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次元 > 穿越知否混日子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百六十一章 正旦大朝會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一百六十一章 正旦大朝會

除夕的時候下了一場雪,這場雪從除夕之夜一直持續到正月初一,既是去年的最後一場雪,又是今年的第一場雪,又是開封多年少見的大雪,天還沒亮,盛長槐瞧著外邊的銀裝素裹, 心情也是十分的暢快。

瑞雪兆豐年,新帝登基,這第一個春節老天爺就如此賞臉,侯府內的下人也是喜氣洋洋的,不光是因為大娘子昨夜宣佈正月的月錢雙倍發放。

經過去年的宮變,去年一整年整個汴京風聲鶴唳,即便是官家下旨與平民百姓無關,但任誰今天聽到某某伯爵全家被發配便將,誰誰家的誰誰又被貶官去職, 再加上邊疆烽火不斷,大宋最大的敵人北遼在前線和河北軍對峙,險些又開啟國戰。

這樣的訊息不斷的傳來,就算是蜀縣侯府這樣的新貴,完全不可能被逆王牽連的人家,總歸過的還是有些壓抑,盛家老太太是個什麼人,見多識廣,汴京家家都夾著尾巴做人,就盛家今天一個喜事,明天一個喜事的,家裡的人在不知道遮掩,不知道會得罪多少人,更何況,去年遭殃的文官不少,誰知道哪天風頭一變, 人家又官復原職了, 咱們不能雪中送炭, 最起碼也不要讓人生出不必要的討厭。

盛長槐也能理解祖母的心思,什麼時候都一樣,和地位學識無關,倒黴的人看到別人走運,心裡終歸會有些不舒服,自己家關起門樂呵沒關係,在外邊趾高氣昂就有些故意顯擺了,人越是低谷的時候,越是敏感,盛家慶祝與他沒關係,但被人屢屢看到,就會覺得盛家是故意的,無緣無故的又得罪了什麼人。

今日不同,前些天最後一次朝會,官家下旨,與民同樂,再加上這樣一場罕見的大雪, 瑞雪兆豐年,來年必定是個好年份, 各種理由加起來,由不得人不高樂一下,更難得的是主家都是與人和善的性子,昨夜除了守夜的,只要不喝醉,都有機會嘗上一點家裡自釀的西鳳酒,要知道,西鳳酒一推向市場就供不應求,汴京各大酒樓求購,但侯府的酒坊連樊樓都滿足不了,哪有對外賣的,現在這西鳳酒,可算是達官貴人的專享了。

“治平元年的第一場雪,比以往時候來的更早一些。”

盛長槐一邊哼著前世刀郎的成名之作,一邊張開雙手,看著親自給自己打扮著裝的大娘子,經過一個月的滋潤,自家這大娘子更添了幾分嫵媚,情不自禁的在張大娘子臉上摸了一把,惹得張大娘子一陣秀怒,撤開雙手,羞罵了一句。

“穿衣服還這麼不老實,我不管了,曉蝶,你和茉莉芙蓉伺候你們家侯爺吧,穿個衣服還在這動手動腳,你這朝服倒是簡單,把我的衣服弄亂了,到時候不是丟的還不是你的人。”

張大娘子說的不錯,今日乃是正旦朝會,盛長槐作為侯爵,自然是有資格參加的,也是必須參加的,就算他參加朝會就是個打醬油的,但這可是地位的象徵,只要在京裡,有資格參加的朝會的,其他的可以不去,這一次朝會必須去。

不僅如此,像盛長槐這樣新晉得寵的,禮部會派專人通知必須參加,即便是有些年紀大上不了朝的勳貴,也會叫家裡的繼承人代替自己參加。

而張大娘子作為蜀縣侯府的侯爵夫人,雖然僅僅是個三等淑人的誥命,也如同一等國夫人和二等郡夫人一樣,收到了內官親自傳話,今日太后和皇后在宮裡設宴,招待官眷,張大娘子因太后愛屋及烏,特別讓內官叮囑宴後入慈寧宮覲見,這可是重臣家眷才有的禮遇,比如諸相之妻,掌握重權的國侯夫人,以及和太后皇后親近的皇親國戚。

