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科幻 > 學霸從談戀愛開始最新章節列表 > 第十八章 論文投稿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十八章 論文投稿

蘇飛一口氣刷數學全書到了晚餐時間,簡短的吃了個飯,回來繼續肝。

不過很快,他的VX就收到了老趙的訊息,論文已經潤色完成,電子版打包發了過了,蘇飛簡略地查了一遍,發現老趙居然還把自己的程式碼精簡了一下。

再次感謝老趙後,蘇飛抱著手提就上了床,連上wifi,準備論文投稿。

蘇飛先註冊了CMT賬號,然後填寫了姓名郵箱等雜七雜八的個人信息,弄了半天終於進入了AAAI2022會議專案,把論文題目,摘要和全文一個個貼上去,附上了程式碼,完成上傳。

論文狀態被修改為“submitted-to-editor”,表示論文已經成功提交給編輯了,接下來只要慢慢排隊就行......當然,蘇飛完全不準備排隊。

‘系統,使用插隊卡。’

‘叮!插隊卡使用成功!’

系統提示音剛落下,蘇飛就受到了郵件提示,自己的論文狀態已經更改為“under-review”。

蘇飛瞠目結舌,論文成功提交給編輯和成功給審稿人是不同的概念,特別是這種頂會,編輯的作用很可能就只是彙總一下審稿人的意見,自己沒什麼決定權,所以重點還是在審稿人上,這種編輯又叫“meta-review”,meta是元分析的意思,就是概括分析所有審稿人的意見,完全就是工具人。

一想到自己的論文已經躺在審稿人的郵箱裡,蘇飛就激動地在床上手舞足蹈。

當然,這也只是第一步,AAAI這種頂會中的頂會,審稿人有足足四個,每個審稿人都會打分,而且實行雙盲審制度,第一輪的兩個審稿人和第二輪兩個審稿人之間的資訊完全保密,也就是說,第二輪打分的時候完全不知道第一輪的分數,也不知道第一輪的審稿人。

這就很容易鬧出啼笑皆非的事,比如第一輪打了高分,第二輪打了個超低分,兩輪的大老事後甚至會吵起來,都認為對方不專業。

可能很多人認為這種制度不合理,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然而,這種制度卻保證了論文的高含金量,這意味著你想要在AAAI上發文,你就要成為那唯一的哈姆雷特。

......

在蘇飛入睡之際,美國舊金山正烈陽當空。

舊金山,斯坦福AI實驗室主任辦公室。

一個戴著眼睛,頭髮微白的青年人正喝著咖啡,查閱著自然語言領域最新的科研進展。

雖然這位青年看起來有些瘦弱,但沒有人敢小瞧他,他是自然語言處理領域的最高標杆,當年的機器翻譯和智慧問答系統就是他一手引領起來的潮流,如今無數人使用的翻譯軟體和搜索引擎,都要算他一份功勞。

他是曼寧(Manning),在自然語言處理領域,可以說是神一樣的存在。

“嗯?”

曼寧教授發現自己的郵箱被推送來了一篇論文,還是來自AAAI的一個技術編輯。

“怎麼還得我來審稿?”

曼寧教授都囔了一句,雖然他也是AAAI的會員之一,而且也確實有責任審稿,但作為AAAI最高榮譽會員,這種大老整個AAAI不超過兩手之數,他們的作用就是鎮場子的,哪個不長眼的編輯會讓這種大老充當審稿人,簡直吃了熊心豹子膽。

曼寧教授雖然內心有些不滿,但還是點開了論文,開始查閱。

&extualized word representations】?

嗯哼,從今年最火的方向下手,切入點倒不錯。

曼寧教授大略看了看摘要,作者提出了一個新的模型彌補了TagLM的劣勢,並且取得了近十個點的效能提升。

看到此處,曼寧教授不禁來了興趣,如果這摘要沒有誇大其詞,十個點的效能提升,絕對能讓這個新模型完全替代TagLM。

越往下看,曼寧教授的心中就越是嚴肅,而掛在牆上的鐘錶滴答滴答走動。

一分鐘,兩分鍾,五分鐘,十分鐘......

