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鐵騎之虎嘯狼騎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四三章 金州羯鼓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一四三章 金州羯鼓

牛天賜聽到高贊的喊聲心中一驚,他急忙站起身迎了出去。高贊氣喘吁吁的跑進來,什麼話都不說就把邸報和太子的書信塞進牛天賜手中。

天賜接過來仔細一看,心中立時震盪不止。造反了,果然是造反了,而且是聲勢巨大如烈火燎原一般的趨勢。

在此之前,天賜接到了西門慶的絕密級的書信,在信中西門慶第一句話就是:“主公,你的預計怕是要成為現實了。”

“慶已經看出百姓有造反的苗頭,其原因皆是因為修築邊牆所致。主公遠東大勝的訊息已經傳遍天下,大燕軍民無不歡聲雷動。藉此大勝的時機,溫敬酒等人向陛下建議停止修築邊牆。但是李克之流執意勸諫陛下繼續完成邊牆的修建,陛下最終同意繼續修築邊牆。但以慶之見,修築邊牆實屬勞民傷財之舉,白白加重百姓負擔不說,也為貪官汙吏提供了壓榨百姓的途徑。慶和冀州、幽州、遼州、遼東刺史商議過,決定陽奉陰違。此四州之地是主公的根基所在,不可受到半點損傷。主公身在遠東還須小心,一是小心鳥盡弓藏,二是小心背後暗箭。為今之計慶有三個建議。其一是固守遠東,暫緩對戎部的清剿,並以此為藉口不離遠東。其二是如果陛下調集遠東兵馬平叛,主公先派出步軍然後要求坐鎮天狼都護府,堅守烏拉坎,並謀求節制四州的實權,此事慶已有安排。其三是主公應開始安排退路,就如慶和主公當年所議,如果百姓造反,陛下怕是要下定決心捨棄遠東了。到那時主公應借平叛之名速速率軍返回,佔據四州之地自保。另外,孝賢已到遼東開始佈置,請主公放心。”

西門慶的預計和牛天賜的預計不謀而合,三個建議也是切中要害,天賜已經命人開始佈置,蒼山府的要害部門已經開始向幽州搬遷。

但是牛天賜怎麼也沒想到,造反來的這麼快,規模這麼大,聲勢這麼駭人。天賜把邸報放在一邊,開啟太子龍興榮的書信,只見第一張紙上寫著大大的幾個字。

“大哥!百姓們造反了,我該怎麼辦?”

接下來龍興榮仔細的敘述了百姓造反的前後經過。

遠東大勝收復靖遠的的訊息傳回奉天之後,大燕上下舉國歡騰。這次勝利是從肅正帝龍延嗣即位之後,大燕針對戎部的首次大勝。一時間飛虎軍團的威名蓋過了北方軍團,牛天賜成了大燕軍民心目中正在崛起的新一代戰神。大燕禮部己經開始編纂牛候列傳了,老牛家上溯三代的先祖都名列史冊,這是在為牛天賜今後進一步高升做準備。藉著這次大勝的機會,溫敬酒、陳九齡等人向肅正帝建議停止修築邊牆。理由是如今遠東局勢日漸穩定,戎部苟延殘喘已經無力進犯,只需飛虎軍團大軍坐鎮遠東就可保我大燕無憂,此時再修築邊牆徒傷民力財力卻勞而無功,不修也罷。

其實肅正帝也有這個打算,那些徵調的流民屢屢鬧事,吵著要返回家鄉重操舊業,邊牆修築的工程拖拖拉拉,各地刺史陽奉陰違的大有人在,這主要是因為邊牆修築到哪個地段,那裡的州府就要承擔糧食物資的供應,流民不足還需要抽調本地的人力補充,這無形中加重了州府的負擔。再說大燕最大的敵人戎部,如今被飛虎軍團打得像老鼠一樣到處躲藏,這邊牆修好了有啥用啊。於是各地州府紛紛上書要求停止這項工程,而且不約而同的故意拖欠糧草物資的供應,這讓肅正帝很是頭疼。

