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次元 > 重回永樂時代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七章 殖民帝國 第五六節 建理藩院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七章 殖民帝國 第五六節 建理藩院

十一月,龍城和夷洲的大量的官員技術人員又回到了京城,與以往不同,以前只能靠風向,十一、十二月是南下的時節,六七月是迴歸的時候。現在不同了,飛剪式的帆船加上中國的硬帆可以利用不同風向的力,而蒸汽船的出現更上擺脫了動力的桎梏,反正大明朝的官員們已經知道了這種新式的船,也就不藏著了,但還是有一點,不行駛到大明朝的水域,不與大明朝的水師在海上碰面,王動不想太刺激大明。

京師的商家又迎來了新的銷售旺季,都知道出洋歸來的人有錢,都知道出洋歸來的人身上有好東西,所以京城的店家,收貨的收的開心,賣貨的也賣的開心,當然花錢的花的更開心。

獅子山下,王動可算是京師裡唯一一位住的離皇城最遠的三品大員。這個品級嚇死人,呵呵,王動做右侍郞,想當於禮部的第三把手,定這個級別的時候很多人有意見,但想到王動有個女王老婆,怎麼說放在大明朝也能弄個什麼閒散的爵位,可只要有爵位又是超品級的了,加上外番事務王動還真的是把好手,這才按住了。其實,怎麼按都是假的,只要朱棣一句話就行,他老人家信的過就行。

王動的奏摺內閣議了之後還是批了,批是批了,這個理藩院將在年底掛牌。開始很多人議論反對,可後來好象都想通了,沒人去爭吵了,讓王動意外的是,居然他的議案居然一片叫好了。叫好之後,王動發現了一個大問題,他在獅子山下的宅子熱鬧了起來,還有,鄭和城裡的府宅和靜海寺的行轅也熱鬧了起來。很多與王動相熟和不熟的各色官員開始上門了,品級有高有低,高的是超品的候爺王爺,低的有在兵部工部那些早期相識的官員。理藩院的機構職能,讓很多人都看到了新的官職,各部大佬們也開始為自己的勢力謀取新的位置,與其去打壓不如拉攏。拉攏辦法很多,那就是先大家一起抬轎子,然後再把轎子做大了,再往轎子裡塞人。

永樂時代的內閣大學士們品級並不高,只不過他們跟在皇上面前,永樂也向他們問政,所以權力不小,影響力很大。象王動這種侍郞級的高官,在大明朝文官的序列裡已經進了前二十,但他這個官位又不同,大明朝國內的事務基本上不插手,只是管國外的。

國內事務要麼不插手,一過問的都是大宗的錢財的買辦,比如貨物的採辦、洋物的買賣、船隻的採辦等等,這些都是肥差。

兵部在外番唐城已經有駐軍,雖然人不多,可代表一個國家,那級別不會低,至少是個衛所指揮使,吏部則關注駐外的宣慰使的管理,工部已經開始關注外番過來的貨物裡的工藝技術問題,特別是已經有洋鍾進來,這個東西沙漏水漏好用多了,自王動出現各,工部和工匠不再受人歧視,個個都知,手藝技術就是錢。

“舅父,這衙門還沒搭好,各位大老爺都開始往裡塞人了。兵部想弄兩個郎中進來,戶部也說了,至少要有一個郎中,吏部可是不敢得罪呀。”王動一臉的苦相。

“總是要有人做事,過來的都是經年的老官吏,還怕不會做事。”鄭和笑道。

“不是擔心這個,只是人太多衙門太小,放不下呀。”王動解釋。

“明日放出話去,說是已經安排滿了,不過處番職位多有缺口,張個榜,如今在外的唐城也有九個,每處都需宣撫使,朝庭不是定下從五品的品級,看看哪些人想去。”

“內閣大學士解大人督職在理藩院,他倒好,諸事不問,整日的與一幫人飲酒對句,本想著解大人能分擔些,不想到他是眼饞洋酒來的。”王動笑罵。

“解大人胸中自有溝壑,靜之已經定下了理藩院的框架,解大人自然樂的清閒。等靜之離了京,上了船,解大人才會真正就位。”

