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次元 > 極品至尊寶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百零九章 巧言善辯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一百零九章 巧言善辯

原來當年神山上人到少林寺求師,還只一十七歲。其時少林方丈靈門禪師和他接談之下,便覺他鋒芒太露,我慢貢高之氣極盛,器小易盈,不是傳法之人。但若讓他在寺中做個尋常僧侶,又必不能甘居人下,rì後定生事端,是以婉言相拒。神山由此恨恨而去,這才轉投清涼寺,剛滿三十歲便技蓋全寺,做了清涼寺的方丈。

神山上人天資穎悟,識見超卓,可算是武林中的奇才。只是清涼寺的武學淵源遠遜於少林,寺中所藏的拳經劍譜,內功秘要等等,不但為數有限,而且大部分粗疏簡陋,不是第一流的功夫。四十多年來他內功rì深,早已遠遠超過清涼寺前代武學典籍中的記載,但拳腳兵器上的功夫,終究有所不足,每當想起少林派的七十二項絕技,總不自禁又是豔羨,又是惱恨。

這一rì事有湊巧,他師弟神音引了一名天竺胡僧來到清涼寺,這胡僧便是哲羅星。

哲羅星倒確是佛門弟子,在天竺也算是武學中的一流高手。當年他與人動手,受了挫折,想起素聞東土少林寺乃天下武學之源,寺中七十二門絕技威震武林,便心生一計,派遣記心奇佳的師弟波羅星遠赴嵩山,以求經為名,企圖盜取少林絕技。不料波羅星的偷盜行徑被寺中高僧揭破,就此被扣留寺內不放,已有七年。哲羅星派遣弟子前往少林寺探問,也不得與波羅星相見,於是哲羅星親自東來,只盼能接回師弟,既然盜不成少林絕技,也只有罷手了。

哪知他途中遇見一位老僧,手持jīng鋼禪杖,不住向他打量。哲羅星以為中土凡是會武的僧人便是少林僧,一見之下,心中有氣,便喝令對方讓道,言詞甚是無禮。那老僧反唇相譏,二僧三言兩語便打了起來。

二僧打了半天,難分高低,竟生出惺惺相惜之情。哲羅星一問之下,才知這老僧乃是五臺山清涼寺方丈神山上人的師弟神音,並非少林僧人。這下哲羅星的心裡更是全無嫌隙,便將東來的原由說了一遍。神音一來好事,二來早對少林寺的威名遠揚心懷不忿,三來也想在這個新交的朋友面前顯顯威風,便將哲羅星帶到了清涼寺,請師兄神山上人為其做主。

神山心思縝密,暗忖玄慈方丈為人寬和,好端端的為何要扣留波羅星,其中必有重大緣由。當下好生款待哲羅星,不到半個月,便將哲羅星的心裡話套了出來,心知那波羅星去少林寺,志在盜經,如若剛將經書盜取之時便被發覺,少林寺也不過將經書奪回,不至於再加為難。現下既然將波羅星扣住不放,定是他不但盜得經書,而且已熟記於心。再說那番僧若是盜取的只是經論佛典,少林寺非但不會干預,反而會欣然相贈。之所以將他監留於寺,七年不放,定然是他所盜的並非佛經,而是武功秘籍!

神山一想到少林寺的武學秘籍,不由得心癢難搔,數rì籌思,打定了主意,要代哲羅星出頭,去少林寺將波羅星索來。只要波羅星到手,不愁他不吐露少林絕技的武學秘要。

神山唯恐勢單力薄,說不過理去,便將觀心大師等四位在武林中大有名望的高僧一併邀請,定要少林寺礙於佛門和武林中的清議,講理放人。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這其中緣由玄慈方丈雖然不知,但也斷然不會因為神山上人等高僧的輩分名望便就此放了波羅星。他和神山以理辯論,神山氣焰囂張,咄咄逼人;玄慈外和內剛,也是詞鋒漸利。

一個指摘天下傳言少林寺戒律森嚴,處事平正,豈知世上盡有名不符實之事。少林寺並非官府,何以擅自扣押外人,不許離去?這等殘兇霸道的行徑,豈能稱得上佛門善地?

