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次元 > 韓國總統的中國“御醫”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三章:異鄉為異客??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三章:異鄉為異客??

逃往異國他鄉

與母親訣別後的第二天,由於他的自我暴露,又招致滿山遍野響起鑼鼓喧天的捉拿聲……

“活捉國民黨特務韓早先!”

“韓早先你跑不了啦!快出來投降吧!”

其實他早已經奄奄一息了,就躺在一堆爛樹葉子裡,每每聽到鑼鼓聲近了,就抓起一把樹葉蓋在臉上,以逃過搜查者的眼睛。

他在發高燒,渾身抖成一團,秋雨落到他身上就像敲打著一堆骨頭棒子。他幾次搖搖晃晃地掙扎起來,想把這副皮包骨的身子掛到樹上。可是,每當他把脖子伸向腰帶的剎那,耳畔就響起了母親嚴厲的叮囑聲:“娘不要你跪!娘只要你活下去!”

“娘,孩兒實在活不下去了……”他一頭撲倒在樹下再也爬不起來了。

可是,母親的叮囑卻使他無論如何也沒有勇氣結束自己。他覺得自己沒有那份權利。如果他死了,就太愧對母親,愧對這個家族了。

為了母親他也要活下去!

後來高燒終於退了,他就掙扎著走下山去,整夜整夜坐在鴨綠江邊的石頭上,望著浩浩的江水從眼前流過,等待著命運的恩賜。

其實按著他的水性,遊過鴨綠江是絲毫沒問題的,但幾十天的野人生活已經熬盡了他全部氣力,為了母親,他不敢拿小命去冒險了。

這天夜裡,沒有一絲星光,天黑得就像鍋底。坐在石頭上的韓早先恍惚聽見遠處有人說話,開始以為又是來搜查的,仔細聽來是朝鮮語,就仗著膽子摸了過去,湊近一看,是江那邊過來放木排的一幫朝鮮人,心中不禁暗喜,就悄悄向其中一人說明了自己的動意,並亮出了那枚三錢重的戒指……

那人一見他那野人般的樣子,先是嚇了一跳,後來認出他是韓家的小少爺,就爽快地答應下來。

“謝謝……太謝謝了……”他感激不盡地連聲道謝,嘴唇都凍得不會嚅動了。

於是,他蜷曲在木排上,趁著漆黑的夜色,心驚肉跳地聽著嘩嘩的划水聲,緩緩地離開了鴨綠江岸,離開了生養他的國土,永遠地離去了。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這天是一九四七年九月上旬的一天。他無法知道它的準確日期。

甩不掉的國民黨特務陰影

此後不久,在朝鮮豐山市一帶,出現了一個身穿朝鮮大褲子、頭扎白手巾,自稱林東山的青年人。

他從裡到外全部換了包裝,不再是原來的韓早先,而是一個出來打工的中國青年。異國他鄉,沒人認識他,他相信不會有人再來找他的麻煩了。

他在一家姓姜的朝鮮人家裡住下來,用自己瘦弱的肩膀換碗飯吃,磨米,掃院子,挑糞,什麼活都幹。他幹活很賣力氣,所以深得姜家老阿爸的厚待。

後來,老阿爸偶然在家中的一張照片上發現了他,那是吉林市國立師範大學幾個班學生的集體合影。原來,姜家二公子姜尚璜也在吉林市國立師大讀過書,是他同期不同班的同學,現已去了韓國。(後來,姜尚璜成為臺灣駐韓國領事館的總領事,對他有過許多關照。)

從此後,姜家越發對他視同親人、十分親熱。

一天,他正在後院磨米,忽然聽到有人向老阿爸打聽韓早先的下落,心裡不禁一驚,急忙牆根細聽動靜……

還好,老阿爸根本不知道韓早先是何許人,只用搖頭把來人打發走了。

來人是朝鮮人民保安署的,來搜查一些逃跑過來的中國人。

這使他忽然意識到,那本以為被甩掉的尾巴根本沒有甩掉,它像影子一樣跟過了鴨綠江,又跟到了朝鮮半島上。他仍然生活在“國民黨特務”的陰影中……

他知道不能再住下去了。

臨走,他把自己“在逃犯”的背景告訴了老阿爸。

老阿爸笑了,說:“其實我早就猜到你是逃出來的。一看你那雙手,就知道你不是出苦力的!再看你那雙眼睛,就知道你不是個一般人物,只可惜走到今天這步……”老阿爸搖頭嘆息一聲,“嗨,小夥子,不要叫林東山了,這個名字不好!我給你重新起個名字吧。你就叫韓晟昊吧。晟昊,光明磊落,浩大輝宏,你叫這個名字今後一定能成個大人物!”

