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次元 > 穿越知否混日子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二十八章 太后的謀劃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二十八章 太后的謀劃

“母後,您先別生氣,兒臣倒是覺得,長槐這孩子或許有其他見解,您不妨聽他說完。”

誠然,在親近官家的諸相中,有韓章韓大相公那樣有私心的,但也有部分是基於維護皇權,不願本朝在出一個如先太后那樣,心懷呂武之志的太后。

但太后說的並非沒有道理,部分支援太后的老臣,卻是知道當初先帝親政之後,大宋是個什麼樣子,宋遼邊境爭鬥不休,西北那邊又有西夏自立,先帝苦心經營了一輩子,當初的和平確實來之不易。

該怎麼破局呢,站在太后的立場上,其實太后並沒有過錯,官家背信棄義,朝局每況愈下,太后本來就有撥亂反正的職責,更何況當初還是百官懇請太后垂簾聽政,法理上不容置疑。

想了想,盛長槐只能硬著頭皮,再次給太后行禮賠罪,問出了一個問題。

“娘娘,臣只想知道,您是在謀劃什麼,今日早朝,看似官家贏了,可稱生父為皇考,但誰都知道,官家輸了,不僅顏面全失,連帶著朝中諸相,已然在群臣中失了威望。但是太后您也沒贏,官家認回生父,即便官家表面上仍舊稱呼先帝父皇,您為母后,但天下哪有一子雙父的,宗廟禮法之中,官家已經不算先帝嗣子,還有,朝中親近太后的老臣,不是被貶,就是被閒置,娘娘已經失去了朝局,這樣雙輸的局面,是否娘娘刻意為之。”

韓駙馬撇了一眼盛長槐,他其實也有這樣的疑問,但是在怎麼說,太后都是公主的嫡母,他作為女婿,這種問題不好問,現在盛長槐提了出來,他也想知道答桉,曹太后看到韓駙馬的眼神,自然知道他什麼意思,卻沒有回答,反問了一句。

“哦,盛侯既然看出來了,那你覺得,哀家為何要這麼做。”

盛長槐暗自搖了搖頭,太后這是不到黃河心不死,如果自己不能猜對她的謀劃,是沒有任何辦法勸說太后改變心意的。

“臣不敢妄自猜測,但可以確定,從官家騙走玉璽之後,太后您就知道,朝中大勢,已在官家,即便是先帝留下的老臣,也都心向官家,畢竟官家才是皇帝。”

這其實很正常,一朝天子一朝臣,曹太后雖然垂簾聽政,但誰都知道,太后年紀大了,又能再活幾年呢,先太后當年能夠權傾朝野,行呂武之權,那是因為官家登基的時候年齡尚小,先太后正是年富力強的時候。但是等到先帝成年,先太后日漸衰老,朝中的文武百官,也一步步的投向先帝,除非先太后真的像前朝女帝那樣,要不然,這是必然的結局。

朝中百官性格迥異,但其實可以分為三種,一種是一心為公,比如御史臺諸位,如果沒有皇考之爭,太后如果爭權,恐怕他們彈劾的,就是投靠太后的。一種是投機者,比如韓章韓大相公,太后和官家怎麼選,一目瞭然。剩下的,也就是最後一種,在朝中佔據少數,有埋頭做事,不理朝爭的,也有混日子的。

當初官家從太后手中騙走玉璽的時候,幾乎沒人以此指責官家,在那個時候,曹太后恐怕就明白了,官家的地位已經穩住了,但是,太后能明白,官家卻看不明白,不是因為官家當局者迷,而是因為從一開始百官還沒歸心的時候,恐怕官家就有意用皇考之爭來與太后奪權。

盛長槐也是今日早朝之後才看明白,之前所謂的太后和官家在朝中勢力不分上下,甚至隱隱壓制官家,其實都是假象,不過是正直的老臣以及一心為公者為了維護禮法,在皇考這件事上支援太后而已,可惜的是,官家看不透這些,太后也不相信官家能夠退讓一步,認先帝為皇考,畢竟是半路母子,站在人性的立場上,不比尋常百姓,有官府約束,官家是天下之主,執意認回生父,沒人能拿他怎麼樣。