另一個俱實相爭,有理有據,旁敲側擊直斥神山居心叵測,狂妄自大,心胸狹窄。兩大高僧各持己論,越說越僵。此後玄慈方丈叫人將波羅星帶出,那波羅星一見哲羅星登時淚如雨下,彷彿受了天大的冤屈。

師兄弟二人嘰裡咕嚕的用天竺話交談半晌,旁人也聽不懂他們說的是天竺哪裡的方言土語。兩個胡僧說罷,哲羅星堅稱師弟沒有盜取武功秘笈,當眾指責玄慈說謊。又說佛家經書,本是我天竺來的,達摩祖師更是天竺人,他遠渡東土,教你們武功,如今你們反而將天竺比丘關了起來,實屬忘恩負義。

眾僧心想這兄弟二人抵死不認盜取武學秘典,此時又並無贓物在身,實難逼他招供,不禁均感煩惱。波羅星巧言善辯,只說自己偷看的是佛經,玄慈方丈也是眉頭緊蹙,一時也難以與他辯駁。

正沒計較時,忽見黃影閃動,一僧越眾而出,呼的一拳向波羅星後心擊去。這一拳迅捷沉猛,凌厲之極,拳風所趨,對準了波羅星後心“至陽穴”要害。

這一下太過突然,似乎已難解救,卻見波羅星立即雙手反轉,左掌貼於“神道穴”,右掌貼於“筋縮穴”,掌心向外,內勁疾吐,雙掌掌力交織成一片屏障,剛好將至陽要穴護住,手法巧妙之極。

大雄寶殿上眾高手見他這一招使得絲絲入扣,倒像是發招者故意湊合上去,要他一顯身手一般,忍不住齊聲喝彩:“好掌法!”

波羅星雙掌之力將那人來拳擋住,那人立刻變拳為掌,斬向波羅星後頸。此時眾僧已看清偷襲者是一位四十餘歲的中年僧人,正是玄生大師。玄生變招奇速,這一掌勢疾力猛,波羅星避無可避。只見波羅星左指揮出,削向玄生掌緣。玄生若不收招,小指旁的“後豁穴”便會送到對方的指尖上去。其時波羅星將全身勁力聚於一指,立時便能廢了玄生的手掌,這一指看似平平無奇,但所取部位之準,力道之凝,均是非同凡俗,又有人叫道:“好指法!”

玄生立即收掌,須臾不停,瞬間連出七拳。這七拳分擊波羅星額、顎、頸、肩、臂、胸、背七處要害,快得難以形容。波羅星無法閃避,也是連出七拳,但聽得砰砰之聲連響七下,每一拳都和玄生的七拳相撞,分毫不差。他在這電光火石的剎那之間,居然每一拳都剛好撞在對方的拳頭之上,角度方位均是一般無二,若非事先練熟了,憑你武功再高,那也是絕無可能之事。

七拳一出,波羅星陡然想起一事,一聲驚呼,向後躍開。玄生大師也不追擊,緩緩退開三步,向玄慈和神山合十行禮,說道:“小僧無禮,恕罪則個。”

玄慈方丈面帶微笑,神山上人卻是一臉怒容。玄慈向觀心、道清、覺賢、融智四僧說道:“還請四位師兄主持公道。”一時間大殿之中,肅靜無聲。

玄生和波羅星攻守三招,在殿內僧眾看來那是jīng妙無比,不過在小寶看來卻並不如何了不起。只見觀心大師咳嗽一聲,說道:“三位意下如何?”

道清大師道:“適才波羅星師兄所使三招,第一招似乎是《般若掌法》中的‘天衣無縫’;第二招似乎是《摩訶指法》中的‘以逸待勞’;第三招似乎是《大金剛拳》中的‘七星聚會’!”

玄生突然出手偷襲,事先盤算已定,所使招數和攻擊的部位逼得波羅星不得不以般若掌、摩訶指、大金剛拳中的三招拆解。本來事已至此,大家有目共睹,波羅星再難狡辯,不料神山上人強詞奪理,反說這三項絕技本是達摩祖師所傳,是天竺武技,波羅星會這三種武功自然不足為奇。

神山自以為機變絕倫,哪知玄慈方丈緩緩說道:“本寺佛法與武功皆是傳自達摩祖師,那是一點不假。來於天竺,還於天竺,原也合情合理。倘若波羅星師兄明言相求,本寺原可將達摩祖師所遺下的武經恭錄以贈,但這‘般若掌法’創於本寺第八代方丈元元大師;‘摩訶指法’是一位在本寺掛單四十年的七指頭陀所創。那‘大金剛拳’則是本寺第十一代通字輩的六位高僧,窮三十六年之功,共同鑽研而成。此三門絕技全系中土武功,與天竺以意御勁,以勁發力的功夫截然不同。諸位師兄都是武學高人,其中差別一見便知。”

