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次元 > 穿越知否混日子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百二十一章 發瘋了的劉貴妃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一百二十一章 發瘋了的劉貴妃

“太子殿下,捧日軍都指揮趙文耀乃是皇親國戚,又是趙相公後人,對皇家忠心不二,可讓張順攜帶虎符前往西郊大營,命他帶一萬兩千捧日軍進駐京師平叛,接手城防。”

馬輝俯首,又是陣前逃亡,剩下的叛軍,無論是城防軍,還是宮中禁衛都已經失去了抵抗的意義,尤其是在盛長槐的帶領下,宋清麾下四百騎兵和隨後支援的五百餘百戰老兵的壓迫下,抵抗下去,最多就是拖延時間,等待他們還是個死,降了倒有可能活下來,大不了發配邊軍。

將降兵交給東平侯帶來的家丁家奴看守,盛長槐馬不停蹄的帶著火槍隊和全副武裝的騎步兵進入內城,想打宮中殘留守軍一個措手不及。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令人意外的是,把守宮門的禁軍,只有一二百人,看到盛長槐手裡馬輝的首級,連抵抗都沒有,直接開城投降。

等進宮之後,盛長槐和太子才知道,宮裡的一千多禁軍,大部分都是不知道劉貴妃等人謀逆的,更讓他們膽寒的是,從宮中的同僚口中得知,官家已經駕崩,被馬輝馬統領軟禁的劉貴妃,在劉氏一族人的幫助下,帶著三百多禁軍不知去向,剩下的禁軍人心惶惶,不知道後路在那裡,大部分逃出皇宮,只有這剩下的一二百人守護官家屍身,等事情明了之後,至少讓官家屍身不受損壞,還能將功贖罪。

太子的留下也是十分明智的,官家駕崩,太子就是當仁不讓的下一任皇帝,看到太子當面,這些又豈有不降的道理,而在太子到御書房找到虎符沒多久,北城兵馬司餘英卓帶著兩千城防軍,攜帶神臂弩等重武器趕到皇宮之外,所以盛長槐才建議太子儘快讓張順去西郊大營傳旨調兵。

太子這時候雖然傷痛官家的亡故,但理智還在,馬上同意了盛長槐的安排,並親自寫下詔書,蓋上了玉璽之後,讓張順一併帶去,獲取西郊大營將帥的信任。

這時候,盛長槐才來到宜德門上,對著外邊一直在戒備,卻沒有絲毫動作的餘英卓厲聲問道。

“餘指揮,你帶兵來帶宮門之外,莫非是想附逆不成。”

城頭下的餘英卓一臉的焦急,但是不清楚情況,他也不知道是該攻打皇宮,還是應該撤走,他收到的訊息是,太子謀逆,高昌侯派人到城防軍軍營傳令,命留守的城防軍進城平叛,而到了宮門之外,把守宮門的守軍又說是劉貴妃和高昌侯等人謀反,西平侯帶兵勤王,皇宮大內已經平定,他也不知道該相信誰,所以有些進退兩難。

看到城頭上的果然是西平侯,餘英卓也不知道該什麼回答,在他右手邊,站著一個不到英武的年輕人,小聲對他說道。

“大人,西平侯和太子交好,看現在的局面,太子應該已經控制住了局面,在這個節骨眼,是太子謀逆,還是貴妃謀逆,已經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大人現在該怎麼選,是背上造反的罪名呢,還是收穫勤王救駕的功勞呢?”

餘英卓看著身旁的這個年輕人,此人之前在河東受了重傷,回了老家療養,卻又不知道走了誰的關係,傷好之後,並沒有迴歸原部隊,反而到了城防軍中擔任了一個營指揮,雖然自己還不怎麼熟悉此人,但他的話,好像令有深意。

“怎麼說。”

那個年輕人微微一笑,撇了一眼站在城頭上,等著餘卓英答覆的盛長槐,小聲給餘卓英解釋道。

“無論真相是什麼,跟著勝利者,當然是救駕勤王,跟著失敗者,那自然是謀逆造反了,大人,這麼簡單的道理,您還想不明白嗎。”

餘卓英心裡稍微一盤算,就知道了此人的意思,無論真相是什麼,至少現在看起來,勝利者是太子,要不然傳言和太子交好的西平侯也不會出門質問他,管他呢,又和自己有什麼相干呢,橫豎都是皇族的內鬥。

