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都市 > 重生於火紅年代最新章節列表 > 第158章 大討論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158章 大討論

在1980年,華國的周邊非常不安寧,在南面,吃了大虧的越南不斷挑釁華國,試圖用這種方式從蘇俄那裡獲得大量援助,以儘快恢復元氣。

在西部,強大的蘇俄軍隊佔領了整個墳場,兵鋒離印度洋只有一步之遙,而在北方,百萬蘇軍壓在萬里邊界線上,離京師只有幾百公裡。

蘇俄的坦克軍團一週之內就可以到達京師,而新式的圖22m轟炸機甚至可以頃刻間突襲京師,丟下炸彈,華國此時根本沒有可以應對的武器。

這樣殘酷的邊防形勢,孫祖傑卻說不會與大國之間直接衝突,所以他這段話一出,很多人覺得他對於國際形勢的判斷是不是過於樂觀了?

當然這個問題並不是會議的主題,因為孫祖傑這段話也闡述了他的一個重要觀點,那就是軍用發動機的研發不能只靠國家撥錢,民用領域也必須開發用途,要能賣出去,要不然很難追趕國際先進水平。

所以圍繞著他這個觀點,會議開始爭論起來,因為這個後世司空見慣的觀點,此時卻相當新穎。

習慣了國家指令的研發機構,根本不瞭解市場經濟下的研發模式。但是這一次參與斯貝發動機引進的華國談判人員與羅羅公司的接觸中,卻有不少體會。

羅羅公司整合不列第亞航空發動機研發之前,不列第亞的工廠都是各自獨立的企業,各工廠仍然各自生產某種型號的發動機,從各種零件的製造到發動機的裝配試車都是五臟俱全的,與華國當前的模式完全一致。

到七十年代初,羅羅公司對各工廠進行了合理化改組,各工廠的生產不再重複,實現了專業化分工。後來逐步合併形成了不列第亞唯一的一家航空發動機製造商羅爾斯羅伊斯公司。

一位姓華的中航技談判人員舉了一些與羅羅公司交流的例子說明了羅羅公司產品發展的思路。羅羅公司的出發點是千方百計地為了使自己的產品能滿足各方面使用者的需求而去發展各種改型,不論是軍用、民用以至陸用,不論推力大小,一切以使用者的要求為前提。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光光斯貝系列發動機總共就生產銷售了四五千臺,既創造了較好的經濟效益,也為技術發展開闢了廣闊的天地。反觀國內各廠所往往只是從技術發展的角度來開發新產品,而對什麼樣的產品是使用者需要的、是有可能在市場上銷售出去的這方面考慮較少。

最後華總說了這樣一段話,“我們強調發展技術,而外商更重視的是經濟利益,是發動機或飛機能銷售出去。

事實上外商並非不重視技術發展,只是他們的認識是只有產品有銷路,才能不斷地投入生產,不斷地被使用,不斷地得到改進。市場需求是技術發展的推動力和資金來源。

我們的體制則有很大的不同,只要某個新機專案能立項,就能從政府取得資金,往往同該專案能否進入市場沒有直接的聯絡。

這也許就是我們航空工業這些年來發展步履維艱的原因之一吧。孫祖傑同志的觀點雖然新穎,但是我覺得他與羅羅公司的想法比較接近,確實值得我們深思。”

孫祖傑聽完,心裡頓時產生了一種認同感,身處這個時代,他常常有一種孤獨感,對於很多東西的看法,他總是與周邊的人甚至身邊的妻子都格格不入。

雖然孫祖傑小心翼翼的收斂鋒芒,低調做人,高調做事,但是他還是明顯感覺到很多人看待他的眼神就如同異類一般。

他往往鼓足勇氣告訴自己,不是我是異類,而是我領先了時代半步,絕對不能是一步,那會被火燒死的。

所以孫祖傑聽完了華總的意見之後,再一次發言,他舉了一些歐派研發中遇到的例子,最典型的就是過去華國在單晶矽領域的停滯。

但是孫祖傑以市場化模式管理之後,歐派電子這兩年在單晶矽領域獲得了突破性進展,目前已經大量出口國外。

從進口到出口的巨大變化,說明了華國不是沒有科研能力,而是科研與實際應用之間還有不少的空隙,必須想辦法改革這一點。

另外歐派電子起家的無葉風扇和無刷電機,完全是類似於羅羅的研發模式。歐派電子自從與倭國達成協議後,無葉風扇和無刷電機這兩個產品可以採購倭國的配件,迅速在市場推廣,很快就獲得了不錯的收益。

而歐派電子將收益不斷投入到研發中,也開始反哺新一代無刷電機的開發,這一塊目前的進展相當不錯。

另外還有港島的天翼集團,同樣是一個研發與市場結合迅速發展的例子。天翼電腦才搞了四五年,天翼電腦目前二十多億美元的市值就表明了這種模式的巨大成功。

必須承認他趕上了一個好時代,經歷過戰爭的高層對他十分信任,不斷放手,讓他大膽去做,大膽去開拓。

當然孫祖傑也對得起上級的信任,無論是他賺到的錢,還是他搞起來的幾個公司都是讓人驚歎的。

時至今日,孫祖傑已經不是一個簡單的名字,他與華國的改革開放已經聯絡在一起,他創造了太多的第一,怎麼數也已經數不過來了。

所以孫祖傑說完之後,大家都在沉思,因為孫祖傑的成功實在太明顯了,他的做法是不是可以複製,確實值得深思。

所以會議的談論就更加熱烈起來,已經從應該不應該與羅羅公司合作搞燃氣機車,上升到對整個華國科研系統如何改革,怎麼改革的思考。

會議的召集人一位航空部的領導剛想發言,阻止這種歪題現象。但是負責科研工作的政務院副相卻搖了搖頭,示意他不要插嘴,讓人做好記錄。

到了當天下午,孫祖傑發現會議的人又增加了不少,很多其他領域有發言權的專家都被招進來開會。

副相帶來了最高層領導同志的意見,既然這一次會議談到了科研系統改革,那大家都暢所欲言,有什麼想法都說出來,不要拘泥於身份地位資歷。

這一次會議從原來的一天一直開了十五天,不斷有各種各樣的專家,高校,企業和政府管理人員參與進來,大家一起就本行業遇到的科研問題特別是科研體制暢所欲言,記錄到底有多少誰也不知道。

而每一天討論之後的會議紀要,經過整理,都會第一時間被送到中央高層領導的手中,讓他們檢視。

最後高層看到了一個結論,那就是政府管理部門不能對科研院校企業束縛太死,別什麼都管,什麼都限制,這個不能做,那個不能做。

相應的,科研院校企業也不能坐等靠,要想辦法把自己的科研成果轉化為生產力,要勇敢的探索。

孫祖傑只參加了兩天會議,就再次飛到歐洲,為了是盯著那兩個談判。而關於與羅羅公司談判燃氣機車,鐵路系統要求華投跟著一起出錢,他也同意了,能夠摻和進鐵路系統中,簡直求之不得。

所以對於談判,他也露了一次面,就是告訴羅羅公司,有買單的人在,你們放心吧,誰讓孫大老闆財大氣粗已經跨出國門,走向世界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