除神山之外,其餘四位高僧均覺有理,神山上人卻依仗自身聰明穎悟,武學見識高超,只見到波羅星和玄生對了一掌,便瞧出那招“天衣無縫”的jīng義所在,當下侃侃而談,硬說哲羅星在他清涼寺內與其討論天竺中土武功異同之時,便曾提到過這三種武功的招數變化。

少林眾高僧雖明知神山上人這是欺人之談,但也暗自佩服此人天分之高,眼光之利,當真世所罕見。玄慈方丈微一沉吟,便教玄生大師去“藏經閣”將這三項絕技的原本取來,交由神山等人觀看。三部經書紙質黃中發黑,年代久遠,各自敘明創功的經歷,絕無可能臨時作偽。

觀心等四僧只是隨意看了看序文,得其明證便罷,並未乘機窺探經文。但那神山卻是認真之極,將三部武經一頁頁的慢慢翻閱,顯然是在專心尋找其中的破綻疑竇,要拿來反駁玄慈。他神sè木然,無憂無喜,觀看良久,隨即閉目冥想,一言不發。眾僧見他莫測高深,不便催促,盡皆耐心等待。

又過了好一會兒,神山上人終於張開了眼睛,先向哲羅星說了一大串梵文,跟著翻成華語,說的竟是《般若掌法》的內功要義口訣,少林眾高僧聽了登時面面相覷,無不失sè。

跟著神山又嘰裡咕嚕說了一大堆梵文,如法泡製翻成華語,又講了一篇般若掌的心法jīng義。此時哲羅星已知神山用意,隨聲附和,喜不自勝。神山上人滔滔不絕,又將摩訶指與大金剛拳的秘訣相繼說了出來,一口咬定這些心法jīng義都是哲羅星在清涼寺與他論武講道之時曾經提到過的。

玄慈及少林眾高僧明知神山是現學現賣,但聽他所背誦的內容雖非一字不差,卻也大致無誤,全都臉sè大變。萬沒想到此人居然有此等奇才,適才默默翻閱一遍,便將三種武學的要旨暗記於心,而且又jīng通梵文,先將經文譯成梵語,再依華語背誦,如此一來,不但將波羅星偷閱經書的罪名洗刷的乾乾淨淨,反而元元大師、七指頭陀等少林前輩高僧成了抄襲篡竊,欺世盜名之徒。

玄慈方丈一時間無可辯解,心中氣惱之極,想不出應對之策。便在此刻,玄生又一次越眾而出,直言向哲羅星討教這三門武功的高招。這法子甚是簡捷,只需哲羅星一出手,真偽便即立判。誰知哲羅星神sè雖顯尷尬,卻辯道:“天竺武功,著名的約有三百六十門,小僧雖然約略知其大要,卻不能每一門盡皆jīng通。據聞少林武功有七十二項絕技,請問師兄,是不是七十二門絕技樣樣jīng通?倘若小僧隨便請師兄施展其中三門絕學,師兄是否都能施展得出?”

這胡僧機變甚快,此言一出,反倒令玄生怔住了。少林絕技數百年來大半高僧所會者最多不過其中五六門而已,只有極少數天縱其才者方可身兼**門,乃至十門以上的絕技,斷無可能門門jīng通。玄生大師所學甚博,但於七十二項絕技中也不過jīng擅六門,如何能夠應對?

哲羅星的反駁雖是信口胡吹法螺,但確是無可辯駁。

忽聽外面一個清朗的聲音遠遠傳來:“天竺大德,中土高僧,相聚少林,講論武功,實乃盛事。小僧能否有緣做個不速之客,在旁恭聆雙方高見嗎?”來人一字一句,清清楚楚的送入各人耳中,聲音來自山門之外,入耳如此清晰,卻又中正平和,並不震人耳鼓,說話者內功之高之純,可想而知。

玄慈微微一怔,暗運內力說道:“既是佛門同道,便請光臨。玄石、玄鳴二位師弟,請代我迎接嘉賓。”

二僧躬身應是,剛要轉身出殿,門外那人已道:“迎接是不敢當的,今rì得會高賢,實是不勝之喜。”他每說一句,聲音便近了數丈,剛說完最後兩個字,只見大殿門口現出一位寶相莊嚴的中年僧人,雙手合十,面露微笑,說道:“吐蕃國山僧鳩摩智,參見少林方丈。”

眾僧見他如此身手,已是驚異之極;又聽他自報名號,竟是吐蕃國師大輪明王,無不肅容。只有小寶眼神一亮,暗自冷笑道:“哼哼,老子等的就是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