肅正帝很想借這牛天賜大勝的機會把修築邊牆的工程停下來,但是李克一夥人卻拼了命的阻止肅正帝,這夥人的理由是凡事要居安思危,雖然戎部被打敗了,但是保不齊還有其他的國家和勢力覬覦大燕。比如南方的各國,比如西方的莽古爾國,一旦他們對大燕群起而攻,大燕如何應對。

這個理由似乎也很有道理,尤其是李克提到了莽古爾國,一下子就讓肅正帝的心懸了起來。莽古爾是大燕的友好鄰邦,其國力不次於大燕,是這片大陸上第二大強國。更讓肅正帝疑心的是莽古爾國王室和燕家有著說不清道不明的關係,和大燕皇族正根也就是燕王龍昌壽那一支的關係更為密切。經過李克這麼一渲染,肅正帝對莽古爾的疑心更重,於是不顧眾臣的反對,支援李克等人的意見,繼續修築邊牆。

聖旨一下各地反應尤為激烈,百姓們怨聲載道,埋怨肅正帝不知體恤百姓辛苦,加重百姓負擔,修這麼一道邊牆耗時耗力不說,還狗屁用處沒有。流民們更加不滿意,本來他們的家鄉已經穩定了,家裡有田有地的人誰不想回到家鄉過好日子。可是肅正帝一道旨意把這些人的期望全部打碎,積壓在心中許久的怨氣猛然爆發出來。他們消極怠工,和工程督監以及各級官吏之間的矛盾日益尖銳,再加上工程督檢大多是李克之流,他們貪腐成風,魚肉百姓成癮,哪管什麼百姓的心聲和死活,撈足撈夠才是他們所思所想。這就如同在一堆已經冒煙的乾柴上面再潑上一層油,就只差一顆火星了。

金州是溝通大燕和莽古爾國的要衝,也是一條繁忙的商路,從金州西出順著大路越過草原就能到達安西城,出了安西城就是莽古爾國。自古以來,這條商路就被稱作流淌著黃金的大路,這說明大燕和莽古爾之間的貿易往來十分頻繁,這條商路不知道造就了多少富甲天下的大商人,冷鋒四家之一的呼延家就是依靠這條商路起家的。

由於受到李克一夥的蠱惑,肅正帝把注意力轉向了西方,所以修築邊牆的重點就變成了金州。原設計一改再改,最後要求把金州打造成像鎮北城那樣的雄關鎖鑰之地。這實在是多此一舉,即便是要防備莽古爾,直接把安西城建成雄關要地就好了,也用不著把金州建成一座堡壘。金州離著安西城還有差不多有七八千裡地的距離,把金州建成一座堡壘到底是防誰呢。

肅正帝不管這些,反正也不用他幹活,一道旨意下去,大部分流民被派往金州。流民們本就不願意,這又被官府像趕牲口一樣趕往金州就更不願意了。他們一路連哭帶罵的來到金州,卻發現指定的居住地是房無一間,糧食乾脆一粒都沒有。這下子流民們的怒火終於爆發了,他們圍住工程督檢吵著要糧要房。督監被鬧的也發了怒,調來了軍隊想要震懾一下流民。沒想到的是這幫流民絲毫不怕軍隊,連踢帶打的和軍隊發生了衝突。地方府兵都是本地人,哪裡願意被流民欺負,那帶兵的都尉一怒之下下令鎮壓。只這一聲令下頃刻間人頭落地,挑頭鬧事的流民被砍了一百多,這才制止了流民們的騷亂,但也正因為這樣引發了一場席捲大燕全國的造反浪潮。

深夜,流民營地。流民中的兩個屯長吳勝、陳廣悄悄帶著幾個心腹湊到一起。

吳勝說:“如今的皇帝是個昏君,手下全是一幫奸佞之人。他們不顧百姓死活只知道欺壓百姓、謀取私利。我們這些人原本是有家有業的,可是現在呢,先有瘟疫害得我們家破人亡,後有昏君下令軍隊殺戮百姓,如今更讓我們有家不能回。我們留在這裡沒吃沒喝,沒有工具和物資,完不成邊牆修築按律當斬,我們現在一隻腳已經邁進了鬼門關了。反正早晚也是死,不如我們造反吧。留在這是死,起義幹一番大事也是死,同樣都是死,死的轟轟烈烈不好嗎?”

