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次元 > 穿越知否混日子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五十章 雞毛換鹽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五十章 雞毛換鹽

“孩他媽,怎麼回事,今天這菜怎麼一點味道都沒有,鹽呢,怎麼不放鹽。”

秦州周邊的一個小山村裡面,一個獵戶剛剛端起飯碗,夾起菜剛吃了一口,就眉頭緊皺,無它,今日這菜著實是澹了一些,一點鹽味都沒有。

聞訊而來的女人看到自家男人這樣說,只能硬著頭皮上前解釋。

“當家的,家裡一點鹽也沒有了,我今天在村裡轉了一圈,除了鐵牛他們家還有點存鹽,其他人家裡也都沒多少了,借了一圈也沒借到,咱們家是外來的,哪怕是借糧都能借到,唯獨這鹽,沒人肯往外借,尤其是現在這個時候。”

男人雖然惱怒,但也明白自家女人的不易,他們家剛搬來不過半年,當然,以他的武力,也不至於在村子裡受欺負,和村民的關係雖然不算有多麼親近,但山裡人淳樸,旁的東西都肯借,唯獨這鹽是萬萬不借人的。

誰都知道,幾天不吃鹽就身上沒力氣,尤其是山裡人,靠著大山生活,男人們要上山打獵,要是身子乏力,說不定碰到什麼厲害點的野獸別說是狩獵了,跑都來跑不快。

“都怪這些當官的,好好的查什麼私鹽,官鹽又賣的那麼貴,以前還能買點私鹽,現在每次出山也就能買個一兩斤的,咱們家七口人,省著吃也就夠半個月的,真是愁死個人,家裡就剩那點鹽了,還是孩子們和媳婦省下來的,全都給你了。”

這時候,從外面進來一個老頭,看到兒媳婦作難,開口幫她一起解釋,自家兒子是家裡的頂樑柱,四個孩子和自己,以及兒媳婦都靠這兒子打獵過日子,別的都好說,唯獨這鹽,是緊著兒子來。

“算了,我下午去找下鐵牛,問問他還能不能從私鹽販子裡面搞點鹽來,是在不行,那只能出山一趟,高價買點官鹽算了。”

漢子雖然嘴上這麼說,心裡卻和自家父親一樣,怪官府多管閒事。

百姓家可不知道什麼限制青白鹽銷售對大宋的好處,他們只知道,私鹽一斤三四十文錢,而官鹽一斤上百文錢,而這鹽又和糧食一樣,是生活的必須品,就拿這獵戶家來說,七口人一年怎麼也得二三十斤鹽,官鹽比私鹽一年要多花一兩銀子,有這一兩銀子,可以買多少糧食,這個賬他們還是能算明白的。

古代人的飲食結構以及勞動量大,對食鹽的消耗本來就比後世多,不吃鹽或者少吃鹽會導致四肢乏力,精神恍忽,甚至噁心,眩暈等症狀,這都是百姓們親身經歷的。

漢子就著這少鹽的飯菜,怎麼吃怎麼沒胃口,吃了一半就放下碗,找自家媳婦盤問家裡還有多少錢。

“哪裡還有錢啊,你又不是不知道,上個月爹爹病了,都捨不得請郎中抓藥,讓你把家裡剩下的那點錢買了糧食和鹽巴,這個月你又沒打到多少獵物,哪裡還有錢,實在不行,就先把我手上這個鐲子當了,等什麼時候有錢在贖回來,好歹把這段時間撐過去。”

聽到自家媳婦這麼說,漢子臉都掛不住了,自己一個七尺男人,連家都養不起,自家媳婦嫁給自己一分錢彩禮沒要,也就是自家孃親把帶了一輩子的鐲子留給兒媳婦了,現在自己怎麼有臉拿這個當掉,什麼贖回來不贖回來的,當出去的東西,啥時候贖回來過,那也得有錢啊。

兩人正發愁的時候,自家二小子突然從外邊跑了進來。

“爹,爹,鐵牛叔讓我來找你,說是村口來了個貨郎,可以拿家裡沒用的東西換鹽巴,他叫我趕緊來告訴您。”

“臭小子,你傻不傻,你鐵牛叔是拿你開玩笑呢,你還就當真到了。”

這漢子哪裡肯信,小老百姓家裡的東西,說個不好聽的,連個木棍都有用,要真是沒用的,扔出去別人都不用,還能拿來換鹽,自然以為是自家孩子被別人騙了。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爹,弟弟說的是真的。”

