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言情 > 永樂大帝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章 新年(上)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一章 新年(上)

南京三山街有一家小小的“龍門客棧”。這家小店的後院有十幾間客屋,雖小,但是因為店名吉利,因此常常有進京應試的舉子選擇在這裡入住。過完年便是新皇登基,開恩科選士也是題中應有之義,所以半個月前各省的舉子們早已公車不絕,絡驛於道了。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這時,一個夥計正在大門口向客人陪著小心解釋。

“客官,我們開門做生意,哪有有生意到門口了還不做的道理?實在是客滿了,對不住您了。要不,您順著這條街走下去,在第二個路口左拐,那小巷子裡面有一家店,說不準還有客房……”

與往常不同的是,今年上京趕考的不僅僅只是文科舉子,永樂皇帝還專門頒發恩詔下令舉行明朝的首次武科取士。今年應試的舉子比往年多了幾乎一倍。而且,皇上又下詔說今年二月初五要開個什麼獻寶大會。想著透過獻寶獲得皇上歡心的,想著見識一番開拓眼界的,還有想著趁此機會渾水摸魚的,總之,天南地北的人們全都在這段時間往京城裡湧,位置稍好的客棧早就住滿了。

要說這武舉,洪武元年即公元168年,明太祖朱元璋在建立大明帝國的同時就下詔,令設文、武科取士,以“廣求天下之賢”。然而洪武四年,文舉如期開科,取中吳伯宗等一百二十名進士,可是武舉卻一直杳無音信。原因說起來也很簡單,當初朱元璋在馬背上奪得天下,自然不希望再出一個什麼馬元璋、牛元璋,而立國之初的詔令,不過是籠絡人心,掩人耳目罷了。所以洪武二十年,當禮部奏請“立武學,用武舉”時,朱元璋一反常態,嚴詞訓斥禮部“是析文武為二途,自輕天下無全才矣”。武學、武舉遂被打入冷宮。

當今的永樂皇帝朱棣同樣靠馬背上的功夫,從自己侄子手中篡奪了大明江山。不過,當今皇上卻好象不忌諱這些。登基不久,永樂皇帝旋即下令國子監、府(州)縣學增設武學科目。國子監原有祭酒(從四品)、司業(正六品)、國子監丞(正八品)、國子監助教(從八品)、國子監典簿(從八品)、國子監博士(從八品)、國子監學正(正九品)等學官,而永樂皇帝為了激勵民間習武風氣,專門增加“國子監武士”這一官職,規定國子監武士與國子監博士一樣同為正八品,專門負責教授監生們武學科目。

與此同時,永樂皇帝公佈了《武舉法》,並下詔特開包括武舉的恩科。

文科取士還好說,不管怎麼說,既然下詔開恩科取士,那些舉子們興高彩烈地進京趕考也就是了。武科卻有點麻煩。文科已有會試資格的舉子多得是,然而今年才公佈《武舉法》,還沒舉行鄉試,哪來的武舉人?所以,永樂皇帝宣佈這一次武科取士的規則:參加武科考試者先赴本省首府參加鄉試,及格者立即上京參加會試。此外,父親爵位在伯爵以上者,有兩名三品以上高官推薦亦可直接參加本屆恩科武試。畢竟,古代所謂的武將世家子弟,其中確實有一些軍事能力還不錯的。

拋開功勳子弟這一特殊情況不談,其他人想要參加武舉考試必須參加一場鄉試,所以武舉人不象文舉人那樣能夠早早就來到南京備考。某些離南京較遠的省份而來的武舉,路上如果再稍稍擔擱一下,弄不好就會誤了考期。

店門口那位客人正是一名姍姍來遲的武舉。他進南京城已經小半天了,一方面人生地不熟,另一方面尋了好幾家客棧全都客滿,由於心煩意燥的緣故,因此竟然和夥計爭執起來。

那夥計只是低眉順眼地陪著不是,卻怎麼也不肯答應給客人開房的要求。

正吵吵的沒法,一個正在店內進食的客人走了出來。這位客人姓景名秀,八字眉兩邊分開,清瘦的臉龐上,有著兩隻明亮的大眼睛,透著對什麼都看得穿,又對什麼都不在乎的神氣。景秀也是來應試的舉子,剛才已經從言談中聽出那位客人的身份,想著都是來應試的舉子,不免起了相助之心,因此景秀拱手說道:“這位兄臺,今年的恩科文科武科一起考,因此京城的客棧大多人滿為患。如果你不嫌棄,和我共住一間如何?”

正為晚上住宿發愁的武舉聞言咧嘴一樂。“多謝了,我正愁今晚沒地方落腳呢。”

景秀笑了笑,吩咐夥計將武舉的行李送到自己的房間,然後邀請武舉到自己剛才進食的桌子邊坐下,讓小二添副碗筷,又加了宮爆玉蘭片、韭菜炒雞子兒、姜蒜燒茄子和一罈好酒。

武舉也不客氣,大大咧咧地坐下。相互介紹後,兩人不免惺惺相惜。原來,錢成是山東鄉試的第一名,而景秀則是福建鄉試的第一名,兩人竟然都是解元。接下來的交談,加深了兩人相互之間的佩服:這錢成外表看起來五大三粗,若論經史子集方面的造詣,確實遠遠不如景秀。然而論起文韜武略、天文地理、國事民情,錢成卻也並不比景秀遜色。