他不想成什麼大人物,他只想能平平安安地活下去。

後來,在姜家老阿爸的介紹下,他來到豐山市華僑會長孔廣基的家。

孔會長是一個難得的熱心人。家是開飯館的,家裡有幹不完的活,於是他就留了下來,一邊教孔會長十一歲的女兒中國話,一邊到廚房幫工。

孔會長家的飯店很火紅,客流不斷,一天能賣出幾百碗打滷麵。孔會長太太是一個白白胖胖、臉上總是掛著笑靨的俄國混血兒。當時,豐山一帶駐紮著不少蘇聯紅軍,經常有成幫結夥的蘇聯紅軍嘻嘻哈哈地光顧小店,越發給這小餐館在燻人的腋臭味中增加了幾分火紅。就這樣,這位從沒拿過菜刀的韓家小少爺,開始了幫廚工作,早四點起床,跟著廚師和麵、壓麵皮、切菜絲……

一次,切胡蘿蔔不小心把小手指切了,鮮血染紅了菜板,他硬是一聲沒吭繼續切下去,只是那天的滷汁有些發紅,他沒敢吃。他知道那裡面有自己的血,有沒有皮肉也不好說。

還有一次,孔會長太太到廚房門口的土豆窖裡拿土豆,他不知道菜窖蓋開著,端著一大摞盤子從廚房裡走出來,一腳踩進土豆窖裡,摔得他“媽呀”一聲慘叫,當時就沒了知覺。孔太太千呼萬喚才把他喚醒過來,摔得他一連好多天都直不起腰來。

儘管幫工很苦很累,但他非常感謝孔會長這一家人。這位華僑會長是他人生旅途中的一座橋樑,他踏著孔會長一家的善良走出了苦難。

在一個初冷的冬天,他正在廚房裡煮面,外面進來一個人,手裡拿著一個大厚本子,只聽孔會長熱情地應酬道:“哎呀呀,人民保安署的大情報科長駕到!歡迎歡迎!吃點什麼?打滷麵?還是燒餅?”

情報科長卻搖搖頭,四處瞅瞅,問會長:“你家那個小夥子在哪?”

“在廚房幹活呢。你找他有什麼事?”孔會長忙問。

一聽這話,韓早先頓時警覺起來,手舉撈麵的笊籬,耳朵緊緊地系在他們的對話上……

“你把他叫出來!”

“不行!他正煮面呢!什麼事你說吧?”

只見情報科長慢騰騰地開啟大厚本子,拿出裡面夾著的一張照片,指著其中的一個人,問道:“這個人是不是他?”

此刻,緊張到極點的韓早先正盯著廚房的窗子,隨時準備跳窗逃跑。但孔會長的一句話卻拽住了他……

“這哪是他呀?你看這人小鼻小眼的,哪是林東山哪?你弄錯了吧?”

“不,肯定是他!你不要騙我!”

“我才沒騙你,肯定不是他!他從沒在吉林市國立師大念過書!我早就問過他。”

到孔會長家以後,韓早先跟會長一家處得很好,就把自己的遭遇如實地道給了他,沒想到在這生死攸關的緊要關頭,孔會長竟如此地夠朋友,真令他感激不盡啊。

“你把他叫出來!”

聽到情報科長這句話,孔會長猶豫了一下,但還是叫他了,“小林你出來,看看你認不認識這個人?情報科長說這個戴四角帽的人是你!我說不是!你看到底是不是你?”

韓早先忐忑不安地走出來,湊近照片,一眼就認出了自己,戴著大學生的四角帽,精神抖擻地站在一幫同學中間,正目中無人地傲視著天空,一副高瞻遠矚的模樣!

瞬間,他不禁感慨萬端,人生真是難測,當年的天之驕子,今天卻成了身在異鄉為異客的在逃犯,正手拿照片自己辨認自己呢。多麼大的落差啊?

“不,那不是我!我從沒在這所學校念過書!”他卻堅定地說道。

“你看看,我說不是吧?你偏說是!”孔會長在一旁不失時機地敲著邊鼓。

情報科長用狐疑的目光掃了韓早先一眼,慢騰騰地合上了記著許多名字的大厚本子,這才道出一句令韓早先放下心來的話,“不是就不是吧,我沒有別的意思,只是來通報你們一聲,有三個人過鴨綠江時淹死了,中國那邊正搜查他們的下落呢。”說完,衝孔會長神秘地笑笑,說:“會長先生,要遇到這上面的幾個人,就不要收留他們了啊!”

情報科長走了,卻留給韓早先一份突然的醒悟:看來這裡也不是我的藏身之地,必須馬上離開!

偽裝中共特派大員

臨走,孔會長塞給他七十元錢,這在當時是一筆好大的數目。當時一百元錢就能買到一頭大牛,七十元的數目就可想而知了。不知會長家要賣出多少碗打滷麵,才能積攢到這筆錢呢?他百般不要,他覺得能遇到這樣一戶善良人家,是他一生的造化,本來已經夠感恩不盡的了,哪還能要人家這麼多錢呢?

孔會長卻執意塞進他的口袋,淚眼婆娑地叮囑他:“帶著吧,你今後到處都要用錢,必要時候就拿錢買命吧。”

他只好感激不盡地收下了。

這位華僑會長的為人,不僅給了他經濟上的恩惠,更給了他人生的指點。使他在今後的人生路上,永遠銘記著孔會長的為人準則,遇到他人為難遭災時,總會鼎力相助而不求回報。孔會長已經為他聯絡好了,距離這裡二百裡的墨湖有一位王先生,要去韓國送明臺魚,大後天開船,他可以搭船去韓國。

這天清晨,他珍藏起孔會長一家永生難忘的恩情及三雙淚眼,又上路了,去尋找他的安身之地。

可是,當他苦苦奔波了兩天兩夜趕到墨湖時,呈現在他眼前的卻是,一片茫茫大海……

船提前開走了,海面上連只船影都沒有。

他呆望著遼闊冷酷的大海,恨不得一頭扎進海里淹死。那就再不會有人追捕他了!

無奈,他又回到了孔會長家。

一路上,他已經想好了主意,進門就對孔會長說:“我想自己去韓國!”