這時候,又從外邊走進來一個半大的姑娘,手裡拎著個框子,看樣子又是一大早出去撿柴火去了,一進門就看見自家爹爹在罵弟弟,馬上開口幫他說話。

“我和李丫丫在咱們村附近撿柴火,大老遠就聽到那個貨郎在喊什麼雞毛換鹽,我知道家裡今天沒鹽了,專門跑過去問了才回來。”

自家大女兒說的話,漢子自然是信的。

“雞毛換鹽,咱們家也沒養雞養鴨啊,哪裡來的雞毛。”

這姑娘已經十一二了,窮人的孩子早當家,比城裡有錢人家的女娃都早熟,自然是問清楚了才回來。

“我問過貨郎了,他告訴我說,他們之所以喊雞毛換鹽,就是想告訴別人,雞毛都能換鹽,其他的自然也行,咱們家雖然不養雞養鴨,但孃親不是織布嗎,家裡不是還有十幾張兔皮嗎,或者是爹爹打來的獵物,都可以拿來換鹽,我剛才算了算,如果直接拿這個來換鹽的話,和之前鐵牛叔帶您買的白鹽價格差不多,而且我剛才也看到李嬸拿她家雞蛋換到的那一斤鹽巴了,雪白雪白的,比鐵牛叔家的白鹽還白。”

漢子直接懵了,還在盤算著到底是真是假,她媳婦就已經急了,趕緊翻出自家沒賣出去的兔皮,還有自己織的布就跑了出去,生怕被別人換完了。

孩子口中的李嬸她是知道的,她們家養了幾隻雞,女人平時總和她打交道,自然是知道的,甚至還知道她們家的雞總共才攢了四斤多雞蛋,四斤雞蛋能換一斤鹽巴,那是頂頂划算的,而且,李嬸那人精明的很,既然她肯換,說明這鹽自然是沒問題的。

漢子怕自家媳婦上當,連忙在後面跟著一起出去看看。

他們這村子雖然小,但卻不算小,山裡人蓋房子沒什麼規律,都是找地勢好的地方,其實每家都不挨著,從這裡到所謂的村口,且得幾百米。

當著夫妻二人快走到村口的時候才發現,機會整個村子的小孩子,都圍在一個三十出頭的貨郎旁邊,看著那個貨郎拿著一個撥浪鼓在敲著,他一邊敲,村裡的孩子就在旁邊一邊跟著喊。

“雞毛換鹽累。

。”

貨郎遠遠的瞧著這兩口子過來,臉上漏出笑容,哈哈笑著打了個招呼。

“大山是吧,我等你好一會了,要不是剛才你們村有個叫鐵牛的說你家沒鹽了,我都準備走了。”

這漢子一愣,村裡不是沒來過貨郎,但是像這樣的會說話的倒是頭一次見。

“你這裡真的能拿雞毛換鹽。”

那貨郎好像知道大山會這樣問,今天問過他的人不少了,都是不相信雞毛那種不值錢的東西還能換金貴的鹽巴。笑著把自己挑的框子上的木盒子拿開,讓大山往裡面瞧。

果然,裡面已經有了半筐子雞毛了。

“比真金還真,這雞毛雖然真能換鹽巴,但也只能換一點點,三斤雞毛才能換一兩多鹽巴,倒是收不到多少。不過呢,你要是有其他東西,也可以來換,絕對叫你覺得物超所值,除了能換鹽巴之外,我這裡還有其他物品,都是可以換的,如果您要的東西我這裡沒有的,你也可以預定,談好價格之後,下次我來的時候便給您帶過來。”

說完,貨郎把自己筐子上的木盒子開啟,裡面跟個百寶箱一樣,針頭線腦,勺子快子,小孩子的玩意等,甚至還有少量的糖塊。最主要的是,貨郎從自己另外一個筐子裡面拿出一個小布袋子,果然,裡面是雪白的鹽巴,那貨郎甚至還用小勺子挑了一點點,叫大山來嘗一嘗他這個鹽巴。

大山先看那鹽巴的品相,比鹽商那邊賣的精鹽還要好看,在接過貨郎手裡的小勺子嘗了嘗,精鹽的味道直刺他的味蕾,果然是好鹽。

看到大山點了點頭,女子連忙把自家的東西拿了出來,十幾張品相不好的兔皮,城裡的皮貨商嫌棄不收。再加上剛從織機上剪下來幾尺布,貨郎心裡盤算了下,拿著自己的布袋子約了約。