大明朝以外到底是什麼樣,這在以前根本沒有人關心,自大鄭和下西洋之後就不同了,京師裡見多了西洋景,外番事務已經成了老百姓嘴裡的日常話題。三湘書院已經接連出了幾本下西洋的專著,其中費信的《星槎勝覽》和馬歡的《西洋番國志》已經付梓,王動的《西洋遊記》和《海國經略》也列櫃售賣。前者寫的都是在下西洋的見聞,王動的書則提出了海權和航海的重要性。

諸多求官的人,並不知外番到底是什麼樣,只知道有大量的官位實缺,一時間,這些書又是紙貴,印了又印。

由於鄭和下一次下西洋的時間並沒有定,諸國跟著大明朝船過到朝貢的番外使臣們大多今年要在京師過年了。李氏朝鮮剛剛冒出來北擴的頭,又被大明萬國來朝的氣勢給嚇著了。自比唐太宗李世民的朝鮮太宗李芳遠是個聰明人,他利用大明朝對遼東的輕視,利用大明朝大國好面子的傳統,在李成桂的年代從大明朝騙了鐵嶺衛。140鹹州一帶號為“十處人民”的女真諸部又被朝鮮騙了去。到1416年,朝鮮已經把鴨綠江一帶都哄了過去,並成立了閭延郡。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本來朝鮮還要進一步蠶食,可現在難了,因為王動的勢力滲了過去。商人在遼東海西野人諸部的出現,引起了大明朝對東北的重視。同樣的,由於王動的加入,使東北一地有了四種勢力,相對而言,以商人面目出現的王動勢力更受東北女真各部的歡迎。而且在王動勢力的影響下,女真各部也對朝鮮提高了警惕,使朝鮮北上的計劃受阻。

朝鮮的使臣在京城透過黃儼找到王動,黃儼還帶來了另一位太監的問候,那位太監名王彥,是遼東的鎮守太監,這些年商會在遼東的生意得他照顧不少,王彥很巧又是黃儼的“侄子”。

永樂初年的能混到太監的都是有點實力的,鄭和周滿等人不提,這個叫王彥的也是有軍功的。他出鎮遼東以來,南邊的朝鮮,東邊女真各部和西北的朵顏三衛都控制的還算不錯,也可謂是個能臣,所以王動還是要給他幾位面子的。

王彥這人也是很好玩,黃儼去朝鮮的時候,讓朝鮮進貢“白紙”,礙於禮法,永樂不好意思明目張膽的讓朝鮮進貢處女,於是以“白紙”代之。而這個王彥則讓朝鮮進貢“厚紙”。真的是紙,呵呵,進貢過來幹啥呢,抄寫佛教經文。王彥到了東北,覺得用漢族文化要教化那些少數民族難,但用教宗相對容易,於是他大造寺廟。正是因為這個,才讓王動刮目相看。

“靜之還是見一下吧,如今對馬那邊還要朝鮮人眷顧,北海道庫頁島也想著從朝鮮弄人過來。”

“王大人在遼東建廟,朝鮮大王在其境內毀寺,現在連茶都不許那些和尚喝。”楊剛說道。“他們不喝茶毀寺廟是因為洪武皇帝,洪武皇帝多次勸朝鮮人崇儒抑釋,茶道一途最為廢財,我朝都興散茶,更不必說朝鮮。”陳澤回。

“那朝鮮人喝什麼茶?”王動倒不知這些。陳澤因為其族叔是朝鮮日本事務的權威,所以知道的多些。

“麥茶,上回我那堂叔還說,在日本,那些世家相邀品茶道,活象是去受罪,大大的宅院,那茶室倒是象是個私獄,居然要潛行一段,而且其茶藝多為做作,其茶品也不入上層。”陳澤大笑。座中數人只有陳澤算是有錢人家出身,見識過那些奢靡的玩藝兒,所以由他品評也是恰當。

王動見了朝鮮的使臣,那使臣送禮倒是不手軟,人參當蘿蔔送,而且還有“白紙”,這可真讓王動小吃一驚。收點人參就算了,這“白紙”他可真的不敢要,當著人家的面也沒拒絕,只不過第二日便列了個單子遞到了永樂面前。