孔會長搖頭:“你沒有通行證,怎麼走得過去?”

當時的南北雙方正處在交戰前的對峙狀態,對過往行人盤查得十分嚴格,處處都設有卡子,沒有通行證是寸步難行的。

聽到這話,韓早先到廚房裡拿來一塊肥皂,舉到手裡,說:“這不是現成的嗎?”

“你是說……”孔會長恍然大悟。

人被逼到絕路時,智慧和勇氣就顯得尤為重要了,它是衝出絕路的唯一途徑。

於是,兩個人就在一塊小小肥皂上做起文章來。

轉眼之間,一個被通緝的在逃犯就變成了“中共遼東軍區司令部政治處”派往朝鮮的一名要員!

特派狀上這樣寫道:“我司令部林東山同志到貴國去調查地主惡霸的動態,特請貴國軍警給予關照!”特派狀上蓋有“遼東軍區司令部政治處”的大紅印,連假司令員聶貴元的方印也堂而皇之地蓋在落款處。

再加上會長太太精心細做的一套足可以以假亂真的黃軍裝,越發把韓早先打扮得真假難辨了。

沒過幾天,被一份偽造證件重新包裝起來的韓早先,以“中共遼東軍區政治部特派員”的身份,告別了華僑會長一家老小,重新上路了。

假戲真做

儘管被包裝得天衣無縫,但畢竟是假的。

到豐山以後,他第一次把證明信遞到一名朝鮮人民軍手裡時,心裡緊張得直打顫。這要是被查出來,可要掉腦袋的啊!還好,那位年輕軍官只掃了一眼證明,就“啪”地來個立正,衝著他就敬了一個標準的軍禮。

他放心了,知道他和華僑會長的手藝不錯,將來可以開雕店了。

於是,身穿黃軍裝、手持特派員介紹信的韓早先,再也不是東藏西躲的驚弓之鳥,而是一位處處受到特殊優待的外國大員。所到之處無不受到特殊關照,走到哪都是一片齊刷刷的敬禮,坐火車連票都不用買。

從豐山到元山,從元山又到鐵原,一路都暢通無阻,沒一個人敢懷疑他。

兵荒馬亂的年月,沒有人會懷疑他是假冒,沒人會想到一個在逃人員,能精心地設計出這樣一條出逃路子,都把他當成是貴國老大哥派來的要員,所以處處優待他。

他看到這張特派狀具有如此威力,就越發放心大膽地幹起來,走到哪都擺出一副遼東軍區特派員的派頭,每到一地都提前給下一站打去電話,讓那裡的華僑會長出頭迎接他。所以一下火車,總有一幫夾道歡迎者恭恭敬敬地迎候著他。他越擺出一副要員派頭,就越沒人敢懷疑他了。

一些華僑聽說他是中共派來的特派員,專程來抓中國逃跑的惡霸地主,頓時引起一場不小的震動……

有兩個叫姜雲亭和趙元度的中國人,曾在中國東北開過藥店,一聽說他是來抓惡霸地主的,嚇得連夜跑到韓國去了。為這事後來還發生一起笑話。

兩年後,姜先生在漢城舉行藥店開業典禮,請來好多華僑去吃酒祝賀。席間,姜先生不無真誠地說:“我今天能在這裡開業,得感謝元山的那個叫林東山的共產黨大幹部,是他的一番話,使我逃到漢城的。否則,我不會有今天!”

這時,正要向姜先生發表祝詞的韓晟昊,不禁問他:“姜先生,你是真心感謝還是假心感謝?”“當然是真心感謝了!沒有他的一番話,我不會連夜逃跑的!”

韓晟昊笑道:“你打算怎麼報答他?”

“他要跑過來我養他一輩子!”

“此話當真?”

“當然當真!”

“你好好看看我像不像那個林東山?”

“啊呀呀,你就是……”

姜先生驚詫不已,後來聽到韓晟昊的自述經歷,不禁哈哈大笑。這當然都是後話了。

韓早先以中共特派員的身份跑到鐵原以後,召開華僑大會,儼然以共產黨大幹部的身份對華僑們訓話,侃侃而談,大講起革命道理來。

他說:“僑胞們!目前,中國革命已經到了關鍵時刻,我們的解放大軍屢建戰功,打得蔣介石的軍隊節節敗退!用不了多久,中國就將全部解放了!到那時,我們將建立起人民當家做主的無產階級**的國家,一個嶄新的中國將屹立於世界東方!同胞們,只有祖國強大了,我們這些身居海外的僑胞,才能挺起腰桿做人,才能在你生存的國度裡有一席地位!讓我們為那一天的早日到來而歡呼吧!”

其實,他只不過是以“特派員”的身份,在販賣一下受審時聽來的一點革命道理而已,意在取得當地僑胞的信賴,作為一種偽裝手段罷了。不過,他說的卻是心裡話。他忘不了日本侵略中國那種亡國奴的日子。只可惜他被迫成了一名“在逃犯”,否則,他真希望自己能為多災多難的祖國出一把力。

他的這番講演多年後卻引起了一場大麻煩,有人聯名告他是中共派來的情報大員,要把他送上斷頭臺。這當然是後話了。

當時,他的講演非常成功,聽得那些“不知有漢,無論魏晉”的華僑們,敬佩不已,真把他當成了祖國派來的親人,紛紛向他訴說起華僑生存的苦衷,提出一些棘手的問題。提出華僑沒有學校,華僑子女不能學中文!希望當地政府給華僑子女解決校舍問題……

“你們為什麼不把這情況向平壤報告?”他反問大家。

“我們不敢……”

“有什麼不敢的?這是我們華僑的權利嘛!”沒有人能回答他的問話。這裡的華僑文化素質很低,沒有一個能出頭露面的。再說,中國東北剛剛扔掉亡國奴的恥辱,華僑在此的社會地位極低。朝鮮人瞧不起中國人,叫他們“火燒鋪”和“打滷麵”,甚至叫他們大國奴。這種稱呼一直持續了很長時間。

華僑們見這位“特派員”敢說敢講,口才雄辯,就一致懇求他:“林長官,請您幫幫忙吧,幫我們解決一處校舍吧,好讓孩子能上學呀!”

