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言情 > 永樂大帝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三十八章 騎射已無用武之地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三十八章 騎射已無用武之地

打退明軍的夜襲後檢點傷亡情況,發現這一仗一共損失了七千餘人。

鬼力赤以及各個部落的首領們又悔又恨。

昨夜實在是大意了!

維生素A幾乎全部來自於肉食,而缺乏維生素A則會導致夜盲,因此以素食為主的中原兵在夜間幾乎沒有什麼戰鬥力——軍隊中超過一半人在晚上什麼都看不見,怎麼可能有戰鬥力?

以往與中原部隊交戰時,中原部隊夜間向來不會主動進攻。鬼力赤以及各個部落的首領受慣性思維的影響,根本就沒有想過明軍居然會在晚上主動出擊,結果就中招了!

韃靼人自然不知道,神機營是明軍中待遇最好的部隊。朱棣的神機營當成寶貝一樣,雖說沒有天天大魚大肉,但至少隔天提供一餐肥肉。因此,神機營的官兵不僅個個都異常精壯,而且幾乎沒有一個患上夜盲症。

既然部下擁有夜戰能力,而且對面的韃靼大營又似乎沒有嚴密的防備,戰爭經驗非常豐富的金銘自然不肯放過這樣的機會,結果夜襲大獲成功。

明軍高興了,與之相對應的韃靼人自然愈加垂頭喪氣。

至今以來一共有三次較大規模的交戰。

昨天白天第一波攻擊因為帶著試探性質,因此只出動了兩千多人。那一戰損失了一千人。

第二波攻擊打算一鼓作氣攻克明軍營寨,派出的部隊較多,達五千人,結果生還的只有五百人。

夜襲戰中又損失了七千多人,如今韃靼人已不足四萬。參戰的部落中,有些小部落已經失去了在草原上獨立生存的能力,而大部落也損失不小。

鬼力赤與各個部落的首領們又進行了一次長時間的討論,最後的結論是:不再主動攻擊明軍,而是將之困死。不過吃一塹長一智,必須在夜裡加強防備。

接下來的白天雙方平安無事。到了晚上,金銘發現韃靼人加強了防備,不禁一樂。因為,這種程度的防備根本不夠嘛。

於是金銘不再大軍侵襲,而是派出了若干火箭組和迫擊炮組進行小規模的騷擾。

朱棣最初的設想是在火箭的前部裝載炸藥,然而火箭前部所能裝載的炸藥量實在太小,無法構成有效的殺傷。所以最終定型的火箭仍然使用普通的箭支。不過,由於可以在箭頭部分纏繞易燃物品,因此夜襲時效果仍然不錯。

火箭發射器的體積不算大,但也不小,一個人無法攜帶。因此,完整的火箭組的編制是一輛輕車、一匹馱馬、一名御手、一名主炮手和兩名裝箭手。火箭組的移動雖然稱不上迅捷,但好在它的射程遠,能夠攻擊兩百五十米之外的目標,因此用來騷擾作戰還算方便。

而所謂的迫擊炮組則是兩人編制,一人是主炮手,另一人是供彈手。朱棣所發明的迫擊炮大約四十斤左右,馬匹勉強可以攜帶。迫擊炮彈因為是鑄鐵外殼,因此比普通的手榴彈重些,每個將近四斤。供彈手攜帶一個裝有八枚炮彈的特製木箱,其重量與迫擊炮差不多。

迫擊炮的射程不如火箭,但由於可以由戰馬攜帶,來去自如,因此用來騷擾作戰同樣很合適。

由於火箭組和迫擊炮組都基本沒有自衛能力,所以每一個火箭組或迫擊炮組都臨時配備了五名兀良哈騎兵負責保衛。

韃靼人當夜雖說加強了戒備,卻只是按照常規的辦法在大營遠處佈置一些暗樁。這種程度的戒備用來防備大股部隊的夜襲自然沒問題,但是用來防備火箭和迫擊炮的偷襲卻明顯不夠。一來,火箭組和迫擊炮組的目標較小,不容易被發現。二來,暗樁發現之後也無法制止火箭組和迫擊炮組的襲擊(每組都配備了五名兀良哈騎兵)。如果暗樁向大營示警也無所謂,畢竟金銘的根本目的並不是指望火箭和迫擊炮能夠取得多大的戰果,而是用這兩種武器實施疲兵之計——傳統的疲兵之計是敲鑼打鼓,這種方法固然也會影響敵人的睡眠,但效果哪裡及得上火箭和迫擊炮呢?