“不管現在是不是太子佔據了上風,但西平侯戰功赫赫,連西夏人都不是對手,更何況東昌侯那種膏粱子弟。”

餘卓英想完,心一橫,賭了,旋即抬頭向盛長槐說道。

“下官餘卓英,乃是西城兵馬司指揮使,受高昌侯軍令誆騙,率軍前來勤王救駕,不知官家和太子可在宮中,容下官當面告罪。”

說完,馬上覺得自己說的話可能會引起盛長槐誤會,馬上又解釋了一句。

“下官的意思是,下官一個人進宮,麾下人馬,由盛侯派人調遣。”

盛長槐心中一樂,倒是一個腦瓜子靈活的。

“也好,讓你旁邊那個,帶著城防軍駐守內城門,除非有太子的命令,不得放任何人出入內城,等一會城防軍走了之後,你自己一個人進宮面見太子殿下吧。”

過了一會,在盛長槐的注視下,餘英卓把指揮權交給了剛才建議他選擇投靠太子的年輕人,等城防軍離開幾百步之後,宮門才開啟一個縫,放餘卓英進城。

而城頭上的盛長槐,瞧著那個帶領兩千城防軍千萬內城城門放向走去的年輕人,心中一穩,今日的的事情妥了。

無他,剛才那個年輕人盛長槐雖然沒有打招呼,但卻是認的真真的,好些年不見,他還是一眼就認出來了,那人不是旁人,正是他在揚州的時候交的好友劉雲,雖然不知道他什麼時候進的京城,還成了城防軍的一名將官,但是,過了這麼長時間,盛長槐還是相信劉雲不會讓自己失望的,剛才劉雲勸說餘卓英的動作,盛長槐在城牆上,瞧的一清二楚。

而這時候,在御書房,太子聽到東平侯的話語,臉上一片鐵青,看著被東平侯讓人壓進來的劉貴妃。

“劉氏,你這個賤人,竟然如此大膽,縱兵屠戮宗室勳貴。”

原來,東平侯之所以和永昌伯,還有那麼些勳貴會帶著家丁護院前來支援,不是沒有任何原因的。

大宋的勳貴,哪怕是東平侯這種歷經沙場之人,在京中發生動亂的時候,都能想到是大機率皇家內部發動宮變,和餘卓英的態度差不多,這種事情,在大宋發生不是一次兩次了,大宋的勳貴早就習慣了,橫豎是皇家內亂,皇族內部的事情,只要不牽連到自己家,更何況他們也沒有任何辦法,更不清楚內情,緊閉門戶,守好自己家裡才是最正確的選擇。

無論最後誰贏誰敗,勝者自然是要籠絡勳貴的,這也是汴京各大家族在幾次內亂之後總結出來的經驗。

但是這次謀逆,他們碰到了一個發瘋了的對手,那就是劉貴妃。

永王被太子劫持,馬輝等人不但不救援,反而認同了嚴相公的建議,若是永王身故,令立宗室為皇,這叫謀劃奪嫡好幾年,謀劃叛亂好幾個月的劉貴妃又如何能夠接受。

更不用說,馬輝今晚暴露了他那副嘴臉,越是危機的時刻,人想的越多,劉貴妃總算是想明白了,自己把宮外的事情交給姐姐一力主持,想不到自己嫡親的姐姐,竟然和自己不是一條心,看馬輝今日的舉動,並非是臨時起意,想必是預謀已久。

不管是作為枕邊人,自家姐姐不可能這麼久都沒有察覺,更不用說,日後自家永兒如果能夠登基,馬輝實現自己的心思還得自家姐姐來配合,畢竟姐姐是自己最信任的人,沒有姐姐的遊說,自己是不可能給馬輝放權的。

想通了這裡,劉貴妃自然洞悉了馬輝之前的小心思。再加上自家永兒被太子帶走,劉貴妃深知,永王是救不回來了,她是瞭解宮裡這些內侍的,那個黃內官忠於太后,哪怕馬輝等人能追上太子,太子不忍殺害永王,但是黃內官為了太子膝下的靖王坐收漁翁之利,也會殺死永王,連太子都阻攔不了。

