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大明:我,調教木匠皇帝最新章節列表 > 第0863章 崇禎:要朕反思?反思個鬼!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0863章 崇禎:要朕反思?反思個鬼!

是的,現在還遠遠不到大明崩塌的時候。

百足大蟲死而不僵,前世大明哪怕經歷了明末三大桉,經歷了天啟朝的動亂,又被崇禎折騰了十七年,才在天下動盪,百姓起義,外敵入侵,大旱大澇等天災人禍中解體。

而且即便是如此的大明,也是亡在內部起義身上。

如今的大明呢?

經歷了張好古帶領著大同黨人進行了近十年兢兢業業的新政,經歷了天啟朝那繁華的盛世十年,又有天啟朝打下的堅實基礎。

可以說朱由校和張好古聯手給大明打造的非常完美。

論民心,有清丈田畝均分田地等表現,也有新政新法的吏治清明,還有天子親身擋洪峰和諸多微服私訪的事蹟,說民心在明不為過。

論倉儲,新政建設倉庫,研究肥料,改良耕種,加上輕徭薄賦,以及番薯和土豆等高產作物的推廣,百姓豐收,大明自然也是豐收,一座座倉儲堆滿了糧食,哪怕這些年天災不斷,但大明真的不差糧食。

論財貨,天啟朝廣開海禁,鼓勵商貿,廢除各省關隘,讓商賈通商方便,加上廢棄各種苛捐雜稅,又和四海諸國貿易不斷,大明年年財政結餘都遠超前朝,哪怕是之前大明一年稅收最多的時候,都比不過天啟朝的繁華。

論軍隊,新軍的建立,北拓漠北,南下南洋,滅交祉,平遼東,橫掃四方,新軍赫赫武功鑄就了大明的威風,方有四夷拜服,萬國來朝,可以說有新軍在,大明基本就亂不起來。

無論是民心還是軍隊,無論是錢財還是糧食,甚至朝廷內都有新黨這一支充滿活力的,年輕的,眼界開闊積極進取的官員力量作為大明上下的管理層和執行層,加上不斷發展的科技和工商業,民間更是直接將朝廷的意志抵達鄉村,由退役的兵士和大同書院的學子直接領導村鎮一級。

如此的大明,簡直是龍生雙翼,就差起飛了。

可惜,天啟朝結束了。

崇禎上位後廢了新軍,廢了商業體系,廢了新政,恢復了舊制,把軍隊,百姓,工商全部廢掉,把舊的一切迎回來,甚至將新黨全部逐出朝堂。

這所做的一切,就像是剛剛給一個重症病人結束了手術,就待安靜療養了,偏偏新換的主治大夫認為前一場手術不合格,又粗暴的撕開縫線把之前丟棄的那些給亂七八糟的重新塞回去。

也不管病人承受不承受的住,也不管這些東西是不是已經腐壞發爛,更不在乎如此粗暴的動作會帶來什麼意外,他認為前主治大夫不行,他就這麼做了。

天啟朝打下再好的底子,留給崇禎再多的後手,也經不起崇禎這麼作。

前世大明已經夠爛了,但天啟朝還能堅持,崇禎朝再爛,也硬挺了十七年,畢竟百姓都習慣了,大明一直爛,也就無所謂了。

可如今不同,大明剛剛好了十年,結果突然又爛了,而且爛的比之前還徹底,百姓是絕對無法接受的。

正如同如果沒有光芒,眾人可以接受一直生活在黑暗裡,不會抱怨,只會默默承受。

可突然光芒出現了,光芒帶來了溫暖,讓眾人可以生活在明亮的世界裡,但突然有人又把眾人關進陰暗的地下室,告訴眾人這才是好的,這才能帶來幸福,你看眾人願不願意就完事了。

崇禎做的,比這個還離譜,張好古有時都在想,他和朱由校留給朱由檢的家底,到底能讓朱由檢折騰幾年?

