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次元 > 閒唐最新章節列表 > 164、第 164 章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164、第 164 章

一道正式詔書的頒佈, 並不是李二陛下叫人擬好就成了的, 還得經房玄齡他們的手蓋個戳, 確定沒問題,再發到門下省讓門下省稽核稽核, 不行的話還是得打回重寫。

把守著門下省關卡的不是別人, 正是經常擺黑臉的魏徵。這些年慘死在魏徵手上的詔書多不勝數, 它們死得很有意義, 給魏徵提供了許多開噴素材。

李二陛下雖然覺得這老魏脾氣又臭又硬, 但還是捏著鼻子認了,誰叫魏徵道理講得那麼好聽, 看事情又看得那麼準, 真換了他還有誰能做得這麼好?

這次詔書雖然在房玄齡那邊就卡住了,但房玄齡覺得有必要把魏徵拉下水,要不然可能勸不住李二陛下。

魏徵一看詔書內容, 也覺得房玄齡和長孫無忌炸得很有道理。

這詔書是讓李元嬰就藩的,但是李二陛下不僅把原定的滕州給了李元嬰,還把原來齊王的封地也分撥給李元嬰!齊王前兩年造了個反, 人沒了, 朝廷一直沒把這些地方分給別的藩王, 那一片都和滕州連著呢,而且比滕州更加寬闊富饒!

早幾年給李元嬰封在滕州時,李二陛下對這個弟弟還沒有這麼偏愛,所以選的地方雖還算好,卻不怎麼大。李二陛下對著輿圖一琢磨, 覺得這麼小的地方太委屈他么弟了,大手一揮,將齊王封地和周圍的地方全往李元嬰手底下扒拉。

這麼多弟弟裡頭就這一個是他一手養大的,封地怎麼能小,封地就要大!

州縣要多,佔地要大,怎麼氣派怎麼來!

滕王府早前已經叫人修好了,就不換了,還設在滕州,但是管轄的地方一定要多。至於什麼年紀小沒經驗,他給配備一批人才過去幫著管,多大的地方管不好啊?何況李元嬰自己也扒拉了一堆人讓人家跟他走,這不正適合嗎?

李二陛下覺得自己的想法很好很完美,一點問題都沒有,揮灑自如地給出內容讓岑文本擬旨。

岑文本捏著鼻子把這詔書寫好了,面無表情地遞到房玄齡他們那邊去。不能讓他一個人看到李二陛下這令人驚嘆的絕妙想法!

這可真是平地一聲雷,直接把房玄齡他們給炸懵了——

李二陛下居然把大半個河南道劃到李元嬰封地裡去。

房玄齡幾人齊齊帶著詔書去堵李二陛下。

李二陛下正想象著他那糟心弟弟拿到詔書得樂成什麼樣,結果房玄齡他們都堵著他說把這詔書打回重寫。

李二陛下不高興了,不許他去打高麗就算了,怎麼還不許他給弟弟把封地擴大點?這要是不把封地連到海邊去,還造什麼海船?肯定得連過去!

李二陛下又和幾個心腹要臣槓上了,兩邊都寸步不讓,繞著李元嬰的封地大小吵了起來。

不管魏徵幾人怎麼說,李二陛下都堅持認為給李泰他們封地多大,給李元嬰也可以多大。更讓人氣結的是,過來旁聽的太子更闊氣,非常豪爽地表示把整個河南道交給李元嬰都沒問題。

哪怕自家要把孫女嫁給李元嬰,魏徵也覺得這對父子倆不是中了邪就是昏了頭!

當事人李元嬰對此一無所知,他還在等旨意呢。直至長孫無忌提醒魏徵去找李元嬰說說這事,魏徵才黑著臉叫人把李元嬰找來,和他說明他就藩的事卡在這麼個環節。

李元嬰一聽,覺得他皇兄和大侄子真好,居然悄悄給他弄個大封地。他高興到不行,還埋怨起魏徵來:“這麼好的事,你們做什麼攔著?還不興皇兄多給我分點地方了!”

