比對其他軍人的要求更為嚴格。而他的這一行為實際上也給近衛軍的官兵施加了無形的壓力讓近衛軍的官兵不得不嚴厲要求自己。

陛下這時候一名偵察兵從前方跑了回來前面現了綠洲但是我們也現了有大隊騎兵活動的跡象。

朱祁鈺微微皺了下眉毛立即策馬朝綠洲而去而隨時呆在他旁邊的侍衛也立即跟了上去。梁嶽稍微慢了一步他也立即帶著近衛軍的警衛部隊跟上了皇帝。不多時一行人就來到了這塊綠洲旁正如偵察兵所說的那樣在綠洲的水潭附近有著很多馬蹄印另外還有不少的腳印以及一些生火做飯後留下的痕跡。

應該是昨天晚上留下來的。梁嶽先檢查的就是那些篝火堆。

昨天我們有部隊到過這裡

梁嶽搖了搖頭。不可能我們的其他兩個師都在左右行動除了偵察部隊之外沒有任何友軍在前面。另外這些馬蹄印顯然不是我們的戰馬留下的而是更為高大的阿拉伯馬。還有這些帳篷的支撐方式也與我們的不一樣。

朱祁鈺皺了下眉毛下馬之後在水潭旁周了一陣說道:看來這裡大概曾經來過數千人這是我們第幾次現這樣的痕跡了

大概是第四次了而且這不像是同一股敵人留下來的

朱祁鈺點了點頭朝著西南方向看了一眼沉思了一下說道:今天部隊就在這裡停留不要前進了。下午之前讓其他兩個師都過來必須要儘快修建好營地並且按照作戰防禦標準挖設壕溝看樣子有人在給我們設圈套那麼我們就在這裡與那些阿拉伯牧民來一場會戰吧

梁嶽也沒有多說什麼立即就去安排相關的準備工作了。其實他也早就有所察覺這幾天不斷現的有大股騎兵活動的痕跡已經讓他感到了危險。這些阿拉伯人對沙漠是極為熟悉的所以他們肯定會想辦法在沙漠裡對付明軍。當然對付明軍的最好辦法就是將明軍引入到他們設定的圈套裡然後圍殲這些沒有後援的明帝隊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