張大娘子這還得第一次以當家主母的身份進宮,不像以前是跟著自家母親,姑娘家的身份也僅僅是在後宮吃頓飯,到時候肯定是會碰見汴京最有臉面的一群婦人,自然不能在著裝打扮上馬虎了,女子誥命服侍別不比男子的朝服,各種裝飾點綴可太多了,那些人都是眼尖的,一旦有什麼不妥的,第二天就會傳遍整個京城,這在往年可都是有過例子的。

正如同盛明蘭當年說的笑話,內宅女子的爭鬥,可不比朝中百官爾虞我詐差多少,三個女人一臺戲,那可還是在自己家,今天可是在外邊,相當於兩國之間外交上的爭風。

莊曉蝶還好,知道自己的身份,不好在人前和盛長槐打情罵俏,這也是她做人的原則,一直以但年她的主母衛小娘為表率,在人前人後一直表現的很淡漠。

芙蓉和茉莉一個月時間也和盛長槐相處的熟了,知道自家侯爺平時比較好說話,笑著一邊給盛長槐整理衣服,一邊問道。

“侯爺這唱的是什麼啊,還怪好聽的,一聽就是現編的,這種調子還是第一次聽見。”

盛長槐哈哈一笑,並未解釋,今天他看到大雪,突然間就想起這個他前世小的時候聽的那首火遍大江南北的老歌,把開頭改了一下就哼了出來。

治平元年,這是新帝的年號,去年先帝去世,按照慣例是要沿用先帝年號的,但是新朝新氣象,新帝登基,肯定是要啟用新年號,治平,寓意治國平天下,韓大相公不愧是短短時間就能得到官家信任的舊臣,他給的這個建議,果然抓住了官家的瘙癢之處,一經提出,很快就被官家拍板定下來,甚至連後面幾個聽都沒聽。

-------------------------------------

盛長槐正在和自家岳丈大人在宮門外請教,他還是第一次參加這種正旦朝會,不知道自己該站在哪裡,以前倒是參加過兩次,都是接受封賞,並非直接進殿,而是在偏殿等候,待封賞之後,便有小內官帶著他去該去的地方。

英國公也有些犯難,按道理盛長槐是勳貴,理應站在勳貴群體中,跟著東平侯也就是了,盛長槐如今的品級也不低,有個從三品的散官,有資格穿著紫色朝服,跟著東平侯這樣的重臣站在一塊也不顯眼。

但盛長槐乃是太子洗馬,這算是文官,他們那邊多是武職,但如果站到文官那邊,盛長槐站在三品以上文官裡面就有些顯眼了,他沒什麼正經職官,文官中紫袍者可是沒幾個,有些太過於顯眼,盛長槐要是有四五品的職官倒也罷了,但現在這個太子洗馬,在大宋形容虛設,不過就是個領俸祿的官職罷了。

東平侯哈哈一笑,在旁邊給盛長槐解了難。

“這算個什麼事情,盛侯等會跟著我就是了,這樣的朝會並不會討論什麼大事,就是走個過場,官家接受下百官朝拜,然後賜宴封賞罷了,今日正好給他介紹介紹汴京諸多勳貴,算是認識一下,等到日後盛侯轉了文職,大家也都知道這是自己人,該給面子的肯定都會給。”

這倒是實話,盛長槐身上還有個奉旨科考的任務,現在站到勳貴一列,算是給汴京勳貴一個態度,盛長槐自己是以武封爵,不介意把自己當成武官,至於日後站到文官那邊,也不過是因為先帝當初的遺願,希望盛長槐以科舉入仕,做了文官也不會和旁人一樣,瞧不起武人的。

東平侯說這話的時候,盛長槐總覺得有些淒涼,不說是文官瞧不起武人,就是勳貴中轉為文職的,寧願以侯爵伯爵的身份穿個綠袍,都不願意站到勳貴那邊,管中窺豹,可以看出來,文官和武官的地位,並不能以品級而相提並論。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盛長槐自然不會學那幫人,那些人轉為文職的,為了讓文官把他們當自己人,自然是要站到文官那邊,自己又沒那方面的困惑,誰要是視自己為一屆武夫,恐怕韓章韓大相公第一個不答應。