“是啊是啊,林長官,幫幫忙吧,我們這裡從來沒有一所華僑自己的學校!”

讀者們知道,韓早先的真實身份是一個“在逃犯”,而他的冒牌身份也僅僅是一個“特派員”。他此行的目的是去韓國。此時他是泥菩薩過河,換了別人,唯恐脫身還來不及呢,哪還有心思顧及華僑的校舍問題啊?

但他天性俠義。

當他看到僑民們一張張懇切的面孔,豪爽的天性又上來了,竟然忘記了自己的真實身份,毫不猶豫地應承道:“好吧!我來幫你們解決!”

其實,他一到這裡就發現,這裡有許多空房子無人住,多是小日本鬼子戰敗後留下來的偽遺產,完全可以要來一套當校舍用。

一見他應承下來,全場華僑掌聲雷動,就差沒高呼他萬歲了。

要知道,祖祖輩輩生活在這裡的數百名華僑,從來沒有一所自己的學校。他們雖然客居他鄉,卻很渴望子女能受到民族文化的教育,可惜沒有就讀學校,只好讓孩子去上朝語學校。有的家長乾脆不讓孩子唸書,不少孩子十幾歲了,還是目不識丁呢。因此,他們對韓早先的感激之情就可想而知了。

韓早先立即找到鐵原勞動黨委員會,與他們交涉校舍問題。勞動黨委員會欣然同意,把山頂的一座日本神社給華僑做校舍。

接著他又發動大家募捐,他第一個帶頭捐出了六十元錢,把華僑會長給他那點救命錢全部捐了出來。這一壯舉使華僑們深感震驚,於是就紛紛解囊,轉眼就捐了四百多元。用這筆捐款給學生買了桌椅板凳,粉刷了教室。

沒過幾天,就在一座死氣沉沉、從沒人光顧的日本神社裡,第一次傳出了孩子們朗朗的讀書聲及天真爛漫的笑聲。

說來有趣,這所華僑學校竟是一名“在逃犯”及冒牌“特派員”,一手建立的。

開學那天,二十幾名學生坐在教室裡,一幫家長圍在門外,大人孩子都興致勃勃聆聽著老師講的第一堂課……

講課的不是別人,恰恰就是這位“特派員”。

這裡的華僑大多都沒有文化,有文化的如鳳毛麟角,實在找不出更合適的人選,在眾多華僑的一致要求下,“特派員”只好屈尊下嫁,一人身兼二職,既當校長又當教師。

從此,他帶領孩子們走進炎黃文化的知識海洋,讓一個個幼小心靈,沐浴在華夏文化的陽光下……

不過,面對一幫天真仰慕的笑臉,他卻常常心馳窗外,經常想到自己的冒牌身份,心裡甚至會掠過一絲罪過感,覺得對不住眼前這幫天真爛漫的孩子……

隨著華僑小學的建立,他在當地僑民中的威望也一呼百應,家家視他為救星,大事小情都要找林校長商量。不僅如此,華僑在當地的社會地位也隨之大增,誰再叫他們大國奴時,都不由自主地瞅瞅山頂的那所學校……

在此期間,他也受到華僑僑領孔憲志、孔憲佑、王傳英及眾多華僑的照顧。

從此,他一個人擔任著小一到初中七個班級的課程,數學、語文、體育、音樂……編教材、背課、講課,從早忙到晚。儘管很忙,他卻感到從未有過的充實,他用知識哺育著一群孩子,也哺育著自己無著無落的心靈。

只有在夜深人靜時,他才靜下心來想想自己,時常擔心,會不會有一天,突然有人闖進教室,當著一幫學生的面把他抓走?那是他最不情願的。他最不願意在學生面前破壞掉自己剛剛樹立起來的形象。

儘管沒有出現他所擔心的那一幕,但他畢竟是冒牌的,經不住考驗。

後來有一天,從平壤傳來指示,讓各地教師全部到平壤去調訓。他知道,又到該逃跑的時候了。臨走這天,他向最可靠的幾位僑領公佈了自己的真實身份,說出自己是一個被通緝的“在逃犯”,根本不是什麼“特派員”。大家聽了十分震驚,卻越發留戀他,眼裡噙滿淚水一再挽留他。

“我們不在乎是不是什麼特派員,我們只想要一個好老師!”