魏徵覺得這姓李的一家子都不可理喻。

好在魏徵知道李元嬰一向吃軟不吃硬,忍著開罵的衝動從各方面給李元嬰分析了一通,遠了說會埋下禍患,近了說會招致不滿,一旦開了這個先例,整個大唐都不夠分的。

當初李二陛下想要搞刺史世襲制,把諸王和勳貴都弄成世襲刺史,就遭到了長孫無忌等人的強烈反對!他們自己放棄這個世襲機會,為的就是不開這種壞頭。現在李二陛下又憑著自己的偏愛劃給他大半個河南道,他們怎麼能不勸阻?

李元嬰不是聽不進話的人,聽魏徵好言好語地給他分析完了,他心裡那股子想要大封地的熱乎勁也消退了。

他固然對皇位沒什麼念想,但他不能擔保自己兒子個個都優秀、個個都拎得清,要是生出個不肖子孫,好事也會變壞事,還不如別搞特殊。兒孫之中要是真有哪個是能耐的,大可自己想辦法拼出頭;至於那些沒能耐的,有皇室尊榮給他們沾沾就好了,給他們留那麼大的封地做什麼?平白害了百姓!

總的來說就是,有能耐的不用靠他留什麼,沒能耐的留給他們守受不住,還會讓旁人眼紅!

李元嬰想明白了,唉聲嘆氣地點頭說:“我曉得了。我還想著那麼大的封地,我和姝妹妹多生幾個孩子都夠分呢!”

魏徵臉皮抽了抽。

毛都沒長齊的小孩,居然已經想著要多生幾個孩子了!生孩子那都是在鬼門關打轉!

李元嬰見魏徵臉色不太好,趕緊不再和魏徵暢想有兒有女的未來,拍著胸脯給魏徵保證自己一定儘快把大封地的事推拒掉,絕不開這個壞頭。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李元嬰也沒騙魏徵,知曉就藩旨意為什麼一直下不來之後他馬上去找李二陛下,表明自己不需要那麼大的封地。

李二陛下被長孫無忌幾人堵著勸了幾天,都生出點逆反心理了,一心要槓到底。聽李元嬰自己跑來說不要,李二陛下臉色很不好。

李元嬰察言觀色,知道李二陛下是槓了兩場都沒槓贏,心情非常糟糕!他把自己的想法囫圇著給李二陛下說了,才說道:“皇兄您要給我大封地,大可以等我將來立了大功才分給我!現在您就把好東西一股腦兒全給我了,以後還能賞賜我什麼呢?”

李二陛下見他自信滿滿,大言不慚地說什麼“立了大功”,剛才的惱火頓時煙消雲散。他指著李元嬰說道:“你對自己倒是有信心!”

李元嬰道:“那是當然,要是自己都不相信自己,誰會相信你!皇兄您等著,我一準給您立大功!到時要是再有人說您不該給我大封地,我就帶人去揍他們,不,我叫人去他們家門口潑糞!寫大字!扔死雞死狗死老鼠!”

李二陛下聽前頭還挺感動,聽到後面就開罵了:“給我閉嘴,你從哪聽來這麼些腌臢手段?!”

李元嬰乖乖住嘴。

李二陛下這會兒也覺得自己的決定不太對了,李元嬰好主意不少,歪主意更多,鬧騰起來十頭牛都拉不住,真要把大半個河南道劃給他糟蹋,指不定會有多少百姓遭罪。他說道:“行,這事我會再和房卿他們商量商量。”

李元嬰點頭如搗蒜,又說:“那我可以有個小小的要求嗎?”

李二陛下睨他。

李元嬰眼巴巴地看著李二陛下:“我聽說就藩後是不許擅離封地的,但是我得去泰山看看,也想去海邊耍耍,要不怎麼給皇兄您修路造大船呢?要不這樣,不用把這些地方劃歸到我封地裡,只須許我在這些地方自由行走就成了。”

這事李元嬰本來就準備和李二陛下商量的,現在有了現成的機會他自然要抓緊。

李二陛下點頭應下李元嬰的要求,讓他回去等旨意。

李元嬰不要大封地,只要在河南道內自由行走的權利,房玄齡他們商討了一會就答應了。

這事好辦,李元嬰好歹是個進士王爺,給他加個有巡察職責的官職便是,不算搞特殊。要是別的藩王也想要這樣的許可權,那就叫他們也考個進士!比起李二陛下的弄出來的大手筆,李元嬰這個要求實在太好打發了!

