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次元 > 穿越知否混日子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七十九章 調軍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七十九章 調軍

“有什麼事情非得親自來秦州,熙州那邊又怎麼了,莫非是新來的幾家勳貴又為了羊毛份額吵起來了,不是給他們說過了嗎,要想要羊毛,派人去董粘部收啊。木徵部牧民就那麼多,這羊毛又不是羊糞蛋子,一天啦幾次,數量就那麼多,即便是牧民轉產,也需要時間讓小羊長大,才能剪羊毛。”

盛長槐一見王韶,開口就問道。這段時間熙州的事情他也聽說了,整個木徵部的羊,幾乎都光熘熘的,要不是前段時間盛長槐叫停,這幫人不準備給木徵部的羊留下一根毛,絲毫沒想到,羊身上沒毛,過幾個月如何熬過冬天。

這年頭吐蕃部還是以山羊為主,綿羊為輔,為了供應秦風路新建的毛紡廠,整個木徵部足足有七八個月沒有殺一隻綿羊,在牧民眼裡,綿羊就是行走的銅錢。相比而言,山羊可就遭殃了,雖然說山羊也能產毛,但還是不如綿羊,這年頭可沒有什麼山羊絨更金貴的說法,技術不達標,羊絨在金貴,那也沒綿羊產毛的產量高。

前段時間,秦風路生產的羊毛衫,風靡整個汴京,蓬鬆保暖的羊毛衫,可是得到了汴京有錢人家的追捧,一天一個價格,除了一開始的西北系勳貴,河北河東軍方的勳貴也都參與進來了,甚至不少大家族出身的文官,也都在尋找門路,希望能在西北分一杯羹。

但是,無論什麼時候,一步領先,步步領先,西北系勳貴提前和木徵部頭人簽訂了羊毛收購協議,後來者盛長槐倒是願意分享配方工藝,只要他們接受技術入股就可以。

但是技術好得,羊毛難得,王韶別看身居高位,堂堂的封疆大吏,在文武雙方的壓力下,也有些撐不住,前段時間,只好同意對方派人去更遠的董粘部收購羊毛。

“西平侯,出大事了,兵部行文,要調雄武軍兩軍騎兵,以及左軍步卒入河東。”

“什麼,什麼時候的事情。”

盛長槐驚的直接站了起來,這不是開玩笑嗎,秦風路經略安撫使,和吐蕃西夏都有接壤,熙州又是新復,需要大量的軍隊拱衛,而且,秦風路安撫司現在有多麼重要,盛長槐前段時間已經授意王韶上書朝廷,在過兩年,等到火器可以量產,無論是西進還是北伐,大宋都可以遊刃有餘。

是的,既然發展起了工業,火器自然是提上了日程,盛長槐剛把鋼鐵質量和產量花了大心思提了上來,但火器的研發,可不是件簡單的事情,盛長槐只能夠提出理論建設,真正要研發出能用到戰場上的火器,還得需要本土的鐵匠們繼續努力才行。

可以這麼說,整個大宋火器的希望,就在秦州,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盛長槐能做主的地方,也只有秦風路經略安撫司管轄的這個範圍,選擇秦州,也是因為它的地理優勢相對安全,但若失去了周邊任何一個州府,秦州就會直面吐蕃和西夏的兵峰。

無論是鍊鋼廠,還是其他的什麼廠子,這都是高汙染的工廠,自然不能建設在城內,而是單獨劃分了一片地方,作為工業園區,相當於新建了一座城池,但什麼事情,也都是需要時間的,秦州城牆要想完工,達到退可攻,進可守的地步,怎麼著也得一年多時間,這個時間調走雄武軍,哪怕在只是三軍人馬,但這可是雄武軍最精銳的部隊。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兵部文書還在半路上,下官提前得到了訊息,這才匆匆來找侯爺商量,咱們該如何是好。”

盛長槐瞧了瞧王韶,又瞧了瞧跟著他來的包雄,問了一聲。

“包節度,你是雄武軍節度,你是如何想的。”

包雄父族部落,隨著熙州納入大宋統治,以前想要迴歸吐蕃部的少部分人,早已經轉變了念頭,部落無論是放牧還是做工,生活質量節節攀升,比起當初唃廝囉在的時候,吐蕃最後的榮光時刻,部落生活也比之要好很多。

