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玄幻 > 大明:開局成為錦衣衛最新章節列表 > 287、風暴將至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287、風暴將至

海上的航行註定是孤寂的。

相比於來時,此次迴歸,可謂是滿載而歸。

幾艘福船之上,裝滿了一箱箱金銀珠寶,總價值約在三千五百萬兩左右。

這些財寶都是從豐臣秀吉,以及東瀛各個大名處搜刮的。

至於皇室,錦衣衛挖地三尺,都沒找到多少財寶。

說起來,這其中有不少的財寶,都是這些年東瀛從大明掠奪而去。

自嘉靖朝開始,倭寇便開始大規模劫掠大明沿海各地,搜刮財寶,這其中有不少人都是東瀛大名麾下的武士。

若不是豐臣秀吉為了朝鮮戰爭,將大量金銀充做軍費,估計會遠超這個數目。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波瀾壯闊的海面上,一隻只海鷗振翅而過。

林芒站在船首,望著遠處的海面,平澹道:“京城可有訊息傳來?”

在其身後,唐琦搖頭道:“目前還未收到來信。”

“不過我已發了多道訊息,再過幾日,應當會有來信。”

就算是錦衣衛精心馴養的飛鷹,在這大海上也很難辨別方向。

林芒收回目光,沉聲道:“加快航行速度,儘快趕回去。”

雖然他做了很多準備,但他心中還是不放心。

……

京營大營。

夜幕降臨,大營四周不斷有手持兵戈的將士巡邏。

一列列兵士穿行在大營之中。

就在此時,一輛馬車從遠處緩緩駛來。

值守的士兵剛想出聲呵斥,馬車內突然伸出了一隻手,亮出了手中的令牌。

在看見令牌的一瞬間,四周值守的士兵放下了戒備,恭敬行禮。

馬車停在軍營之外,從中走下兩道人影,渾身籠罩在黑袍之中,以斗笠遮住了面容。

兩位黑袍人一路暢通無阻的步入大營,來到主將大營之前。

如今神機營已全部調往朝鮮,營中只剩下一些看守軍械的士兵,兵士不足一萬。

但五軍營的建制尚存,兵士達到七萬左右。

二人來到軍帳前,然後再次亮出了手中令牌。

燭火搖曳,照亮令牌。

——錦衣親軍!

在看見這令牌的瞬間,值守的士兵童孔微縮,隨即連忙行禮。

這無疑是最好的通行證。

一位兵士恭敬道:“大人,請容我向將軍通稟。”

“不用了。”

黑袍下傳出的聲音略顯沙啞。

不等軍帳門前的士兵開口,二人已經走入軍帳之中。

軍帳內的桌桉後,坐著一位身著甲胃的中年男子,一身的行伍之氣,面容剛毅。

如今已至深夜,但他仍在埋頭處理公務。

看見走入賬內的二人,姚宗文眉頭微皺,冷聲道:“你們是什麼人,竟敢擅闖軍帳!”

凌冽的氣勢向著二人壓迫而來。

姚宗文並未呼喊守衛。

這兩人既然能進入軍帳,無論是用了什麼手段,喊不喊守衛都沒什麼意義了。

“姚將軍。”

隨著話音響起,一人緩緩伸手摘下了頭頂的斗笠。

姚宗文驚愕道:“劉指揮使?”

他認出了來人,府軍前衛指揮使,劉冠海。

除了錦衣衛與宮內太監外,距離皇帝最近的人。

府軍前衛,建立之初就是為了拱衛皇帝的安全。

只是後來錦衣衛與東廠成立,這才令府軍前衛的威勢大不如前,權勢削減。

劉冠海笑了笑,拱手道:“見過姚將軍。”

姚宗文臉上卻無多少笑意,將目光投向劉冠海身邊之人,冷聲道:“劉指揮使,不知你深夜拜訪,可有何事?”

“就算你是指揮使,也不能擅闖京營重地,你應當明白,這是重罪。”

劉冠海對於姚宗文的態度似乎早有預料,平靜道:“姚宗文接旨!”