爭議告一段落,就藩詔書很快在各處蓋好戳,送到李元嬰手裡。這份詔書上自然都是溢美之詞,李元嬰聽完都沒太懂,拿到手裡重看了兩遍才確定自己提的要求全滿足了,自己和李二陛下要的人也全在隨行名單上!

李元嬰高興到睡不著了,第二天就開始跑來跑去和認識的人道別,表示自己會想念他們的。

雖然李元嬰嘴上這麼說,但有眼睛的人都能看出李元嬰一點不捨都沒有,整顆心都已經不在長安了!與其說他實在告別,不如說他是在到處炫耀自己馬上可以自由玩耍!

李二陛下看著李元嬰遍地撒歡,覺得這小沒良心的當真沒心沒肺,生在長安長在長安,對這地方卻一點眷念都沒有,就藩的日子沒定下來前他就天天來找他明示暗示想去封地,定下來之後更是一刻都坐不住了!

李元嬰把能想起來的人都告別個遍,毫不意外地多撿了幾個人才。

比如歐陽詢的幼子歐陽通,歐陽通今年不過十九歲,還未及弱冠。

這幾年歐陽通一直在苦練書法,但是眼下他遇到了瓶頸。得知李元嬰要帶著一批青年才俊前往封地,歐陽通也起了跟去開闊開闊眼界的心思,畢竟他一個人出門母親不放心,跟著這麼大一隊人馬母親總能放心了!

李元嬰一家一家地挖過去,就藩隊伍越發壯大。到臨出發的前一天晚上,他才想起自己沒好好和李二陛下話別,趕緊拎著醇厚甘美的高昌葡萄酒去和李二陛下把酒夜談。

李二陛下本來沒給他好臉,但李元嬰一向最能迎難而上,愣是磨得他沒了脾氣,兄弟倆坐下來聊到夜深,沒說什麼家國大事,只聊什麼拔鬍子什麼氣走先生。

到李元嬰要回去了,李二陛下才繃著臉要他去了封地不可任性,要當真能做個頂天立地的男子漢,不能再把自己當小孩。

李元嬰自是滿口答應,撒腿跑了。

第二日,李元嬰便要啟程去滕州。一大早李元嬰就帶著車隊浩浩蕩蕩地出宮,他帶的人多,帶的東西也多,長長的車馬長隊便從天街頭延伸到天街尾,引得不少百姓跑出來圍觀,看得目瞪口呆。有人閒著沒事數這車隊到底帶了幾車東西,數著數著自己數暈了,只能放棄!

再看看人,馬車裡的看不到,但騎在馬背上的人有男有女,都長得極俊,氣度不凡!以前他們可都不知道長安城裡藏著這麼多俊男美女啊!

這都是誰?!

有的人消息靈通,告訴身邊的人這是滕王要就藩了,一傳十十傳百,出來圍觀的人全知曉了,自然都感慨李二陛下對這個么弟的疼愛——

瞧瞧吧,這是給了多少寶貝、給了多少人啊!

除了出來驚歎驚歎的百姓,還有一些受過李元嬰恩惠的人一路送到城門外,依依不捨地看著車隊往外走,瞧著倒有幾分萬人空巷的架勢。

李承乾親自送李元嬰到城外,但送君千里終須一別,行到長亭外便不能再送了。他有些捨不得李元嬰這個么叔,李元嬰卻很瀟灑:“承乾你回去吧,我們要走了,這麼多人堵在城門外不好,回頭老魏要說我們擾民了!”

李承乾便不再相送,駐馬看著李元嬰領著他那長長的就藩隊伍往東行去。

作者有話要說:

小王爺:再見了,長安!

空巢皇兄:今天我換個暱稱。

小王爺:?

更新!

今天更新了足足七千五!勤快如斯!難道不值得澆……(小聲嗶嗶)

注:唐代的河南道,不是現在的河南,而是山東半島那一塊,李二陛下的想法簡單來說就是把整個山東半島扒拉給小王爺。就是這麼大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