這是真話,他們知道再難以找到這樣有水平的老師了。

但他還是走了,繼續去尋求他的立腳之地。

夜闖三八線,與死神擦肩而過

一九四八年七月十四日,距離一年前他從長白縣逃出來僅差兩天。

他永遠忘不了當時的情景。

西天的最後一抹光亮早已消失殆盡,一股濃濃的夜色包裹著比黑暗更可怕的恐怖襲上來,團團包圍著他。眼前,忽而掠過的探照燈就像一把雪亮的大片刀,從他頭上一次次地削過來,又削過去,削得他心驚肉跳,就像那搜捕的鑼鼓聲似的,可怕極了。

他迷路了,迷失在一片雜草叢生的樹林裡。

臨出發前,華僑僑領給他僱了一個嚮導,儘管鐵原距離三八線並不遠,只有三十多公裡路,但南北雙方都有重兵把守,沒有嚮導帶路根本就別想闖過去。嚮導是個朝鮮族小夥子,一路上主動幫他背揹包,很是殷勤。可到傍晚,小夥子左轉右轉突然沒了蹤影,帶著華僑送給他的五百元生活費連同衣物,逃之夭夭了,把他一個人孤零零地扔在這荒山野嶺上,可想而知他此時此刻的心境了。他連東南西北都分不出來,哪還能找到去韓國的路呢?

但是,事到如今,害怕也沒用,索性心一橫,按著大概方向順著山道向南走下去……

走著走著,忽然發現前面山道上有一幫牛群,他心頭不禁一亮,估計是去韓國販賣大牛的。在鐵原時他就聽人說過,說大牛弄到韓國能賣出好價錢,只是得拿命換,弄不好就得葬身於三八線上。於是就悄悄地跟在牛群後面,想借個嚮導。因為是夜間,他人又小,藏在幾頭大牛中間並沒人發現。

這幫人走得極其小心,牛蹄子上都包著厚厚的破布,牛嘴上兜著鐵籠套。幾個牛販子跟在老牛身後躡手躡腳地走著……

開始還算順利,儘管探照燈像大片刀似的,在牛身上一次次地削來削去,但一直沒有發現他們。可是後來,當牛群走到一處山崖上,一道白亮亮的探照燈光突然射了過來,定在他們身上不動了,把這幫連人帶牛清清楚楚暴露在山崖上,接著就突然槍聲大作,子彈像爆布似的潑過來……因為是在山間,槍聲就像裝在鐵桶子裡放爆竹似的,“哇哇”響,非常剌耳。轉眼間,這幫牛販子連牛帶人一面牆似的倒了下去……

槍響的剎那,韓早先忽然覺得有個肉乎乎的東西猛地向他撞過來,他猝不及防,被撞得像一捆稻草似的,轆軲軲地向山下滾去……

過後想起來,那很可能是一頭發瘋的壯牛。

當時,他一邊往山下滾一邊心裡驚呼:“完了完了完了!”滾著滾著,突然覺得身子“啪”地一聲,好像掉進水裡了,接著就有大股大股的水嗆進嘴裡,嗆得他懵頭轉向,心裡再一次下意識地大呼:“完了完了!這回可全完了……”就在他大口嗆水的剎那,忽然覺得身子好像撞在了堅硬的東西上……

槍聲不知什麼時候停的,周圍一片死寂,只有眼前一道白亮亮的帶子發出輕輕的汩汩聲。究竟昏迷了多久,他不知道,他只覺得整個身子就像一隻散了架子的玩具似的,不得不用強大的毅志力把渾身疼痛難忍的骨頭縫起來,否則,真不知道會不會丟下幾塊?

他發現自己一半身子泡在水裡,一半身子晾在岸上,就像一隻扔在沙灘上的海蜇皮。他費了好大氣力才爬起來,拖著散架子似的身子向江中走去。

他想,必須趁天亮前遊過這條江。他估計這條江就是南北分界的臨津江。過了臨津江就該是韓國了。

他不斷地鼓勵自己:堅決游過去!游過去就是生,留下來就是死!就像那次逃跑時一樣!

他不知水深水淺,只是懷著一種強烈的求生慾望,趁著朦朦夜色,趴在水中悄悄向對岸移動,極力不讓自己弄出聲音來。好在江面不寬,也就有幾十米吧。令他奇怪的是,江水很淺,他幾乎是爬過去的,根本用不著遊。過了江他覺得不對勁,別人告訴他說臨津江水很深,能沒人,可他卻是爬過來的。他懷疑,這是臨津江嗎?

接著又爬了兩天山路,他看見了第一輛美國軍車。

後來,遇到一個滿臉核桃紋似的朝鮮老太太,他上前問道:“阿媽,前面就是京城嗎?”老太太衝他慌慌張張地點點頭,逃也似的離去了。

他低頭瞅瞅自己,樣子確實挺嚇人,跟野人似的,怪不得老太太怕他。

收容所裡的嗆人氣味

他來到韓國京畿道抱川郡梁文面警察署,比比劃劃向一個眼睛細小、臉相冷漠的警察,說明了自己的身份和來歷。

他不願意當黑戶,他要堂堂正正地做人,並且開始啟用了韓晟昊這個名字。

他希望這個象徵著光明磊落的名字,能彪炳自己的生命,能給自己帶來好運。

可是警察聽不懂他的中國話,只用狐疑的小眼睛把他打量一遍,就把他帶到了警察署後院……後院的情景使韓晟昊大吃一驚,這裡簡直是一個難民營!幾百個衣衫襤褸的人聚集在一個不大的院子裡,一個戴大口罩的男人手拿噴霧器,正往這些穿著破爛的人身上噴灑著什麼DDT藥粉,發出一股嗆人的氣味。

警察示意他站到人群中去接受消毒。他沒動,他告訴警察他不需要消毒。

他問警察要把這些人送到哪裡?警察聽不懂他說的什麼,轉身走了,過了一會兒,領來一個渾身散發著火燒香味的中國人。這人面相慈祥,一看就是一個善良人。

火燒鋪老闆問他:“你在這裡有親屬嗎?”