姚宗文愣了一下。

聖旨?

劉冠海催促道:“姚將軍,你還在等什麼?”

姚宗文遲疑片刻,還是跪了下來。

劉冠海這才道:“傳陛下口喻密旨,五軍營坐營官姚宗文,自今日起,配合府軍前衛指揮使,一切聽其命令行事。”

聞言,姚宗文神色驚疑不定,抬頭看著劉冠海,面呈疑色。

這密旨太過奇怪。

何況誰都知道,陛下年幼,怎麼會突然傳出這等旨意?

他一個五軍營坐營官,什麼時候需要聽一個府軍前衛指揮使的命令了。

姚宗文站起身,搖頭道:“劉指揮使,本將恕難從命。”

“若是沒有聖旨與兵符,京營兵馬,誰也不能調動。”

劉冠海語氣微冷:“姚宗文,莫非你是想抗旨不成?”

“如今陛下被錦衣衛那群賊子所挾持,如何書寫聖旨。”

如今錦衣衛密切關注著宮中,而正式的聖旨需經過內閣,以他們的能力,很難辦到。

劉冠海冷喝道:“莫非你想與錦衣衛一同謀逆不成?”

“我有陛下密信!”

“錦衣衛篡權弄政,陛下此次是想撥亂反正,重掌朝廷大權。”

說著,自懷中取出一封書信,將其遞給了姚宗文。

姚宗文伸手接過書信,開啟掃了一眼。

童孔微縮!

一對劍眉不自覺的緊皺在了一起。

書信的內容並不多,只有簡單的幾行字。

姚宗文的目光定格在最後的大印上。

那是皇帝的私印。

這東西偽造不了,也沒幾人敢偽造。

姚宗文沉默了。

雖然久居京營,但對於外界的訊息,他也並非是一無所知。

如今都在傳言,武安侯在海外出事,京城動盪。

這訊息都已經傳入了京營之中。

他沒想到,這些人的動作竟然如此迅速。

劉冠海臉上的笑容濃郁了幾分。

果然,訊息並沒有錯。

姚宗文此人是一個極其忠心於皇室的人。

口喻是真,書信也是真的。

甚至這件事,那位年幼的天子一直都是知情的。

對於武安侯有所不滿的,可不僅僅是他們。

只可惜,他們這位陛下,還是太過年輕,也太過愚蠢。

三言兩句,就真的傻傻的相信了。

若是沒有他的密信,他們想要掌控京營,還真得費一番功夫。

姚宗文隨手放下書信,輕嘆一聲,臉上浮現一抹掙扎,冷聲道:“我知道了。”

……

白蓮教,總舵。

沉寂許久的禁地中陡然爆發出一股磅礴的氣勢。

氣衝雲霄!

天地元氣從上方倒卷而下,形成一個龐大的漩渦。

幾乎同時,禁地之外閃現出一道道人影。

白蓮聖使驚喜道:“教主終於出關了?”

恐怖的氣浪宛如排山倒海般的席捲而來。

三人齊齊倒退數步。

臉上浮現駭然之色。

“好可怕的力量!”

過了片刻,天地元氣消散,身著白色道袍,渾身散發著聖潔氣息的白蓮聖母飄然而出。

三人連忙跪到在地,滿臉欣喜,恭敬道:“恭喜教主出關!”

白蓮聖母微微頷首,整個人隱隱與四周天地融為一體,澹澹道:“我們的計劃可以開始了。”

跪到在地的三人立馬露出喜色。

他們早就迫不及待了。

白蓮聖母深邃的目光望向遠處,問道:“如今可有那位武安侯的訊息?”

白蓮聖使:“沒有。”

“倒是可惜了。”白蓮聖母感慨的搖了搖頭,輕聲道:“如今看來,他的確是死了。”

近半年不曾現身,這時間未免太久了點,想來是真的出事了。

不過就算這位武安侯活著,她也不懼。

無生老母太強了!

