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次元 > 如何正確地圍觀林黛玉最新章節列表 > 第六十三章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六十三章

夏連升的戶口跟著林如海來到了京城,完全不用考慮再回江南的事情。不過雖然沒有再回江南,但是他封貝勒這件事情可是被張玄和範寧來信好一通逼問,但最終夏連升也沒在信裡告訴他們。不過他們倒是因著和夏連升交好而身份水漲船高,張玄還好,一直在閉門守孝,範寧則是被自己老媽要給他相看媳婦這件事弄得煩躁不已。最後範寧乾脆跟他的母親撒了個謊說夏連升保證給他介紹個好姑娘,這才暫時鎮住了他的母親。後來夏連升知道了,給他好一陣埋怨。

朝堂上,雖然因為蒙古的來使忙了好一段日子,最近卻因蒙古公主的指婚而告一段落。至於太子差點弄死紫薇的事情,因為夏連升夜闖禁宮的事情不能拿出來說,皇上怕太子事後報復他,所以僅僅是明面上說是皇帝打算晚上提審紫薇的時候發現被太子弄去了,這才派人把紫薇從玉清宮帶到了乾清宮,對太子也是訓斥了幾句,反正太子因女人問題不止一次得罪皇上了,所以就沒有懷疑到夏連升,但是太子宮裡替太子做壞事的宮女太監被換了一批。那晚上知道真相的侍衛全部被派來跟了夏連升,頗有把他們綁在一條繩兒上的意思。

然後皇上閒下來的時候,突然覺得宮裡的建築有點舊了,要不就修修吧。於是下令修繕,誰知戶部尚書跳出來說戶部已經沒錢了。皇上震怒,說戶部尚書你可不能不想讓我花錢就說謊啊,過年的時候我看戶部的賬面上還有好幾百萬兩呢,這風調雨順才過了半年,就算賞給蒙古一點,也不至於沒錢啊。戶部尚書就說,皇上你不知道,自從您即位初下旨准許官員借銀度日,就一直延續著做官以後要借銀這件事,於是這幾十年下來就越欠越多了。

皇帝一想,哦,這事兒是當初攝政王搞的,不過用的是皇上的印,發的明旨,當初就是攝政王想撈銀子組建自己的軍隊。親政後,皇帝忙著清理攝政王**,每天都在考慮臣子的忠心問題,哪裡還有時間考慮其他的小問題,借銀這件事情就被他忽略了。誰知道現在欠銀已經那麼多了。可是現在皇帝也不得不兜著,況且現在欠銀的,基本上都是皇帝的親近大臣,越親近越欠銀多。比如說甄妃家裡還欠著六十萬兩呢。但是大家現在不還錢,皇帝自己就修不了自己住的地方呀,於是第二天在朝上,皇帝就又說起欠銀的事情。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太子主動攬下此事,說自己有好幫手,老四是個鐵面無私的,肯定能討回來,這事兒就全權交給老四,他在後面領個總。皇上很高興他們的‘兄友弟恭’,立刻讓太子主領此事,四阿哥從旁輔助,而四阿哥原先的內務府的事物暫時交給八阿哥去操作。

四阿哥領旨謝恩,心裡卻氣得不得了,夏連升的宅子他都安排好開始建設了,現在讓老八摘了桃子,心裡當然難過。不過自從上次廢太子風波過去,太子就對自己信任不足,反而更喜歡老八,這次難道就是故意讓他把內務府的差事卸了,給了老八?老八能得到什麼好處?

好處大發了,在以後他就知道了,尤其是德妃向他抱怨自己宮裡的孝敬沒有以前多了,還有很多派來的人用著不順手之後。但是現在,他是感受不出來的,因為德妃從來沒有因為他管著內務府,佔了他的便宜而對他有好臉色。四阿哥和德妃的官司會繼續打到後面去的,我們暫且不用管它。

且要說一說夏連升考鄉試,自從夏連升回了林府,林府也開始閉門謝客,黛玉唯恐影響了夏連升的狀態,每日門房上只收帖子不留客。哦,除了林家從蘇州過來為了參加會試提前到來的親戚。這是自從蘇州的大管家又開始接管林府之後又開始恢復的一些親戚聯絡,知道林如海又高升而且住在京城,有些為了參加會試的學子也會提前過來投個親,最好能讓林如海指教一番也行啊。林如海對這種親戚還是比較寬容,偶爾也會可他們談論一下事實,給他們增加一點知識面。

不過林黛玉則是對這些人謝敬不敏,總有幾個醉翁之意不在酒的人想跟林如海攀個親,說什麼小兒今年剛十歲,還沒有相看,但也過了童生試,前途可期什麼的。好在林如海並不接話茬,但也讓黛玉有些反感,不過在蘇嬤嬤的教導下她仍舊做的挑不出錯來就是了。也因此,黛玉怕擾了夏連升溫習功課,故意將那些人安排在前院的最東邊的院落,還有對外開的小門,讓他們出門拜訪也方便,其實是不想見到他們借用林府的名頭,雖說是有點掩耳盜鈴的意思,但總歸讓黛玉心裡舒坦點。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雖說客人住東邊尊貴些,夏連升可是住在離內院最近靠西邊的鳳棲梧院子裡,一點兒雜音也聽不到。果然和林如海是一個性子,偏心偏的都沒邊兒了,簡直是無條件地對他好。也無怪乎黛玉偏心眼,且不說那些人本就跟林如海只是普通親戚關係,林如海只想著是為了自家兒女結個善緣,所以對於投親的人也是能幫則幫,但真正跟夏連升一樣貼心的人還沒有。再加上夏連升從黛玉小時候一直陪伴著她,哄著她逗她開心,這些人也僅僅是為了自家利益就想把黛玉娶回去,也就怪不得人家黛玉討厭他們了。

鄉試是在九月底,大概九天時間,一次考三天,中間可以回去休息。參加考試的大都是其他私塾或者是書院的學生,國子監的監生大部分都是外省的,有點為了考試今年年初就回家了。也有極個別是京裡的學生,想著國子監比家裡要更有學習氛圍,所以一直在國子監呆到快要考試才回家。還有就是想來撞大運的蔭生了,這些人也是在國子監混到日子才去考試。(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