“王靜之倒是自清。”永樂把王動的摺子與紀綱的對了一下,基本沒什麼差別。

“王大人出仕,往北城去的車馬多了一倍不止,如今只要有車架往北城去,十之八九是去拜會王大人。入夜宵禁,這順帶著獅子山下的酒肆客棧生意好了幾成,那些拜見王大人不得回的只能就近住下。”

“噢,這來回跑也不方便,城裡尋處宅子給王愛卿住下。”永樂吩咐。

“要說聖上對靜之的恩寵真不待說的,超擢不題,還賜了府宅。”解縉與王動在三湘酒樓的廂房喝酒。

“皇上這是在下擔子呀!”王動苦笑。

他出仕是早晚的事,時至今日也推不了,他沒想到的是,永樂給的是實職。穿越之後的想法是把大明朝帶向另一個盛世,下了西洋之後發現還不如自己幹的好。現在他是徘徊在兩者之間,苦苦的追尋著一條雙贏之路。答應了永樂是為了消除大明朝的顧慮,番國國王都是長住大明朝的,那些使臣來了不走的更多。他一個外番的國王在大明朝任職也給了永樂極大的面子,更何況他還能真正的替皇上辦事。

“鄭大人已經上了摺子,要請學西洋造船之技,順帶著還有槍炮之類,兵部內府原先你的手下可以調些到理藩院。黃成那邊自然會給幾分面子,不過也不能連鍋端了。”解縉提醒王動。

“太子府上也有人走動,沒到你門前來,我倒是被拉著喝了幾回酒。如今理藩一事財貨頗著,漢王趙王也是緊緊的盯著。”王動只是聽,專注的對付著那涮羊肉。

“皇上春秋正盛,理他們幹啥。”王動白了一句。

“百年之後呢?”解縉回。

“自有正宗。”王動的話讓解縉吃了一驚,朝中大臣早就分了派別,而王動這個新晉的高官是哪派的沒人知道。按著他的表現來看,應該是個皇派,緊跟著皇上的。這句話,解縉是明白了,王動還是更看重太子,這讓解縉很高興。自打認識了王動之後,他已經不再和太子走的那麼近了。退一步海闊天空,就是他現在的感覺。

“冬至日大祭,理藩院開衙以來第一件大事,下官已經奏請皇上,許那番國使臣觀禮,到時整治個場面,解大人要多多費心了。”王動說道。

“呵呵,這下鴻臚寺那幫人省心了,鄭大人那頭事件辦的如何?”解縉問。

“怕是不易,所費頗巨。”王動搖了搖頭,鄭和請建佛塔,永樂已經應允,選址就是城南郊。

十二月,理藩院正式掛了牌,王動兼職,不過不是正主,正主是寧王。當初寧王被永樂哄著一起造了反,其後而就藩蘇杭都被拒。現如今老實在家裡養生做學部。這理藩院成立,宗親自然要出力,沒想到永樂居然把寧王推了出來,也不知是恩寵還是敲打。寧王是中名譽老大,平常還是要在他的屬地老實呆著,所以這理藩院的實權還是在王動手上。侍郎兼職理藩院,把這個衙門的級別抬了兩級,也足見永樂對外番事務的重視。

冬至祭祀第一場表演結束,理藩院表現出眾,組織了近兩百名外番使臣觀禮,永樂大筆一揮,僅衣冠這項就讓這些外番們花去兩千多兩銀子,看著那些黑的白的番人穿著大明朝的制裝,永樂心喜,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

冬至之後便是要忙過年,大明朝的大小官吏開始忙年終和休年假,王動忙的腳不落地,理藩院的架構已經沒有問題,已經開始動作,可各項規章制定完了之後要與那些外番使臣交流,以便修改完善。年終商會還有事務要報到王動這裡,現在他已經不去打理這些事了,但還是要知道一下。夷洲的諸位老大有一半都在金陵,龍城的訊息也要遞過來,王動真是頭大了。真要召集一幫人去研究一下無線電報才行了,不然的話,這訊息從龍城遞到金陵要十多天,再傳回去就要一個月,等他收到多拉克島和馬達加斯加的訊息都是一個月前的。