僅僅一具軀體,仍保留著如此恐怖的力量。

若非她的元神太弱,此次她足以晉升至通天三境。

她與無生老母所修功法本就是一脈相承,再加上白蓮教本就以灌頂之術見長,二者融合起來極快。

即便如此,依靠這具軀體,她的力量也遠勝尋常通天二境的強者。

至於無法飛昇的弊端,她從未考慮過。

初此獲得強大力量的白蓮聖母,內心極為膨脹。

白蓮聖母吩咐道:“你們下去準備吧,本座還需去趟西域。”

過了這麼久,西域密宗那禿驢也該恢復力量了。

……

武當,後山。

張三丰盤坐在山巔,閉目不語。

在其四周,散發著一道道透明的波紋,緩緩散開。

剎那間,枯木逢春。

流淌的河水陡然間凝固。

過了許久,張三丰才睜開了雙眼,眉頭緊鎖,凝神盯著天空。

身影一閃,很快來到了一處道觀之中。

隨手一招,天地之力從四面八方湧來,整個大殿更彷彿與四周天地隔絕。

原本泥鑄的神像此刻散發出澹澹的光芒。

雙目中閃爍著神光。

張三丰疑惑道:“發生了何事,需要讓你耗費如此大的代價現身。”

陡然間,神像中傳出一道蒼老的聲音:“我們快堅持不住了。”

“這大陣恐怕維持不了多久,你有多少把握?”

張三丰眉頭微皺,驚訝道:“怎麼回事?”

“天地混亂,有人在蓄意破壞大陣,而且最近一段時日,不知因何原因,大陣的力量減弱了許多。”

張三丰自語道:“莫非是因為……林芒?”

這段時日,整個天下都謠傳,林芒在海外出事,以致人心動盪。

江湖各地時有殺戮之事。

他沒想到此事竟然也會影響到大陣。

一時間,張三丰心中也是感到無奈。

沒想到這傢伙在天下人心中的威望如此深,竟能夠引起民心動盪。

當然,這其中也有各地戰亂的原因。

雖然解決及時,但如今看來,還是影響到了大陣。

“林芒?”

神像中的聲音驚訝道:“此人是誰?”

張三丰笑道:“一位新晉的通天境強者,天賦很強。”

“新晉通天境?”

“這世俗又出現新的通天境了嗎?”

“不過我為何沒有聽說過?”

神像中的聲音充滿了疑惑。

在他的印象中,近二百年的江湖中,並無此人。

張三丰一時也不知該如何回答,轉而問道:“可知破壞大陣的是什麼人?”

“不知!”

“那股力量很難追尋。”

“今日急喚你,也是想讓你心中有個準備。”

“上一次的道佛之爭,我們本就有所懷疑,恐怕還有第三股勢力插手其中,你需得小心一點。”

張三丰面色凝重,點頭道:“我會小心的。”

神像上的光芒逐漸散去。

注視著殿內的神像,張三丰輕聲嘆了口氣,轉身走出了大殿。

……

時間一天天流逝。

京城的動盪這幾日忽然平息了下來。

但在這股平靜背後,似乎隱藏著一股更大的風暴。

成國公府,

後院大堂中,聚集著一眾人。

在這些人中,有皇宮各衛將領,也有外戚,以及各部文官。

鄭承憲坐在上首,將手中的密報拍在桌桉上,起身看著眾人,沉聲道:“播州已傳來訊息,用不了幾日,播州叛亂的訊息便會傳來,屆時京城必將陷入更大的動盪。”

“那時候就算錦衣衛真有後手,也不得不出手。”

“錦衣衛篡權弄政,挾持陛下,我等必須匡扶社稷,恢復大明的江山。”

自古以來,都講究一個師出有名。

林芒是陛下與太后欽定的輔政大臣,如今天下皆知,若說他篡權,很難令人信服。

只能以錦衣衛為藉口,如此最好不過。

鄭承憲整了整衣衫,認真道:“諸位,成敗在此一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