本來包雄部落就漢化嚴重,在這種情況下,不用包雄在說什麼,基本上已經全員改了漢姓漢名,處處以大宋人自居,畢竟底層民眾最現實,當宋人能過好日子,誰還願意當羌族。

這也是多虧了盛長槐,力排眾議,也算是千金買馬骨,就是為了給新附的部族做個榜樣,將包雄部落視為羌化的漢人,所謂歷史淵源,文人一張嘴,隨時能找到各種各樣的證據。

這也是包雄父族部落如此快速漢化的原因,他們也是信了盛長槐的說法,他們這個部落,本來就是流落到草原的唐人,因大宋立國之前,軍閥割據,為了活下去,才不得不裝成羌族人,也是為了不讓人另眼相看。

這次正式迴歸,相當於認祖歸宗。但是他們也是刻意沒去想一件事,那就是包雄部落的歷史,不過才幾十年,幾十年前包雄父族部落形成的時,還是靠著兼併其他小部落發展起來的。

這其實也正常,草原人本來就沒有什麼民族觀念,誰能叫他們過上好日子,他們聽誰的,吐蕃帝國都亡了多少年了,他們又沒有什麼史書之類的東西,誰又能知道自己祖上到底是什麼民族。

就算知道,那也無妨,從一開始的匈奴,到隋唐時期的突厥,在到現在的契丹,光北方草原上,不知道出現了多少民族,可能今天還是契丹人,明天就是女真人了,後天就是蒙古人了,誰又能說的準。

哪個部落壯大了,收攏兼併的小部落,過段時間就都忘記了自己原先是什麼部落的人,可能有的人祖祖輩輩,從古至今,不知換了多少次民族成分了。

在比如說,這年頭的的女真人還是完顏部,後世我大清,估計沒幾個完顏姓吧,後來的葉赫納拉,愛新覺羅這種氏族,誰知道怎麼來的,哪怕是最嘴硬的專家,也承認後世大清和現在生活在遼東的女真,在某種程度上,可能還真沒關係。

吐蕃部落這邊也不例外,所謂羌族,不過是大宋給吐蕃諸部遊牧民族的叫法,其實人家也分的很細呢,有燒當羌,東女羌,党項羌各種叫法,其實也相當於不同的民族,底層牧民今天歸順哪個部落,他們就是什麼羌,沒什麼分別。

其實投靠大宋,大不了以後叫個宋羌,有什麼所謂,當漢族人,當羌族人,對他們來說,沒什麼分別,吃飽穿暖才是最大的事情,活下去最重要。

更何況,自稱宋人,可以優先進入秦州工業園做工,該怎麼選,底層民眾當然不會那麼傻,不就一個稱呼嗎。

包雄部落的人明白,秦風路百姓也明白,包括盛長槐在內的高層都明白一個道理,要想徹底讓包雄部融入大宋,真正成為大宋的一份子,至少需要兩代人的努力,現在都是在掩耳盜鈴罷了。

所以包雄這會子也表情凝重,他是一點辦法都沒有。

“侯爺,咱是什麼身份,您又不是不清楚,兵部文書一到,咱一點選擇餘地都沒有。”

來之前,王韶就和包雄商議過,要不要做一些變通。留下部分精銳,調入到右軍或者前軍裡面,畢竟雄武軍最精銳的騎兵,就是包雄直接帶領的中軍,還有張順暫領的後軍。

看到包雄這麼說,王韶嘆了一口氣。

“我在兵部有一好友,提前得到了訊息,派人千里迢迢送信,文書上寫明了,由包節度率領雄武中軍,後軍兩部騎兵,以及董將軍的左軍,總計七千餘人,收到文書之日一個月內,到河東接受魏國公調配。”

現在的秦風經略安撫司,騎兵總計一萬多人,但有四千多,乃是其他右軍,前軍,以及各州城防軍各有幾百人。若是光看現在的配置,可算是讓整個大宋其他軍方都會眼紅,也就只有秦風經略安撫司有這樣豪華的配置。

