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次元 > 重回永樂時代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七章 殖民帝國 第五七 新的開始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七章 殖民帝國 第五七 新的開始

京城各大酒店的年夜飯大賣,前些年還都是在家裡守孝守夜的大明朝人士,開始是在大年夜家裡忙完後出來喝酒了,現在倒好很多異地行商為官,做的又不是很大的都習慣到酒店置辦年夜飯了。在酒店裡熱鬧,人多,而且酒家也是花樣繁多,演藝摸彩都有,尋常人家哪見過這些把戲。

眼看著永樂十八(140)年新年就要到了,南京城裡也是很熱鬧,過節,農家在這時是農閒的時候,僱主的工人大多也拿了錢放了年假。在前幾年,過年時分,城裡的熱鬧是一家一戶的,是走親訪友的。現在不同了,很多商家在過年的時候也開門,只不過做買賣的時間縮短了點而已。原先有一技之長的藝人更是從很多角落裡湧向了京城,他們要趁著過年熱鬧的時候,多賺點錢。

京城的繁華終於超過了蘇杭,這裡更多是奢靡,遍地的茶樓酒店。商會在推行散茶方法的努力終於得到了巨大的成功,茶館店也成了綜合性的娛樂場所。很多嫌一家一戶上門拜年麻煩的人,都已經訂好了茶館店的桌子,約著正月裡到那去聽書,大家一起拜個年。能見上面,能說上話,總好過遞個門貼走個過場要好很多。

漕幫這個物流企業開始發現了過年的商機,他們的車多都被人商會定了下來,載那些在外地做工的人回家過年。這使得漕幫開始把送人和送貨分開,用不著朝庭投錢去開商船,漕幫已經自行改裝原有的漕船以適應發展的需要。

年前劉煮安老爺子也回到了金陵,加上張晉湘,王動家裡長輩們算是都到齊了。皇上賜下的府宅雖然不小,想著正月裡不會有什麼事,過年還是在獅子山下過。那裡的左鄰右舍都是自家人,年過的熱鬧舒心。二十五的時候,官員們基本都沐休在家了,王動家裡更是熱鬧。

老爺子們開心,家裡的小輩聚到了一起,王動滿打滿算老婆妾氏娶了不少,孩子也有六個,只是他忙來忙去,孩子們與他不是很親,這回在南京倒是好了,安穩了四個月,孩子們見父親多了。

王動的大小老婆們,前些日子一直在夷洲,這次回到京城過年,一直沒有停下來過,收拾這個收拾那個,又忙著給王動手下那些年輕人張羅婚事,安排新居,倒把兩位新婦給忽視了。其實也不能怪她們,新娶近門的來自西洋的兩個老婆王倩兒倒不大認生,她早早就到過了這裡,與王動的幾個老婆都認識。渤泥國的那位公主就很認生了,每日要不是王倩兒陪著,更不知要怎麼過。者米蘭算是個女王,開始住在四夷館,等差事一交,也就搬到了王動的府上,由她作伴,王倩兒才舒心了不少。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三十晚,全家祭祀,張晉湘在大兒子那裡過,王動這邊劉煮安是長輩。由他主持,本來他不願意,這祭祀祖宗是王家的事,他算是寄居在女兒女婿這裡,不由他說話。王動堅持,他並不想一家人熱鬧的時候,把岳父冷落在一邊。劉煮安看了祖宗牌位上沒有寫名字,只是虛放了兩個神位,也就知道了女婿的意思,便沒推辭。

院子裡,一個大盆,裡面放的是松枝,松枝有油,燒的很旺。不只是王家,整個獅子山下的家家戶戶都在燃燒松枝,這是大年三十的一個習俗,這算是以煙火之氣祭祀上天。

燒完松枝,再燒些紙錢,這是祭祀先人,那些神仙先祖們先享用了之後,家裡的孩子們過來給長輩叩頭,劉煮安笑眯眯和給外孫們發紅包。王動那邊眾妻妾更是準備一大把,每人都有,不過錢並不多,都是幾十文的寶鈔。儘管是如此,也只是過過手,馬上當娘的又收回了。

