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大時代的中華夢最新章節列表 > 第177章 變革之風-下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177章 變革之風-下

隨著各種苛捐雜稅的完全廢除,民眾的手頭寬裕了之後,生活水平逐漸提高。

這一效果就帶動了小商小販的出現,多是有些餘糧或者自己種的瓜果蔬菜,要麼是自己養的雞鴨

以往只是趕緊買點油鹽醬醋就回家的民眾也敢多逛逛,年底甚至還可以給家裡人添置新衣。買個針線都有點捨不得的他們,現在也敢多逛一逛看一看了。

不只是農工行業被一點點改變,最新奇的是以往各國商埠之地的鏢局也出現了兩極分化的跡象。

一部分被僱傭到國營百貨公司作為運輸隊運輸各種貨物,另一部分則在地方幹部的引導下自己組建物流公司。

雖然現在鐵路逐漸開始鋪設,這些物流公司還是大有可為的,哪怕是鐵路主幹線開通,也可以將貨物運輸的主要路線放在市縣。

只是賺取的銀錢沒有以往的多了,相應的安全性也提升了很多。

至於最為讓近代穿越者頭疼的漕工,復興黨表示這解決起來很難嗎?

不論是青幫還是紅幫還是這個會那個會的,先是好聲好氣的邀請一起談論,等談了幾次之後背地裡的頭頭腦腦都出來了。

秘密調集部隊控制中層高層,面對槍口要麼解散了好生過個富翁日子,犯了不少事的都直接拖出去斃了。

像這種幫會團伙,或許初期是鄉親朋友抱團,到了後期就完全變質為黑惡勢力,復興軍和復興黨絕對不會姑息。

解決這些幫會團伙的主要難題在於如何安置底層的人員,只運河的漕工就多達數十萬人,從業者加起來也有百萬(虛詞)。

想要安置他們,偌大的外東北就是最好的安置地。之所以會出現處理幫會的高層和中層之後底層會**,主要還是擔心吃飯問題。

別把這些組織看得多麼團結,歸根結底底層人員都是為了養家餬口。

現在的華夏國人真的是全世界最好的國民了,只求能吃飽穿暖,不被各種人禍禍害(此處指兵災、盜匪、惡霸)。

生病了硬扛著或者抓點藥,能不能治好全看命。遭受天災了或許會怨天尤人,但是只要地方上能及時的做出救助,他們哪怕家中被毀得一無所有,也會對國家感激涕零,然後重新收拾心情日復一日的勞作。

尤其是這些底層都是體力勞動者,沒有田畝沒有手藝,全靠一身的力氣求口飯吃。復興黨開出的條件也極其誘人,只要到了外東北,正常的一家兩口子帶著三兩個小孩就能得到三十多畝耕地的墾荒權。

要是到願意到庫頁省、東瀚海省、南興安省、北興安省或者東寧省,可以獲得的墾荒地盤會翻上一倍,多生孩子還能獲得更多的耕地和生育補貼。

一手拿著刀,一手拿著可以滿足全家溫飽的未來。軍政兩方的通力合作下,運河兩岸和東南的幫派會黨在建國之後的短短三個月時間就被剷除一空。隨之而來的是華夏組織的大規模遷徙。

1901年華夏遷徙人口只有八十多萬,大都安置在了東北平原。1902年復興黨計劃將遷徙的規模進一步擴大,從兩湖、江浙、徽贛、豫冀組織了大量的無產貧民到東北平原、潔雅平原、三江平原。除了這些,大量立功的將士也將獎勵的耕地選在的東北。

按照復興黨的統計,在1902年華夏東北地區(不止東三省)將遷徙民眾四百萬以上。

這些民眾到了東北之後可以立即住上嶄新的木屋,這些木屋都是東北地方組織民眾搭建的,沒有戰時的軍隊也在三個大平原的各地構築民房。

住的地方解決了之後,復興黨又開始向江浙興起的服裝廠採購過冬的棉衣棉被,向暹羅、法屬東南亞、荷蘭採購糧食,在唐山、鞍山、本溪開辦農具生產工廠。

這些東西都會在民眾遷徙到東北地區之後賒給他們,然後以來年的糧食抵價歸還。

這是華夏歷史上第一次如此大規模的移民,在國家機器的全力支持下,一切都井然有序的進行著。

中間也出現不少波折。比如到了東北之後發現冬天寒冷第一批移民多少有些情緒,比如乘坐運輸船到達東北的時候不少民眾身體弱生了病,比如以往闖關東的北方民眾對華中華東的移民抱有一定的仇視情緒。

不過這些都被一一解決,有情緒就安排幹部去疏導,生了病就安排醫生診治,有矛盾就把雙方叫道一起好好的聊聊。

總之華夏的一切全然沒有昔日滿清之下的暮氣沉沉,所有人(某些人除外)都對未來充滿了期待。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華夏的關中平原也有著艱鉅的任務,黃土高原和關中平原因為華夏幾千年來的開拓,已經無法承受巨大的負擔,嚴重的水土流失問題讓甘陝周邊溝壑縱橫。

復興黨作為執政黨沒有這方面的知識,也沒有解決的辦法,甚至於比起搞商業搞工業獲得政績得到升遷,如何防止水土流失他們沒有想法。

可韋珣作為後來人,自然知曉其中的利害關係。尤其是現在關中地區人口還不算太稠密,解決起來只需要下功夫,三十年後多少能恢復部分生態。

按照韋珣和復興黨高層商議的方案就是:關中地區的官員幹部的工作重心不只是要將民生問題放在第一位,將原本搞工業搞商業看財政收入作為政績考核改為生態的恢復作為考核方向;對於甘陝人口較多的鄉鎮組織遷徙。

如何恢復生態韋珣也給出了諸多建議,總結起來無非是退耕還林、興建水利、植樹造林。

至於外蒙的車車爾勒格以到河套再到蘭州以西,華夏在年前沒有動兵的想法,建國之後卻因為一個天賜良機而躍躍欲試。

自從滿清被趕到了西域,復興軍和復興黨聯手嚴防旗人和綠教進入關中平原,然後內地透過各種手段逼迫旗人向西遷徙,不去的都送到礦場挖礦。

如此一來滿清的人口可謂激增。從以往分散華夏各地富庶之地居住到現在聚集在西寧、西域走廊,林林總總加起來三百萬有餘(包括漢八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