就這樣,第二天夜裡,韃靼人雖說只傷亡了十多人,被引燃的帳篷等物也迅速被撲滅了。但沒有一個韃靼人能夠睡個囫圇覺。

疲憊不堪的韃靼人只得引軍退後,在距離明軍營寨大約二十裡處安營紮寨。

金銘顯然並不認為這點距離是不可克服的障礙。二十裡的距離步行只需要一個時辰,戰馬連半個時辰都不用。因此,那天夜裡帳篷被火箭引燃以及炮彈在營中爆炸的情景,仍然是韃靼人無法擺脫的噩夢。

韃靼人快要崩潰了——嚴重缺乏睡眠使得韃靼牧民的情緒越來越暴燥。

雖說士氣低落,軍中厭戰情緒高漲,然而鬼力赤以及部落首領們卻不能就此窩窩囊囊地撤軍。

如今戰打成這樣,鬼力赤已經受到了很多部落的置疑。如果就此撤軍,用不了多長時間他的大汗位置多半會被推翻。

太師阿魯臺同樣不能接受就此撤軍——若是連人數佔優的野戰都被明軍打敗,那麼蒙古人的信心將被徹底擊潰,將來還能以什麼理由說服別人一同恢復蒙古帝國的榮光?!

就算是已經準備向大明投降的部落首領們對於撤退也並不是很熱切——投降歸投降,但是被打得束手無策後再投降,被人瞧不起的滋味可不好受。

決策層決定將這場仗繼續打下去,但普通牧民的情緒也不得不考慮。再這樣下去,不等明軍夜襲,大營本身都會發生營嘯了。於是鬼力赤決定再將大營後撤十里,並且夜間加派一千斥候在兩營之間巡邏,用以保障大營的安全。

第四夜,被折磨得死去活來的韃靼人終於獲得了充分的休息。夜裡,韃靼大營裡到處都是如雷的鼾聲。然而第二天早上,很多正在酣睡的牧民卻被長官們用鞭子抽醒了。

不能怨韃靼軍官們太過粗魯,因為大汗鬼力赤和國師阿魯臺已經得知,明軍已於昨夜連夜拔營逃跑了!

一陣兵荒馬亂,一支輕騎部隊先行出發追襲明軍,隨後大營也跟著追過去。

神機營的速度雖然很快,但兩條腿畢竟不如四條腿。到了中午時分,韃靼人的輕騎部隊終於追上了明軍。明軍長時間的行軍已經有些疲憊了,於是順勢停下來安營紮寨。

韃靼人的大部隊追上後,仍然將大營設在離明軍三十裡遠的地方。當天夜裡,韃靼人又加派了一千斥候巡夜。原先一千負責在兩營之間巡邏不變,另外一千則圍繞在明軍營寨的四周,防止他們再次趁夜逃跑。

一夜無事。

松了一口氣的同時,韃靼人隱約覺得已經看到了勝利的曙光。儘管這種圍困戰術會令韃靼人元氣大傷,但大大小小的韃靼首領卻不約而同地露出了久違的笑容。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又一夜無事。

再一夜無事。

……

這種奇怪的平靜令韃靼人開始狐疑起來。

孤軍深入而且被圍困的軍隊難道不是應該想方設法突圍嗎?

可這支明軍為什麼卻好整以暇地待在營地什麼也不做?

這顯然不合常理!悲觀絕望的敗軍喪失突圍的勇氣倒還說得通,可對面那支部隊連連捷戰,士氣正高,怎麼可能喪失勇氣呢?更何況,白天明軍大營裡自編俚歌的軍歌還此起彼伏——別說大軍中懂漢話的韃靼人並不罕見,就算完全聽不懂漢話,也很容易聽出軍歌中官兵們那種激昂慷慨的情緒。

既有戰力又有士氣,卻穩如泰山地待在絕境之中,怎麼看都有問題……難道說,明朝還派了接應的軍隊?

這麼想著,鬼力赤、阿魯臺等人便繼續加派斥候人手,負責將方圓數百裡內的情況偵察的清清楚楚。

夜裡巡邏比白天巡邏更耗費精力。這些天來韃靼人為了防備明軍偷襲,只得輪流參加夜裡的巡邏,已經是累得疲憊不堪。如今白天又加派人手向遠處偵察,更是令韃靼牧民們叫苦不迭。

令韃靼上層安心的是,明軍終於有所行動了——雖說明軍的新戰法令韃靼人極為頭疼。

另一個歷史時空裡,明軍的一些騎兵也是配備火器的。騎兵主要是配備手銃,但也有使用口徑、體積都較大的碗口銃。手銃威力太小,朱棣並不看好。碗口銃太重,超過了三十斤,和朱棣所發明的新式火槍根本沒法比。所以,朱棣便讓帶刀宿衛火耳灰者所統率的百來個蒙古騎兵都配備了新式火槍。

金銘對這些火槍騎兵的用法是讓他們五人一組,四處獵殺敵軍的斥候。

新式火槍的有效射程為兩百米。所以,當這些火槍騎兵離韃靼斥候的距離在兩百米時,便一齊朝對方開槍。儘管在馬上射擊的準確性略低於在地上射擊,但五槍齊射時,即便只是剛剛進入射程之內,也很有可能獲得戰果。射擊之後,若敵人逃走或是待在原地不動,那便重新裝彈。若敵人追擊,那便暫時撤退,待重新裝好彈藥後再重複上一次的程式。