全家人坐下來吃團圓飯是個大事了,王動有六個老婆,一家人坐一個大桌,熱熱鬧鬧的。吃完飯,家裡人聚在一起,玩牌的玩牌,開麻將的開麻將,孩子們則在院子裡放煙花。大家們安排著晚上上燈守歲。上燈是要把家裡整個屋子都點的通透,有的人家床底下都放燈。守歲則是守到十二點之後,當然也有些人家,通夜不睡覺。

獅子山下是不夜天,莊子裡的年輕人抬著鑼鼓敲打了整晚上,一點都不知疲倦,一年也就這麼一回,王動也不好意思說他們。

正月初一,南京城下起了小雪。新春,這雪下的人歡喜,倒不覺得冷。王動早早的地來給劉煮安那邊去拜年。然後在家裡等著孩子們過來給他拜年。

上午,陳澤楊剛等都過來給王動拜年,他們都住在這個莊子裡,家裡的長輩都在湖廣,自己這算是開宗立戶了,也就沒回湖廣過年。初一整天,王動都盡忙的沒停,除了莊子裡的人以外。禮部的同僚下屬們居然也有不少從南京城裡跑到獅子山下給他拜年,這讓他覺得很意外,沒想到他們正月初一就會過來。

初二,王動帶著一家老小,到珍珠橋給張晉湘拜年,又走訪了在市區裡住著的那些個同僚們。初三,王動給鄭和拜年。

初四,在獅子山下接待張家大哥張科一家過來拜年。

初五,鄭和的兒子過來拜年。

初六,陳澤楊剛劉鷹等到王動這裡拜年

初五,漕幫等原來商會的一幫人到王動這裡拜年

初七,解縉等一些朝中的文官過來拜年

初八,下西洋的幾位武官們會同兵部的炮院的幾位過來一起拜年。

......

王動的新年早就由不得他本人作主了,年前就已經安排好了,很多到他這裡拜年的人並沒有見到他,只是留下了名貼,王動看了後,也只能差人送去名貼作數。這個正月,他早就排的滿滿的了。當初沒正式做官,還不需要自己出面去應酬,一但做了官之後就不同了,平時總要與各大衙門打交道,一定要注意這些東西

這天晚上,劉煮安、張晉湘和王動三人在書房裡。

“岳父,皇上來年還會親征北蒙,今年舅父不會再下西洋,不過明年還會再跑一趟。趙王那邊已經有了訊息過來,北京城已經修的七七八八了,皇上已經圈了一批朝臣勳爵實北京。照著目前的規劃,南京還會留下一套人馬。”王動對劉煮安說。

“北京是龍興之地,這些天蒙古也不老實,以北京為都,北邊就紮實了。”劉煮安說。

“前些天修北京城,湖廣可是出了大力了。”張晉湘回,永樂為修北京城,從湖廣砍了大量的木材過去,還遷了不少人口。由於經辦官員手段拙劣,湖廣一帶地方動亂一直不停。

“早先以為皇上會晚些遷都,這幾年戶部有了點錢,京師裡的大戶都看著從商的好處,大多又不想遷棲,怕是皇上惱了。若提前計劃,過完年,就要讓二哥再多置辦地田產地產。”王動說。

“還要置辦?”張晉湘愣了一下,“再置辦,這半個北京城都要買下來了。”

聽了這話,王動和劉煮安都“哈哈”大笑。

“皇上春秋已經高,太子這身體也一直不大好。諸多政事,明明太子爺心裡並不順暢,但不由得他作主。這些年下西洋,東宮從不積極參與,漢王與趙王都熱心出洋賺錢,太子那邊我聽解大人的意思,好象也不大贊同這些。”