漢孝文帝輕徭薄賦,勤政愛民,重農桑輕刑罰,讓百姓紮紮實實過了幾年好日子,因此漢家百姓念孝文帝的好念了四百年,即便是西漢東漢兩次王朝末年的大動盪,孝文帝的墓都完好無損,即便是亂軍都不願破壞霸陵的一草一木。

而如今,大明百姓念天啟帝的好,又會念多少年?

也許兩百年,也許四百年。

但無論如何,正如漢家百姓再怎麼懷念孝文帝,也沒有阻止西漢崩塌一樣,大明百姓再怎麼懷念天啟帝,也不會覺得這天下非大明不可,更何況此時就有一位大明“勤政愛民”的好皇帝正在進行他的騷操作。

所以,張好古給大同黨人的要求就是忍耐,然後好好發展,等待天下人再也無法忍受這個昏庸無道的朝廷,等到天下人自己想要改變這一切,等到天下人希望大同黨人能帶領他們去實現曾經的好日子時,那個時候,就是大明徹底走向消亡的時候。

張好古是不希望分裂的,他不想看到什麼遼東一個國,草原一個國,南邊一個國北邊一個國這樣混亂分裂的局勢,他也不想重演什麼五代十國,什麼遼宋局勢。

這天下,是華夏的天下。

“歷代先祖篳路藍縷,自黃河邊起家,歷經三皇治世五帝定倫,再有夏商周直至始皇一統,天下人心是盼著一統,盼著太平日子的,我們大同黨人,就是要給老百姓一個太平日子,一個天下大同的新世界。”

“我們固然要革天換地,除六天故氣,開萬世新天,但華夏先祖代代開闢的疆土,在這個過程中也不可缺少一點,否則就是我們的不合格。”

所以要做就直接做到徹底,所以在這之前需要忍耐,需要厲兵秣馬,需要精心籌備。

等待那星星之火遍佈天下,形成燎原之勢的那一刻。

張好古的理念已經傳達下去,大同黨人們也憋著一口氣開始積極籌備,崇禎皇帝視他們辛苦努力為無物,把大家好不容易打造的好日子給說毀就毀,那麼這個腐朽的王朝,也就不再被大同黨人需要了。

結束了會議,張好古又與張瑞圖這個大同社的宣傳總長聊了聊,定下把大同社中樞的思想和精神傳達下去,讓所有大同黨人,大同書院的學子,大同軍隊的將士領悟中樞思想之後,張好古送走了張瑞圖,又迎來了曹文昭。

“文昭來了,這一路風塵僕僕,辛苦了。”

張好古給曹文昭倒上熱乎乎的茶水,笑著拉其坐下:“黑河的形勢,如何啊。”

“不怎麼好,到處都是各種部落,還有山賊土匪,部落野蠻又崇尚巫術,祭祀淫祀邪神,我們開展工作困難很多啊。”曹文昭說道。

遼東不同於中原,很長一段時間,漢家王朝都只管著中原那最精華的一代,對蠻荒的四方並不在乎。

東南西北的開闢,是在一次次大統一王朝開拓進取和一次次傷筋動骨的苦難中才有的。

若沒有始皇帝一統,又何來南下開拓。

而若沒有魏晉南北朝和衣冠南渡,也沒有南國繁華的底子。

而南邊是逐漸開拓出來了,肥沃的土地,氣候也宜人,百姓在南方逐漸安家,可北方呢?

西北也好,東北也好,長期是被中原王朝所忽視的,佔領也只是名義上的佔領,對地方上那繁多的各種部落土人並不關心,也不在乎他們有什麼淫祀,是否是被發左袵。

畢竟西北也好,東北也好,不是苦就是寒。

可大同黨人來到遼東,是要把這片土地徹底建設成樂土的,是要建設一個新興的工商業基地,建設一個美好的北大倉的。

因此,這片土地上的一切都要被統轄起來,這片土地上也不允許有各種牛鬼蛇神和亂七八糟的東西。

張好古靜靜聽著曹文昭講述,不僅僅是黑河,還有吉林,在這廣袤的白山黑水之間,諸多部落還在聚落時代,他們的信仰愚昧又荒蠻,而各種巫蠱歪道也橫行無忌,山賊野匪層出不窮。

出了城鎮,就不是王化之地了,乃至城鎮內都不一定全是王化之地。

張好古聽完曹文昭的講述,這才說道:“巫蠱也好,外道也好,這些東西,都是愚昧且無知的。”

“若世上真有什麼神,怎麼會看著人間一次次這麼多的苦難興衰呢?”