去年先帝臨終遺詔可是盛長槐寫的,這可是文官的專利,也是文官最為得意的地方,但是,以前並沒規定這件事非文官不可,只不過是從開國至今的慣例,如果盛長槐被視作武人,那就是開了這個先例,有了第一次,就有第二次,武人的文采比不了文官,但書法卻不見得,比如韓國公就號稱當代小書聖,他臨摹的王羲之書法幾可亂真,又多了一個武人的鋒芒,自稱一家。

如果武人也能寫遺詔,那麼皇帝臨終的時候,豈不是武人也有資格接受先帝託付政務,這樣的口子可不能開,尤其是寫遺詔這種會對後世君王有約束的重要物件。

大朝會開的早,散的也早,不過是官家緬懷了下先帝,表彰了下功臣,韓大相公及各部尚書為官家歌功頌德,去年怎麼怎麼好,這都是沒個皇帝登基第一年朝會的常態,其實也正常,新帝登基,沒幾個會大張闊斧直接上來就要施展報復的,更多是參考朝中重臣的意見,等過上一兩年,新帝班底充實,就有資格對朝局指手畫腳了,那時候有附和官家的,有守舊反對的,都要在正旦朝會上吧今年的基調定下來。

也不是說正旦朝會定下來的事情就一定不會變,但這第一次朝會意義重大,是要將今天的決意公告天下的,一般除非必要,今日定下來的事情不會有什麼大的變動,即便是自己的主張不能定下來,但也不能叫自己反對的主張在今日被公佈出去,今天這種朝會可是各派博弈最重要的一次。

盛長槐倒是露了一次臉,作為去年幾個當紅炸子雞之一,官家例行賞賜了一些年禮,雖然不多,價值估計就幾百兩銀子,但這都是臉面,今天能被在大殿上點名封賞的,並無多少人。

值得一提的是,盛長槐是和皇后的弟弟沈從興,劉貴妃的弟弟壽亭侯,還有顧廷燁,耿將軍,還有小段等禹州潛邸之人一起進行封賞的,也不知道官家是有意還是無意,這是給百官一個態度,盛長槐雖然並非禹州潛邸出身,在官家眼裡和禹州潛邸的人一般無二,也算是對汴京個別人的一些回應,說什麼盛長槐即便是立下從龍第一功,並不像禹州潛邸之人得了重用,是因為官家不信任非禹州出身的人。

盛長槐倒是不在意這些說法,況且不見得官家就真的任人唯親,韓章韓大相公就是一個明證,作為皇帝,身邊守衛力量交給自己最親近信任的人,這本來就是人之常情。

比如劉貴妃的弟弟壽亭侯,一個原先鬥雞走狗的紈絝子弟,統領內殿直,官家身邊的御械班直都歸他管,就是因為他信任,能力尚且在其次,忠心才是第一位,因為脫離官家的信任,他啥也不是,所以忠心二字不值得懷疑。

但是叫盛長槐吃味的是,劉貴妃的這個弟弟,以前叫啥不知道,現在改了一個令人深刻之名的壽亭侯劉彥昌,那若有若無的敵意是啥意思,好像和自己有奪妻之恨似的。

朝會過後,便是官家賜宴百官,從古至今都一樣,這樣的酒席索然無味,沒幾個人是奔著吃來的,更何況這宮裡的膳食,比外邊樊樓的味道要差了許多,就是賣相特別好看,難怪汴京官場有個說法,廚藝好的都去樊樓了,刀工好的才會進宮當御廚。

更別提今日的宴席乃是遵從古禮,這宴席上很多菜,都是在慶典上祭祀先祖用的,做的半生不熟,再說了,這廚藝和科技一樣,是往前發展的,沒道理先人就比今人做的更好,最有力的證據就是,炒菜的流行是大宋才開始的,置於古禮上記載的那些菜式,什麼叫做列鼎而食,一口大鼎烹煮一群人的飯食,不就是大鍋飯嗎,誰還沒吃過食堂啊。

不過盛長槐的收穫就是,今日算是正式見過了汴京所有的高門顯貴,有岳丈英國公的引薦,算是正式踏入了大宋頂級名流的圈子,可不要小瞧這個引薦,往後各家再有個什麼宴會喜事的,也都會給盛家發個帖子,畢竟今日大家也算建立交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