女人發起瘋來有多麼可怕,尤其是劉貴妃這個沒有了任何退路的女人,在劉氏一族的族人帶領親信救下她之後,劉貴妃什麼都沒想,直接帶著忠於他的禁軍,殺到了公侯街。

為什麼來這裡,只有一個原因,汴京宗室,基本上都住在公侯街,尤其是官家的父親,舒王府就是坐落於此,雖然他現在的主人僅僅是一個舒國公,但是這裡是官家所有的兄弟子侄居住的地方。

劉貴妃一來還有一絲幻想,如果自家孩子有幸被救下來,沒有其他選擇的情況下,只能立自己的永兒為皇儲,登上大宋的至尊之位。

如果永王救不下來,那就一起下地獄把,沒有宗室可立,背叛自己的馬輝等人只有一個結局,那就是死。

二來,劉貴妃心裡一直在怨恨官家,就是官家把她逼到了這個絕路,所以她和禁軍出宮之後,直奔舒王府,將舒王府上下殺的雞犬不留。

舒王一脈,今晚幾乎全部參加的官家壽宴,留守的只有稚子和女卷,當然一點抵抗能力都沒有。

舒王府劉貴妃和官家來過,但是其他宗室之家,劉貴妃就不認識了,只能挨個殺過去了。

劉貴妃到底是瘋了,她低估了大宋的勳貴,先帝在世的時候,舒王一脈被打壓,除了官家在軍中,其餘人都是閒職,沒有什麼底蘊,但是公侯街上,大部分勳貴都是從開國至今就存在的,哪家沒有隱藏下來的後手。

劉貴妃此舉,可謂是犯了眾怒,而在這個時候,大宋的勳貴也明白了,劉貴妃一黨謀逆做實了,東平侯府率先反抗,東平侯不在軍中,兩個兒子可是實權將官,家裡的家丁,大部分都是軍中老兵,勳貴雖然不能私藏冰刃,但是哪家將門沒有演武場,幾十把武器還是能湊出來的。

這條街上,勳貴之家何止三四十,誰家沒有幾十名家丁護院,有幾家老國公府邸,甚至超過上百人,加起來足足有兩三千人。

而且劉貴妃的舉動,給了勳貴們一個誤解,那就是劉貴妃一夥人,不給勳貴留活路,兔子急了都能蹬鷹呢,更不用說這是這裡面大部分都是將門。

在東平侯的遊說下,各家主事之人沒有任何猶豫,或是派子侄,或者親自上陣,就連轉了文職的勳貴,也派自家的護院頭子,聽從東平侯的號令,千萬殺聲最重的西大街平叛救駕。

不管今夜是什麼情況,反正只要是劉貴妃平日親近的,那就是敵人。

這些人武器不行,但是個人勇武卻都不賴,更不用說,這裡面有七八百人,都是百戰餘生的老兵,劉貴妃麾下那幾百禁軍,一點都不是對手,這也是他們碰到盛長槐和太子的時候,有人手上拿著禁軍武器的原因,不是私藏,而是從死傷的禁軍身上撿的。

“哈哈哈,上天垂簾,終歸是太子殿下贏了。”

看到東平侯帶他進入御書房,坐在上面的乃是太子,劉貴妃不悲反洗,倒是讓太子有些驚訝,旋即馬上明白過來,劉貴妃這麼開心,自然是自己贏了,永王大機率能活下來了。

果然,劉貴妃下一句便是問道。

“永兒呢,永兒在哪。”

旋即臉色一變,怒目盯著太子。

“難道你把永兒殺了,你和你父皇一樣,心竟是鐵石做的不成。”

看到劉貴妃掙扎著要站起來撲向太子,東平侯連忙讓人把劉貴妃死死的按住,太子幽幽的說了一句。

“放心把,永兒還活著。”

太子終歸還是狠不下心來,況且他已經看出來了,這個女人已經瘋了,若是自己不說出永王還活著,誰知道這女人後面還會說什麼。

果然,聽到自己兒子還活著,劉貴妃又哭又笑,鼻涕淚水滿臉都是,笑的特別滲人,口水直流,竟是真的瘋掉了。

看到這裡,太子嘆了一口氣,不管是真瘋假瘋,這時候也不是問話的時候,便命身邊唯一跟著他回皇宮的李內官,將劉貴妃帶下去,看押起來,等謀逆平定之後在審判同黨。

“東平侯辛苦,還得帶人守衛皇宮,待捧日軍入城,大家就都安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