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言情 > 秦帝子嬰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二百九十一章 匈奴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二百九十一章 匈奴

“匈奴,其祖先為夏后氏之後裔,先為北戎小族,近百年方興之大矣。

後三晉以北林胡、婁煩二大族為匈奴所破,歷匈奴單于屢屢南侵中原地,攻城滅地擄掠糧草,女子則擄之為奴,男丁則就地屠戮。

先趙武靈王以胡服騎射壯趙之軍力,北御諸戎;後趙將李牧於北地三郡與之決戰,一舉展滅匈奴十萬眾,後十年匈奴北遁塞北,不敢踏足中原。

趙國歸降,匈奴趁我大秦無暇北顧之際,重回河套攻佔雲中,如今已南渡大河佔領整個河南地。

據我大秦密探前報,如今草原匈奴單于為頭曼單于,麾下有控弦之士二十餘萬。”

簡要介紹完匈奴人的歷史和勢力,李斯頓了頓繼續說道:“北地蠻人,寡恩而毫無廉恥。

其人青壯著衣溫暖而食肥美,年老者僅得食餘充飢,父死以母為妻,兄死弟妻兄嫂。

此毫無仁義廉恥之族,實不應存於世。”

雖然在座的朝中大臣都知道匈奴的存在,然而在如今這個資訊流通極為閉塞的時代,這些人對匈奴的風俗實在知之甚少。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李斯一解釋,立時重新整理了這幫大臣的三觀。

竟然還有這麼玩的,父親死了竟然連自己的母親都不放過,如此毫無禮儀道德之人與禽獸何異。

雖然大秦崇尚法度,然而八百年周禮的影響在國人心中早已根深蒂固。

一聽竟然有如此禽獸之國,頓時朝堂上更是喊打一片,就像李斯最後總結的“此毫無仁義廉恥之族,實不應存於世。”

統一了思想接下來便是誰去打怎麼打的問題。

不同於秦之後的漢代,大秦如今的田賦可以說是可以說極為的繁重,不僅需要繳納高額的田賦,而且還需要繳納人頭稅等各項稅負。

等各項稅收繳納完畢,哪怕是豐年留下的也僅僅能夠飽腹而已。

若是遇上荒年,則需要求田野裡尋一些野菜野果補充進食物裡。

如此的好處顯而易見,可以在最短的時間內為國家籌集其大量的糧草,支撐著大秦這個戰爭機器進行一場又一場的戰爭。

天下一統之後,秦朝百姓的日子並沒有好過多少,而是依然承受著繁重的負擔,供養著整個大秦的貴族階級和南征百越的數十萬大軍。

若是兩面用兵,恐怕百姓的負擔將更加繁重。

對於這些始皇帝等人倒是沒有過多的在意,糧草不夠從老百姓手中拿就是,那些雜草一般的賤民總會自己找到活路。

擺在始皇帝面前的最大問題是派誰去北擊匈奴!

於前世不同的是,有子嬰在蒙恬這個北擊匈奴的戰將在統一戰爭中獲的軍功並不耀眼,只能說是一般。

然而和前世一樣的是,王翦、楊端和、蒙武等老將都已經年老不可大用。

再加上前番自己一意孤行,任命屠睢進攻百越之地,戰果……若不是涉及到帝王的顏面問題,屠睢早就應當被撤回問罪了。

一時間嬴政也沒有合適的人選勝任此任。

當然合適的人也不是沒有。

“長安君以為北伐匈奴當以何人為帥?”良久,始皇帝的目光聚焦到了子嬰的身上。

說是詢問,其實心中早已經有了決議。

如今的朝堂,重獲信任的子嬰確實比蒙恬更適合北征。

“臣願為陛下分憂!”子嬰聽到始皇帝問詢,自然清楚始皇帝意思,當下便出列恭聲回應道。

“好好好好……長安君不愧為我大秦之柱石,此番北伐卿有何所需儘管提來。”

王翦歸老之後,子嬰堪稱大秦軍方第一人,在知曉子嬰對六國餘孽威懾力之後,嬴政這才真正的把子嬰看做王翦一般的秦之柱石。

歷史上北伐匈奴應是蒙恬,不應是自己。然而子嬰知道隨著的到來,大秦的歷史已經慢慢的發生了變化。

“臣向皇帝請一人相助,請一軍相隨,請一物相往。”

“講!”嬴政大手一揮豪爽的應道。

“臣請蒙恬將軍為副將隨臣一同出征,臣請大秦鐵騎一同出征,臣請多集戰車同往。”子嬰思索了一番說道。

蒙恬此人乃是老將蒙武之子,家學淵源。若是子嬰不往,嬴政都曾計劃過讓蒙恬帶軍出征。

第二點也可以理解,草原之上匈奴人來如影去如風,帶上騎兵也正常。

可是第三點就讓嬴政有些不解了。

戰車秦國不是沒有,可是早已經用的不多,在一統六國的戰爭中戰車也沒有多少顯露的攻擊。

最多的是配合步兵、騎兵作為進攻的補充而已。

機動性不強的戰車早已經在戰場上邊緣化。

然而子嬰確是知道,以秦軍此時的軍力對付匈奴非戰車不可。

雖然秦軍也有騎兵然而亦是數量是僅有兩萬餘,二是在素質上也很難與以馬背為家的匈奴人相比。

若是步兵在茫茫草原上與匈奴人遇上,沒有戰車阻攔匈奴的戰馬,一個衝鋒恐怕就會七零八散。

雖然不明白子嬰為何提此要求必須要帶戰車,不過嬴政明白自己的長處不在於軍事,對於出征將領的要求他能滿足的一直是儘量滿足。

“允之!”始皇帝回應道:“著令長安君為主帥,蒙恬為副帥,統步卒五萬,騎兵兩萬,車兵三萬,即日北擊匈奴!”

……

嬴政的性格一向是容不得拖沓,等治粟內史備齊北征的糧草,恐怕就是子嬰的出征之日了。

長安君府中,司馬菁菁等三女忙忙碌碌的為子嬰收拾這出征的衣物和一些常備物品。

雖貴為君婦,然而在這一刻她們和尋常人家送自己丈夫上戰場的婦人別無二致。

常言道三個女人一臺戲,此刻子嬰更是體會了這句話的威力,三人湊在一起半上午的時間已經給子嬰收拾了整整七口大箱子。

恨不得把子嬰平日裡用過的東西全給子嬰裝上。

“我聽聞匈奴人飲人血,是人肉,君上萬萬小心……”

“這口箱子裡裝的是兩件狐裘,塞上風寒君上一定不要忘記……”

“打完匈奴一定要早早回返……”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