“東宮被壓了幾回了。夏大人現在還在吃皇家飯,太子就是心急也使不上力。”在漢王和趙王的聯手打擊之下。太子和東宮的那幫官員們日子並不好過,朱棣不只是敲打,而且時不時的還來真的,大批的東宮高官成了詔獄的常客,更有官員因為替太子說話,而觸動了永樂的神經被貶被殺。

“這天下說太平也不太平,東南北都有麻煩,西邊苦寒,皇上封了國師算是能安穩一陣子。去年又是蟲災,又是旱澇,可怎麼到了這新年,就一下子都太平了呢。”

“呵呵,太平不太平不清楚,但這年尾年頭的,經常都是報喜不報憂。”劉老爺子明白這規矩。

大明朝的京城裡是一派祥和,王動總是覺得有點不合常理,總覺得會發生點什麼事端。兩位岳父比他有經驗。一個經歷了亂世,走南闖北,對社會底層問題有很敏銳的眼光。而劉煮安是地方官出身,按著能力來說,升到大明朝的六部長官也是很容易的事,對朝政自然是熟的很。

王動總是要離開大明朝的,夷洲和龍城與大明朝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至少現在王動沒有辦法安全的脫身。大明朝不只他海外地盤的市場,還是原材料產地,還是總要的人力資源市場。在他離開大明朝的時候,如果這些關係處理不好,那麼就一定會有戰爭,這是他不希望看到的。

琉球三國已經成了一個琉球國,而且已經名正言順的把腳伸到了夷洲,大明朝宮庭裡關不知道夷洲的底細,現在理藩院備案的只是琉球實控夷洲,這一點並沒有引起大家的注意,知道的人好象也沒什麼在意。

明龍商團的生意被王動集團緊緊的包裹著,他們並不知道,現在王動的生意做的要比他們大的多,遠的多。下西洋的那幫太監們都是高手,在經歷過戰的鄭和影響下,他們並不喜歡呆在宮庭裡看著內外困鬥,他們反倒更喜歡出使番國這種差事,畢竟在外國他們是上國天使,方方面面都更受人尊重。

正月一過,離的近的番國的使臣們將要搭著大明朝的商船回國了,那些離的遠的國家,可能要等到鄭和下一回出使才能有機會回國去。只不過,他們並不在意這些,在大明朝的日子要比回國的日子舒服多了。理藩院的事務忙了起來,這些使臣們在京城裡屁事還就特別多,人數已經上萬了,層次不齊,雞飛狗跳的事不少。特別逛窯子那些姑娘們拒不接待,弄的那些好色的番人連連投訴,這事也告到了理藩院。

番國使臣們也從只知道王動,慢慢的了妥了理藩院這個衙門,慢慢開始接受王動定下的大明朝與藩國打交道的規定。在王動的體系裡,番國被分成五類,一類是敵國,二類是普通國家,三是友好國家,四是從屬國,五是高度自治宣慰使司。目前的宣慰使司中,又以龍城,舊港最為突出,他們離的最遠,基本上也與屬國差不多,另一些宣慰使司大多在廣西雲南一帶,最遠的也就是寮國南掌,在那裡,大明朝與暹羅國有一爭,清邁王的領地裡北邊與大明朝相接,很多土司都在觀望。面南掌國畏大明朝如虎,雖然有宣慰使但真正大明朝能說上話的地方也不多。

這五類國家裡,只有友好國家才有朝貢貿易的資格,而普通國家不在貿易交往之列,但真要問哪些是普通國家,現在朝庭裡也只是把西域諸國劃在此列。韃靼瓦剌雖然也列在其中,實際一直作為敵國對待,馬哈木也好,阿魯臺也好,都是喂不熟的狼。

第一批商船過了二月二就出發了,主要目的地是日本國,南下的船真正是在長樂集中,然後從那裡出發

理藩院的也只是幫著他們安排船隻而已。出訪一事,永樂已經下了決定,今年停一停。為什麼要停,王動不是很清楚。

三月,從夷洲傳了訊息過來,本來山東和遼東有夷洲的一個移民點,商會在那裡秘密的把大明朝的人往夷洲運。從夷洲傳來的訊息,讓王動大吃一驚,一個熟悉的名字出現了,唐賽兒。