說白了,造成現在局面的原因只有一個,子不知母,母不信子,沒有血緣關係,甚至一點感情都沒有的官家和太后母子二人,先天上就沒有互相信任的基礎。

太后雖然沒有說話,但從她的表情中,盛長槐確認,太后這是預設了他的猜測。

“臣可以料到,今日之後,官家雖有中樞諸位相公支援,但卻失了百官之心,一心為公的,不是被貶,就是辭官,剩下的人也心灰意冷,恐怕沒幾人願意為官家效力,而官家能用的人裡面,除了禹州潛邸之人,中樞諸相,剩下的,大多都是私心大於公心的投機者。”

曹太后臉色一變,他萬萬沒想到,盛長槐竟然能看出她的謀劃。

“看來,即便是我,也小瞧了你,這種事,中樞諸位相公都不一定能看明白,哀家倒是沒想到,你竟然比大相公們看的更長遠,先帝不愧是先帝,難怪他要專門留下遺詔,讓你以文官身份出仕,你的能力,放在軍中確實屈才了。”

這時代文貴武輕,即便是曹太后出身將門,也有這種心思,但是她卻想錯了一點,不是盛長槐能看明白,而是盛長槐有超越千年的見識,前世的歷史,這樣的事情發生了最少兩次,每一次的結局都差不多,盛長槐這是早就知道了答桉,並非他就比諸相強。

但是,盛長槐並沒有解釋,太后的誤解,有利於他後面的說辭。

“既然娘娘這樣誇讚臣,臣就斗膽,猜一猜娘娘這樣做的目的。官家背上了背信棄義的名聲,不僅失信於百官,如果傳到民間,就失了部分人心。朝中多事,官家無人可用,只能重用懷有私心的投機者,這些人心術不正,自然會引得民怨沸騰。官家又是小宗繼承大宗,本來宗室之中就有人心懷不滿,官家不認先帝,為他們找了一個絕佳的藉口,再加上宋遼盟約剛定,不見得有多麼穩固,更何況,宋遼簽訂盟約,北遼獲利,但西夏那邊損失頗大,大宋朝中生變,西北那邊自然不穩。”

盛長槐說一句,韓駙馬臉色沉一下,等他說道西夏和邊地的時候,韓駙馬再也忍不住了。

“母後,盛侯說的可是真的,您。。。”

雖然韓駙馬可以說是最能站在太后立場的人,但正如盛長槐所說,即便是韓駙馬,只是在官家不認先帝為皇考這件事上無條件支援太后,但在其他事情上,韓駙馬不見得支援太后,而是會選擇對大宋最有利的做法。

駙馬都尉和勳貴一樣,他們的地位權勢,全部是來源於大宋,可以說與國同休的,即便是大宋文貴武清的局面,但是真正的武勳,才是大宋最忠誠的一幫人。

按照盛長槐的分析,官家無人可用,能用的只有禹州潛邸之人,但是禹州潛邸的那些人,幾乎都是武人,官家要靠他們把持軍權,放他們出去處理俗務,那自然對軍隊的掌控能力要變弱。

如果邊地突發變故,官家進一步派出親信掌兵出征,在這種情況下,京都空虛,就給了懷有異心的宗室可趁之機,如果邊疆戰事不利,官家在軍隊中也有了任人唯親的嫌疑,軍心不穩,還真有可能被宗室之中懷有異心的利用,又有合適的藉口,振臂一揮,不說從者如雲,但拿下京都和皇宮不是沒可能,要知道,勳貴之中,和宗室有親卷關係的,可不光是逆王一家,皇家為了鞏固統治,下嫁公主,選宗室女子進宮,可不是一個兩個。

“駙馬都尉,哀家沒有這個意思,你想想,宗室之中,如果真有那樣厲害的人物,先帝當年為何會有意立邕王為儲。”

這也是盛長槐疑惑的地方,在京宗室,要不年老,要不年幼,沒有合適的人選,藩王之中,蜀王倒是年富力強,但是風評不好,其他幾位也類似,而且藩王無故不得離開封地,等到他們到達京都,恐怕黃花菜都涼了,除非。。

盛長槐突然想起一件事,剛才他在殿外求見太后的時候,剛好看見一個人從太后寢宮出來。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我明白了,是劉貴妃的兒子。”

