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言情 > 秦帝子嬰最新章節列表 > 第四百九十章 盟書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四百九十章 盟書

子嬰此刻所說的話語正是後人對項羽的評價,歷史上項羽雖然能夠與士卒將領們共苦,然而卻不能與之同甘,導致後期各路諸侯紛紛背叛項羽而歸順到了劉邦的麾下。

若是當時僅僅靠劉邦一家的實力,對付項羽還差點火候。

子嬰說完,眾臣雖然不知道子嬰是緣何對項羽的性情瞭解得這麼清楚,但是對項羽的懼怕也是少了許多。

陛下說他不足為懼,那就肯定已經有了對付他的計策。

“胡車。”解釋完,子嬰衝著朝堂叫出了一人的名字。

“臣在!”這名喚作胡車的文臣立時一臉喜色的站了出來,能夠在新皇登基伊始為新皇所注意,那對自己以後的前途可以說大為有利。

子嬰單獨將其喚出自然不是為了委以重任,而是子嬰發現方才擠兌司馬欣時這孩子叫的最歡。

“胡卿既然對項羽嗤之以鼻,想必定有良策破之,朕任你為前軍校尉之職,隨司馬欣將軍去往棘原吧。”

子嬰剛一說完,這名喚做胡車的大臣立時如喪考妣。

讓他在後方動動嘴皮子,他自然是戰鬥力極強,誰都敢懟,然而若是真的讓他上前線去拼殺,他頓時萎了。

那可不是鬧著玩的,一不小心真會丟性命的!

“陛下饒命,陛下饒命!”胡車立時俯身於地求饒道。

然而子嬰卻是對他的求饒之聲視若無睹,衝著司馬欣說道:“朕與你五萬精兵,火速馳援棘原。”

“謝陛下!”

“傳詔九原,令李信統軍五萬,南下馳援棘原。”九原指的是蒙恬所統帥的北地秦軍,因駐紮在九原城,故而簡稱為九原。

北地秦軍應該有十餘萬人,然而子嬰卻不敢令其全部南下,歷史上北地秦軍南下之後,匈奴趁機又重新佔據了河套平原以及黃河以南的部分區域。

雖然匈奴已經在子嬰的打擊中元氣大傷,然而卻也不得不防。

“諾!”子嬰吩咐完,立時有立在一側的宦官應道。

然而對於這條命令,大將軍馮劫卻有些不確定。

“陛下,蒙恬將軍那邊數年來一向不聽調動,臣恐……”馮劫雖然並沒有說出自己的擔心,然而朝堂上所有的人卻也知道他的顧慮。

關東糜爛,之前二世皇帝不是沒有想要徵調北地秦軍南下的打算,然而無論是給蒙恬許下多麼高官厚祿,蒙恬只是牢牢佔據著九原郡以種種理由推脫不肯南下。

如今子嬰直接命令他派軍南下,一點許諾都沒有,萬一要是蒙恬擁兵自重不聽調遣,那對子嬰的威望無疑是一個不小的打擊。

“儘管傳令便是。”對於蒙恬是不是會聽從自己的調令,子嬰倒是沒有多少的疑惑。

……

兩日後,司馬欣便帶領著五萬修整完畢的秦軍東出函谷關。向著棘原撲去。

半月後,接到命令的九原秦軍,依令以李信為將,出九原,經雲中、雁門向著棘原殺去。

雖然僅僅補充了十萬人,然而這十萬人卻與章邯手下的那些軍隊不可同日而語。

這十萬人都是秦國當年征戰天下的鐵血之師。

特別是南越秦軍,更是手握著在這個時代堪比神兵的剛劍。

雖然秦軍總人數與諸侯聯軍相比依然處於下風,聯軍方面還有項羽這樣的人形兵器存在。

然而在章邯李信的帶領下,秦軍卻是把諸侯聯軍的牢牢地擋在了棘原,項羽軍未能西進函谷關。

與此同時,另一支足有五萬眾的秦軍,卻悄悄地從咸陽來到了入關的另一條通道武關,而率領著一支秦軍的竟然是三世皇帝——子嬰。

與項羽相比,在子嬰的眼中還是劉邦這個無賴的危險性更高一些。

項羽只要取得一定的成績,捨不得封賞部下的他慢慢的就會眾叛親離,而且這孩子性格上的缺陷也不少,正面弄不死使些計謀也好操作。

然而劉邦這無賴實在是屬於滾刀肉的,油鹽不進不說而且抗擊打能力極強,只要打不死肯定會春風吹又生,而且從諫如流只要是好的建議肯定會聽從。

思來想去子嬰還是計劃先想辦法把劉邦這個危險分子弄死比較妥當。

來到武關之後,子嬰立即派人去往南陽郡探查了下戰事的進展情況。

不得不說,因為子嬰離開南陽之時為了守住南陽郡所留下的五萬秦軍給劉邦造成了極大的麻煩。

歷史上原本劉邦準備繞過宛城(南陽郡城)直接攻打武關,然而在張良的建議下,為了後路的安全集中全力攻打宛城,南陽郡守呂齮在劉邦的強攻之下直接帶領著南陽郡投降了劉邦。

如今和歷史上一樣,劉邦在張良的建議下正在猛攻宛城,然而因為城中有著子嬰留下的五萬南越秦軍的緣故,呂齮無論如何是不敢隨意投降劉邦。

而且因為如今宛城防守力量強大,劉邦在宛城已經搶攻了數日沒有絲毫的進展。

而子嬰的計劃便是引誘劉邦按照他原先的想法繞過宛城,直攻進攻武關。

有“秦關百二(以二敵百)”之稱的武關,在大軍的防守下,劉邦恐怕就是人數再多幾倍也難以攻破,而且武關之前的山路也不是那麼好走的,最窄處如吊橋嶺甚至“上山一道,不容並騎”。

在如此窄的山路上,前面被武關擋住後面再有追兵在狹窄處一堵,那酸爽……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宛城城外,一連數日的強攻令劉邦所屬損失慘重,然而宛城卻依然固若金湯,按這個程度下去若是城內糧草充足,撐上一年半載的不是難事。

雖然攻下宛城可能會耽擱進入關中的時間,然而與後路被抄相比,張良還是極力勸誡劉邦先下宛城,再攻武關。

畢竟宛城力量越強,被抄後路的話後果就越嚴重。

然而就在此時,一條來自關中的情報準確說是盟書,由兩名穿著普通百姓衣物的秦軍士卒由關中帶來。

眾所周知因為關中地理特性,關中地區相較中原地區相對封閉,與外界的溝通渠道基本上就是透過武關、函谷關、蕭關、大散關這“秦之四塞”來進行。

舍此之外基本上全部都是山高林密的山嶺,常人根本難以通行。

所以說如今關中是何形式,不管是劉邦還是項羽都是一無所知。

而這兩人便自稱是從這荒無人煙的山嶺中穿越過來的,出發時尚是一隊十人,然而其餘的人要不葬身在了山中猛獸之口,要不已經墜落懸崖摔了個粉身碎骨。

而這份盟書的來源赫然是秦庭的掌權者——趙高。(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