“沒有。”

“沒有親屬你就得進收容所,進去就出不來了!”

這句話使韓晟昊心涼半截,他千里迢迢逃到這裡,可不是來進收容所的。可他這裡沒一個親屬,連一個認識人都沒有!瞬間,他把一份求情的目光投到那位被爐火烤得臉膛紅潤的同胞身上……

天性善良的火燒鋪老闆瞅一眼韓晟昊,立刻明白了他的心意,就對警察說:“長官,我來給這個中國人擔保。您就不要收容他了吧。他是個讀書人。”

於是,這位善良的火燒鋪老闆把他從滿身DDT藥粉味的人群中領了出來。那些人都用驚羨的目光望著他,直到走出好遠,他還能感到背上沉甸甸的,落滿了可憐巴巴的目光……這位姓張的火燒鋪老闆把他帶回家裡,給他吃了幾個香噴噴的燒餅。那油汪汪的燒餅令他終生難忘,這是兩天多來他吃的第一頓飯。

第二天,火燒鋪老闆到市場買來一套染過色的美軍軍服,讓他換上。他穿起來又肥又大,袖子都快掃地了,他衝著鏡子裡的自己笑笑。

火燒鋪老闆找來一輛拉木頭的大貨車,把他帶到漢城市東小門車站,衝他歉意地笑笑,說:“我只能做到此了,你去自尋生路吧!”

他衝火燒鋪老闆深深地鞠了一躬,說:“張大叔,我一輩子都忘不了您的恩情!”

這天是一九四八年七月十六日。

一年前的今天開始逃亡,一年後的今天流落到漢城,不知是人生的巧合,還是上蒼的刻意安排?兩次轉折都發生在同一天,實在是太巧了。

就在這一天,人們看到一個穿著肥大美軍軍服的瘦小青年,倚窗坐在一輛電車裡,手託尖瘦的下巴,目不轉睛地望著窗外鱗次櫛比的樓房,一趟一趟來回坐著,到終點站都不肯下來。乘客們以為他初來乍到,看不夠這都市美景,所以才一趟趟地坐在電車裡賞景觀光呢。

對於一個從中國長白小鎮初到漢城的中國青年來說,這座由朝鮮開國君王李成桂遷都到此的韓國京都,確實有著目不暇接的魅力。這裡山抱城,城擁山,山水相映,美不勝收。但此刻的韓晟昊,絕無心思去欣賞這都市風光,身無分文,有點錢都讓那個該死的嚮導給拐跑了,下了電車沒地方可去,在車裡多呆幾個小時,總比在馬路上好過些。

他倚窗沉思:我今晚到哪裡去過夜呢?

但他堅信:天無絕人之路!

在他看來,深山老林的野人生活都領教過,還有什麼可怕的呢?

後來,韓晟昊在漢城定居後,曾來找過這位姓張的恩人,可惜他已經搬家了,韓晟昊感到非常遺憾。

一篇文章帶來命運轉機

不久,在漢城的華人圈子裡,多了一個滿嘴幽默的瘦小年輕人。

他給中國餐館炸麻花,炸油條,打雜工,無所不幹。到這以後,他把自己以往“在逃犯”的委屈,出逃的艱辛,一切一切,都用一張幽默的笑臉嚴實實地包裹起來,藏在心靈深處,對任何人都不再提起它。他是一個能自我消化苦難的人,代之而出現在眾人面前的是,一個幽默開朗、滿身豪氣的小男子漢!誰要有困難找到他,他都滿口應承:“沒問題,沒問題,小菜一碟!你就等著瞧吧!”他只要答應了人家,頭拱地也要辦到,其中的苦衷,當然只有他自己去體會了。所以,他很快就在華僑中有了一個小圈子。

但,炸麻花不是他的人生目的。在中國時,雖然他從沒認真考慮過將來要幹什麼大事業,但他骨子裡,卻潛藏著一種強烈的成就欲。這可能與父親對他的影響有關。父親沒有多少文化,但卻經常用李清照那句“生當做人傑,死亦為鬼雄”的詩詞來教誨他,要他做一個光宗耀祖的人。

這種成就欲主宰了他一生。

這次,他的命運轉機來自一篇作文。

到漢城不久,臺灣駐韓領事館要招考一批華僑教師,五十多人報考僅錄取二十四人。韓晟昊也報名參加了考試,參考的大部分是從山東逃過來的知識分子。招考的題目是一篇作文。作文是韓晟昊的長項,他從小就愛擺弄文字。在學校唸書時,老師就稱他是小秀才。這次,小秀才終於派上了大用場。

當時,負責稽核這項工作的許夢公領事在一百多篇泛泛平鋪直敘的文章中,偶然發現一篇文章出手不凡。此文文筆流暢,語言幽默,立意新穎,是一篇難得的佳作。不難看出,這是一個才華橫溢的人。當時,他驚喜地問旁邊的人:“這個韓晟昊是幹什麼的?快把他給我找來!”