盛長槐脫口而出,韓駙馬聽到之後,稍微思考了一下,也想明白了。

剛才盛長槐在殿外的時候,從太后寢宮出來的,確實是劉貴妃,官家和太后雖然鬧僵,但是表面上還是要做一個母慈子孝,盛長槐之前還以為,是官家叫劉貴妃來看望太后,現在經過他一步步分析,突然想到一個不合理的事情。

官家就算是做樣子,怎麼可能叫劉貴妃替他來看望太后,雖然說皇宮妃嬪,不像民間百姓一樣是個妾室,地位甚至比大多數官員還要高,但那也是因為她們是皇帝的女人,其實按照禮法也一樣,皇后才是官家嫡妻,最能代表官家的存在。

如果官家要做表面工作,即便是皇貴妃,都沒有叫皇后過來最能表示他對太后的孝敬,就算是皇宮,也只有皇后才算是正兒八經的兒媳婦。舉個例子,妃嬪中如果有兒女,也是要稱呼皇后為母后的,稱呼自家生母,雖然有母妃這樣聽上去比較尊敬的稱呼。

但是,母妃這個詞,說個不好聽的,和民間稱呼親生的庶母為小娘,甚至是姨娘,其實是有異曲同工之妙,皇子皇女,真正的母親只有一個,那就是皇后,即便不是親生的,就算當了皇帝,封自家生母為太后,但是還是比之前從皇后升格為太后真正的地位要差一些,妃嬪以子為貴成為太后,她的尊崇來源於皇帝兒子,而真正的皇后升格為太后,即便皇帝不是親生,她的地位才是禮法所承認的。

要是放在民間,正式無後,庶子繼承家業,其生母雖然在家裡地位升高,但是嫡母還是有拿捏親生兒子已經成為家中主君的妾室,有些強勢的,甚至會叫庶子的母親站規矩,掌管家業的庶子甚至都不敢說什麼。

“哎。。。”

曹太后嘆了一口氣,她是萬萬沒想到,自己的謀劃,竟然被盛長槐短短時間之內給看穿了,看到曹太后如此表情,韓駙馬和盛長槐徹底確認了,果然太后是這樣謀劃的。

“母後,您湖塗啊。”

有些事情,韓駙馬比盛長槐清楚,其實比盛長槐更加確認,太后就是這樣想的,禹州潛邸之人,明面上風光無限的是皇后的親弟弟沉國舅,但是,劉貴妃家裡也不是沒人,劉貴妃有個姐夫,雖然能力什麼的都不如威北侯沉從興,但能力也算不錯。

韓駙馬掌管皇城司,有自己的消息來源。當年官家還在禹州的時候,誠然最得力的是自己的小舅子,但是劉貴妃的姐夫乃是廂軍指揮使,當初官家被叛軍圍攻,麾下損失慘重,這時候,廂軍的重要性就提升了,官家娶了劉貴妃為妾室,不光是因為劉貴妃年輕貌美,其實是為了拉攏她姐夫。

韓駙馬還知道,盛國舅接管西郊大營,這宮裡的防衛,已經一步步交到了劉貴妃的那個姐夫手上,如果太后真的有意和劉貴妃勾結,成功的可能性是最大的。

“兒臣知道,劉貴妃為了讓兒子繼承皇位,自然是不會在乎什麼皇考不皇考的,就算將來,也是如此,新帝因宮變上位,和生父自然沒有什麼感情可言,為了鞏固統治,即便您將來不在了,也會推翻官家認舒王為皇考,加強皇位的正統性。但是母後,您將來怎麼去見先帝,先帝苦心經營多少年,才換來如今的局面,您真的忍心看著他的江山變的千瘡百孔。”

無論是宗室上位,還是劉貴妃的兒子繼位,大宋終歸是要經歷一場內亂,這是不可避免的,畢竟現在皇太子可是皇后的兒子,且不論劉貴妃那個兒子能力將來如何,但是這樣的結局,是韓駙馬不願意看到的。

“臣附議,將來無論如何,沒個幾年時間,大宋是沒法拜託內憂外患的局面,一個不慎,就有亡國滅種的危險,娘娘,您真的願意看到這樣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