在女人不可置信的眼神中,將布袋子裡面的鹽巴全都倒進了女人帶來的陶罐中。

“我今天出來,只帶了二十斤鹽,你們村裡七八戶人換的差不多了,就剩下三斤多一點,全都給你了,我在給你加兩塊糖,拿回去給孩子吃,您看看。”

女人當然願意,就她這些東西,她那個布匹才不兩尺多一點,拿到城裡去賣,人家嫌短不收,本想攢夠五尺在去賣,其餘的的十幾張兔皮上面有破洞,即便擺攤賣了,也賣不了多少錢,加起來才估計才一百多文錢,還得在城裡賣好幾天,想不到貨郎竟然給了三斤鹽巴,還搭上兩塊糖,確實算起來和私鹽價格差不多。

女人連忙把自己的東西交給貨郎,抱著陶罐笑的臉上全是花,這下好了,家裡一個月都不缺鹽巴了,有了鹽,就不怕自家男人打獵的時候四肢無力,也能打一些大點的獵物了,這才是真正能賣上錢的東西。

兩口子剛準備走,突然聽到貨郎從後面喊了一聲。

“等一等。”

女人回頭一看,之間貨郎拿著自己織的布匹皺著眉頭,心裡咯噔一下,自家的剪刀有些鈍了,剛才又著急,剪的不是很齊,難道。

正當她心裡忐忑的時候,貨郎抬起頭笑著說道。

“這位大姐,我看你這布匹邊角不太整齊,想必是家裡的剪刀有些鈍了,我這邊有磨刀石,可以幫你免費磨剪子,你要是需要的話,我在這裡等你一下,你趕緊回去拿來我給你磨一磨。”

女人這才松了一口氣,不是反悔了就行,至於人家免費給自己磨剪子,女人還有些抹不開面子,大山卻是有些心事,小聲叫自家媳婦回去拿剪子,返回去又和貨郎聊了起來。

“大哥,問您點事,方便說嗎。”

貨郎笑著點了點頭,知道大山要問什麼,他做這個已經半個多月了,這是第一次來這個小山村,但像大山這樣的不是少數。

“兄弟,你是想問我這賣鹽的買賣能做多久吧”

大山點了點頭,他正想問這個,之前他跟鐵牛偷偷買過私鹽,好幾個鹽販子都被抓了,像這樣便宜的鹽,他當然想一直能買到。

“放心吧兄弟,你看看我這撥浪鼓上面是啥。”

貨郎拿起他的撥浪鼓給大山瞧了瞧,大山看了看,沒什麼不同,和城裡的貨郎手裡的差不多,就是前後兩面好像各寫了一個字,但他不識字,自然不明白是什麼。

“兄弟,這一面是個宋字,是大宋的宋,後面這個是秦字,是秦風路的秦,不瞞您說,這個撥浪鼓,是設立的安撫使司發放的,旁邊刻著這一行小字是秦盛商行,後面串字好像是叫什麼阿拉伯數字,在後面刻著的是永盛商行的章,只要有這個,我挨街串巷的賣鹽就不會被抓,關卡上的軍爺也不會阻攔我。”

大山睜大了雙眼,一副不可置信的表情。

“您這個鹽巴,是。

是。

官鹽不成。”

貨郎哈哈一笑。

“當然是官鹽,現在誰敢賣私鹽,秦風路最近查私鹽查的那麼厲害,誰敢賣私鹽。”

“怎麼會,官鹽怎麼賣的那麼便宜,而且,您這樣賣的話,算上成本,恐怕比私鹽還要便宜啊,官府怎麼肯。”

貨郎笑的就更開心了,他就喜歡看這些人吃驚的樣子,要不然怎麼顯得他見多識廣。

“你說的是那幫奸商,官鹽本來一斤就是四五十文錢,但是那幫鹽商說什麼咱們秦風路產鹽少,成本高,所以賣到了一百多文,安撫使大人上任之後,聯合本地商家,用他們家的鹽莊入股,合辦了秦盛商行,一斤鹽定價四十文錢。秦盛商行不僅賣鹽,還買賣其他雜貨,我們從秦盛商行拿多少貨都是批發價,比如鹽巴,一斤才三十文,收到的東西,只要是有用的,秦盛商行都按照市場價收購,我半個月賺的比以前一個月還多,這都是多虧了蜀縣侯,咱們老百姓,以後不用吃高價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