許夢公是負責僑務工作的,一直為華僑的人才匱乏而深感遺憾。五、六萬人的華僑圈子,竟找不出一個能舞文弄墨的。這回終於發現一個,他當然欣喜� ��分了。

韓晟昊趕緊從麻花灶裡鑽出來,來到領事館……

“韓先生,你的文章寫得太好了!這回我們華僑裡終於有了一位才子!”一見面,許夢公就對他大加讚賞。

“哪裡哪裡!許領事過獎了,那只是胡亂寫的一篇東西,沒什麼可值得稱道的。小輩才疏學淺,又新來乍到,人地兩生,今後還望許領事多多關照啊!”

這番恭謙之詞,無形中又成了韓晟昊人生轉機的第二個臺階……

“啊呀呀,韓先生不僅文章寫得好,口才也這麼好?真乃華僑中不可多得的人才呀!難得難得,實在太難得了!這樣吧,你不要去小學教書了,就到華僑自治區來當文書組長兼調查組長吧!”

許夢公正為物色不到像樣的文書而發愁呢。

“可我怕幹不好,有失許領事的栽培!”這當然是韓晟昊求之不得的。可他不能不謙虛兩句。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許夢公笑了,鼓勵他說:“沒問題,絲毫沒問題!我相信你一定會幹好的!”

“那好,我一定不辜負許領事的栽培!”

這天從領事館出來,韓晟昊第一次覺得漢城的天真藍真美啊。他真想張開雙臂像孩童似的嗷嗷大叫一通,以發洩一下心中抑制不住的興奮。但他什麼也沒張揚,只是心裡笑笑,說一句:這回終於有人承認我韓早先了!

於是,他從煙熏火燎的麻花灶裡走出來,帶著一幫哥們兒拍到肩膀上的羨慕和鼓勵,西裝革履地走進了華僑自治區,當起他的文書組長兼調查組長。

他很珍惜這來之不易的機會,工作幹得很出色。其實,文書這差事無非是抄抄寫寫,給華僑首領們寫點材料,為許夢公寫寫講演稿,沒什麼大不了的事,對他這個中文系畢業的大學生來說,像玩一樣,收入倒也蠻可觀的。

沒過多久,這個兩眼生輝、一身文才的年輕人,很快就從文化貧乏的僑胞中脫穎而出,成為眾人矚目的人物。他以自己的聰明才幹,為疲於奔命的華僑隊伍注入了一股活力,當然也引起了許多是是非非。

韓晟昊生來是一個“不安分”的人,到韓國不久,就體現出他的這種個性。他那雙愛挑剔、愛發現問題的眼睛,總是沒事找事,一生都愛“惹是生非”,直到七十高齡了仍樂此不疲。

這種個性給他帶來了成就和希望,同時也帶來了許多麻煩。

“東北虎”向華僑社會開刀

到華僑自治區不久他就發現,這裡的華僑社會非常糟糕,可以說糟糕透了!到處都是煙槍、煙泡、賭博、**、開妓院、開大煙館的;經常發生打架鬥毆、動刀子,動不動哪個人就突然失蹤了,連個屍首都找不到……

這就是當時華僑社會的現狀。

當時,中國人在當地的影響很壞,韓國人瞧不起華僑,對他們嗤之以鼻,稱中國人是大國奴!孩子們上學都處處受歧視。教師和學生對華僑子弟都冷眼相待,分座位都不願跟中國孩子坐到一起。

看到這種種醜陋現象,韓晟昊覺得又氣又窩囊,堂堂一幫中國人,怎麼活到這個份上?真給中國人丟透臉了!但他知道,要想得到別人的尊重,你自己首先要尊重自己,你必須得活得像個人樣!否則你一身醜陋,一身壞毛病,人家怎麼能看得起你?

他年輕心盛,血氣方剛,又天生“愛管閒事”,所以,很快就產生了一個大膽的設想:要改造這醜陋的華僑社會!

一天晚間,他向許夢公談出了要改革華僑社會、向華僑社會醜惡現象開刀的想法。沒想到,竟得到許夢公的高度讚賞。

“好,我非常贊成你的想法。我很早就對這種醜陋現象深惡痛絕,很想改變它,就是苦於沒有得力干將!這不是一個人兩個人的問題,而是華僑社會的普遍現象,沒有幾個得力干將是休想搞成的。這也是華僑社會一次不大不小的變革呀!”

韓晟昊提出:“我們可以成立起華僑僑風促進委員會,以促進委員會的名義向這種醜陋現象開戰!”

“你的想法很好!不過,你不能擔任會長,因為你身材瘦小,又不會武藝,不等你收拾人家,人家就會來收拾你的!你沒聽說常有人被殺害,被神不知鬼不覺地扔進大江裡了嗎?”韓晟昊說:“我不怕!”

許夢公說:“那不是你怕不怕的問題,幹事情要講策略!”

最後商議的結果,讓一個會打拳的,在社會上有一定勢力的陳先生擔任會長,負責衝鋒陷陣。韓晟昊擔任副會長兼總幹事,在幕後總指揮,負責制定各項條規。領事館當他們的總後臺。

於是,以韓晟昊為中心的一幫人,就在華僑社會掀起了一場風風火火的戒菸、戒毒、戒娼的大“革命”,向烏煙瘴氣的華僑社會大刀闊斧地開起刀來!

他們首先向那些煙館、妓院發出警告,讓老闆們立即停業,不要再幹這種有損中國人臉面的下流行當!可是,三番兩次的警告都當耳風,根本不起作用,一些人照開不誤,誰都不想輕意放棄這條財路!