朱元璋建立大明朝之後,搞了大規模的人口遷棲,比如,他把江南富戶移實鳳陽,據說鳳陽出乞丐就是這些背景離鄉的人化妝成乞丐回家形成的。到了永樂的時候,北蒙一再不老實,永樂決定經營北方。他一直不加掩飾的擴建北京成。從全國各地遷人到北京,大修宮殿,還開挖運河,又在北京大搞城市建設,離北京最近的是山東,山東已經有數十萬民夫被調到北京服勞役,餘下的百姓都已經是老弱病殘,他們承擔的稅賦更重。

白蓮教的星星之火不知從什麼地方傳了過來,在山東已經呈燎原之勢。管峻是因為夷洲也有白蓮教份子而查獲這個訊息的。

夷洲諸教並行,管理的並不嚴格,在夷洲個個有飯吃有屋子住。各種教派必須要到民政部去登記才能傳教。當夷洲的白蓮教彙報說,有來自山東的新移民自行成立了白蓮教,並設有自己的堂口,拜的是遠在山東的佛母唐賽兒。管峻嚇了一跳,那佛母還在山東,居然能把手伸到夷洲,那還了得,這不是比大明朝的官府,比錦衣衛還厲害了。

等王動知道這個訊息的時候,馬上越來越多的訊息彙總了過來,山東真的亂了。

本來往朝鮮是從山東發船或是從遼東陸路走,陸路也是要經過山東,當朝鮮過來的使臣要求回國,並再三要求多加派些護衛軍隊的時候,紙包不住火,永樂這下知道山東有白蓮教鬧事了。

王動所知道的歷史是白蓮教在唐賽兒的領導下搞的規模聲勢很大,而且這個唐賽兒最後不知所終。於是王動把陳澤和楊剛喊過來,本來楊剛正要回北海道了,這下子又多停留了幾天。

“按著朝庭一貫的做法,只要是作亂的,一定會有所株連,這下子倒是可以遷些人口往北海島去了。”北海道在楊剛的嘴裡是北海島。

“這事影響大,做起來要小心些,不可走露了風聲。”

“山東有漢王在,若是他出點力,這事不可能鬧這麼大。”

“天知道這後面有沒有漢王的影子。”

“漢王一直在擴軍。他那一畝三分地裡,老百姓只知有漢王,不知有天子。”

“別光顧著山東,瓦剌與韃靼這些年互有勝負,已經打的亂了。遼東和黑水的女直部一直受他們的盤剝。這些年,朝鮮人也不老實,遼東其實也一直不太平。”

“北海島那邊還是要就地組建軍隊,不能總等著夷洲那邊的軍隊過去駐守。另外,我說的那個白令海峽之外的大陸,抓緊去探一下。”

“呵呵,靜之,那裡出的鯨油你也看到了,出的鮫膠也不錯,後來你說有大螃蟹,也捉到了,可你說的有新的大陸,可就是一直沒訊息。”

“那片海是不好走,本想著冬天會結冰,容易探尋,可這冰天雪地的,更難去探尋。反正你放在心上,不急這一時。”

“山東那邊多派些人手過去,只要一有戰事地,便盯住那些地方的百姓,只有人從教的,都去聯絡一下,教民一失勢,就想辦法運他們走。你回去後準備著點,很作個規劃,今年真要是去個兩三萬人的話,安排起來也不容易。”王動讓楊剛先準備。他的擔心是有理由的,自北海島被楊剛佔據了之後,日本國內已經有了反應,如果日本人想反撲的話,那就是定是今年夏天。也就是說,日本問題,今年一定就會有個總體的結果,楊剛身上的擔子不清。(未完待續,如欲知後事如何,請登陸.qidian.,章節更多,支援作者,支援正版閱讀!)(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