“若神就是這麼澹漠,坐視天下陷入動盪劫難,那這樣的神,又怎麼會是百姓需要的神呢?”

“依我看,這些淫祀邪神,巫蠱歪道,都是要滌盪一空的,它們的存在曾經也許有一定意義,但如今對百姓來說,卻是負擔了。地方上相信巫蠱邪神,相信什麼外神拯救,那還要勞動做什麼,要讀書識字做什麼?坐在家裡拜拜神就能吃飽肚子避免災禍了,也不用學習,不用勞動了。”

“這種愚昧無知的思想和歪門邪道是必須要掃除的,大同黨人不信什麼神佛,天下也不需要什麼仙神來拯救。我們要讓百姓明白,從來就沒有什麼仙神,老百姓靠自己就能過上好日子。”

曹文昭點點頭:“所以,我才來找元輔要幫手了。”

張好古說道:“就算文昭你不來,我也是要給你幫手的。你也知道,又有十一萬將士投奔我們,這些本來就是新軍,是老兄弟,如今重新選擇迴歸隊伍,對我們來說是好事。”

“我們手裡已經有足夠的力量,可以去改變這一切了。”

“我再給你五個鎮,文昭你和文運聯合起來,我再讓宣傳部、民政部給予配合,發動我們在基層的幹部,發動大同書院的學子們,在遼寧、吉林、黑河掀起一場浩浩蕩蕩的行動,掃除地方上的淫祀邪神。”

“我們大同治下,不需要任何牛鬼蛇神,也沒有魑魅魍魎依存之地!”

曹文昭說道:“好,我早就想這麼做了!”

張好古又叫來宣傳部總長張瑞圖,民政部總長黃立清,加上辦公處處長顧炎武,吉林總督程文運,黑河總督曹文昭,進行了一次小型會談。

主要內容就是滌盪牛鬼蛇神,清理地方上的淫祀巫蠱。

“這件事,宣傳部要做好輿論宣傳,民政部負責好地方的引導,辦公處多忙一些,給大家幫幫忙,協調好各方,務必要落實好地方上的清理和整治。”

“這東北三省,如今是我們大同的根基之地,也是未來重點發展之地,絕不能讓這些歪風邪氣給破壞了風氣。”

定下基調,對遼東三省之地的清理整頓也就順勢展開了。

正如張好古所言,遼東三省是大同黨人的根基之地,在這片土地上,大同黨人的力量從未有如今這麼強過,整個大明的大同黨人大部分都集中在遼東,那麼想把這裡變成大同世界就很簡單。

在大同黨人展開浩浩蕩蕩的清掃牛鬼蛇神行動時,崇禎皇帝朱由檢派出的天使也終於是來到了遼東。

身為天使的大太監王道,如今心情卻是複雜的很。

王道是不想來遼東的,更不想傳達什麼崇禎皇帝的怒火。

這簡直就是開玩笑啊,他只是一個太監,一個弱小而無力的太監,這又不是天啟微服私訪記的世界,也沒什麼高武仙俠,他一個太監能對張好古這位大明的前首輔,大同社社長,大同黨魁首做些什麼?

替崇禎皇帝斥責張好古?

他還想多活幾年呢!

