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都市 > 激盪1980最新章節列表 > 第048章 特區房地產開發(中)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048章 特區房地產開發(中)

“李經理,你剛才也說了,特區現在給出的政策很優厚,土地款可以緩繳,一開工又能賣樓花,資金壓力其實很小。那麼你們幹嘛不自己幹,而非要找香港老闆來投資呢?”周陽一臉好奇的問了一個問題。

“國家在臨近香港的地方劃出一片區域成立經濟特區,為的是建立一個對外開放與交流的視窗,吸收國外的資金和先進經驗。

咱們內地長期以來實行的政策,是由國家來大包大攬,非常缺乏市場化的經驗。比如咱們國內現在還都是福利分房,沒有建設和銷售商品房的先例,所以需要向香港學習。

我們當然也希望能夠引進大型地產公司來投資,但人家看不上我們,根本不肯過來,我們又有什麼辦法。”李明德說到這裡,不由得搖了搖頭。

從佘口工業區成立,再到後來的深海經濟特區成立,內地方面在過去這一年多時間中,從香港邀請過來參觀考察的大老闆不下10批。

但真正同意在深海特區投資的港商卻寥寥無幾,那些香港有名的華資地產大鱷,來特區的時候都笑容滿面的各種誇讚,而等回香港後就再也沒有了下文。

“一邊學習一邊積累經驗、完善法律法規,這個思路完全正確。我們每一次都應該在以往的經驗教訓基礎上尋求進步,不能一遍又一遍的交相同的學費。”周陽點頭表示贊同。

就在兩人說話間,店家把他們點的兩杯奶茶端了上來,周陽於是請李明德先嘗一嘗,香港特有的絲襪奶茶。

“就拿茶來說吧,這種神奇的東方樹葉,在唐宋時期透過海上絲綢之路,傳到南洋和阿拉伯地區,後來又在大航海時代由荷蘭人帶到歐洲。

在十七世紀末的時候,歐洲人飲茶已蔚然成風。其中英國人變成了全世界最愛喝茶的民族之一,人均茶葉消費量比中國這個原產國還要高許多。

英國的下午茶看上去和國內的紅茶有點像,但它是可以加糖、加奶飲用的。而這個特點其實和印度有很大的關係,因為根據相關的資料記載,全世界最早飲用奶茶的是喜瑪拉雅山兩側的原居民。

英國殖民者征服了印度之後,把喜馬拉雅山脈南側,阿薩姆邦等地飲用奶茶的習慣帶回了歐洲。

但最初的印度奶茶最初沒有茶的,而是新增了肉桂、丁香、姜、胡椒等辛辣的香料。後來在明末清初時期,英國殖民者把國內的茶樹種引栽到阿薩姆、斯里蘭卡等地。

牛奶和茶葉逐漸開始碰撞,形成了現代奶茶的雛形。而香港作為英國殖民地,社會流行趨勢自然也跟著英國皇室和貴族的喜好來轉。

於是流行在倫敦的皇室奶茶、伯爵奶茶、花果茶等高貴典雅的下午茶,很快就在香港上流階層中瀰漫開來。

在英式下午茶風靡香港之後,又經過林木河這樣的市井小販進行本地化的改良,最後創造出了絲襪奶茶這樣的港式平民奶茶。”

周陽指著桌上的兩杯絲襪奶茶,把它的前世今生都詳細介紹了一遍。

“聽周先生這麼一說,才知道普通的奶茶,其實也不普通。”李明德略帶驚歎的說道。

“我很贊同李經理你之前說的一句話,人越窮越膽大。為什麼我們在大航海時代,不但沒有跟上西方世界的步伐,反而國力日漸衰弱?

我個人認為很大一個原因就在於,天朝上國,物產豐盈。龐大的陸地國土,讓我們失去了開拓海洋的動力。

而當時的歐洲恰好相反,不但小國林立、戰亂不斷,還有強大的宗教勢力在上面剝削,使得王室、貴族們願意資助探險家出海冒險,以謀取更大的利益。

國與國的競爭,就如同逆水行舟,不進則退。而具體到特區政府和特區房地產開發公司,也是同樣的道理,沒有誰可以在功勞簿上躺一輩子。

東湖麗苑雖然還在緊張建設中,但前期銷售的巨大成功,已經表明了在特區開發商品房是完全可行的。

那麼特區房地產公司就應該在此基礎上更進一步,繼續再找像劉天就這樣的小商人去合作,除了讓對方大把賺錢之外,對特區的發展已經沒有太大意義。”

周陽又丟擲了一個很尖銳的觀點,而坐在他對面的李明德,也不由陷入了思索。不過周陽沒給對方太長思考的時間,而是馬不停蹄的繼續用犀利的話語進行轟炸。

“我自認為不是一個經商奇才,但過去這半年時間,在紐約和香港的些許投資,也至少已經賺了幾百萬港幣。

我個人認為許多時候,利潤未必是排在第一位的。反倒是在追求利潤的同時,把風險儘可能的從自己頭上轉移出去,顯得更加重要!

聽李經理你剛才的介紹,特區房地產開發公司在與劉天就的合作中,顯然也吸取到了一些教訓。比如在和港商合作開發專案時,必須設立專門的資金賬戶,對現金流進行監管。

但是你們現在的新做法是直接賣地,而不再是用土地入股。這樣一來難道香港老闆還會願意,讓自己公司的賬目被你們監管嗎?

但賣樓花其實是一種寅吃卯糧的危險做法。以界河對岸的香港地產業為例,樓市的漲落是存在明顯迴圈週期的。

現在這一個週期始於1975年,而上一個完整的週期,則是1968年到1974年。

受到熱錢流入、股市急升和新市鎮開發等眾多利好因素的刺激,香港樓市從六十年代末開始,進入了繁榮興旺的上升期。

只可惜好景不長,從1973年至1974年間,又連續受到股市崩潰、以及第一次石油危機的衝擊,這讓原本炙熱的香港房地產市場迅速陷入蕭條。

當時一大批盲目擴張的地產公司,因為資金鏈斷裂而破產,在香港各個區都留下了不少爛尾樓盤。港府當局至少是本地政府,無論是監管還是介入,處置起來相對容易。

而特區政府就未必了,投資商是在香港收的賣樓花資金,這些錢根本沒有流入內地。一旦對方存有惡意,直接捲款離開香港,你們又能拿他怎麼辦?

你覺得到時候交了錢卻拿不到房子的香港買房者,是會去找港府當局的麻煩,還是會來特區要說法?

一旦出現這種後果,對剛剛誕生的特區來說,簡直就是一場巨大的政治災難!”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當周陽說到這裡時,李明德已經臉色蒼白,背後全是冷汗。

“那麼香港方面又是如何來處理爛尾樓的問題?”李明德過了好一會兒,才慢慢冷靜下來,總算問了一個關鍵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