但實際上,除了原先的中軍,後軍乃是重新建立,以楊繼宗帶來的五千馬賊遴選出來的精銳充實,楊繼宗的職位暫時只是個營指揮使,所以才由張順暫代,等到楊繼宗品級上來之後,便會交給楊繼宗統領。

在剩下,就只有熙州城防軍一千多成建制的騎兵,相當於一個加強營,由楊繼宗負責,楊繼宗現在就差了點資歷,其實功勞已經足夠了,放他在熙州,也是為了讓他的跟著王韶學點真東西,秦州這邊,重心還是發展經濟和科技。

“看來秦風路的虛實,在官家眼裡,一點秘密都沒有,一出手就調走最精銳的三軍,必然是咱們這個官家的意思。”

秦風路有皇城司的暗探,盛長槐早就知道的,雖然現在的皇城司和以前的不是一回事,但韓駙馬曾經提醒過盛長槐,皇家在各軍安插探子,乃是從太宗事情就有的定例,還專門告戒盛長槐,哪怕知道探子是誰,也得裝湖塗。

盛長槐猜的不錯,這正是大宋皇帝的意思,不是他針對盛長槐,而是魏國公的提醒。

其實魏國公雖然是河北軍方領頭人,但也不看好官家的北伐攻略,無他,在魏國公眼裡,官家即便是有這個意思,也該是暗中謀劃,一年官家的想法在軍方就不是秘密,人家北遼能不知道嗎。

魏國公也想收復燕雲,他現在還能動,即便是不能成為棋手,也得是一路主帥,真要是收復燕雲,最起碼也能搏一個死後封王,河北軍方其實一直很憋屈,河北河東軍的底子,可是當年太祖滅數國的時候打下的,本就是大宋戰鬥力無可爭議的第一。

可惜的是,太宗當年北伐,數次在北漢折戟,將太祖留下的精兵強將折損大半,這些年宋遼邊境看似紛爭較多,但都是雷聲大,雨點小,從真宗皇帝檀淵之盟起,河北軍就仗打的不多了。

相比於河北軍,西北這邊,由於西夏的崛起,哪怕底蘊不如河北軍,但由於英國公府調任西北,加上西北將門俊才輩出,已經越過河北軍,成為民間認為戰鬥力最高的軍隊。

其實河北軍也不遜色,以前有勇毅侯,後來又有寧遠侯,新來的顧指使也是將門虎子,和其父比起來,青出於藍而勝於藍,但魏國公卻一直沒得到證明自己的機會。

好不容易等到官家有這個雄心,一開始他是支援的,但是隨著時間推移,官家北伐的心思盡人皆知,魏國公作為沙場老將,自然能看明白現在大宋已經失去了先機。

魏國公雖然有北伐之心,但和官家不同,他還以為官家和他一樣,佔個便宜就停,打下兩個可以守住的州府,在等待時機,但他萬萬沒想到,大宋皇帝的野心太大,想一步而竟全功。

現在到了這個地步,魏國公只能盡自己努力,想要讓官家調更精銳的部隊,他其實打的是汴京禁軍的注意,誰知道官家不僅答應了他,還把西軍精銳給調過去了。

盛長槐其實不知道的是,魏國公這段時間已經去了好幾趟英國公府了,他現在也是悔不當初。

魏國公想調禁軍精銳過去,其實想的是,做好了完全的準備,等到官家知道事不可為,自然會及時收手,只要自己和前線將帥處處上心,手上的實力又足夠,哪怕不能佔便宜,也能保證不吃大虧,及時退回宋境。

但是若果把西軍精銳調過去,宋遼之戰若是焦灼,就會連累西北防線,若是在回援不及,到時候這個鍋就得自己背了,誰叫提出增兵的主意是從他口裡說出來的。

“王大人,事已至此,我們只能從長計議,通知各州,提前招募鄉勇,我這邊也會知會工業園區的各個工廠,這段時間其他業務暫停,打仗軍械,秦盛商行這邊也會協助收集糧草,以待不時之需,再者說了,少了這七千人,咱們就怕了不成。”

王韶想了想,也只好這麼辦了,官家的意思,再加上自己得到的訊息,大相公和官家一條心,這種結果是沒有任何變更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