於是,以陳先生為首的十幾條大漢,人手一根大棒,虎視眈眈地衝進一家家屢教不改的煙館、妓院,進門就砸,棍棒橫飛,砸得一片哭爹喊娘的狼藉,嚇得一幫光溜溜的娼妓們抱頭鼠竄,驚得那些正優哉遊哉吞雲吐霧的煙鬼們,跪在地上小雞叨米般的磕頭作揖……

一時,那幫從煙鬼、妓女腰包裡掏幣子的老闆們,對這幫人恨之入骨,可又不敢明目張膽地對抗,只能在背地裡咬牙切齒。他們得知幕後操縱者竟是一個新來乍到的小東北棒子,就揚言要把他拋大錨,讓他活不見人、死不見屍!

“來吧,我就等著你們把我拋大錨呢!”

初生牛犢不怕虎,何況連閻王爺都多次親吻過的韓晟昊,根本不把幾個惡棍放在眼裡,公開跟他們叫上號了。這樣一來,反倒把那幫人給叫住了,再也不敢公開叫囂。

其實,韓晟昊跟那些煙館、妓院的老闆們,前世無冤,後世無仇。他只是出於一個年輕人血氣方剛的勁頭,想改變華僑社會的醜惡現象,使中國人在這裡活得像個人樣罷了。

漸漸的,眾多華僑不得不對這個小小年紀的年輕人,開始刮目相看,甚至恭而敬之了。

這場轟轟烈烈的戒菸、戒毒、戒娼,打擊一切醜陋現象的運動,足足搞了一年多,把個烏七八糟的華僑社會稍稍引上一點正路。為此,那位陳先生受到韓國政府的嘉獎。韓晟昊也在是是非非中出了名,但真正出名的還在後頭。

第一次露崢嶸就大告成功,這對韓晟昊來說無異是莫大鼓勵,越發使他膽大包天地幹起來,也使他那種疾惡如仇、驅惡揚善的個性,毫無顧及地表現出來!當然,這給他帶來了機會,也給他帶來了麻煩。

〖ML〗〖BT〗開創文化沙漠的第一片“綠洲”

目睹華僑社會的醜陋現狀,韓晟昊覺得很重要一點,就是這裡的華僑文化素質太低。

沒有文化的民族是愚昧的民族。愚昧落後是一切罪惡之源。他是深深知道這點的。

他發現整個韓國沒有一張中文報紙,連一份華文的文字刊物都看不到。

於是,他又向許夢公進言:“我覺得咱們應該增加華僑的文化工作,應該辦一份華文報紙。這麼多華僑,連一張中文報紙都沒有,一點漢字的東西看不到,這不僅不利於華僑間的聯絡,更不利於華僑文化素質的提高。久而久之,我們這些中國人不都成了文盲了嗎?”

此話言之有理。

但許夢公卻搖頭笑了,說:“我們何嘗不想辦張華文報紙?可是,別看華僑有五、六萬人,你看有幾個有文化的?這幾年還好些了,前幾年找個會寫字的都困難,你說誰能辦報吧?”

是的,這裡是一片文化沙漠,難怪出現那些烏七八糟的醜惡現象。來韓定居的,大多是低層沒有文化的普通百姓,很少有受過高等教育的有識之士。韓國人稱中國人是“火燒鋪”和“炸醬麵”,這就是大多數中國人當時謀生的最好行當。從中就可以看出這些華僑的文化素質了。

聽到許夢公的這番話,韓晟昊說:“我可以去辦報!”

“可你扔下這份文書職務不幹,豈不太可惜了嗎?”

“沒什麼可惜的,我更願意辦報!”

在韓晟昊看來,文書的職務是整天為他人代庖,絕少有自己的思想,實在沒什麼意思。他血氣正旺,很渴望為華僑社會幹一番大事業。

許夢公最後應允了他的要求。

韓晟昊立即著手聯絡辦報的事。

韓國法律規定,外國人不許辦報。他找到《漢城日報》社社長安在鴻先生,商量能否借用該報的名義,出一版華文報紙?

商議結果,安在鴻同意以《漢城日報》華文版的名義,出版一份中文報紙,由韓晟昊和一位姓李的韓國人兼任該報的編輯、記者。

一九四九年十月,也就是韓晟昊來韓國一年後的第三個月,在韓國國土上,第一次出現了中文報紙——《漢城日報》華文版。

有識人士聲稱:這是韓國華僑文化沙漠中的第一片綠洲!

這份華文報紙就像鐵原的那所華僑學校一樣,是韓晟昊一手創辦的,也是他來韓之後辦成的第二件大事。

這份華文報紙在華僑中引起強烈反響,深得華僑的厚愛。它是華僑的心聲,是華僑社會地位的標誌,更是華人文化層次的顯示!它負責傳播國內外社會動態,傳遞華僑社會資訊,同時也抨擊時弊,痛斥華僑社會的醜陋現象……報紙每期都有一篇署名叫“東北虎”、“東北風”、“釣龍翁”的文章,這些幽默而犀利的文章,多是痛斥華僑社會的醜陋現象,常常給華僑社會掀起一陣波瀾。

這只“東北虎”不是別人,恰恰就是韓晟昊。

他犀利的文筆和剛直不阿的個性,給這一潭死水般的華僑社會帶來一股強烈衝擊,同時也帶來一股新鮮的活力!

又戒毒,又辦報,一時,小小韓晟昊成了華僑界的新聞人物,所到之處,無不掀起掌聲,換來禮讚!

至此,他多舛的人生終於出現了可喜的轉機。(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