在這種戰術下,韃靼斥候苦不堪言。一旦被準備充分的火槍騎兵進入了兩百米的距離之內,那麼韃靼斥候就會成為靶子。若是等對方射擊完之後再追過去,可對方同樣是從小在馬背上長大的蒙古人,哪裡追得上?所以到了後來,韃靼斥候見到敵方的小股零散騎兵後根本就是聞風而逃——哪怕敵方的零散騎兵是並沒有裝備火槍的兀良哈騎兵。

儘管斥候們抱怨連天,儘管明軍大營附近區域已經成為禁區,但韃靼人仍然咬著牙堅持著。支撐他們繼續這場戰鬥的理由是一個夢想:待明軍糧草耗盡後,便可以獲得最終的勝利!

可惜,由於資訊的不對稱,韃靼人的美夢卻根本不可能實現。

明軍沒有做出大的動作自然不會是坐以待斃,而是為了吸引韃靼人的大軍白白待在這裡,消耗韃靼人的實力。

那三千顆手榴彈爆炸後所造成的效果,令韃靼驚懼的同時,也令神機營的自信心狂漲到無法想象的程度。神機營上上下下全都相信:只有擁有足夠的手榴彈,在大草原上根本就是想來就來想走就走。

待軍中的糧食消耗了將近一半時,金銘終於開始行動了。

遠征軍排好車營陣型後,緩緩向韃靼人的大營壓過去。

看到這種情景,韃靼斥候們象是見到鬼一樣飛快地逃回大營,向鬼力赤報告這一可怕的情景。

收到這個訊息後,韃靼人的汗帳頓時亂作一團。

每一種新式武器發明之後,最適應這種武器的戰術總是延後出現的。比如說坦克出現後,最初是各部隊分散使用,並沒有集中起來進行大縱深突破穿插作戰;比如說飛機出現後,當時也沒有人意識到可以從空中展開攻擊。

在明軍使用輕車進行攻擊之前,韃靼人以為輕車的作用只是裝載輜重並且用來防禦。當聽說明軍竟然使用輕車進行攻擊時,鬼力赤等人全都呆住了!

現在怎麼辦?

戰?趁明軍正在行軍途中對其發動猛烈攻擊?

這根本就是白痴才會有的想法!沒聽說斥候報告說人家明軍的車營排列得整整齊齊嗎?是的,行進中的車營在遭受突然襲擊時或許來不及佈下拒馬、絆馬釘、布幔等物,因此防御能力略低於平時。但哪怕只有一道很脆弱防線,韃靼人也沒信心在手榴彈的蹂躪下突破呀!

守?就這樣待在營地裡等著明軍來進攻?如果明軍沒有那些可怕的火器還差不多!在那些火器的攻擊下,哪怕是一座城池也不可能擋得住,區區一座大營又能起什麼作用?

逃?逃倒是很方便,至少明軍不可能追上他們。

自始至終強烈主戰的阿魯臺最終還是被迫屈服了。各個部落的首領們並不堅決反對固守大營,但任由阿魯臺說得天花亂墜,前提條件卻是由他阿魯臺來承擔這個重任。

阿魯臺熱衷於恢復蒙古帝國的榮光不假,但這種偏拗倒也沒有達到瘋狂的程度。堅守大營這麼危險的任務,讓別人做自然無礙,大家一起幹也勉強說得過去,但是讓他獨自承擔卻也根本不可能。

所以,當遠征軍來到空空蕩蕩的韃靼營地時,營地裡已是空無一人。

金銘遺憾不已。他很希望能夠展現一下神機營的攻堅能力,只可惜韃靼人並不給他這個機會。

無奈之餘,金銘只得下令將這個空營燒掉,然後班師回朝。

遠征軍排著整齊的車營陣,就這麼大模大樣地往回走。

在正式撤退的第二天,韃靼人再次綴上了遠征軍。但這一次,遠征軍卻不再給韃靼人面子,而是旁若無人地繼續行軍。看到明軍那種囂張的表現,韃靼又急又氣、又羞又惱,卻又拿遠征軍毫無辦法。

由於擔心如果放任遠征軍不理,誰也不敢保證遠征軍會不會在失去監督後再次在草原上肆虐一番。所以,韃靼大軍只得象好客的主人一般一直將遠征軍護送回邊界。

……

當遠處明軍的城堡已經隱約可見時,負責斷後的火耳灰者回過頭眯著眼向遠處眺望。見韃靼的斥候逐漸消失在視線中,火耳灰者情緒複雜地嘆息了一聲。

“騎射已無用武之地了……”(未完待續,如欲知後事如何,請登陸***,章節更多,支援作者,支援正版閱讀!)(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