但沒辦法,誰讓崇禎才是皇帝呢,朱由檢作為皇帝的權利可以說是無限大的,他想做什麼就做什麼,因此王道沒得辦法。

哪怕再不想來,哪怕再拖拉,在路上緩慢而行,但遼東,他都是必須要來的。

初到遼東,王道就被這片生機勃勃的土地給吸引了。

遼東的人們臉上洋溢著自信和幸福,他們面色紅潤,豐衣足食,他們行動幹練,鬥志昂揚,整個遼東都有著一種獨特的自信和凝聚力,彷彿沒有什麼能阻擋他們,打倒他們一樣。

這樣的遼東,讓王道不由得想起了天啟朝時的大明。

那個時候大明的百姓也是這般自信,這般幸福,大明的百姓是驕傲的,因為天啟朝繁榮強盛,大明國大民驕。

而如今,也就不提這些傷心事了。

觸景生情之下,王道又不由得嘆息,說起來他對張好古也是很敬佩的。

畢竟這是自張居正之後,第二位被譽為大明首輔而不是內閣首輔的宰相,也是真正為大明天下著想,為大明萬民著想的人。

可是佩服有什麼用呢?

當初風光的張相爺,還不是被趕到遼東來了。

一路上看著遼東的風土人情,看著百姓們辛勤勞動,看著一個工廠逐漸建立,工人們開始工作,看著學院裡孩童們讀書啟蒙,看著學子們和官吏指導著百姓耕種和學習...

這遼東的一切,都是那麼熟悉又陌生。

終於,王道抵達了沉陽,這還是王道第一次來遼東,也是第一次來到前清的皇都,如今大同黨人的中樞,沉陽。

沉陽城不如順天府恢弘大氣,但別有一番意味在其中,而沉陽城雖然不大,百姓雖然不多,但比起如今的順天府來,卻是充滿勃勃生機。

萬物霜天競自由,如今的沉陽,便是這個意境了吧?

王道胡亂想著,看著街道上的人群,看著昂揚的學子們,一路終於是到了曾經的滿清皇城。

“這倒是有點紫禁城的意思了。”王道感慨著。

“這裡哪裡比得上紫禁城的恢弘大氣啊,不過當作一個辦公地點來說,倒是足夠了。”聲音傳來,王道轉頭望去,發現張好古不知何時正在那呢。

這下可是把王道嚇得不輕,他連忙下車上前,認認真真的行禮:“見過張相。”

“哦,我還以為天使會叫我遼王呢。”張好古笑道。

王道嘿嘿一笑:“旁人怎麼想不管,但奴婢好歹也是清楚的,張相壓根沒想當什麼遼王。不然若張相真想當遼王,那這掛的就不是大同社的牌子,而是遼王府了。”

“這話倒是實在話,可誰讓如今,我還是做了這個遼王呢。罷了,天使跟我來吧,正好我也想知道知道如今朝廷到底怎麼樣了。”張好古說著,徑直向前走去。

王道連忙跟上,不知為何,在張好古身邊,王道竟然沒了那麼多紛亂的心思,整個人難得靜了下來。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張好古身上沒有什麼霸氣,也沒有什麼勳貴的傲氣,看上去不想是一位列土封疆的霸道藩王,也不想是宰執天下的宰相,就是一個普普通通,平平和和的人。

但其自有一股不容置疑的氣度在那裡,讓王道很是信從。

“...”

“張相,朝廷的情況,就是這樣。奴婢來,是奉了皇爺的旨,要您上請罪摺子,並把那叛逃來遼東的神機營和五軍營將士交還回去的。”

王道很誠懇的說出了自己的來意。

張好古點點頭,緩緩說道:“我也不為難你,我知道你的本意並非如此。”

“把將士們交出去,那自然是不可能的。將士們來投奔我張好古,是信得過我,這也是天下人心所向的一種體現。”

“公公回去後告訴皇帝,讓他仔細想想,為何將士們會被逼的近乎要造反,而為何將士們又要千里迢迢來投奔我,這難道不是朝廷和他身為皇帝有了過錯才導致的嗎?”

“與其忌憚這個,猜忌那個,不如放寬心胸,好好琢磨怎麼安定天下,而不是讓大明變成如今這幅動盪的模樣,百姓才過了幾年太平日子,就被他給破壞了個乾淨,他若是這樣做皇帝,這樣治理天下的,那麼離下罪己詔,也就不遠了。”

王道連連點頭,回去後原封不動的把張好古的話給朱由檢重複了一遍,氣的朱由檢直接掀了桌子:“朕需要他教朕怎麼治理大明?”

“沒人!沒人比朕更懂怎麼治理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