去除卷積提取層,去除迴圈神經網絡提取層,只保留原始詞向量?

不得不說這個結構修改非常大膽,可是......提取層都去除了,用原始資訊能有好結果?

然後,他就在下面一段的理論證明找到了答桉。

看到理論證明的時候,曼寧教授也是詫異了一會兒,什麼時候深度學習的論文還有理論證明這部分了?現在的年輕人都這麼嚴謹的麼?

緊接著,他就發現了更不可思議的事情,對方不但證明了,而且證明得非常詳細,先是用線代說明卷積提取層在這個結構裡只能給引數帶去混亂因子,然後又證明了普通的迴圈神經網絡提取層不足以提取到所有資訊,結合相關數學理論,改換成了雙層結構的長短期記憶神經網絡提取層。

這......作者論證思路清晰,邏輯嚴謹,真的要雞蛋裡挑骨頭的話,就是這篇論文的實驗只使用了單一的命名體識別,他不明白,是什麼樣的團隊,很可能都請了一個數學專家了,還非捨不得再花點成本多做幾個實驗。

思及此處,曼寧就直接把論文拉到了作者那一行,讓他瞠目結舌的是,這篇論文的作者就一個人,大大的Fei Su填在了第一作者那一欄。

還是個華國人?

雖然他蠻喜歡華國人,他自己組裡就有幾個華國人,學術造詣很高,但一個人一篇論文這種事他還是有些懷疑。

於是他拿著上傳上來的程式碼試了下,結果還真跑通了,效能提升高達9.73%!

太讓人難以置信了。

曼寧現在心裡就兩個字:厲害!

他現在完全可以確信,這篇論文沒有摻半點水分,更沒有誇大其詞,這篇論文提出了一個全新的模型,效能遠高於TagLM。

【由於這個模型是基於其他語言模型改善得到,我將這種新模型命名為 ELMo(Embeddings from Language Models),意為從其他模型得到的詞向量,以此紀念TagLM的貢獻。】

曼寧在讀完論文的最後一段總結後,不禁產生了欽佩,這個作者喝水不忘挖井人啊。

不過讓他感到有點奇怪的是,ELMo這個名字不是美國著名兒童電視劇“芝麻街”裡的那個紅色小可愛艾蒙麼,對方是故意湊的這個名字嗎?還蠻有童趣的。

曼寧會心一笑,打出了自己的審閱評分,在十分制中他直接打出了九。

這在AAAI裡可是一個很高的分數了,許多人投了十數次都沒有得到個一個九,何況打出這個九的還是曼寧這種級別的大老。

曼寧把自己的看法和論文分數回覆給了那個發給自己的技術編輯,同時在郵件最後表達了感謝。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

同時,美國紐約的某個技術編輯此時此刻非常慌,他本想把新的投稿轉發給Menning(蒙寧),結果鬼使神差地打錯了一個字母,發給了通訊錄裡的大老Manning,而且都已經過去了數個小時才發現。

雷蒙德無法想象,如果曼寧大老向AAAI的負責人抱怨了一下這件事,自己會不會被撕成碎片......

“算了,還是負荊請罪,主動承認罪行,說不定能善終。”

雷蒙德喃喃自語,開啟郵箱,正要給主編發請罪書。

結果,曼寧大老的郵件叮得一聲就送達了。

雷蒙德瞬間嚇出了冷汗,手指顫顫巍巍地點進了郵件。

“上帝在上。”

他一邊默默請求保佑,一邊檢視郵件。

【雷蒙德,我的老朋友,我很感謝你給我的這個機會,讓我欣賞到一篇如此完美的傑作,給了我一個下午的消遣時光,也讓我見證了一個新時代的到來,這個時代名為ELMo。您的行為贏得了我的尊重,如若以後還有這種論文,請務必推送給我,我的老朋友,願我們友誼長存!】

雷蒙德:???

我是誰?

我在哪?

我在幹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