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科幻 > 水門甲最新章節列表 > 第四三零章 人事變動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四三零章 人事變動

我們這個種地最後的收成,經過最終的核算結算之後,平均每人虧損一千。面對這樣的情況,誰也說不出什麼。只是這樣的情況,其實也是告訴了領導們,我們這個工作如果再繼續這樣做的話,恐怕是幹不下去了。

其實今年讓我們種這個地,也是因為這樣的原因罷了,所有的人在沒參與的情況下,都覺得今年種地這件事只賺不賠。可事實卻證明了這個結果。卻再也沒有可以用的說辭,來解決問題了。

不過領導們其實也是拿不準主意的,因為最近我們局裡面的人事變動也是比較頻繁的。最早我們剛剛上班的時候,那個局長幹到了基本快要退休的年紀,就直接去了市政府裡面任職了。當時調離的時候大致是一四年左右,而後繼人這也是剛剛來到這裡之後,就進行了一系列的調研和學習,雖然並沒有影響大的工作計劃,可這兩年半確實是沒有開展任何的新工作。

可到了二零一七年的春天,我們這裡的領導又一次進行了調整。本來也應該是進行一定的調查研究的,但我們這裡工程數量確實是越來越多了。所以領導也實在是抽不出時間來調研這些事情。

當然了,整體來說我們這裡的變化並不算大。畢竟基層單位的人事活躍度,還是降低了很多,本身人數就比較少,如果變動的勤了,恐怕工作都很難開展。

畢竟就算是基層內部的調動,也是一種非常麻煩的事情,每個基層單位雖然都隸屬於相同的科室,可事實上卻有一個更加麻煩的事情,那就是每個基層站點的基本情況都是不一樣的,這就導致了即使是一個對調,有的時候也不可能像電腦的滑鼠一樣,即插即用。

當然也並不是全部的東西都是這麼一個狀況,有些適應能力比較強,並且技術要求沒有那麼高的地方,其實也還是可以的。但隨著新的閘管所越來越多,其實有些東西還是真的需要一定的技術,而不是像之前一樣可以悶著頭猛幹了。

遠端操作已經漸漸成為了一種新風尚,雖然有些地方並不一定是人工智慧更好做一些,但解放人們的勞動力,已經成為了人類社會的一個共同目標了。

雖然有很多的論調,都認為人工智慧是一種災難,如果這種人工智慧發展到了一定的程度,也許人類就離滅亡不遠了。但我們之所以發展人工智慧的目的,其實就是為了有更多的高智能生命來探索這些未知的地方而避免人類的傷亡。

而人們之所以避免這樣的發展,其實也是因為一種人類優先的原則而研究的。畢竟人工智慧如果真的發展到了一定程度之後,會快速的突破人類的想象能力,從而成為一種高於人類的極強智慧。

雖然這都是一種假想,可沒有一個論據的話,這個假想也是不可能存在的。我們就說現在的科幻電影,也就大致能夠驗證這樣的說法了。有人說這是憑空想象的,但在我看來,這都是有著潛意識記憶的一種想象罷了,如果從來沒有見過的東西,人們的認知都很難確定這是什麼東西,更不要說是憑空想象了。

像是人們對於外星人的判斷,還是從眼口鼻來對於外星人有一個設定。並且總感覺外星人都是直立行走的。

可真正的外星人因為沒有人見過,所以也不清楚到底是怎麼一種情況,畢竟人們的認知還是從現在人類已知世界當中進行一個延伸性的探索,像是引力波或者是其他的東西,都是一點點的研究著,但不得不說人類現在的發展是沒有空想出來的東西。

也許對於歷史的判斷,會有一些空想,因為沒有相應的證據證明這一切,所以也就只能按照現有史料的記載,然後按照邏輯來推斷大致是個什麼情況。這也是為什麼對於一些墓葬的考察會這麼的重視。

這樣的東西都代表了相應的佐證,如果沒有證據的東西,都是空談罷了。而只有有證據的情況下,這樣才能成為真正可以確定的情況,才能夠判斷真正的正確和錯誤。

就說回我們這裡的人事變動,其實也都是有根據的變動,也許一個人做某些事情並沒有什麼錯誤,可相對來說有人更加適合這個位置的時候,你的離開代表了一種推讓,卻代表了整個單位更加向好的發展。這樣的情況下,到底是好還是差,就話分兩頭而講了。

基層的人事變動,最主要的方式就是退休了。因為有些地方其實已經有出現工人難以為繼的情況了。這也是因為基層自身的條件太差了,並不是說單位建設的不行,只是一個這種管理模式之下,就牽扯著一些資源分配的問題了。

首先說就是這個路程的問題,就是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了。因為本身我們這裡的編制都是在城裡的市局裡面,那麼基本上有編制的人,他的家庭他的社交圈子都是在這個城裡為主的。讓他們拋家舍業的來基層建設,總歸是有些虧的。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而來回跑的話,這基本上是不現實的,我曾經也說過,有些遠的地方,距離城裡的距離至少有一百多公裡,這樣的情況下,怎麼能夠天天來回跑?而如果是採用一種輪班制,如果沒有一個相同權利的人負責的話,其實這個所裡面等於是放空狀態的。

總體來說,這也是資源配置的不平衡導致這樣的問題,但總歸是有解決的反方案存在的,所以我也不太擔心這些事情。因為我們這個國家,有很多人願意奉獻出自己的一切,來創造更好的明天。在我身邊就有這麼一個很明確的例子,那就是張所長。

張所長就是為了建設更好的一切,而來到了這裡建設我們整個所。其實這樣的人,並不僅僅只有張所長這一個人。慢慢的會有更多的人會選擇來這裡,當然,這個會有相應的附加才對。

但我們選擇來基層,並不僅僅是因為這些外部的條件,而也是因為一次選擇,從而之後適應了這一切,也就是真的覺得基層有基層的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