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三國之大漢重生最新章節列表 > 第469章 太史慈∨S孔融,往事舊情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469章 太史慈∨S孔融,往事舊情

面對孔融那麼點人馬,太史慈甚至不用任何的戰略,僅讓徐晃帶著他手中的一萬先驅營便可以拿下了。

區區濰水,怎能擋住太史慈的水陸百戰雄獅?

大軍西進時,艦隊也沿著渤海灣南海岸駛到了濰水入海口。

但是,法正的意思是能勸降的情況下還是不打的好。孔融天下名士,與其打到降,還不如勸降來得好一些。

畢竟,漢朝對士人名士還是很尊重的。

太史慈當然更不願意打了。孔北海仁名遠播呀!更重要的是孔融對他有恩。

太史慈自小就十分好學,十七歲便做了東萊太守的奏曹史,所謂奏曹史就是負責向,上報告當地情況的人。

當時地方上出了一件事,太守和刺史發生了矛盾,其中是非曲直也說不清,當時斷案大多對能夠先稟報的人有利。聽說刺史先派了人去上奏,太守恐怕落後,於是選了太史慈前去送奏章。

太史慈日夜兼程,抄小路到了洛陽。但他並沒有直接去,上奏,而是在洛陽驛站門口等候,等見到刺史派來的人之後才開始要求上奏。向驛站的人說明來意後,驛站的工作人員讓他們等候一下,自己先去通告一下。

在等候接見的時候,太史慈知道其中的利害,於是假裝不認識刺史那邊的官吏,前去問候說:“您也是來洛陽上奏的人嗎?”

對方道:“是呀。”

太史慈又問:“那您的奏章在哪裡?”

對方答道:“在車上啊。”

太史慈於是眼睛一轉,計上心來,便問道:“奏章可是給朝廷看的,你確定奏章題目署名都沒有問題嗎?要不拿來再檢查一下?”

對方一想也是,慎重一些更好,於是上車把奏章拿了過來給太史慈看看。沒想到太史慈早就藏了一把小刀在懷裡,拿過奏章就用刀戳壞了。

對方一看,大吃了一驚,高聲喊道:“有人毀壞我的奏章。”

太史慈連忙上前捂住對方的嘴,將對方帶到無人的地方,小聲跟他說:“如果你沒有把奏章拿給我看,我也不能把它弄壞,如果此事若是傳出去,恐怕你也脫不了干係。與其同罪,坐以待斃,不如咱們一起逃走,至少可以保下性命,也不必受什麼刑罰。”

對方聽此話,有些疑惑;“你為了太守毀壞了我的奏章,你已經成功了,怎麼還要和我一起逃亡?”

太史慈回道:“當初太守只是想讓我來看看你們的奏章是否是先上奏的,但我卻做得太過火,把奏章都給毀壞了,如果回去恐怕也會受到責罰,不如乾脆和你一起逃走。”

對方聽了也覺得有理,於是慌不擇路地和太史慈一起逃了出去。

等到離洛陽已遠,太史慈卻找機會與那人分道揚鑣,又偷偷回到了洛陽。像什麼也沒有發生一樣將奏章遞了上去。

而刺史得知此事後毫無辦法,雖然自己先派人去的,但還不得不眼睜睜地看著自己落後於太守一步,最後上級的判決對刺史很不利。太史慈雖因此事而被世人所知,但也和刺史結下了仇怨,為了怕被報復,太史慈逃到了遼東。

那一年,太史慈才十八歲。

後來,北海相孔融得知此事,對太史慈的機智聰慧讚不絕口,很是欣賞他,經常派人去照顧太史慈的母親,還送一些衣食禮物。

一直到太史慈投靠了劉琦,建功立業,回家接母親北上幷州時,孔融還親自相送。

孔母常念孔北海之恩,常常在太史慈耳邊教導他要知恩圖報。

太史慈於公於私都不願與孔融兵戎相見。這些事他對法正、徐晃講過。

三人在遠征東瀛的這兩年裡已經建立了深厚的情誼。

但軍令如山,為了主公的大業,為了大漢天下的太平,兵臨青州又是不可避免的。

大軍在下密城中駐紮,太史慈派人向都昌送去會晤函,以後輩之禮提出拜訪會晤。

孔融是孔學儒學的忠實擁躉,天地君親師、忠孝仁義這些詞被他天天掛在嘴邊。

政見不同其實不是他能左右的,他對於劉琦還是劉備得天下其實都沒有太大的反感,反正都是老劉家的天下。但他對太史慈的推崇卻依然如舊,不然東萊也不會有那麼多關於太史慈的傳說。

忠義的典範。

他很爽快地答應了太史慈的請求,邀請太史慈至都昌會面。絲毫沒有對太史慈有任何防備。

甚至拒絕了幕府提出的設下埋伏,以防太史慈突然發難的提議。

他認為太史慈是君子,心懷坦蕩,絕不會為小人之事。雖然各為其主,但開戰前的會晤,僅以老友對之。

太史慈也是對孔融的人品非常放心,或許是藝高人膽大,根本無視北海千軍罷了。

太史慈將軍權移交給徐晃,帶了百騎便渡濰水赴約。

法正要求隨太史慈同去,太史慈亦知論心機辯才,自己遠遠不能與法正相比,只好同意。

若真能勸降孔融,那就真的皆大歡喜了。

孔融真的是個書呆子,就那樣大開城門地把太史慈一行給迎了進去。

也得虧對面是太史慈,換個人說不定就要先奪城再談了。反正法正是肯定會。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多年不見,使君一何可好?”太史慈見到孔融,立刻下馬行晚輩之禮。

“哈哈哈哈……子義果然人中龍鳳,如今看來,真是威風凜凜啊!”孔融倒是很享受被尊重的感覺。

“使君繆,慈愧不敢當!”

“子義乃我青州兒郎楷模,當得!當得!我已備下酒宴,子義請!”驅外族,開疆闢土的英雄縱然亂世也是受世人推崇的。

“對了,慈有一人向使君引薦!”太史慈指向法正。

孔融疑惑:“哦?”

法正快步向前,亦行晚輩之禮:“末學後生扶風人法正法孝直拜見文舉公。”

孔融一緩神,似乎想起了什麼:“扶夫法家?不知可是‘玄德先生’那個法家?”

法正:“正是家祖!”

孔融:“原來是名門之後,來來來,裡面請!”

“使君請!”

“文舉公請!”

法正的祖父法真,乃東漢時期名士、學者,對於諸子百家經典以及讖緯之學都頗有造詣。以清高而著稱,有“玄德先生”的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