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都市 > 從山村放羊娃開始崛起最新章節列表 > 0147章 雲谷禪寺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0147章 雲谷禪寺

青褔山的北坡,在1993年的時候,沒有多少人類加工的痕跡。

然而這種天然的美景,卻更能盪漾人心。

山路崎嶇陡峻,然而蘇良他們皆是習慣跋山涉水之人,一路上倒也無驚無險,來到了青褔山頂。

海拔994米的高山,山頂的溫度要比山下冷得多。

這才農曆的二月份,山下有十五六度的樣子。

而山頂上,則只有七八度的樣子。

青褔山山頂很平坦,像是被巨斧砍鑿了之後。

魯中一帶好多山頂有個共同特點,那就是山頂上面有面積比較大的平坦區域,適合修建房屋建築等等。

對於這種山頂平坦的地形,魯中人習慣稱其為“崮”。

比如說“孟良崮”,就是最出名的這種地形。

青褔山,是地圖上的標名,也是沿襲久了的傳統名,而周圍的老百姓,一般稱呼這個山頭為西山崮。

山頂是一片較為平坦的地形,四周圍著很粗的欄杆。

跨過欄杆,東西兩側皆是百丈懸崖。

懸崖下面有山谷風吹上來,將自己帽子丟下山谷,沒一會兒便會被風吹回來。

有些人樂此不疲的玩著,不過這個遊戲有點費帽子。

山頂圍欄北面沒有出口,不過,鐵索圍欄也不算很高,成年人攀著上沿能翻過來。

至於說小孩呢,則可以從圍欄中間鑽過來。

“喂!你能聽到我嗎?”

蘇良跑到西邊,衝著山谷大喊,沒一會兒便聽到往往來來的回聲。

山頂上面有幾個遊客,有個拿著照相機在給別人照相。

蘇良看了一眼,是理光牌子的。

這年頭能看到的相機,還都是膠捲相機,數碼相機的出現,還得再等幾年。

蘇良回頭,看到何洪義他們都皺著眉頭看著自己,等著自己下達從南坡下山的指令。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走!”

今天他們幾個人的目的,一方面是在西山林裡面標記指示路牌,另一方面,則是直接到雲谷禪寺,跟方丈住持聊聊合作的情況。

在蘇良的記憶裡面,這個年代的時候,雲谷禪寺那邊,確實是有和尚在山上住著的。

中國大部分的寺廟,在那段動盪的歲月裡面,遭到了嚴重的破壞。佛像被砸,和尚被遣散回了老家。

後來,隨著改革開放,到八十年代的時候,那些遣散的和尚,有一些又重新回到了原先的寺廟裡面。

不過,原先的寺廟,幾乎全部都被毀壞了。

雲谷禪寺當年被毀壞的情況,也非常嚴重。

沿著臺階,蘇良他們一路下山,來到半山腰的位置上,便看到一片深山古剎,坐落在自己眼前。

遠處看,這片古寺廟的建築,頗為壯觀。

寺廟建築都很高大,半山腰的南天門,便是寺廟的入口處。

南天門是一座規模很大的拱門,寬兩米半,長度得有十米左右。

站在南天門口,往下看,是幾十級的臺階。

這青褔山上的佈局,包括臺階,還有山腳下的行宮,甚至於說半山腰的雲谷禪寺,和泰山都有很多相似之處。

雲谷禪寺供奉的主神是觀音菩薩,這雲谷禪寺是北方最大的觀音道場。

泰山上面供奉的主神有三位,分別是東嶽大帝、碧霞元君和泰山石敢當。

而在老百姓的心目中呢,最敬奉的泰山主神,是碧霞元君。

魯中的老百姓,大多數也分不清誰是道誰是佛,反正在大家心裡面,這個碧霞元君,和觀音菩薩,是姐妹想稱的。

佛傳入中國之後,和道就融合了,好多形象,都是相互借鑑的。

南天門裡面有幾個擺攤賣小玩意兒的,蘇良並沒有多看一眼,而是邁步進了南天門。

進了南天門之後,前面的路分成兩支,一支是上山下山的路,另一支則通往一座宏大的建築群,雲谷禪寺。

光看那些高大的建築,大家便可以想象一下當年這座寺廟香火是多麼旺盛,要不然也沒有錢把寺廟蓋得這麼高大。

寺廟入口早就在當年被砸毀了,然而入口處好多石碑還存留著。

蘇良用手摸了摸那些石碑,上面的刻字已經不很清楚,但是這些石碑都是有些年歲,可是重要的文物。

再往前走,便是大殿。

不過,1993年,這雲谷禪寺的大殿還沒有重修。

大殿上的觀音塑像被埋沒在倒塌了屋頂的塵土裡面,半截身子已經看不到了。

菩薩塑像肩膀上披著層層的紗袍,這些都是周圍的善男信女貢獻的。

菩薩前的香案在冒著煙,幾個虔誠的信徒跪在地上祈福。

香案前的功德箱裡面,堆滿了鈔票,還有幾張,是百元大鈔。

不過,大多數都是毛票,一塊的錢幣都不多。

蘇良沒有在大殿前停留太久,然後繞過大殿來到後殿。

這後殿是禪房的位置,和尚們便都住在這裡。

後殿有好多長著古樹的小院,特別適合習武練功,修禪參佛。

剛到後院,蘇良便看到有個年紀二十來歲的小和尚,拿著掃帚在掃地,便忙上前問道:“師傅打擾了,請問貴寺的住持可在寺內?”

寺廟裡面的老大,可以叫方丈,也可以叫住持。

區別呢,就是說方丈呢,可以兼職好多個寺廟,是規模比較大的寺廟的老大。而住持呢,則一般就管理一個寺廟,規模也比較小。

雲谷禪寺雖然說是北方最大的觀音道場,但是在1993年這會兒,還沒有重建,規模也很小,裡面和尚也就不到十個人而已。

那小和尚皺著眉頭打量了蘇良他們一番,合掌施禮道:“敢問施主找我家住持有何來意?”

蘇良便直接說道:“哦,我想著和貴寺住持商量一下商業合作的事情。”

那小和尚摸著腦袋,皺著眉頭:“商業合作?”

他明顯不懂啊。

然後蘇良便說道:“要不,麻煩師傅去通報一聲,大師要見不見,也好讓他定奪啊。”

那小和尚點頭答應,便將掃帚放到一邊,轉身一路小跑,向小院裡面跑去。

這後院,還分為幾進幾齣的內院。

這邊古寺坐落的位置,非常好,地勢如同太師椅的中間座椅,地勢平坦,面積還不小,簡直就是天生要當做寺廟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