陳廣說:“自從昏君登基以來,大燕百姓倍受其苦,我聽說太子殿下還是不錯的。太子殿下屢次規勸昏君要愛惜百姓,可是昏君就是不聽,那昏君就只聽信李克一夥人的話。就連大燕軍神秦國公都被他們弄得多年不曾領兵,要是秦國公還在,也不至於出現這種情況。據說當年秦國公的夫人是生了一個兒子的,被那個昏君弄得不知所蹤。俗話說名不正則言不順,不如我們假稱自己是秦國公的兒子,傳檄天下百姓,我們是清君側、除奸佞,扶保太子登基如何?我想這樣向天下百姓發出起義的號召,應該會有很多人響應。”

吳勝完全贊成陳廣的主張。為了讓大夥兒相信他們,死心塌地的跟著他們起義,哥倆想出一個計策,他們拿了一塊白綢條,用硃砂在上面寫上“吳勝王“三個大字,把它塞進一條魚肚子裡。第二天督監的下人買了魚回去剖開魚肚子,發現了這塊綢子上面的字,下人立刻報告了督監。督監看了之後心中十分驚奇,他命人暗中仔細觀察吳勝。

接連幾天每到半夜時分,營地附近的一座破廟裡就燃起點點火光,先是夜貓子的叫聲響起,然後是一個很詭異的聲音在喊:“大秦興,吳勝王。”如此一來,大夥兒看到吳勝,都在背後點點戳戳地議論著這些奇怪的事,再加上吳勝平日待人和氣,所以大家就更加尊敬吳勝了。

有一天,督監喝醉了酒。陳廣故意跑去激怒督監,陳廣跟督監說:“反正也完成不了工程,乾脆還是讓大家散夥回家吧。”那督監果然大怒,拿起軍棍要責打陳廣,還拔出長刀來威嚇他。陳廣奪過長刀來順手殺了這個都監。而此時吳勝也趕上前去,把金州府都尉給殺了。

吳勝把大家們召集起來說:“我們都是父母所生,憑什麼就要受人欺壓,身為七尺男兒,不能白白去送死。就算是死也要死得有個名堂。聖人雲:王侯將相寧有種乎?這大燕不是一家一姓之天下,是所有大燕百姓的天下,如今上有昏君不仁,下有奸佞當道,百姓已無活路,我等今天就高舉義旗剷除昏君,殺光奸佞,還大燕百姓一個朗朗乾坤。清君側,除奸佞,保太子!”

大夥兒一齊高喊說:“清君側,除奸佞,保太子!”

吳勝叫弟兄們搭個臺,做了一面大旗。旗上寫了一個斗大的“秦”字。又拿督監和都尉的人頭對天起誓,並袒露右臂為標誌,表示要同心協力,推翻昏君。五萬流民公推吳勝、陳廣為首領,而此時陳廣當著大家的面宣稱吳勝其實就是秦國公燕承宇的兒子,真正的名字叫做燕勝。老燕家的名聲在大燕民間簡直就是金字招牌,當吳勝當著大家的面耍了一段盜版燕家槊法之後,秦王燕勝的稱呼就取代了吳勝這個名字。

五萬流民選出了兩萬青壯,而此時陳廣不知從哪裡弄來了不少的兵器盔甲和軍械,兩萬青壯穿戴整齊迅速攻佔了附近的大河鎮。附近的百姓們得知這支起義軍的訊息後,送來了大量糧食,青壯們爭相來投。起義軍的隊伍瞬間暴增,當起義軍攻克金州之後,燕勝召集金州父老商量,大家都說:“將軍替百姓伸張正義,驅逐昏君,剷除奸佞,扶保太子。這樣大的功勞,應該稱王。”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於是燕勝稱王,國號大秦。燕勝、陳廣發動起義以後,各地的流民紛紛殺了督監響應起義。沒有多久,起義的風暴席捲了大半個大燕。(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