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大時代的中華夢最新章節列表 > 第176章 變革之風-上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176章 變革之風-上

自從華夏施行鼓勵輕工業的政策,華夏南方各省都建立起各種輕工業。

尤其類似佛山的鐵匠家庭作坊,江浙的織戶這樣靠手藝吃飯的,面對機械化生產的競爭,必將毫無會被社會淘汰。

這讓復興黨面臨極大的壓力,這一情況隨著各地開辦的輕工業愈發的嚴重。在收到這一情況之後,韋珣根據後世的經驗建議各地的幹部組織同類行業的民眾,以集資募股的形式開辦工廠,或者引導這些人加入工廠之中做工。

眼看著第一批模範工廠建立,其中產出的利益公開之後,不少人都心動不已。

不過,各省的各類輕工業都是有規模規劃的,復興黨的政策是以民生為主,以之前從事相關行業的人優先。

其中最為表現突出的是佛山的。作為復興軍最早收復的地方之一,民眾基礎強,思想禁錮少。尤其是不遠處就是瓊州石祿的鋼鐵廠和肇慶即將開辦的重工業區,為原本就發展進入閾值的佛山輕型工業帶來了新的機會。

作為佛山市市長的王永志,作為南洋歸來的華僑,他極為瞭解國外的工業發展情況。自從上任佛山市市長,他就到珠三角各地瞭解市場需求。

最終決定以佛山原本就有基礎的鐵業為中心,向瓊州皇家石祿工業集團引進生產刀具、鐵鍋、建材等鋼鐵製品的生產裝置。

直到1902年四月,佛山市就向華夏銀行貸款開辦了三個工廠企業。一個是以生產民用鋼鐵製品的佛山致益,一個是生產鋼鐵建材的佛山源德建材,最後一個是為軍工企業提供零部件的佛山精益配件。

三個工廠辦的有聲有色,王永志又向廣東的在建設中的幾個軍工廠聯絡,爭取了了一些零配件的生產訂單,生產不太重要的槍炮武器配件。

如此一來不僅解決了佛山從事鐵匠作坊的民眾工作問題,還拉動了就業。

比起自己作坊生產生意全靠運氣,進入工廠培訓三個月之後上崗,每個月獲得的薪資比起之前的自營作坊的收益只高不低,並且還極為穩定。

不僅是佛山,江浙一帶也是一改以往的外貿被動局面。

原本主要靠家庭紡織的民眾在復興黨地方幹部的領導下,以縣市為單位,成立紡織廠。

而江浙另一個主要行業生絲,也一改之前民眾商賈各自為政的情況,由省裡成立國營公司統一收購,然後賣往歐美。

要知道以往滿清統治下的生絲行業,官吏時常勒索商戶,面對購買生絲的歐美各國的各種壓價不管不問。這一情況就導致了生絲貿易的定價落到了買方手中,加上日本生絲的產量逐年增加,華夏的生絲貿易基本就沒怎麼賺錢。

洋商在購買生絲的時候會壓價,收購生絲的華夏商賈面對囤積的生絲必然會拆借資金,這就落入了另外一個陷阱——金融陷阱之中。

沆瀣一氣的洋商早已勾結在一起,面對高額的利息,生絲要麼等待好價格,要麼就是賠錢止損低價出售。

有時候一年的生絲利潤在支付了利息之後盈利甚微,面對不能盈利的情況,商賈就將心思放在了生絲生產的民戶上。

民戶在出售生絲的時候被商賈壓價,生產投入的回報日漸降低。按照原來歷史中,華夏的生絲貿易在1886年-1890年的時候達到4851.8噸,1906年到1910年只有790噸。

為了改變這一情況,華夏成立了統一購銷的渠道,甚至於成立遠洋貿易公司,依靠自己的力量打破生絲賤賣的情況。

尤其是法國為了拉攏華夏,在生絲貿易上也給予了不少的便利。華夏的生絲在失去英美兩國的市場之後,在1901年年末佔據了法國生絲市場的66%。

建國之後,為了拉攏華夏,法國更是允諾在1902年會加大生絲的採購數量;意呆利也因為之前加入干涉聯軍,為了示好華夏也將購買生絲的主要渠道放在了華夏。

德奧對於生絲的需求雖然不多,但是也將生絲這個華夏目前主要的出口產品之一列為唯一購買國。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加上奧斯曼、西班牙等中立國家的需求,華夏的生絲行業目前雖然不能說是完全將產品售賣出去,但是比之前的情況好了太多。

而興起的華夏輕紡工業,也開始利用價格優勢擠佔洋布市場。

除了生絲之外,華夏的另外一個外貿的拳頭產品茶葉也被復興黨整合。尤其是以歐美喜好的紅茶,華夏各地的紅茶產地都成立了一到三個公司,統一採購之後出售給洋商或者透過遠洋運輸船運送到歐洲出售。

這些都只是華夏變革之風吹動直到顯著的一面。

國營百貨公司成立之後收益極佳,民間資本也看到了其中的利潤,民營百貨公司也開始興起。

與此同時,鄉鎮市場也被帶動。鄉鎮中的私營店鋪向縣市裡的百貨公司以批發價格購買商品之後在市集售賣。

為了避免壟斷和以次充好,國營百貨公司允許鄉鎮擁有多個私營店鋪;又和復興黨地方交涉,以武裝部為主要力量進行不定期的執法嚴打,工商管理部門要求商鋪出售產品給百姓的時候要出示票據,以便購買產品之後維權。

復興黨這兩年為了彌補財政,想盡辦法的打擊土豪劣紳,懲處中產階層。

經過復興黨1901年年底的統計,以往作為華夏小資階級、中產階級的商賈、士紳、地主階層只一年就合理合法的消失了六成多。

這些人擁有的土地和財富被收回之後,金銀被納入華夏銀行作為儲備金,宅院、店鋪、屋舍出售。

至於剩下的田畝,復興軍目前為了獲得移民,為了留著以後獎勵有功將士,只能暫時租給農戶了。

現在的華夏民間的地主士紳,可謂是乖得不行。出門都要小心翼翼,以往都是平民百姓怕得罪他們,現在是他們怕被舉報或者不小心傷了人。

只是賠錢消災都是小事,遇上家裡有個把跋扈子弟,那就是真正的坑爹了。