莊家的事有了點眉目,果然是與建文帝有關,這事王動可不敢咋呼了,這可是永樂的死穴。這建文帝到底有沒有死,到底在哪。後來的傳說在蘇州在廣西之類,王動也秘密的讓人查探過,都沒有確切的訊息。可建文的陰影就是不散,莊家歷代都會與朝庭有往來,但都隱秘的很,皇上想來也知道,當初莊家與建文帝的關係,可現在呢。莊家會不會再入這個套,一旦入了這個套,那可就麻煩了。想來莊家能在江湖歷百年不倒自然有他的長處,知道怎麼保全自己。可江湖人士的義氣氣節之類是個很難說的事情,萬一真要與建文帝有些什麼瓜葛了那可不好弄。

“錦衣衛也真是,端了京城這幫人不就完事了。”劉秀珠笑罵。

“放長線釣大魚,這線不收,不知多少人會栽在這上面。”王動說道,這事很可能會被利用去打擊異己。

“莊家那兩小子在龍城都不錯,這回還託人把京城裡的房產給變賣了,他們看著是不會回盜山了。”劉秀珠笑道,“夫君得了官,這獅子山下的地倒是值錢了。”

“呵呵,這些房產早先說過,不得隨意轉賣,照例商會是要收了去的,錢財上補貼一點。這樣吧,莊家也有不少人在京師裡,讓他們住過來吧,就住小孟和小丁的屋子。”

“噢?”劉秀珠不知王動是什麼意思。

奉永樂帝詔,各藩屬王爺開始進京。正月裡,永樂要在十五的時候搞一個萬國來朝的盛會,所以早早的,他就把詔令給發了下去,聞著味的王爺們很多在過年前就趕到了京師。寧王主事理藩院,這裡頭包含了很多訊息。寧王本人也不弄不大清楚永樂的意思,所以十二月寧王一家人就趕到了京師。王動進見寧王,向他彙報理藩院的籌辦事務。

寧王朱權,朱元璋第十七子,建文初年,他的實力比燕王朱棣還要強。四哥哄了他的朵顏三衛後奪了天下,並沒有遵守平分開下的諾言,而且還把他封到了南昌。寧王從此之後,寄情修道玩詩書樂醫之類的旁技。

王動沒見過寧王,這會見寧王是第一回,讓王動意外的是,在他見寧王的時候,寧王穿的道裝,而且邊上還坐了一位老道。那老道看著鬚髮皆白仙風道骨,寧王一介紹,嚇了他一跳,此老道居然是四十三代天師張宇初。原來,寧王與這張天師是徒弟與師傅的關係,張天師這次也在永樂的邀請之內,因為自歐羅巴過來的番使中,有人提到了傳教的事。另外,乞裡八里的番僧大師也就是那些藏僧前兩年得了永樂的禮遇,姚廣孝建議永樂也要好好的抬一抬本土的道教,所以張天師被朝庭傳詔。

王動與寧王並沒有談多少理藩院的事,反一起吹了老半天的宗教事務,主要談了談西洋佛教的現狀,回回教在西洋的擴張,以及歐羅巴的天主教和基督教。

“王大人不凡!”王動走後,張天師對王動的評價。

“此子無人知其來由,起於湖湘,以商人發家,後獻兵器於朝庭。因與鄭和大人為親,得以隨行西洋,得歸則改頭換面。朝庭四處用兵,打仗要的是錢,王大人自西洋歸國帶回錢財無數,也算是解了朝庭之急。此後著書辦學建商會,走的是偏鋒,而那些仕子們偏偏奈何不了他。幾次出使西洋,聖上也是看到了好處,知其大才,終為所用。”看來寧王對王動還是很瞭解的。

“王大人不只是見識不凡,貧道觀其面相也是不凡,似有天機,卻又看不穿。”張天師回。

“噢?”寧王感到意外,“其師顛顛大師就是個異人,能為其相中,自是不凡。”(未完待續,如欲知後事如何,請登陸.qidian.,章節更多,支援作者,支援正版閱讀!)(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