景秀雖是文科舉人,但小時候曾師從一個異人。那異人文武雙全,而景秀本人的天資又卓越超群,讀書過目不忘,習武也頗有成就。景秀十六歲時曾經因路見不平與縣裡的潑皮產生衝突,對方足足有七個人,卻被他一個人打得落花流水。由此,景秀愈加自信,自認文能治國武能安邦。這次恩科,永樂皇帝規定文科舉人可免試直接參加武進士的考試,景秀便不由動了奪得文武雙狀元的心思。

要知道,武試的程式是先策論後弓馬,策不中者不準試弓馬。弓馬只是泛稱,除騎射、步射、馬術之外,還有槍、刀、劍、戟、拳搏、擊刺等若干小的科目。景秀原本想著:弓馬天下無雙者,未必能過策論一關;而能過策論一關的,弓馬方面又未必比自己強。今天遇到錢成,景秀才知道天下之大,一山還比一山高,不由收斂了小瞧天下豪傑的心思。

雖然知道錢成是爭奪武狀元的強有力競爭者,不過景秀天性豪爽,並沒有文人相輕的那些臭毛病,因此與錢成相處的甚是融洽。幾杯濁酒下肚,兩人的話匣子便天南海北的扯開了。屠夫們在一起,討論的多半是殺豬;農夫們在一起,討論的大多是收成;景秀和錢CD是應試舉子,話題本該圍繞著科舉展開,但他們聊著聊著,卻不由自主地轉到了新皇登基後的政治改革上。

一條鞭法自不消說,在另一個時空已經經受過檢驗而且獲得了普遍的讚揚,在景秀和錢成兩人的眼中,它自然是值得肯定的善法。

然後便是廉政風暴。太祖皇帝規定貪汙超過六十兩白銀者剝皮,其反貪措施不可謂不狠,然而效果卻並不是太好。儘管一些貪官確實被剝了皮,但官員們仍然前仆後繼地貪汙受賄盤剝百姓。與貪官汙吏要錢不要命的這骨子韌勁相比,太祖皇帝的那條異常殘酷的規定也顯得相形失色了。

當今皇上主導下颳起的這道廉政風暴,使得貪汙受賄比以往更加容易暴露。更難能可貴的地方卻在於:當今皇上極為仁慈,一方面提高官員們的待遇,使得官員們在不貪汙受賄盤剝百姓的前提下能夠過上體面的生活;另一方面則借新皇登基大赦天下的名義,令這次廉政風暴中被揭露的貪官保全了性命——再怎麼說,太祖皇帝搞一次大案便大肆誅連使得數萬人丟命,那樣也太令人心悸。

兩人正聊得火熱,忽然西院前店一陣人聲嘈雜,有笑聲有罵聲,緊接著十幾個舉人魚貫而入。這些舉人今天結伴外出遊玩,看著天色漸晚,便回店吃飯。

一時間,客棧內七嘴八舌地響起了“趕緊上飯”、“燙熱熱的酒來”之類的要求。

景秀和相識的幾個舉人點頭打過招呼,然後繼續和錢成聊天。這時,他們的話題轉到了科舉上。

正聊得起勁,旁邊有人突然有人插嘴問道:“景秀兄,你剛才說如今武將仕途未必遜於文臣,這是什麼道理?太祖皇帝一直都在抑武揚文,建文皇帝更是不遺餘力地扶持文官集團,而當今聖上也一直強調清君側是為了‘恢復祖宗舊制’。我覺得,治理國家畢竟還是需要依靠文官,所以文官地位理應高於武將。”

景秀回頭一看,原來說話的是前兩天認識的江西舉子。此人姓周名忱,字恂如,才二十一歲。周忱文采不俗,並不迂腐,和景秀倒也談得來。於是景秀便邀他過來一起坐了。

待周忱坐定後,景秀說道:“恂如賢弟,我的推測是有根據的。你且看看當今聖上登基上幾項舉措。”

“其一,當今聖上登基後的第一道明詔便是擴建功臣廟。原本功臣廟只供奉‘功在社稷、澤及生民’的開國元勳二十一人。然而當今聖上除了在功臣廟內增添戰死于靖難之役諸功臣塑像外,還將功臣廟所在的整個雞籠山劃為烈士陵園,派專人管理。待烈士陵園建成後,永樂皇帝將親撰祭文,祭奠天下陣亡將士。皇上又誓言:凡是為國犧牲的將士,其靈位均送入烈士陵園,每年四孟及歲暮均由駙馬都尉致祭。但我大明一日尚存,這些為國犧牲的忠勇之士俎豆香菸一日不絕。”

死後能夠得到皇帝的承認並由此獲得皇家的祭祀,這種榮光,是這個時代絕大多數人無法想象的恩賜。永樂皇帝擴建功臣廟之後,即便只是個普通士兵,只要是為國捐軀便能夠享受這種祭祀。相對來說,文臣想要獲得類似的榮譽卻艱難無比。

據說永樂皇帝明詔擴建功臣廟時,曾有諫官進諫:功臣廟、烈士陵園不該僅僅只是供奉武人,還應該留有文臣的位置。永樂皇帝卻回答說,除了配享太廟外,他還專門給文臣建立了賢良祠。太廟是祭祀先祖列帝之處,配享太廟的榮耀自然遠遠高於神位列入功臣廟。配享神廟的名額雖然極少,但再加上賢良祠,名額應該也就足夠了。

想到這裡,景秀的神情有點恍惚起來——配享太廟雖然榮耀無比,但太難了。入賢良祠雖然比配享太廟的機會大一些,但難度同樣極高。或許,將目標定為死後進功臣廟才是最現實的選擇。(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